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是昏君嗎?

我刮安逸


楊廣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最有爭議的君王,大家都知道楊廣的諡號是煬皇帝,而不知道楊廣被叛軍弒殺後,當時繼位的

越王楊侗對楊廣的諡號是追諡明皇帝,農民起義軍竇建德追諡皇帝,煬皇帝是唐朝建立後統治者對其的追諡。

明的解釋為“照臨四方曰明、譖訴不行曰明、思慮果遠曰明、保民耆艾曰明、任賢致遠曰明、總集殊異曰明、獨見先識曰明、能揚仄陋曰明、察色見情曰明、容義參美曰明、無幽不察曰明、聖能作則曰明、令聞不已曰明、奉若天道曰明、遏惡揚善曰明、視能致遠曰明、內治和理曰明、誠身自知曰明、守靜知常曰明、至誠先覺曰明、遠慮防微曰明、懿行宣著曰明、智能晰理曰明、昭晰群性曰明”,閔的解釋為“慈仁不壽曰閔 ”,而煬的解釋為“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好內怠政曰煬、肆行勞神曰煬、去禮遠正曰煬、逆天虐民曰煬”。

也就是說,楊廣剛被弒後,隋朝統治者還是認為這是一位英明的皇帝;農民軍認為他是一位仁慈的君王,可惜就是死的太早了,老天爺沒有保佑好這位皇帝,是值得同情的。可是李唐建立後,馬上就將楊廣的諡號由“閔”改為“煬”,意思是這位君王好大喜功、懈怠朝政、逆天虐民的暴君,是天地都不容的一位皇帝。注意,這裡說的楊廣是一位暴君,而不是一位昏君。

歷史有時候也是比較可笑的,南陳是楊廣帶兵滅的,其最後一位皇帝陳後主陳叔寶死後,被楊廣追的諡號就是“煬”;如今隋朝被唐代替了,繼任朝代對他的諡號同樣是“煬”。然而,同樣是兩位“煬皇帝”,其歷史功績卻不是同日而語的。

對楊廣的評價我們只能片面的看唐朝人物對其評價,那是不公平的,要知道唐朝統治者為了證明自己江山的合法性、順應天道,就必須將隋朝滅亡的根源歸於楊廣,那麼楊廣成為一位暴君就成了板上釘釘的鐵案了。

首先,我們來看看楊廣遇弒後,其繼任者越王楊侗對其的評價。

“世祖明皇帝則天法地,混一華戎。東暨蟠木,西通細柳,前逾丹徼,後越幽都。日月之所臨,風雨之所至,圓首方足,稟氣食芼,莫不盡入提封,皆為臣妾。加以寶貺畢集,靈瑞鹹臻,作樂制禮,移風易俗。智周寰海,萬物鹹受其賜,道濟天下,百姓用而不知。世祖往因歷試,統臨南服,自居皇極,順茲望幸。所以往歲省方,展禮肆覲,停鑾駐蹕,按駕清道,八屯如昔,七萃不移。豈意釁起非常,逮於軒陛,災生不意,延及冕旒。奉諱之日,五情崩隕,攀號荼毒,不能自勝。”

當然,我們必須承認這個評價中確實不乏對楊廣的褒揚之詞,畢竟隋朝的皇帝是不可能詆譭自家的皇帝的。但是拍馬屁不可能是無根據的,楊廣還是有許多功績的,有東西值得吹噓的。

其次,我們看看楊廣遇弒後,農民軍對其的態度。

楊廣遇弒後,竇建德作為一方農民起義軍領袖,追諡楊廣為“閔皇帝”,同樣也許多農民起義軍打出了為楊廣復仇的旗號。甚至還有農民起義軍接受當時隋朝政府的招安,調轉矛頭開始對付其弒帝的宇文化及叛軍。

