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類現在科技水平,能否在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那種隕石撞擊下生存?

老範閒談


6500萬年前的那場災難讓恐龍和一些生物滅絕了,但是並沒有對地球本身造成太大影響,仍然有一些生物存活下來,所以才有現在的人類,也才有正在看手機的我們。

有理論認為那場災難是小行星(也就是大號的隕石)撞擊造成的,下面就從這個角度講講。

這種撞擊的直接後果是撞擊點附近地區會被抹平,留下一個直徑幾百公里的大坑,對當地居民來說可謂是滅頂之災。不過,科技的發展使得我們可以通過觀測和計算小行星的運動軌跡,來預測撞擊點位置,從而及時疏散當地居民。如果撞擊點位於海洋上,那麼可能會產生巨大的海嘯,這樣還需要疏散沿海低窪地帶的居民,儘量減少損失。

對於地球上大部分地區的人們來說,撞擊之後造成的間接後果才是影響更為深遠的。撞擊產生的熱量和煙塵會改變整個地球的環境。如果這種煙塵長時間遮住陽光,那麼包括糧食作物在內的各種植物就會大面積枯萎,這樣倖存下來的人們就會沒有飯吃了。因此,一方面需要在災難之前準備好充足的食物儲備,另一方面,在陽光被遮擋後也可以採取照明等方式人工培育作物,這需要充足的能源供應。

最後,現在不少國家都在努力發展小天體監測網絡、以及對小行星進行探測。這樣可以儘早發現來襲的小行星,就能及時採取措施,即使無法使其偏離軌道,也可能早點儲備好糧食和能源,儘量減少損失。


喬小海


導致史上恐龍滅絕的原因,現在普遍認為是小行星撞擊地球,而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幾率還是挺大的,以我們人類現有的科技水平,如果能加強觀測,提前發現入侵者,然後採用偏轉小行星軌道或者直接對小行星進行結構破壞的方法,可以避免類似恐龍滅絕的悲劇發生。

現在普遍認為小行星是在太陽系形成過程中遺留下來的,目前人類觀測到的近地天體就有上萬顆,其中有十分之一左右對地球具有潛在的危險性。霍金也多次表示警告,人類近十萬年來,生存環境如此優越,確實也是一個奇蹟。

對於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後果,科學家們也經常採用計算機進行模擬,對於地球來說,任何直徑大於一公里的小行星的撞擊,都可以引發大氣環境,地表生態和環境的鉅變,撞擊能量可以相當於人類所有核武能量的幾個量級。

所以,對小行星的觀察,軌道的預測,如何提前避免小行星的直接撞擊,已經成為全體人類需要面對的問題。因為和地球上的其他自然災害不同,一旦發生小行星對地球的撞擊,必然是全球性毀滅。各個國家已經通過國際空間合作機構達成了對小行星的跟蹤觀測,以及風險評估。國內外也發展了很多小行星防禦理論和計劃。

對於小行星的防禦,主要方式還是直接改變其運行軌跡,或者使小行星結構破壞到足夠小的碎片,通過大氣時銷燬。當然後者是在預警時間較短時,才會實施的最後一招。對於小行星的運行軌跡和速度的改變,目前技術最可能實現的是利用發射航天器攜帶核武器進行撞擊,或者在小行星表面或內部安裝核武。其他還有各種理論,比如安裝動力推進裝置,太陽帆等方式來減緩或改變小行星軌跡。

地球是大家的,各個國家都要通力合作,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才能統一部署,保衛地球。


量子實驗室


以人類現在科技水平,也扛不住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那種隕石撞擊。糾正一下,這不是隕石撞擊,而是小行星撞擊,這是一個直徑達到10公里的小行星,如此龐大的天體我們還無法改變其軌道,同時也沒有能力擊毀它。把目前的彈道導彈拿去改裝,變成擊毀小行星的火箭,但是這些碎片也依然會進入地球大氣層,造成更大範圍的小行星撞擊事件。10公里直徑的小行星分裂之後可形成數公里大小的碎片,還有數百米碎片,更多的是數十米直徑的碎片,可對地面上的城市造成嚴重的破壞。

當然與其讓10公里的小行星撞擊,還不如擊潰它,雖然這樣做會導致一些城市被摧毀,但是也保護住了人類文明。還有一些碎片可能會落入海中,這樣就消除了一些影響。如果是10公里的小行星撞擊,不論是海洋還是陸地,都會造成極為嚴重的後果。以人類現在科技水平扛不住6500萬年前摧毀恐龍的小行星。

