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遠征烏丸時,爲什麼不走一馬平川的遼西走廊,而要走非常艱險的盧龍道?

唐朝481


古代往東北出關,一般有三條路線:盧龍道、傍海道、古北口道。其中的古北口道要到五胡十六國時期才開通。

所以曹操遠征烏丸,主要可以選擇盧龍道和傍海道,其中傍海道路線最短。

但是曹操最終沒有選擇路線最短的傍海道。原因在於:根據三國志記載:“秋七月大水,傍海道不通。”

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在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7月的時候,由於山洪爆發,遼西走廊上的傍海道受阻,不能夠順利通行。

當時的傍海道可不像今天這樣一馬平川。

三國時期的傍海道位於地勢低窪的遼西走廊,由於地方偏遠,沒有得到有效開發,此處低窪經常積水成湖,加上泥沙淤積、動物屍體和腐爛植物淤積,許多地方往往形成沼澤。

同時經常還有海水的侵蝕,特別是夏秋時節,因為雨水較多,而天然的河道因淤塞不通暢,往往形成洪水肆虐。

曹操運氣不好,剛好遇上夏秋時節的暴雨形成的滔滔洪水,遼西走廊上的傍海道自然就沒法通行了!

而傍海道沿途的沼澤和湖泊,也增加了行軍的難度。

首先沼澤泥濘,一不留神,就可能深陷沼澤,還沒見到敵人,就已經丟掉了性命。

要知道,古代軍隊在沼澤和湖泊間行軍本來就十分困難,而曹操遠征的部隊以騎兵為主,輔助以少量的步兵。讓這些不習水性的北方男兒操舟弄楫,自由地穿梭於河流和湖沼之間,是不可想象的!

另外沼澤附近的蚊蟲非常多,叮咬了行軍的部隊後,甚至讓軍隊染上流行性乙型腦炎、瘧疾、絲蟲病等危害性較強的傳染病。

以當時古人的醫療條件,基本上很難阻止軍中疫病的爆發,屆時可能這些傳染病就足以讓這支部隊崩潰了!

所以說,不是曹操不想操近路,而是沒法通過洪水阻斷的傍海道,以及面對湖泊和沼澤中的各種危險,所以他不得已選擇了崎嶇難行的盧龍道。

當然盧龍道也並不是那麼好走路的!

循著盧龍道到塞外,曹操一度還是找不到路了。“塞外道絕不通。”

但是超級牛人曹操直接率領部隊,逢山開路,挖山埋溝,直接打通了500多里的山路,然後經白檀,過平山崗,穿過鮮卑人的王庭,向東直插烏丸大本營柳城(今天的朝陽市東南郊)。

在當時來說,曹操也是拼出了洪荒之力來行軍。

但是危險並沒有解除,在距敵兩百里的時候,被烏丸遊騎發現了。

正想南下的烏丸霸主蹋頓,見曹操自己來送菜(曹操人少,又是自己的主場作戰),高興壞了!

立即率遼西單于樓班和右北平好在單于能臣,並夥同袁尚、袁熙所部,共數萬騎兵向曹操逆襲。

此時,烏丸一方人多勢眾,而曹操一方的輜重部隊還有後面,前面主力部隊的鎧甲都還在後方的車隊裡,披甲的將士不多,曹操手下都非常害怕!

關鍵時刻,曹操淡定地登上了白狼山制高點,冷靜觀察過後,發現烏丸雖然勢大但是整個隊伍混亂,命令張遼為先鋒,直插敵人中軍。

猛將張遼率曹軍主力,見神殺神,遇佛殺佛,所過之處,烏丸人頭滾滾,殘肢四飛。

就在蹋頓感覺形勢不妙時,張遼率部已經殺到身前,只見白光一晃,蹋頓忽然看見子自己的無頭身體,瞬間一片黑暗降臨!

張遼率曹軍陣斬烏丸霸主蹋頓後,烏丸聯軍上下無不驚慌,本就不整齊的隊形更加的混亂,部分酋長率已經率部逃跑。

混亂之時,只要有人帶著逃跑,其他的人那裡還會為別的部落掩護,本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宗旨,一場逃跑的競賽開始了,烏丸聯軍終於崩潰!