同樣,和隋朝一樣短命的王朝還有秦朝,秦朝的農民起義卻是“天下苦秦久矣”,打的是“誅暴秦”的旗號。與秦朝相比,隋朝的滅亡還沒有達到秦朝那樣,天下人皆反對的地步。楊廣在民間還是有威望的,要不然不會有人打著為他復仇的旗號了。

最後,我們來看看唐朝統治者對其評價。

“隋煬帝承文帝餘業,海內殷阜,若能常處關中,豈有傾敗?遂不顧百姓,行幸無期,徑往江都,不納董純、崔象等諫諍,身戮國滅,為天下笑。”
“隋煬帝纂祚之初,天下強盛,棄德窮兵,以取顛覆。頡利近者足為疆大,意既盈滿,禍亂斯及,喪其大業,為臣於朕。葉護可汗亦大強盛,自恃富貴,通使求婚,失道怙亂,奄至破滅。”

這是李世民對楊廣的評價,李世民認為楊廣這位與自己有親戚關係的長輩,生生將老子隋文帝的基業敗掉了,不顧百姓、不定期巡遊,窮兵黷武、不納忠臣諍諫,自恃富貴、不能處理好少數民族糾紛。最後,人心盡失,失去了隋朝江山。我們不能說,李世民對楊廣的評價純屬汙衊,隋朝的滅亡,作為帝國統治者楊廣確實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將楊廣這位君王貶的一文不值還是有失偏頗的,畢竟楊廣當時有許多舉措還是影響後世幾千年的,唐朝也是躺在隋朝的基礎上才強盛起來的,不是僅僅依靠唐朝統治者自己發展起來的。


安定郡小書生


楊廣真的是歷史上有名的智君嗎?不!作為一代帝王,我們後人評論應該是看他的作為其實是兩個字:功:,與:過:,一個人的一生,哪怕是平民百姓,也會有功過對錯,更何況是一代帝王呢?隋煬帝楊廣,:過:,且不去說他,我們來看一看他的:功:體現在哪裡?他的:功:最主要的有兩個方面,第一:大業元年(6o5年),開始營建東都,歷時十個月,每月徵集民夫二百萬人。東都是在舊洛陽城之西,規模宏大,周長50餘里,分為:宮城,皇城,外郭城等三部份。宮城是宮殿的所在地,皇城是官衙所在地,外郭城是官吏私宅,和百姓居處所在地。外郭城有居民區一百餘坊。另有豐都市,大同市,通遠市等三大市場。隋陽帝常住洛陽,將其為東方的政治,軍事,經濟中心。第二方面:開鑿大運河:這是隋陽帝最大的主要功績。開鑿大運河分三段:以洛陽為中心,中段包括通濟渠與邗溝。通濟渠北起洛陽,東南入淮水。邗溝北起淮水南岸之山陽,〈今淮安),南到江都(今楊州)入長江。南段名:南河:,北起長江南岸之京口,(今鎮江),南通餘杭,(今浙江杭州)。北段名:永濟渠:,南起洛陽,北通涿州,(今北京城西南)。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前後歷時五年,全長2000餘公里,是世界著名的偉大工程之一,對南此漕運,用兵調動,糧食通往,等等都起到極大的作用,對中國南北經濟的發展,文化方面的交流,對國家的鞏固和統一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所以說:隋煬帝楊廣功大於過,不能完全說他,評論他是:昏君,暴君。對一代君王的評論應來一個:功:與:過:的比較,合情合理地評判。


