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是昏君吗?

我刮安逸


杨广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最有争议的君王,大家都知道杨广的谥号是炀皇帝,而不知道杨广被叛军弑杀后,当时继位的

越王杨侗对杨广的谥号是追谥明皇帝,农民起义军窦建德追谥皇帝,炀皇帝是唐朝建立后统治者对其的追谥。

明的解释为“照临四方曰明、谮诉不行曰明、思虑果远曰明、保民耆艾曰明、任贤致远曰明、总集殊异曰明、独见先识曰明、能扬仄陋曰明、察色见情曰明、容义参美曰明、无幽不察曰明、圣能作则曰明、令闻不已曰明、奉若天道曰明、遏恶扬善曰明、视能致远曰明、内治和理曰明、诚身自知曰明、守静知常曰明、至诚先觉曰明、远虑防微曰明、懿行宣著曰明、智能晰理曰明、昭晰群性曰明”,闵的解释为“慈仁不寿曰闵 ”,而炀的解释为“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好内怠政曰炀、肆行劳神曰炀、去礼远正曰炀、逆天虐民曰炀”。

也就是说,杨广刚被弑后,隋朝统治者还是认为这是一位英明的皇帝;农民军认为他是一位仁慈的君王,可惜就是死的太早了,老天爷没有保佑好这位皇帝,是值得同情的。可是李唐建立后,马上就将杨广的谥号由“闵”改为“炀”,意思是这位君王好大喜功、懈怠朝政、逆天虐民的暴君,是天地都不容的一位皇帝。注意,这里说的杨广是一位暴君,而不是一位昏君。

历史有时候也是比较可笑的,南陈是杨广带兵灭的,其最后一位皇帝陈后主陈叔宝死后,被杨广追的谥号就是“炀”;如今隋朝被唐代替了,继任朝代对他的谥号同样是“炀”。然而,同样是两位“炀皇帝”,其历史功绩却不是同日而语的。

对杨广的评价我们只能片面的看唐朝人物对其评价,那是不公平的,要知道唐朝统治者为了证明自己江山的合法性、顺应天道,就必须将隋朝灭亡的根源归于杨广,那么杨广成为一位暴君就成了板上钉钉的铁案了。

首先,我们来看看杨广遇弑后,其继任者越王杨侗对其的评价。

“世祖明皇帝则天法地,混一华戎。东暨蟠木,西通细柳,前逾丹徼,后越幽都。日月之所临,风雨之所至,圆首方足,禀气食芼,莫不尽入提封,皆为臣妾。加以宝贶毕集,灵瑞咸臻,作乐制礼,移风易俗。智周寰海,万物咸受其赐,道济天下,百姓用而不知。世祖往因历试,统临南服,自居皇极,顺兹望幸。所以往岁省方,展礼肆觐,停銮驻跸,按驾清道,八屯如昔,七萃不移。岂意衅起非常,逮于轩陛,灾生不意,延及冕旒。奉讳之日,五情崩陨,攀号荼毒,不能自胜。”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这个评价中确实不乏对杨广的褒扬之词,毕竟隋朝的皇帝是不可能诋毁自家的皇帝的。但是拍马屁不可能是无根据的,杨广还是有许多功绩的,有东西值得吹嘘的。

其次,我们看看杨广遇弑后,农民军对其的态度。

杨广遇弑后,窦建德作为一方农民起义军领袖,追谥杨广为“闵皇帝”,同样也许多农民起义军打出了为杨广复仇的旗号。甚至还有农民起义军接受当时隋朝政府的招安,调转矛头开始对付其弑帝的宇文化及叛军。

同样,和隋朝一样短命的王朝还有秦朝,秦朝的农民起义却是“天下苦秦久矣”,打的是“诛暴秦”的旗号。与秦朝相比,隋朝的灭亡还没有达到秦朝那样,天下人皆反对的地步。杨广在民间还是有威望的,要不然不会有人打着为他复仇的旗号了。

最后,我们来看看唐朝统治者对其评价。

“隋炀帝承文帝余业,海内殷阜,若能常处关中,岂有倾败?遂不顾百姓,行幸无期,径往江都,不纳董纯、崔象等谏诤,身戮国灭,为天下笑。”
“隋炀帝纂祚之初,天下强盛,弃德穷兵,以取颠覆。颉利近者足为疆大,意既盈满,祸乱斯及,丧其大业,为臣於朕。叶护可汗亦大强盛,自恃富贵,通使求婚,失道怙乱,奄至破灭。”

