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可能會變成「老暖男」

小時候,常聽奶奶唸叨,“過了七月節,夜寒白天熱;過了八月節,晌午一陣兒熱......”但眼下快過“八月節”了,感覺還是“只見伏來,不見伏走”;用相聲演員史不凡在“河南神曲”《我是不是恁哥》中的臺詞兒說,就是“立秋立秋,立個逑哩秋兒,開住空調光住膀子渾身直冒油兒......”


地球:可能會變成“老暖男”

科學家又放話了,2018年將迎來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不過這話好耳熟——他們幾乎年年都這樣說。但這也充分說明了一點:全球氣溫就像中國房價一樣,一直在升高,雖然比較緩慢。


地球:可能會變成“老暖男”

很多人都知道,全球氣候變暖的根源,罪魁禍首是溫室效應。那麼溫室效應是怎樣來的呢?百度百科解釋,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向大氣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熱性強的溫室氣體逐年增加,大氣的溫室效應也隨之增強。這個觀點至少透出兩點信息:一是工業革命之前,溫室效應不明顯;二是工業革命之後,人類產生的二氧化碳突然增多了。


地球:可能會變成“老暖男”

工業革命是個神馬玩意兒?為什麼它不能讓人類“低碳減排”?

這問題簡直是為難工業革命了——簡言之,它讓人幹活兒更輕鬆,效率更高,生產出來的東西比如糧食大大增加,這就為養活更多的孩子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與此同時,工業革命也促進了醫學、採礦等科學的進步,使死亡率大大降低。這麼一升一降,人類總人口就空前增加了。拋開工業革命中因採礦、冶煉、化工等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不談,單就說這增加的人口每時每刻排出的二氧化碳量,就相當可觀。監測顯示,目前,全世界人類年均碳排放總量增加了60%,達到980億噸。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的論文《持續增長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對達成氣候造成影響》顯示,2019年,美國的總排放量將達4010億噸,歐盟達3480億噸,中國則為2300億噸。而且,由於森林被毀等因素,地球的自淨能力已無法承載日益增多的二氧化碳。

波茲坦氣候影響研究中心(PIK)研究員哈特曼(Fred Hattermann)表示,自從工業革命以來,德國的年均溫已上升1.4度,各地都可觀察到森林大火、豪雨和酷暑等極端氣候的現象。

科學模型則顯示,溫室氣體的累積,將導致地球溫度在本世紀內上升2℃。由此可見,“低碳減排”是不可能“低碳減排”的。

那麼,工業革命至今,我們腳下的這個地球上到底有多少人呢?據美國人口調查局估計,截至到2013年1月4日,全世界有70.57億人;而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則顯示,2016年,世界人口達到了72億6231萬人。世界銀行則宣佈,全球人口在2017年達到了75.3億,比2016年增加了0.86億人口,增速為1.155%。


地球:可能會變成“老暖男”

現在已經2018年了,全球人口總量估計會更多。近日,美國人口資料局預測,到2053年,世界人口總數將達100億。這麼龐大的基數,每人都是一張嘴,從搖籃到墳墓,都要不停歇兒地向外界、向地球索取,並一個勁兒地排出二氧化碳等廢物。水漲船高,溫室效應怎麼可能說弱就弱呢!因此,全球氣候變暖,實在不容樂觀!

除此之外,人類出生的性別比失衡也很嚴重。“失蹤女性”(missingwomen)最早由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馬蒂亞路森(AmartyaSen)於上個世紀90年代提出,特指那些因人為干預因素沒能出生或因性別偏好較早死亡的女性人口。根據阿馬蒂亞路森的估計,全世界約有1億多名女性因人為性別選擇而失蹤,其中中國和印度是重災區。

隨即,阿馬蒂亞路森的觀點在世界經濟論壇發佈的《2017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中得到了印證。報告向世界發出了一個不安信號:在過去十年全球性別差距呈現緩慢縮小趨勢的情況下,2017年全球男女平等狀況首次出現倒退。其中中國下滑至第100位,是新生兒男女比例失衡最嚴重的國家。


地球:可能會變成“老暖男”

不謀而合、無獨有偶的是,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18日報道,國家統計局2018年發佈數據顯示,2017年男性人口71137萬人,女性人口67871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4:81(以女性為100計),男女比例嚴重失衡。中國是全球唯一三個性別比都亮紅的國度,連近鄰的仇女大國印度都自愧不如。


地球:可能會變成“老暖男”

再來圍觀下身邊的鄰居印度。據最新人口統計數據,印度全國平均男女比例是1000∶927。首都新德里的男女比例僅為1000∶819,而名流薈萃、富人云集的新德里南部地區則是全印男女比例差距最大的地方,男女出生性別比達到了驚人的1000∶762。