陳聯27


楊廣是十足的昏君,我可以舉幾個例子給大家評評:首先用人方面,楊廣只會重視奸臣,不會取眾人之長,忠臣的話他基本不會採納,開鑿運河時好幾個大臣都提出政論,因工程浩大要緩序進行,楊廣根本不聽,發動全國三百多萬勞力,造成農耕荒廢,餓死病死無數的慘痛劇,開發西域也是荒唐透頂,命令民工開鑿太行,整個皇宮及朝廷十多萬人浩浩蕩蕩奔向甘肅去顯擺,路上凍死餓死無數,到甘肅後,聚集西域各小國顯擺威風,說是促進通商,花了白銀無數,還通知各地開飯店的旅館的免費給西域人員吃住。民眾吃穿都成問題,命令用絲綢纏繞樹上,以示天朝國強民富,西域人問楊廣隨行人員說街上那麼多窮人都沒衣服穿,為何要把綢緞纏上樹上,而不給子民做衣服穿,隨行人員被問的無言以對非常尷尬。打突厥楊廣驕兵輕進中了埋伏被騎兵圍困差點被抓,後來李世明用計解救才脫險。打高句麗是楊廣最大敗績,發動隋軍113萬,民工200萬殺向東北,帶了那麼多部隊,楊廣哪是真正的帥才枓子,伐陳能取勝主要是靠韓擒虎楊素等將領的功勞,這些老將死的死,被楊廣殺的殺,隋軍這時根本就沒什麼著名將領了,楊廣指揮前軍後軍左軍右軍步調指揮失據,經常被高麗軍各個擊破,傷亡慘重。情報滯後,輕信敵軍詐降,使隋軍慘遭伏擊,以致過了遼河的62萬隋軍全軍覆沒,只有2700多人突圍回營,他還命令隋軍將領凡事都要向他彙報,可前後方相隔幾百公里,等楊廣回覆了戰機早就廷誤戰機,這樣就只有捱打的份,10萬海軍從威海出發,遇到三萬高麗軍,楊廣不讓將領見機行事,有幾次戰機被楊廣廷誤,也被高麗軍殲滅近八萬。所以楊廣三次徵東三次敗績。五,楊廣第二次徵東時委任楊玄感負責糧草催繳運送任務,當隋軍在前方打的如火如荼時,楊玄感在後方舉兵造反,這時楊廣不得不把軍隊撤回平叛,當楊廣平叛勝利時,楊廣命令把當地十多萬接受楊玄感賑濟的災民全部殺害,你說楊廣不是昏君暴君嗎?六,楊廣戰敗後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當時的雄心壯志都隨遼河水流走了,在江都過起花天酒地生活,儘管當時全國反兵四起,朝廷大政全都不理,政事全交宇文述負責,天天顧影自憐,好頭顱誰砍去的悲催場面,楊廣國內治理沒才能,打戰也沒帥才,一個強盛的國家,短短十四年被搞的支離破碎,反兵四起,全國人口從大業5年的890萬戶,到唐初只有不到300萬戶,也是說人口銳減三分之二,所以說他做的這些業績完全不值一提,代價慘重,與全國三千萬百姓死去的生命相比根本就微不足道。不過現在卻有很多人給他歌功頌德給他翻案,還有人說他是千古一帝,功勞堪比秦始皇,估計這些都是楊廣子孫,為祖先讚頌可以理解。我只能呵呵了


海西望族


瘋狂的石頭楊廣,被超限的政治理想壓垮。


楊廣是個生不逢時的人,他的政治宏圖都是超越他所在的時代,楊廣的政治理想就是做一位空前絕後的萬年一帝,什麼秦皇漢武他都沒有看在自己眼裡。。秦皇漢武只有一個,那我楊廣還有第二個嗎、為了這個國家,為了這個時代,我楊廣情願做瘋狂年代裡的瘋狂石頭,把身家性命豁出去了孃的,老子擔當身前事,那幾身後平。擼起胳膊,挽起袖子,人生如白駒過隙,一萬年太久,立德,立功,立言。這三樣,我只做好立功好了。