这是李世民对杨广的评价,李世民认为杨广这位与自己有亲戚关系的长辈,生生将老子隋文帝的基业败掉了,不顾百姓、不定期巡游,穷兵黩武、不纳忠臣诤谏,自恃富贵、不能处理好少数民族纠纷。最后,人心尽失,失去了隋朝江山。我们不能说,李世民对杨广的评价纯属污蔑,隋朝的灭亡,作为帝国统治者杨广确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将杨广这位君王贬的一文不值还是有失偏颇的,毕竟杨广当时有许多举措还是影响后世几千年的,唐朝也是躺在隋朝的基础上才强盛起来的,不是仅仅依靠唐朝统治者自己发展起来的。


安定郡小书生


杨广真的是历史上有名的智君吗?不!作为一代帝王,我们后人评论应该是看他的作为其实是两个字:功:,与:过:,一个人的一生,哪怕是平民百姓,也会有功过对错,更何况是一代帝王呢?隋炀帝杨广,:过:,且不去说他,我们来看一看他的:功:体現在哪里?他的:功: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第一:大业元年(6o5年),开始营建东都,历时十个月,每月征集民夫二百万人。东都是在旧洛阳城之西,规模宏大,周长50余里,分为:宫城,皇城,外郭城等三部份。宫城是宫殿的所在地,皇城是官衙所在地,外郭城是官吏私宅,和百姓居处所在地。外郭城有居民区一百余坊。另有丰都市,大同市,通远市等三大市场。隋阳帝常住洛阳,将其为东方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第二方面:开凿大运河:这是隋阳帝最大的主要功绩。开凿大运河分三段:以洛阳为中心,中段包括通济渠与邗沟。通济渠北起洛阳,东南入淮水。邗沟北起淮水南岸之山阳,〈今淮安),南到江都(今杨州)入长江。南段名:南河:,北起长江南岸之京口,(今镇江),南通余杭,(今浙江杭州)。北段名:永济渠:,南起洛阳,北通涿州,(今北京城西南)。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前后历时五年,全长2000余公里,是世界著名的伟大工程之一,对南此漕运,用兵调动,粮食通往,等等都起到极大的作用,对中国南北经济的发展,文化方面的交流,对国家的巩固和统一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所以说:隋炀帝杨广功大于过,不能完全说他,评论他是:昏君,暴君。对一代君王的评论应来一个:功:与:过:的比较,合情合理地评判。


陈联27


杨广是十足的昏君,我可以举几个例子给大家评评:首先用人方面,杨广只会重视奸臣,不会取众人之长,忠臣的话他基本不会采纳,开凿运河时好几个大臣都提出政论,因工程浩大要缓序进行,杨广根本不听,发动全国三百多万劳力,造成农耕荒废,饿死病死无数的惨痛剧,开发西域也是荒唐透顶,命令民工开凿太行,整个皇宫及朝廷十多万人浩浩荡荡奔向甘肃去显摆,路上冻死饿死无数,到甘肃后,聚集西域各小国显摆威风,说是促进通商,花了白银无数,还通知各地开饭店的旅馆的免费给西域人员吃住。民众吃穿都成问题,命令用丝绸缠绕树上,以示天朝国强民富,西域人问杨广随行人员说街上那么多穷人都没衣服穿,为何要把绸缎缠上树上,而不给子民做衣服穿,随行人员被问的无言以对非常尴尬。打突厥杨广骄兵轻进中了埋伏被骑兵围困差点被抓,后来李世明用计解救才脱险。打高句丽是杨广最大败绩,发动隋军113万,民工200万杀向东北,带了那么多部队,杨广哪是真正的帅才枓子,伐陈能取胜主要是靠韩擒虎杨素等将领的功劳,这些老将死的死,被杨广杀的杀,隋军这时根本就没什么著名将领了,杨广指挥前军后军左军右军步调指挥失据,经常被高丽军各个击破,伤亡惨重。情报滞后,轻信敌军诈降,使隋军惨遭伏击,以致过了辽河的62万隋军全军覆没,只有2700多人突围回营,他还命令隋军将领凡事都要向他汇报,可前后方相隔几百公里,等杨广回复了战机早就廷误战机,这样就只有挨打的份,10万海军从威海出发,遇到三万高丽军,杨广不让将领见机行事,有几次战机被杨广廷误,也被高丽军歼灭近八万。所以杨广三次征东三次败绩。五,杨广第二次征东时委任杨玄感负责粮草催缴运送任务,当隋军在前方打的如火如荼时,杨玄感在后方举兵造反,这时杨广不得不把军队撤回平叛,当杨广平叛胜利时,杨广命令把当地十多万接受杨玄感赈济的灾民全部杀害,你说杨广不是昏君暴君吗?六,杨广战败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当时的雄心壮志都随辽河水流走了,在江都过起花天酒地生活,尽管当时全国反兵四起,朝廷大政全都不理,政事全交宇文述负责,天天顾影自怜,好头颅谁砍去的悲催场面,杨广国内治理没才能,打战也没帅才,一个强盛的国家,短短十四年被搞的支离破碎,反兵四起,全国人口从大业5年的890万户,到唐初只有不到300万户,也是说人口锐减三分之二,所以说他做的这些业绩完全不值一提,代价惨重,与全国三千万百姓死去的生命相比根本就微不足道。不过现在却有很多人给他歌功颂德给他翻案,还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功劳堪比秦始皇,估计这些都是杨广子孙,为祖先赞颂可以理解。我只能呵呵了