另一個鄰居越南,其男女出生比也由原來的105∶106上升為120∶100;中東的卡塔爾,男性比女性多出了九成,屬於世界上最缺女人的國家:女性不足總人口的1/4,僅佔23.47%。

除了社會習俗,男女比例失調的原因也與環境汙染有關,如環境因素會使X、Y染色體的數量發生改變。瑞典科學家研究表明,持久性環境汙染物如“二噁[ě]英”、“滴滴涕”、“多氯聯二苯”等有機氯化學物質直接影響了瑞典漁民的生育。環境汙染後,其中有種物質可讓決定生男生女的Y染色體“勇猛無比”,從而使得出生的男嬰更多。

龐大的人口基數,持續惡化的自然環境,不僅催生了地球的“暖”,而且帶來了“男”。但這兩個問題,似乎在眼下,還不足以和下文談的“老”的問題,更讓各國焦慮、糾結甚至抓狂。

讀圖時代,先來看個圖——


地球:可能會變成“老暖男”

看到沒?中國的生育率已經墊底兒了。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16年中國的總和生育率為1.62,略低於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1.67,更是遠遠落後於全球平均的總和生育率2.43。中國的生育率不僅低於維持代際人口均衡所需要的2.1,而且從1994年開始,中國的生育率就已低於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了。低生育率使得中國老齡化的問題越發顯得嚴重,依靠人口紅利的經濟增長模式也日益受到挑戰。

按照國家統計局統計的數字來看,全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約2.4億,65歲以上老年人約1.6億,其中還有部分是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據預測,2030年,中國65歲以上的人口比例將超越日本,成為全球老齡化最高的國家。


地球:可能會變成“老暖男”

那麼日本呢?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國際公認老齡化比較嚴重的日本勞動人口比重為61%。發達國家諸如美國,勞動人口比重為67%,澳大利亞同樣為67%。這些國家已開始警惕自己的人口結構老化的問題了,也相應推遲了退休年齡,以保證財政收入能夠支付大量人口的養老金。

德國是全球老齡化問題嚴峻程度僅次於日本的國家。其生育率長期低迷,老齡人口占比不斷提高,讓養老成為德國面臨的重要社會難點。德國聯邦統計局透露,德國人口發展的特點導致了德國人口結構老齡化。作為目前歐洲最“老”的國家,德國現有人口才大約8200萬,光60歲以上老年人就佔了23%以上。

再看法國。《人民日報》報道,目前,法國EHPAD型養老院中,護工同養老者的比例約為0.6∶1,崗位缺口巨大。根據法國就業指導中心最新發布的《2018年勞動力需求》報告,近48%的EHPAD型養老院需要增加護工。有專家表示,2040年法國75歲以上老人將佔人口的15%,今後護工工作壓力和崗位缺口會越來越大。據估算,今年起應至少再招募3萬人,才能滿足法國老齡化社會對護工的需求。

為儘快扭轉護工招工難的問題,近日法國衛生部長阿涅絲·比贊承諾增加預算,努力解決人員需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人才培養畢竟是需要花費時間的,是有一定週期的。因此,儘管西方發達國家的養老體制、制度、理念、設備等均相當先進,但短期內,德法等歐盟國家的養老問題難以得到根本性的解決。

“環球同此涼熱”。放眼四望,地球的未來,似乎將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銀髮世界”了。因此有國家提出,鼓勵全民生育,讓新生兒的補充,去沖淡老齡化的負面影響。不過,“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

據恆大研究院今年發起的一個12萬人次的生育意願調查結果顯示,中國人的意願生育水平僅為1.73。為什麼?“高房價是天然的避孕藥”。作為生育主力的80後、90後,面對過高的房價,確實“敢怒不敢言”、“想生不敢生”。據《21世紀經濟報道》的計算,光養個二胎,其花費就在68萬至230.5萬之間。如果已負擔了較高的住房貸款,那麼撫養第二個小孩勢必會增大家庭的財務壓力,等同於雪上加霜——高房價理所當然弱化了國民的生育意願,“天然避孕藥”實至名歸啊!

無獨有偶,美國也面臨著類似情況。雖然美國政府沒有“計劃生育委員會”,也沒對生孩數量在政策上進行限制,但據美國的房地產平臺Zillow報告顯示,美國的房價和生育率之間存在著極強的負相關關係。

好嘛,現在全球似乎回到了工業革命的“反模式”:科技急速進步,效率一再提高,但生活成本尤其是生育成本也隨之水漲船高。新生兒數量的不足,將難以抵消老齡化的負面影響。

科學家預測太陽的壽命為100億年,現在地球的年齡是46億年,均處於青壯年時期。但未來的地球,或將成為一個老年人居多、溫室效應持續走強、男女人口比例失調的“老暖男”。


地球:可能會變成“老暖男”


地球:可能會變成“老暖男”

地球該如何存在,取決於你將如何對待地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