說幹就幹,咱不來虛的,帝國的財力和民力可以支撐這幾項惠及民生的大工程,那還猶豫什麼,幹吧,於是楊廣即位僅僅三個月,楊廣心目中刻化的政績工程就開工了楊廣徵招幾十萬民工在新都洛陽以北修建一條長達千里的防線阻止突厥騎兵對洛陽的襲擾緊接著又徵用幾百萬民工修建新都洛陽與此同時在隋朝帝國東部一條圖紙中勾畫的藍圖正在實施連接帝國南北的大運河正式開工,又是多達幾百萬的民工從全國各地徵調而來日夜兼程趕赴通濟渠,楊廣的舉動驚呆了所有文武大臣楊廣在他們眼裡熟悉而又陌生,,誰都無法理解楊廣的所作所為,帝國經得起這樣折騰嗎、國家的所有勞力都投入到政績工程中去了,那麼誰來種糧食養活這個龐大的帝國,民以食為天,如果沒有了糧食,那還不天下大亂嗎、




楊廣依然我行我素,虛心接受,堅決不改,你們沒有在我的位置上,不瞭解我的苦衷,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這個國家好,高處不勝寒,自古聖賢多寂寞,楊廣太寂寞了。楊廣之所以執意營建凍都洛陽是因為洛陽居天下之中,便於控制天下開鑿大運河更是一片苦心,南北對峙三百年,為了讓帝國的南方和北方從對抗走到攜手增進了解,互通有無,必須得有一個載體,那大運河就是指載體楊廣對帝國的勞力狀況還是瞭解的楊廣估摸著自己只是用了帝國勞力的三分之一而已。楊廣不知道的是修建洛陽,開鑿大運河,平簽了多少冤魂孤鬼,在富麗堂皇的宮殿外,有多少白骨葬於野外,大運河又流淌著多少民工的鮮血,
楊廣三徵高麗,好大喜功,終於激起民變,自己也丟了性命。
楊廣是暴君,不是昏君,濫用民力,致使隋朝二世而亡,唉,





約定9521


中華五千年,歷史的大輪不停地向前碾進。歷史嘛,總是成功者抒寫,就是成王敗寇的演繹史。始皇者,結束了7國紛爭的亂世,一統天下,設郡縣,修長城,統貨幣,威達四海;雖然幹過一些缺德的事吧,但是功大於過,也算的了千古一帝吧!此後楚漢相爭,小人和君子的戰爭,結果君子輸了,小人得志。垓下一刎,烏江遺恨。但是項羽在歷史上終究是個英雄,受後人敬仰!而《高祖還鄉》將劉季演繹的就是一個市儈小人麼。

楊廣嘛,自我感覺也夠冤枉的,死後的諡號是煬,唉!楊廣其人,文武雙全,吟詩作對照樣精通,琴棋書畫,可謂全才!!我覺得有一句話用來形容他一點都不過分: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他北通突厥,直逼西域;修築長城,外敵難侵;掃滅南陳,一統大隋;開琢運河,貫通南北;三徵高麗,威振四海;昌佛,開道,興儒,辦科舉,文化大興。這難道不是他的功嗎?人誰無過,善莫大焉!但是一個煬的諡號著實不公!楊廣,怎麼了?一代君王容易麼?是,他是有一個叫楊勇的大哥,可大家翻翻隋唐五代史,大隋的統一仗,哪個不是廣兒衝鋒陷陣的,在大隋統一後,看看楊勇的德行,要不然獨孤氏怎麼就不愛他呢!那傢伙太奢侈啦!要我說,即使他當皇帝,還未必如楊廣呢!可以說唐朝的繁榮絕對依賴於楊廣生前的努力!天可汗算什麼,看看人家突厥稱楊廣為啥,聖人可汗啊!這皇帝當的,夠味啊!我們不能帶有色眼鏡看人嘛,他是有不可饒恕的罪過,但是他也是有功的呀!在歷史上也留下一些寶貴的財富!那宏偉的,國人引以為豪的京杭大運河不就是他給予後人的財富麼!那偉大的科舉還延續了2000多年呢!造就了多少人才!現在更是全球通用,屢試不!李世民怎麼了!為了奪位,不也在玄武門設下埋伏,殺掉自己的兄長,然後逼迫自己父親退位嗎?為啥他就有好名聲呢?要我說,貞觀之治的豐碩果實有人家廣哥的功勞!