海西望族


疯狂的石头杨广,被超限的政治理想压垮。


杨广是个生不逢时的人,他的政治宏图都是超越他所在的时代,杨广的政治理想就是做一位空前绝后的万年一帝,什么秦皇汉武他都没有看在自己眼里。。秦皇汉武只有一个,那我杨广还有第二个吗、为了这个国家,为了这个时代,我杨广情愿做疯狂年代里的疯狂石头,把身家性命豁出去了娘的,老子担当身前事,那几身后平。撸起胳膊,挽起袖子,人生如白驹过隙,一万年太久,立德,立功,立言。这三样,我只做好立功好了。





说干就干,咱不来虚的,帝国的财力和民力可以支撑这几项惠及民生的大工程,那还犹豫什么,干吧,于是杨广即位仅仅三个月,杨广心目中刻化的政绩工程就开工了杨广征招几十万民工在新都洛阳以北修建一条长达千里的防线阻止突厥骑兵对洛阳的袭扰紧接着又征用几百万民工修建新都洛阳与此同时在隋朝帝国东部一条图纸中勾画的蓝图正在实施连接帝国南北的大运河正式开工,又是多达几百万的民工从全国各地征调而来日夜兼程赶赴通济渠,杨广的举动惊呆了所有文武大臣杨广在他们眼里熟悉而又陌生,,谁都无法理解杨广的所作所为,帝国经得起这样折腾吗、国家的所有劳力都投入到政绩工程中去了,那么谁来种粮食养活这个庞大的帝国,民以食为天,如果没有了粮食,那还不天下大乱吗、




杨广依然我行我素,虚心接受,坚决不改,你们没有在我的位置上,不了解我的苦衷,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这个国家好,高处不胜寒,自古圣贤多寂寞,杨广太寂寞了。杨广之所以执意营建冻都洛阳是因为洛阳居天下之中,便于控制天下开凿大运河更是一片苦心,南北对峙三百年,为了让帝国的南方和北方从对抗走到携手增进了解,互通有无,必须得有一个载体,那大运河就是指载体杨广对帝国的劳力状况还是了解的杨广估摸着自己只是用了帝国劳力的三分之一而已。杨广不知道的是修建洛阳,开凿大运河,平签了多少冤魂孤鬼,在富丽堂皇的宫殿外,有多少白骨葬于野外,大运河又流淌着多少民工的鲜血,
杨广三征高丽,好大喜功,终于激起民变,自己也丢了性命。
杨广是暴君,不是昏君,滥用民力,致使隋朝二世而亡,唉,





约定9521


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大轮不停地向前碾进。历史嘛,总是成功者抒写,就是成王败寇的演绎史。始皇者,结束了7国纷争的乱世,一统天下,设郡县,修长城,统货币,威达四海;虽然干过一些缺德的事吧,但是功大于过,也算的了千古一帝吧!此后楚汉相争,小人和君子的战争,结果君子输了,小人得志。垓下一刎,乌江遗恨。但是项羽在历史上终究是个英雄,受后人敬仰!而《高祖还乡》将刘季演绎的就是一个市侩小人么。