這也是我們文明目前面臨的瓶頸技術,美國宇航局計劃在2022年捕獲一顆小行星,拖回月球軌道上進行研究,直徑也僅為3至5米。更大的小行星一旦控制不住,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10公里的小行星撞擊會摧毀整個文明,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一旦我們掌握了小行星的結構,就有可能找到擊潰小行星的方法,只不過這個時間要在等至少30至50年。

川陀太空


川陀太空問答


我覺得完全沒有問題,人類肯定會活下來,而且會發展得更好。

白堊紀滅絕恐龍的,並不是隕石撞擊,而是隕石撞擊造成的氣候變化,破壞了整個食物鏈,作為掠食者頂層的恐龍,體型龐大,食物短缺,所以凍餓而死。其它小型動物,則有很多幸存下來,包括鳥類恐龍,所以隕石撞擊事件對頂級掠食者是個巨大的考驗。

有人就問了,那我們人類更是頂級掠食者,比起恐龍不知要殘暴多少倍,你怎麼說人類反而會發展得更好呢?

首先我們體型較小,其次我們有思想,再次隕石正好像白堊紀那次撞擊到半島上的幾率只有30%,這樣的事情不可能一再發生吧?如果直接撞進大海里,我們倖存的幾率就會比恐龍大得多。而且我估計,如果來一次這樣的大撞擊,人類的發展恐怕會更快更好。

如果撞擊發生了,由於進入大氣層的灰塵會長時間遮蔽太陽,地球氣溫肯定會大幅下降,動植物大面積死亡。沒有在撞擊中直接死亡的人類,將面臨寒冷和飢餓的巨大考驗,更多的技術將被開發出來,幫助我們度過長達數年甚至數十年的黑暗時期。這段時期用以保障人類生存的技術將飛速發展,人類也會從災難中獲得探索宇宙的動力和信心,加快開拓外太空甚至外星系向其它星球殖民的步伐,文明的種子將提前在地球之外的銀河系中萌發。

唯一不確定的是,動植物的死亡,陽光的減少,會造成多大程度上的饑荒,人類會不會陷入全面戰爭之中?但即使這樣,也肯定會有足以延續文明的人口倖存下來,僅需數百年,甚至數十年就可走上正常的發展之路。


徐德文


如果可以提前幾年預警,那麼人類可以避免隕石的撞擊,否則隕石真的撞上地球,應該只有很少量的一部分人類可以生存下來。

如果可以提前三年以上預警,人類可以有充分的時間拼命製造核彈、火箭,向太空發射核彈。按照現在人類的太空運載能力,一年可以向地球周圍發射1000噸左右的設備。但是這是在和平時期,大家沒有什麼壓力,所以生產效率不高、也沒有動力。

但是一旦到了人類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估計大家勁頭就上來了。按照歷史上美蘇爭霸的時期,巔峰狀態下美國、蘇聯一年都可以發射100枚以上的火箭。更加不用說現在技術進步了那麼多【比如說下圖所示的SpaceX的可重複運載火箭】,而且還有歐盟、中國、日本這些國家加入,所以經過短暫的扯皮和裝備設計之後,人類就可以馬力全開向太空進發,一年發射個一萬噸貨物上太空沒有問題。

如果這幾萬噸的貨物中大部分都是核彈,那麼爆炸產生的當量可以超過500億噸當量,相當於1000枚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核武器——沙皇氫彈。所以那顆直徑10公里左右的小行星很有可能就在人類一波接一波的核彈轟炸下,碎裂或者偏離原來的軌道,這樣就可以保證人類的安全。

事實上,按照現在10000美元/公斤【這已經是非常高的了】的火箭發射價格,一萬噸的貨物也就是要花費1000億美元,看起來非常多,但是在人類生死存亡關頭,這點兒血還是要放的。

但是如果時間不夠,讓這顆小行星砸到了地球,那人類的麻煩就大了。

首先是產生的巨大撞擊可能會造成海量的人員傷亡【上面這幅圖就是科學家根據計算推測出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產生的大坑,這個坑深度可達3公里、直徑可達200公里】,而包括地震、海嘯之類的次生災害也會陸陸續續幹掉更多的人類。緊接著頻繁的火山噴發,大量的火山灰會進入大氣層,遮擋住照射進大氣層的陽光,從而帶來持續幾百年的嚴寒時代,農業減產等一系列的問題將會將剩下的人類逼入絕境。