所以,我認為,評價一個歷史人物,應該以客觀的角度,而不能隨波逐流!


海上生明月193


楊廣本名楊英,陝西人,楊堅與獨孤伽羅的嫡次子,於仁壽四年即皇帝位,在位十四年。縱觀楊廣的一生,功與過都同樣讓後人側目,單純的評價楊廣是個昏君,有失公允,我們要以歷史的眼光理性的思維客觀看待。

如你所知隋煬帝楊廣是個大帥哥,後代史書多有記載,說的有鼻子有眼,看來是真的,妥妥的富二代,不僅有權有錢還有顏,關鍵人家還文武雙全,十八歲領兵統一了全國。劍橋中國隋唐史用了一個新鮮詞評價楊廣,說他是“政治美學家”,有“炫耀性的想象力”個人認為,這和他的生長環境以及個人經歷息息相關,在某些層面達到了一個高度,自負便產生了。

他登基時老爹給他留下了龐大的產業,後人說:隋之富,漢唐之盛,未之逮也。事實上也是如此,大業初年全國四千多萬人口,五千多萬頃地,倉廩充實,社會安定。我們從他的年號上大業上不難看出楊廣想幹出一番事業,他的政治抱負是想當千古一帝。那麼他是怎麼把一手四個2帶兩王的牌打的細碎的呢?這還得歸咎於他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性格,他親自畫了個叫大業的圈,急躁而不計後果的強力推行。

計劃是美妙的,現在我們翻看史書很多政令都是利國利民的。如果他把這些計劃列個明細,分個主次,在他死的時候完成一半,他都將有很大可能實現自己千古一帝的偉大抱負。可惜,他等不得,一分鐘都不想等,他要做千古一帝,光耀千秋的事情不想由後代子孫來完成。他登基數月後,兩項浩大的工程同時開工:建造東都洛陽和開鑿運河,役使民夫數百萬人。十個月後,新都建成,半年後貫通中國南北的運河即告竣工。這簡直是基建狂魔啊,效率逆天,可代價卻是因民力無法勝任而喪失無數百姓的生命。如這樣的浩繁工程在他在位的十四年中紛紛上馬,範圍包括經濟、軍事、外交等等領域,他就像一匹脫了韁的野馬撒了歡的跑,慢慢的逐漸把國家被拖進了分崩離析的深淵。

他執拗的病態性格我們從三徵高句麗一事就能看出來,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第一次御駕親征失利,大隋國內已有民怨,然後又是二徵、三徵花樣作死,背離民心,打散了的兵將有的就地落草,有的擁兵起義。如果此時楊廣能幡然醒悟,他手中還有牌可打,還有忠於大隋的將士,可惜他已經沉迷於自己營造的夢境中難以自拔。

是的,楊廣有他昏庸的一面,同時也有他非凡的一面。登基之初連續五六次調低減免全國各地的賦稅,讓百姓休養生息。開創完善科舉制度,通過考試選拔相應人才,使寒門學子能夠得到公平的待遇,政治上緩解了各大高門和關隴貴族把持仕途的局面。另外,重新統一度量衡,頒均田令,制定新的刑律,開通絲綢商路,肢解突厥等等,他的功與過我們應該一分為二的看,歷史對他理應有公允的評價。

所以,不能單純的說楊廣是個昏君。


柳隨風


問題問得有毛病,歷史上從來沒人將楊廣視為昏君,而是暴君。

楊廣諡號“煬”,按照《周禮·諡法》的解釋:“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逆天虐民曰煬,好大殆政曰煬,薄情寡義曰煬,離德荒國曰煬。”這個諡號是唐高祖李淵加給他的,意思是楊廣是個荒淫好色、欺壓百姓的皇帝。可嘆的是,“煬”這個諡號,楊廣率先送給了陳後主,結果自己也被人送了“煬”的諡號。