杨广嘛,自我感觉也够冤枉的,死后的谥号是炀,唉!杨广其人,文武双全,吟诗作对照样精通,琴棋书画,可谓全才!!我觉得有一句话用来形容他一点都不过分: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他北通突厥,直逼西域;修筑长城,外敌难侵;扫灭南陈,一统大隋;开琢运河,贯通南北;三征高丽,威振四海;昌佛,开道,兴儒,办科举,文化大兴。这难道不是他的功吗?人谁无过,善莫大焉!但是一个炀的谥号着实不公!杨广,怎么了?一代君王容易么?是,他是有一个叫杨勇的大哥,可大家翻翻隋唐五代史,大隋的统一仗,哪个不是广儿冲锋陷阵的,在大隋统一后,看看杨勇的德行,要不然独孤氏怎么就不爱他呢!那家伙太奢侈啦!要我说,即使他当皇帝,还未必如杨广呢!可以说唐朝的繁荣绝对依赖于杨广生前的努力!天可汗算什么,看看人家突厥称杨广为啥,圣人可汗啊!这皇帝当的,够味啊!我们不能带有色眼镜看人嘛,他是有不可饶恕的罪过,但是他也是有功的呀!在历史上也留下一些宝贵的财富!那宏伟的,国人引以为豪的京杭大运河不就是他给予后人的财富么!那伟大的科举还延续了2000多年呢!造就了多少人才!现在更是全球通用,屡试不!李世民怎么了!为了夺位,不也在玄武门设下埋伏,杀掉自己的兄长,然后逼迫自己父亲退位吗?为啥他就有好名声呢?要我说,贞观之治的丰硕果实有人家广哥的功劳!

所以,我认为,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应该以客观的角度,而不能随波逐流!


海上生明月193


杨广本名杨英,陕西人,杨坚与独孤伽罗的嫡次子,于仁寿四年即皇帝位,在位十四年。纵观杨广的一生,功与过都同样让后人侧目,单纯的评价杨广是个昏君,有失公允,我们要以历史的眼光理性的思维客观看待。

如你所知隋炀帝杨广是个大帅哥,后代史书多有记载,说的有鼻子有眼,看来是真的,妥妥的富二代,不仅有权有钱还有颜,关键人家还文武双全,十八岁领兵统一了全国。剑桥中国隋唐史用了一个新鲜词评价杨广,说他是“政治美学家”,有“炫耀性的想象力”个人认为,这和他的生长环境以及个人经历息息相关,在某些层面达到了一个高度,自负便产生了。

他登基时老爹给他留下了庞大的产业,后人说:隋之富,汉唐之盛,未之逮也。事实上也是如此,大业初年全国四千多万人口,五千多万顷地,仓廪充实,社会安定。我们从他的年号上大业上不难看出杨广想干出一番事业,他的政治抱负是想当千古一帝。那么他是怎么把一手四个2带两王的牌打的细碎的呢?这还得归咎于他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性格,他亲自画了个叫大业的圈,急躁而不计后果的强力推行。

计划是美妙的,现在我们翻看史书很多政令都是利国利民的。如果他把这些计划列个明细,分个主次,在他死的时候完成一半,他都将有很大可能实现自己千古一帝的伟大抱负。可惜,他等不得,一分钟都不想等,他要做千古一帝,光耀千秋的事情不想由后代子孙来完成。他登基数月后,两项浩大的工程同时开工:建造东都洛阳和开凿运河,役使民夫数百万人。十个月后,新都建成,半年后贯通中国南北的运河即告竣工。这简直是基建狂魔啊,效率逆天,可代价却是因民力无法胜任而丧失无数百姓的生命。如这样的浩繁工程在他在位的十四年中纷纷上马,范围包括经济、军事、外交等等领域,他就像一匹脱了缰的野马撒了欢的跑,慢慢的逐渐把国家被拖进了分崩离析的深渊。