然而,人類也不是吃素的。人類可以利用化石能源支撐一段時間,然後發了瘋一樣建造核電站,也不會有人擔心核電站的安全問題了【上圖是核電在各個國家能源中所佔的比例,越靠上的,應該就越容易活下來】。而利用核電站產生的電能,再發了瘋一樣建大棚、室內畜牧場、地下人類基地等等。實際上,現在的人類技術,已經可以在電力充足的情況下,在寒冷的地方建立室內種植園、畜牧場,供給人類生活用的資源,比如說下圖就是科學家在南極建立的種菜的溫室。

不過,相比現在的世界,在一系列的災難之後,人類人口應該會劇減,甚至於縮減到原來的幾百分之一,並且會爆發廣泛的資源戰爭,甚至於不排除有一些瘋子要大家一起同歸於盡。

所以說,還是祈禱不會有這麼一顆頑皮的小行星想要侵襲地球吧。


SilentTurbine


6500萬年前的恐龍,任小行星宰割。但現在的人類,必然不是。

提前發現

通過觀測和精密計算,如果能提前10年發現,某顆小行星將在某某年撞擊地球。那麼,可以採用:

亞爾科夫斯基效應

有一個事實顯而易見,長距離射擊,如果槍口偏了哪怕是1毫米,最後的彈著點也會相差很大的距離。

所以,可以在早期改變小行星的軌道。

“亞爾科夫斯基效應”是由俄羅斯的土木工程師伊凡·亞爾科夫斯基提出來的,意思是說,當小行星在吸收陽光和釋放熱量時會對小行星產生的微小的推動力。這種微小的推力,在直徑10釐米至10公里的天體上較為明顯。

通過雷達測量,此效應在“小行星6489”上被精密地測了出來。

因此,我們可以這樣做,派一艘飛船去,飛船上不是攜帶大當量核彈,而是一大桶白漆。然後給小行星噴一層白色反光的東西,從而大大加強亞爾科夫斯基效應。藉助太陽輻射的微小推力,在未來數年逐漸偏移小行星軌道,從而讓其接近地球時相差十萬八千里。

噴上白色反光物質強化“亞爾科夫斯基效應”,從而慢慢改變其軌道


而另一個採用太陽能的方案是,在小行星周圍安置數塊大反射鏡,從而把太陽光反射到小行星的一個點上,這個點被加熱,產生噴射物,依靠噴射物產生的推力,逐漸讓小行星“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很晚才發現

鑑於各國對天文監測站的經費投入不多,這種可能也是存在的,即,直到要撞擊前的2個月才發現。那麼,所有可用的溫柔方案統統不能用了。

只能採取暴力方案,大當量核彈。

對於很多人來說,核彈方案簡單粗暴過癮,然而,核彈也有其侷限。

比如說,如果任小行星撞擊在某處,那麼其撞擊能量相當於10億噸TNT,但是你用核彈將其轟得四分五裂,變成100塊相當於1千萬噸TNT的小行星撞地球,那麼顯然,後者不一定比前者帶來的損失小。

不過。以上說的情形只是一種設想。因為地球上不是隻有一兩顆核彈,而是幾千顆。

到時,五大國一起商量,每家出100顆,發射費用,全球各國均攤。當然,這有點難,要在兩個月之內將錢的事扯完皮,想想就難。

此方案,對於無核國的好處是,地球上又少了500顆核彈。

對於有核國來說,沒什麼可想的,這是你作為有核國必須要盡的義務。

炸碎也許不是最佳方案

對於數十公里直徑的小行星,即使用核彈,要想炸碎也是不容易,很多時候,我們容易高估核彈的力量。

因此,最好是,選中某個方向,專門在小行星的特定側邊爆炸,以爆炸的能量推移小行星的軌道,直到能讓其擦著地球大氣層飛離地球。

若能這樣,人類將只是虛驚一場而已,第二天該刷頭條還是刷頭條。


寒木釣萌


上海科技報科普問答主持人:主任記者吳苡婷


如果人類目前遭遇一顆類似6500萬年的小行星的撞擊,還是非常棘手的,這是一顆直徑達到10公里的小行星,非常巨大,撞擊到地球會發生造成劇烈的影響,大量的生物會慘遭滅絕。


令人最恐怖的撞地小行星大部分來自火星和土星之間的小行星帶。那裡有50多萬顆小行星,它們大部分的成分有碳質的,硅酸鹽的,還有金屬的,其中還有一些彗星。


目前人類已經想出了很多阻止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方案。


第一種發射精準的火箭,撞向小行星,讓它在太空中發生爆炸,但是這還是要計算好時間的,一旦失誤後果不堪設想,而且效果不見得好,人類目前發射火箭的水平只是限於近地空間,將小行星在近地空間擊碎的話,大量的碎片還是要進入地球空間,發生無數次小碰撞,也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另外,就是發射一個噸級的航天器,飛向小行星,改變小行星運行的軌道,讓它避免和地球相碰。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小行星的速度是很快的,要接近它或者與它並行,需要比較高的難度,在並行後還要對其採取措施,需要極高的智慧。