不過某種意義上來說,楊廣確實對得住“煬”這個諡號,作為皇帝,楊廣確實好大喜功,愛亂用民力,在位期間,他不斷對外征伐,比如三徵高麗;對外用兵的同時,楊廣還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修建京杭大運河,以當時的生產力而言,民眾確實不堪重負,無法負擔如此眾多的消耗,於是民變四起,隋朝也由此被推翻。

但即便如此,楊廣的諸多舉措,也對後世影響深遠,比如修建大運河,晚唐詩人皮日休在《汴河懷古二首》中評價楊廣說: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也就是說,如果楊廣沒有下江南的事,也許他可以和大禹相提並論。事實上,後世幾千年都因大運河受益,即便到今天,南水北調也還依靠大運河的水道,楊廣的功績不可謂不大。

在文化上,楊廣也創立了影響千年的制度,即科舉制度。科舉制度的出現,打破了門閥士族對政治的壟斷,讓寒門士族取得了上升通道,對維持王朝運作和穩定極具功效。除此之外,楊廣還是文化愛好者,他熱衷於收藏整理典籍,這對保存中國的文化具有極大價值。

從這些簡單的舉例上看,隋煬帝楊廣絕不是昏君。但他確實是暴君,他取得了輝煌成就,但這是建立在犧牲老百姓幸福生活的基礎上,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用在他身上再合適不過。

實際上,今天學界對楊廣的評價也是多元的,相比中國歷史學界,西方學者對隋煬帝楊廣的評價更高,比如費正清就認為:“在隋文帝和隋煬帝的統治下,中國又迎來了第二個輝煌的的帝國時期。”

所以,建議題主在看待歷史人物時,不要用簡單的昏君暴君視角,沒什麼意義。


司徒伯雷


關於楊廣是不是昏君,我認為:他不是昏君。

楊廣,本名楊英,史稱隋煬帝。生於公元569年,駕崩於公元618年。他於公元604年,上位成為隋朝的第二位皇帝,皇帝這個職務,他幹了14年。14年間,他的確濫用民力,頻發戰爭,還經常把持不住男人褲襠裡那玩意,落了個荒淫無度的壞名聲。

但是,他當皇帝的14年,卻幹過並且幹成了很多人一輩子,甚至幾輩子也不可能幹成的大事。他幹過的大事,每一件都對中國歷史產生的深遠影響,並且非常受用。

所以,楊廣幹過的那些事,用“禍在當代,功在千秋”來評價,也有一定道理。

第一,楊廣是個聰明而有才華的人。

史書上明確記載,楊廣“美姿儀,少聰慧。”意思就是講,楊廣是一個既長得好看,又有才華的人。他寫的詩《飲馬長城窟行》,“釋兵仍振旅,要荒事萬舉。飲至告言旋,功歸清廟前。”這樣的詩句,字裡行間不僅透露出他的才華橫溢,更展現著他的遠大志向。

楊廣在當王爺的時候,他知道他的父母親都喜歡艱苦樸素,幹實事的人。所以,儘管他也好美色,他也喜歡燈紅酒綠,他也想沒事就搞點靡靡之音。但是,他忍住了,這些活動他都沒有搞。當他的父皇母后到他家裡去視察時,發現他家的琴上都積著厚厚的灰塵。

楊廣展現給外人的形象,和他的哥哥楊勇截然相反,為他後來奪取皇位積累了好名聲。同時,也用低調的外在表現,贏得了當時很多能人權貴的支持,暗中積蓄了強大的力量。

第二,楊廣的戰功赫赫。

一是滅陳國,實現大一統。公元588年,當時的楊廣才19歲,我們現在很多20來歲的青年,連養活自己的能力都沒有呢。但是,人家楊廣同志卻在不到20歲的年紀,統兵打敗了陳朝,徹底結束了中國已經分裂百年的局面,實現了中華民族大一統。