兵敗如山倒!沒有鬥志烏丸聯軍作鳥獸散!

曹軍一鼓作氣,追亡逐北,不僅斬殺烏丸霸主蹋頓,還殺掉了聯軍中所有的王者,俘虜了20多萬人,取得了遠征烏丸的決定性勝利!


一丹流青


烏丸就是烏桓,是東漢帝國東北部的一個遊牧民族,在歷史上時叛時降,與帝國的關係非常複雜。袁紹佔據幽州時,極力籠絡烏桓,封蹋頓為烏桓王。袁紹死後,其子袁尚、袁熙丟了自家地盤後,走投無路,只得前去烏桓避難。烏桓王蹋頓拍著胸脯保證,要以武力幫袁尚、袁熙奪回被佔的地盤。此後,烏桓騎兵頻頻入侵,不打垮烏桓,北方永無太平。

為了北征烏桓,曹操先是挖了幾條人工運河,以作為運輸糧食的通道。建安十二年(207年),北征烏桓之役打響。

曹軍渡過易水後,沿著渤海海濱推進,向遼西進軍。然而天公不作美,時值夏季,天降大雨,路上泥濘難行。烏桓王蹋頓見曹軍遠道而來,緊急調軍隊佔據險關要隘。曹操要出其不意,攻敵無備,顯然十分困難。

這時,曹操想起一個人。此人名叫田疇,本是幽州牧劉虞的部下。劉虞被公孫瓚害死後,田疇率領宗族以及追隨者數百人,隱居無終(天津薊縣),在徐無山一帶開荒種田,很多人前來投奔,短短几年時間,有五千戶人家在這裡紮根,這裡成為一塊世外桃源。

袁紹滅了公孫瓚後,多次派人前往無終,請田疇出山,還頒給將軍印信,田疇一概拒絕了。又過了幾年,袁氏集團垮臺,袁尚、袁熙逃亡烏桓後,烏桓騎兵頻頻南下,田疇的老家右北平屢遭蹂躪,令他非常憤慨。正好曹操有意招攬田疇,徵召田疇前往冀州。田疇把打敗烏桓的希望,寄託在曹操身上,遂隨軍參軍北伐烏桓之戰。

曹操正在為道路難行而犯難時,想到田疇久居幽州,熟悉地形,遂召來詢問。

田疇對曹操說有一條古道,是從盧龍通往柳城(烏桓大本營),自從光武帝年間就毀壞嚴重,道路斷絕,至今兩百年了。荒廢時間雖久,但道路仍然隱約可辨,可以穿行。他建議曹操繞開烏桓的防區,轉道從盧龍越過白檀,襲擊敵人守備薄弱的後方。這條路雖然較險,卻比較近,可以擊其無備,出其不意。

於是曹操決心改走盧龍道,並放出風聲,稱大軍要等到雨季過後,待秋冬季節時再進軍。烏桓人察知曹軍人去營空,認為曹操已經知難而退了。

蹋頓哪裡想得到,此時的曹軍在田疇的帶路下,入了徐無山,鑿山開道,填平谷地。郭嘉提議說,千里奔襲,兵貴神速,不如留下輜重,輕兵疾進,殺敵措手不及。曹操聽從其計,輕裝上陣,急速推進,

在荒廢的古道上穿行數百里,直奔烏桓老巢柳城。

烏桓王蹋頓發現曹軍的動向後,曹操距離他只有兩百里的距離。兩百里雖然不算很近,但沒有重兵把守,曹軍可以長驅而入。蹋頓慌了手腳,趕緊把主力從南部調回。只是一著錯,先機盡失,烏桓軍倉促上陣,優勢全失。

曹操率先頭部隊抵達白狼山,與烏桓大軍相遇。烏桓騎兵有數萬兵力,曹軍上下看到烏桓軍人多勢眾,心裡也有幾分畏懼。但曹操畢竟是曹操,見過的世面多了,臨危不亂。他登高而望,看到烏桓軍隊人雖多,卻來得匆忙,混亂不堪。

此時不擊,更待何時!