當然還可以開腦洞說我們可以進行太空移民,目前火星移民的概念被不斷炒作,但是直到今天因為技術壁壘的阻礙,這個計劃還只存在在紙面上,人類要想登陸火星都是個很大的難題。


從今天人類的技術能力考慮,似乎只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建立地下堡壘也可以避免小行星撞擊地球上人類的徹底滅絕。我們可以在全球建造大量的地下庇護所,深度要達到幾百米以下,空氣可以通過過濾系統運輸到地下空間,地下還可以通過地熱發電和採光,種植糧食,並且將大量植物種子放到地下培育植物。而且各種庇護所的人群活下來也要撞大運,因為存活與否要看是不是距離撞擊點有幾千公里的距離。如果正好位於撞擊點上,再好的地下堡壘也是徒勞。此外,行星不能特別巨大,如果是能量超標,那麼所有地下堡壘中的人們也只有死路一條。


科壇春秋精選


我的回答是在滅絕恐龍的那個小行星撞擊下,如今的人類是可以生存下去的。當然這樣的撞擊會導致人類的大災難,大面積的死亡是必然發生的,經歷幾十年的生存掙扎也是必須的,但最終人類會存活一部分,一百年後人類又開始繁衍生息,地球會重新出現勃勃生機。

恐龍的滅絕原因還是一個懸案,現代科學界比較廣泛的說法是小行星撞擊加快了恐龍的滅絕,但小行星撞擊不是恐龍滅絕的唯一原因。6500萬年前那顆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約有10公里直徑,撞擊到現在墨西哥希克蘇魯伯,形成了一個直徑180公里的隕石坑,據科學家推測撞擊能量相當於100萬億噸黃色炸藥,是廣島原子彈50億倍。

希克蘇魯伯撞擊事件會引發高達300米大規模海嘯,地殼被撞破,數以千億噸的酸性粉塵從地球內部噴入大氣層。這些物質遮蔽了陽光,妨礙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食草動物因缺乏食物逐漸死亡,靠食草動物生存的食肉動物也相繼滅亡,生態系統受到瓦解。

但有科學家指出,這些並非恐龍滅絕的唯一原因。新的理論提出,地球那個時代恰逢火山活躍期,造山運動頻繁,氣候突變,恐龍已經生存了1.6億年,一些進化緩慢的大型恐龍骨骼和機體呈現出了脆弱的老態,這些都使這個群體經受不起巨大的打擊,最終走向了滅絕。行星撞擊後,恐龍的生存還勉強持續了200萬年,如果能夠適應變化的地球,或者可以得以生存。事實上,滅絕的只是非鳥恐龍,而類鳥恐龍漸漸進化成了如今的鳥類。

目前,小行星撞擊還是威脅人類生存的一大隱患,但如今的人類可不是6500萬年前的恐龍,除了體型上的差異外,最大的差異是人類有思維和智慧,有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雖然現在人類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還很弱小,但也是恐龍完全不可比擬的。即使現在發生這樣的事件,除非直接打擊導致人類全覆滅,否則只要能留下一部分人類,這部分人類就能設法克服重重困難,堅強的活下去。事實上,6500萬年前的撞擊事件並沒有立即導致全球生物的大滅絕,因此人類完全有希望存活下去。

當然,在10公里級的小行星撞擊下,人類的損失肯定是很大的,死亡率也是很大的,第一波打擊估計會損人口三分之一左右,飢餓和疾病還要不斷地導致死亡,人類會摸索著度過艱難的幾十年。最終人類會創造出對付災難後遺症的各種措施和生活方式,發明出新的機器設備,只要有十分之一的人口留存下來,當大爆炸的陰霾散去,人類又會迎來新的發展期,地球會重新生機勃勃起來。

人類正在加快科學研究的進程,人類的文明如果能在一兩百年內達到宇宙一級文明水平,就能完全抵禦和應對地球火山爆發、地震、颶風、海嘯等自然災害和各種生態災害,這個時代,人類或許就已經可以避免小行星可能導致的撞擊了。如果能發展到二級文明,即控制本恆星系資源和能源的能力,像對付這樣的小行星撞擊就是小菜一碟了,或許還希望來一顆小行星,把它捕獲下來利用資源呢。所以,人類發展的最終希望是科學技術,只有科學技術的發展,才能使人類永遠的延續下去。