二是穩定了北疆的安全局勢。公元607年和608年,楊廣為了北疆的國土安全,百姓生活安定,兩次巡視突厥,讓突厥首領俯首稱臣,許下“願保塞下”的諾言。

三是打退吐谷渾,為大隋朝開疆拓土。公元609年,已經上位當了皇帝的楊廣,親自上陣,身先士卒,打得吐谷渾紛紛舉手投降。從此,大隋朝從青海到新疆,就多了4個郡,還實現了對西域的經營和掌控。

除此之外,楊廣同還是一位有“海上遠慮”的皇帝,他採取“先禮後兵”的策略,徹底征服臺灣。當然,他也打過敗仗。比如,他三徵遼東高句麗,雖以失敗告終,也成為隋朝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楊廣“不給子孫留遺禍”的志氣,還是值得敬重的。

第三,楊廣是幹了很多大事的。

首先,楊廣一當上皇帝,就推行科舉制度,徹底打破了官員貴族世襲的傳統,給了普通老百姓一個翻身的機會。其次,開鑿大運河,加強了南北兩地的水路聯繫,提升了中央對地方的掌控能力。雖然大運河加快了隋朝的滅亡,但是中國歷史上每朝每代,都從大運河中受益匪淺。再次,發展絲綢之路。楊廣先是用武力征服西突厥和吐谷渾,然後派遣官員對西域進行治理,保證中原和西域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溝通順暢,有效地提升了隋朝的對外貿易發展。如果不是楊廣對西域的苦心經營,後來的唐太宗李世民,要發展絲綢之路,恐怕就沒那麼輕鬆容易了。


愛就碼碼字


禍在當代,利在千秋

  • 開通京杭大運河,促進南北交流、發展,受用至今
  • 開創科舉考試,重視教育。打破了貴族把控朝政的傳統,給寒門子弟入仕的機會。
  • 伐契丹定西域,暢通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的恢復,使中國與世界的貿易文化經濟交流得以恢復)
  • 修建東都洛陽,擺脫了門閥勢力的控制(洛陽居天下之中,是大運河的中心和絲綢之路的起點,四方往來的物資可輕易彙集於。遷都洛陽,是對洛陽在當時的軍事、政治和經濟地位上重要性的充分認識,決不是單純的出於荒淫逸樂。隋煬帝修建洛陽城,具有統治國家的戰略考慮。)
  • 實施政治改革
  • 創立朝貢體系
  • 親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驪等(連年戰爭,打得周邊望而生畏,直到唐朝時期都不敢惹中國)
  • ......


楊廣心中有一副偉大的藍圖,其中每一項工程都是巨大的,只可惜人生匆匆幾十載,楊廣想用盡量短的時間完成他心中的藍圖。只可惜楊廣太急於求成,幾代人的工程他想用一代人的時間去完成,勞民傷財,人民不能承受之重,遂揭竿起義反抗......

我個人覺得楊廣不是昏君(前人歷史後人書寫)

楊廣思維超前,文武雙全,只是他的每一項措施都是當代人民的禍音,卻是後世千千萬萬代的福音



左將軍


本人專注歷史領域,+關注瞭解更多內容!

楊廣:一個大有作為的君王,可以說被黑的很慘!

楊廣於公元569生於大興(今西安),美姿儀,少聰慧。開元之後,封為晉王,官拜柱國,幷州總管。在滅陳統一之戰中建有功勳;開皇十年,鎮守江南,政績突出,穩定了江南人心。

登基之後,為避免關隴貴族掣肘,營建東都,遷都洛陽。為打破貴族壟斷仕途,開創科舉制;大業五年,為開拓西域,親征吐谷渾,設置四郡,疆域追平西漢;在文學文化上,組織人編寫了《長洲玉鏡》四百卷和《區宇圖志》一千二百卷,對保存中國古代的典籍做出了重大貢獻,此外,還興辦學校尊崇儒家;在法制上,矯正了隋文帝末年刑法之酷。

楊廣亦是一位詩人,其詩文在中國文學、詩歌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以詩為證:

春江花月夜

其一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

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因此,總的來說:亡國之君,多被譭譽,煬帝楊廣,難免於此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