親和十年(61)

李安東老師文章,道出了今天對社會老齡化的認識:社會老齡化的出現,是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轉型的必然和發展:

這30年中國家庭結構的變化是史無前例的,人員構成由以前的金字塔型變成了現在的倒金字塔型。從種族的角度,這是不可持續發展;從家庭的角度,是孩子的不可承受生命之重和老人的不可承受晚年之淒涼。

有13億的人口基數,中華民族或許無憂延續問題,但對於個體來說,卻不可避免地面臨著老齡挑戰。人能老齡,自是一喜。科學的發展,醫療的進步,使人的壽命不再七十古來稀。但是長壽又往往多辱,其中一辱就是老而無養。要老有所養,意味著有錢過日子、有病瞧得起、行動不便有照顧、精神孤寂有關懷等,是一項綜合性的銀髮工程,做得好,不僅老有所養,而且可能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做得不好,則老而所悲了。

老年人是弱勢群體,生理機能的全面衰退是他們的共同處境,心有餘而力不足是他們的共同心態。那麼多的老年痴呆,其中不少是不願向生活服輸,可又被社會遊戲的法則所淘汰,結果反而更加失去了人的尊嚴,讓人慾哭無淚,卻不敢嘲笑,誰能預測自己的將來?

據估算,到2020年左右,中國將有4億左右的老人,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屆時我也有幸加入到這個數字中。與4億老人共舞,我不知道會是什麼感受。想來街上要見衣著清涼、水靈光鮮的俊男美女是不那麼容易了,滿大街都是白髮蒼蒼、步履蹣跚的德高望重者;青春、活力、激情這些詞語由於太刺眼可能漸漸邊緣化了,老驥伏櫪、鶴髮童顏、老當益壯將大行其道,成為主流話語。或許由於老人眾多勢強,青年人少勢單,尊老風氣可能再次盛行,那我就是三生有幸,總算在人生的最後旅程中好好地爽了一把。

親和十年(6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