時空通訊


人類可以會活下來,但是說完全不受到損失那也是不可能的事。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10公里的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了包括恐龍在內的超過80%的地球生物的滅絕。那麼即使是在今天,同樣的情況再次發生,對於人類的打擊也是巨大的。

6500萬年前那一顆隕石撞擊造成的後果很是可怕,在隕石的撞擊地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隕石撞擊造成了一個直徑200-300公里,深度2-3公里的巨坑。隕石撞擊後,造成了世界各地的地震,海嘯,漫天的隕石灰以及隕石撞擊激起的灰塵遮天蔽日,造成了地球上三個月不見太陽,植物首先死亡,恐龍失去了食物隨後也慢慢滅絕。


那麼按照今天的科技手段,能否在這個隕石撞擊下生存下來呢?那是一定的,至少人類不會像恐龍那樣滅絕,當然也會受到一定的損失。以我們今天的科學技術手段,一旦有隕石撞擊地球,我們是可以提前就知道的,知道了之後,我們肯定會採取一定的手段進行攔截。

比如說當看到有隕石來擊時,提前就準備好導彈攔截,儘可能的在遠離地球的地方實施攔截。但是對於這麼大一個隕石,恐怕需要的導彈會很多,而且就算是擊中了,

隕石還是會碎成一個個碎石,大的直徑數百米,當然更多數的還是直徑十幾米到幾十米的隕石塊,這種也是對於地球破壞最大的,直徑十幾米的隕石塊,幾百個就可以摧毀一個城市。我們只能夠寄希望於更多的隕石塊可以落入海洋,因為畢竟地球表面絕大多數都是海洋,對於小的隕石塊,由於數量太多,我們也無能為力了,城市毀滅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們可以提前預測疏散人員儘量避免人員傷亡。

除了對地球上的環境破壞極大之外,隕石塊還會對地球的通訊系統造成很嚴重的影響,四處飛散的隕石塊勢必會有一部分撞擊到人造地球衛星上,高速的隕石,不論多大,一旦碰上衛星,就是毀滅性的打擊,這樣一來地球的通信系統就會受到一定的損傷。


當然除了和小行星硬碰硬之外,我們也還可以試圖改變其運行軌跡,不過這就需要提前很多時間就發現小行星有撞擊地球的傾向,然後一步步去修正,最後它就可以與地球擦肩而過了。這種也是對於地球最為溫和的做法,能夠避免地球上生物的傷亡。


鏡像宇宙


個人觀點,人類有很大機會生存下來。

不少人對於6500萬年錢的恐龍滅絕事件有所誤解,認為是隕石撞擊地球的瞬間產生的巨大沖擊波造成了恐龍滅絕。事實並非如此,衝擊波雖然威力巨大,但持續時間很短,不足以讓恐龍滅絕,反倒是隕石撞擊地球后產生的粉塵瀰漫天空,遮擋了太陽,極大改變了地球氣候,造成恐龍食物鏈的中斷,龐大的恐龍沒有足夠的食物供給才死亡的。

隕石的撞擊雖然導致了恐龍滅亡,但當時很多其他生命都倖存了下來,體型更小的生物更容易逃離惡劣環境,需要的食物更少,一些海洋深處,位於地下的生物更容易存活下來!

而如今人類科技已經相當發達,如果有直徑10公里左右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在撞擊發生之前數年(甚至更長)科學家們一定會監測到如此大的小行星,如此一來,人類就有充足的時間做準備!

首先要做的是全力改變小行星軌道,理論上我們目前的技術並非完全不能做到,比如說利用核彈撞擊,還有利用強大的激光技術讓小行星燃燒起來等,或許這樣做難度會很大,而且只能讓小行星軌道改變一點點,但就是這一點點的改變就足以讓小行星偏離軌道,因為時間的積累效應是非常明顯的!

即使最終科學家們沒能徹底改變小行星軌道,它仍將撞擊地球,人類還能做最後的準備,為巨大的撞擊做充足的準備。

首先,撞擊點肯定能準確地預測,人類科技在這方面的能力還是能做的!確定的撞擊點,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儘量遠離撞擊點,這樣也就最大程度地避免了撞擊帶來的影響!

其次,在遠離撞擊點的地方,尋找更安全的避難所,地下或許是最安全的,準備充足的食物和能量來源,以目前人類科技,在地下能生存足夠長時間!

當然,無論如何,人類都會面臨大面積死亡的結果,因為不是誰都有機會逃離到相對安全的地點,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人類不會重蹈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的覆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