他执拗的病态性格我们从三征高句丽一事就能看出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第一次御驾亲征失利,大隋国内已有民怨,然后又是二征、三征花样作死,背离民心,打散了的兵将有的就地落草,有的拥兵起义。如果此时杨广能幡然醒悟,他手中还有牌可打,还有忠于大隋的将士,可惜他已经沉迷于自己营造的梦境中难以自拔。

是的,杨广有他昏庸的一面,同时也有他非凡的一面。登基之初连续五六次调低减免全国各地的赋税,让百姓休养生息。开创完善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相应人才,使寒门学子能够得到公平的待遇,政治上缓解了各大高门和关陇贵族把持仕途的局面。另外,重新统一度量衡,颁均田令,制定新的刑律,开通丝绸商路,肢解突厥等等,他的功与过我们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历史对他理应有公允的评价。

所以,不能单纯的说杨广是个昏君。


柳随風


问题问得有毛病,历史上从来没人将杨广视为昏君,而是暴君。

杨广谥号“炀”,按照《周礼·谥法》的解释:“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这个谥号是唐高祖李渊加给他的,意思是杨广是个荒淫好色、欺压百姓的皇帝。可叹的是,“炀”这个谥号,杨广率先送给了陈后主,结果自己也被人送了“炀”的谥号。

不过某种意义上来说,杨广确实对得住“炀”这个谥号,作为皇帝,杨广确实好大喜功,爱乱用民力,在位期间,他不断对外征伐,比如三征高丽;对外用兵的同时,杨广还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京杭大运河,以当时的生产力而言,民众确实不堪重负,无法负担如此众多的消耗,于是民变四起,隋朝也由此被推翻。

但即便如此,杨广的诸多举措,也对后世影响深远,比如修建大运河,晚唐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二首》中评价杨广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也就是说,如果杨广没有下江南的事,也许他可以和大禹相提并论。事实上,后世几千年都因大运河受益,即便到今天,南水北调也还依靠大运河的水道,杨广的功绩不可谓不大。

在文化上,杨广也创立了影响千年的制度,即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出现,打破了门阀士族对政治的垄断,让寒门士族取得了上升通道,对维持王朝运作和稳定极具功效。除此之外,杨广还是文化爱好者,他热衷于收藏整理典籍,这对保存中国的文化具有极大价值。

从这些简单的举例上看,隋炀帝杨广绝不是昏君。但他确实是暴君,他取得了辉煌成就,但这是建立在牺牲老百姓幸福生活的基础上,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用在他身上再合适不过。

实际上,今天学界对杨广的评价也是多元的,相比中国历史学界,西方学者对隋炀帝杨广的评价更高,比如费正清就认为:“在隋文帝和隋炀帝的统治下,中国又迎来了第二个辉煌的的帝国时期。”

所以,建议题主在看待历史人物时,不要用简单的昏君暴君视角,没什么意义。


司徒伯雷


关于杨广是不是昏君,我认为:他不是昏君。

杨广,本名杨英,史称隋炀帝。生于公元569年,驾崩于公元618年。他于公元604年,上位成为隋朝的第二位皇帝,皇帝这个职务,他干了14年。14年间,他的确滥用民力,频发战争,还经常把持不住男人裤裆里那玩意,落了个荒淫无度的坏名声。

但是,他当皇帝的14年,却干过并且干成了很多人一辈子,甚至几辈子也不可能干成的大事。他干过的大事,每一件都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并且非常受用。

所以,杨广干过的那些事,用“祸在当代,功在千秋”来评价,也有一定道理。

第一,杨广是个聪明而有才华的人。

史书上明确记载,杨广“美姿仪,少聪慧。”意思就是讲,杨广是一个既长得好看,又有才华的人。他写的诗《饮马长城窟行》,“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这样的诗句,字里行间不仅透露出他的才华横溢,更展现着他的远大志向。

杨广在当王爷的时候,他知道他的父母亲都喜欢艰苦朴素,干实事的人。所以,尽管他也好美色,他也喜欢灯红酒绿,他也想没事就搞点靡靡之音。但是,他忍住了,这些活动他都没有搞。当他的父皇母后到他家里去视察时,发现他家的琴上都积着厚厚的灰尘。