張遼率先出擊,以寡擊眾,他率部衝入隊型不整的敵陣,勇不可擋。在曹軍的瘋狂猛撲下,戰鬥成一邊倒的格局,兵力更多的烏桓軍根本組織不起有效的反擊。更糟糕的是,烏桓首領蹋頓在戰鬥中被擊斃。頭頭都死了,這仗還怎麼打呢?烏桓兵敗如山倒,一路潰退。曹操得勢不饒人,奮起直追,烏桓全線崩潰,其控制下的胡人、漢人二十餘萬向曹軍投降。

一戰破烏桓,曹操威名,震動北疆。北征烏桓,之所以能速戰速決,與曹操選擇盧龍道方向發動進攻有直接關係。偉大的將領,總能從敵人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發動進攻,擊其軟肋,攪亂其軍事部署,以達到奇襲的目的。


君山話史


歷史上面是說當時遼西走廊因為到了七八月份我國屬於季風氣候,降雨增多,以後整個一條遼西走廊海水上升,形成了一條沼澤地,遼西走廊根本就走不通。

但是箭在弦上又不得不發,如果說不趁這一個歷史和平時期去剿滅袁紹的那兩個兒子,等到以後曹操的大軍因為西北的馬騰所部或者是南方的孫權,劉表所不所拖累,不能夠北上的時候,這一批在北方一直過著漢人的生活,卻做著和任的事情的少數民族,將會迅速南下,沿著遼西走廊下來進行掠奪!

要知道這個時候在遼西走廊已經沒有公孫瓚了沒有白馬義從啊。如果說敵人趁機南向過來劫掠的話,曹操必須要派多少兵力才能盯住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又需要做多少的防禦工作才能夠防止這些少數遊牧民族對於周邊地區的破壞。同時,如果接下來派兵進行北伐,這些少數民族立刻脫下自己和人的偽裝,變成漢人在那裡耕種,那怎麼處理?

要知道曹操這一次面對的主要對手不是鮮卑,是烏桓,這一支遊牧民族,它的成分特別複雜,跟大漢帝國之間的聯繫也可以說是千絲萬縷,怎麼說呢,他們就是胡人和漢人結合以後生產出來的一個新的部落,他們穿上漢人的衣服,就當地進行耕種,但是每年秋收以後就會穿上胡人的衣服,跨上戰馬,然後出去搶奪別人的物資!而且這個民族還具有破壞性什麼意思?就是其他那些不想做事情的漢人也可以加入他們,擴大他們的規模。

所以藉著袁紹兩個兒子進入北方這個藉口,對少數遊牧民族進行敲山震虎是曹操必須要做的事情!過了這個村,那就沒這個店了。

所以曹操就算是沒有機會也要創造機會去北方,把這個烏桓再加上袁紹這兩個兒子一起給滅了,徹底平定北方。

這個時候曹操去招攬了一些能人異事,包括一個叫田疇的人,這個人以前是公孫瓚的手下,袁紹曾經多次想請他出山,(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但是他都不肯,曹操擊敗袁紹,以後請他出山,他考慮了一下,也同意了。

就是他給曹操指出了一條路,曹操稍微考慮了一下,覺得這條計劃可行,為什麼曹操這一次北方出擊並不是打算跟北方所有的遊牧部落為敵,北方有一個強悍的鮮卑部落,如果說曹操真的要跟仙杯開戰的話,僅憑曹操這一次帶出來的軍隊絕對不夠用,所以他的目標仍然還是定在烏桓和袁紹兩個兒子身上。

綜上所述,如果走遼西走廊軍隊大規模的開進的話,雖然說遼西走廊處於沼澤地帶,但是仍然還是可以處理的,比如說軍隊攜帶著草料,再加上木板講整個道路給鋪平了,撲出來一條道路,軍隊仍然還可以大規模前進。

但是,大量的軍隊進入北方勢必會引起鮮卑部落等其他遊牧部落的警惕。曹操只想針對某個人進行打擊,絕對不會想惹眾怒。

從小路可以避開鮮卑,以及其他遊牧部落的遊騎兵,更可以直插主題,進入烏桓。

所以說走小路,雖然有風險,但是也可以規避掉一些潛在的敵人,最後再加上曹老闆開了掛一樣的作戰意識和冒險精神,這一次遠征烏桓成為了三國曆史上的一個不大不小的風浪。

一漢當五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