杨广展现给外人的形象,和他的哥哥杨勇截然相反,为他后来夺取皇位积累了好名声。同时,也用低调的外在表现,赢得了当时很多能人权贵的支持,暗中积蓄了强大的力量。

第二,杨广的战功赫赫。

一是灭陈国,实现大一统。公元588年,当时的杨广才19岁,我们现在很多20来岁的青年,连养活自己的能力都没有呢。但是,人家杨广同志却在不到20岁的年纪,统兵打败了陈朝,彻底结束了中国已经分裂百年的局面,实现了中华民族大一统。

二是稳定了北疆的安全局势。公元607年和608年,杨广为了北疆的国土安全,百姓生活安定,两次巡视突厥,让突厥首领俯首称臣,许下“愿保塞下”的诺言。

三是打退吐谷浑,为大隋朝开疆拓土。公元609年,已经上位当了皇帝的杨广,亲自上阵,身先士卒,打得吐谷浑纷纷举手投降。从此,大隋朝从青海到新疆,就多了4个郡,还实现了对西域的经营和掌控。

除此之外,杨广同还是一位有“海上远虑”的皇帝,他采取“先礼后兵”的策略,彻底征服台湾。当然,他也打过败仗。比如,他三征辽东高句丽,虽以失败告终,也成为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杨广“不给子孙留遗祸”的志气,还是值得敬重的。

第三,杨广是干了很多大事的。

首先,杨广一当上皇帝,就推行科举制度,彻底打破了官员贵族世袭的传统,给了普通老百姓一个翻身的机会。其次,开凿大运河,加强了南北两地的水路联系,提升了中央对地方的掌控能力。虽然大运河加快了隋朝的灭亡,但是中国历史上每朝每代,都从大运河中受益匪浅。再次,发展丝绸之路。杨广先是用武力征服西突厥和吐谷浑,然后派遣官员对西域进行治理,保证中原和西域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沟通顺畅,有效地提升了隋朝的对外贸易发展。如果不是杨广对西域的苦心经营,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要发展丝绸之路,恐怕就没那么轻松容易了。


爱就码码字


祸在当代,利在千秋

  • 开通京杭大运河,促进南北交流、发展,受用至今
  • 开创科举考试,重视教育。打破了贵族把控朝政的传统,给寒门子弟入仕的机会。
  • 伐契丹定西域,畅通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恢复,使中国与世界的贸易文化经济交流得以恢复)
  • 修建东都洛阳,摆脱了门阀势力的控制(洛阳居天下之中,是大运河的中心和丝绸之路的起点,四方往来的物资可轻易汇集于。迁都洛阳,是对洛阳在当时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地位上重要性的充分认识,决不是单纯的出于荒淫逸乐。隋炀帝修建洛阳城,具有统治国家的战略考虑。)
  • 实施政治改革
  • 创立朝贡体系
  • 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骊等(连年战争,打得周边望而生畏,直到唐朝时期都不敢惹中国)
  • ......


杨广心中有一副伟大的蓝图,其中每一项工程都是巨大的,只可惜人生匆匆几十载,杨广想用尽量短的时间完成他心中的蓝图。只可惜杨广太急于求成,几代人的工程他想用一代人的时间去完成,劳民伤财,人民不能承受之重,遂揭竿起义反抗......

我个人觉得杨广不是昏君(前人历史后人书写)

杨广思维超前,文武双全,只是他的每一项措施都是当代人民的祸音,却是后世千千万万代的福音



左将军


本人专注历史领域,+关注了解更多内容!

杨广:一个大有作为的君王,可以说被黑的很惨!

杨广于公元569生于大兴(今西安),美姿仪,少聪慧。开元之后,封为晋王,官拜柱国,并州总管。在灭陈统一之战中建有功勋;开皇十年,镇守江南,政绩突出,稳定了江南人心。

登基之后,为避免关陇贵族掣肘,营建东都,迁都洛阳。为打破贵族垄断仕途,开创科举制;大业五年,为开拓西域,亲征吐谷浑,设置四郡,疆域追平西汉;在文学文化上,组织人编写了《长洲玉镜》四百卷和《区宇图志》一千二百卷,对保存中国古代的典籍做出了重大贡献,此外,还兴办学校尊崇儒家;在法制上,矫正了隋文帝末年刑法之酷。

杨广亦是一位诗人,其诗文在中国文学、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诗为证:

春江花月夜

其一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因此,总的来说:亡国之君,多被毁誉,炀帝杨广,难免于此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