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张五哥说十三爷忠厚不能做太子,康熙帝听了为什么高兴?

老人头侃史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老十三不能做太子,这话也只能是张五哥说,其他人要是敢在康熙面前嘚瑟太子之位,那就是没事找刀子,好日子不过作死啊!

为嘛?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问:“为嘛呀?”

为嘛?皇位的更迭他的残酷性,咱不用说吧!您要是搁康熙的面前对这皇位继承人的事说三道四的,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你这人就是那帮子像饿狼一样盯着皇位的皇子们,安排在康熙身边的钉子。

康熙是啥人,他会喜欢钉子吗?压根不会呀!他手里就算是没有锤子,弄块石头也得把你这钉子给砸折了,他可不会有一丝一毫的心疼。拿着这钉子给闹腾的娃们瞅瞅,立个标杆啥的。

毕竟康熙对自己娃子下不去死手不是,手心手背都是肉吗?但对你一个外人,整个榜样出来,他还是蛮乐意的。

张五哥就不一样了。

康熙明明白白的他就知道,张五哥这人即使不是老十三的人,这心也会向着老十三。

因为当年张五哥被刘八女以父亲的性命威胁当替死鬼的事,要不是老十三出手相助,他这条命早奔着阎罗殿报道去了,家破人亡那是在所难免。

老十三作为一个皇子,就为了一个平头老百姓的命,跑到康熙这里揭盖子。咱抛开老十三有啥政治目的不说,单说老十三给张五哥的面子,这份就够大了,再加上张五哥这人就是个孝子。

您要说张五哥不给老十三说点子好话,康熙打心眼里就怀疑张五哥这人品有问题,还带刀侍卫呢?早一脚丫子踹出去,该干嘛干嘛去了,一点良心都没有。

所以康熙心烦意乱的跑到热河这块散心,其实也就是随口一问:“你觉的这帮子阿哥那个最好?”

张五哥连一点延迟都没有:“老十三啊!”

就这回答,没有出乎康熙的预料,所以康熙接着又顺嘴说了一句:“这是因为老十三救过你的命吧?”

“不是!”

嗨!康熙居然得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这可出乎预料啊!有意思啊!这一家伙成功的吊起了康熙胃口。

“怎么说?”康熙淡淡的说道。

上位者似乎随口的一句话,其实有时候就可以决定下位者的命运,你这要是回答不好,他难免就会想到你这话后边的弯弯绕,康熙可不好糊弄。

张五哥回答,老十三这人的确救过他的命,这不假。但要说老十三人好,这是因为老十三仗义,压根就不会在背后算计别人,这才是他好的原因。

不会在背后算计别人啊!其实重点就是这几个字,狠狠的砸进了康熙的心里边。绝对撼动了康熙那一丝丝骨肉温情,毕竟这时间点上,各个皇子为那皇位都快打破脑壳,撕破脸皮了都。

康熙最烦的就是这帮儿子没有一点孝心,没有一点骨肉之情,尽整些黑手,他恨呀,但作为一个帝王,他还不能明明白白的表示出来,不然有些事就不好办了,你比如皇位的继承人。

那么话到了这里,这就把康熙的兴致给提了起来,他其实很想知道别人对这皇位的看法,虽然他不愿意让别人在这个问题上发言,很矛盾不是,其实人就是这样,压根就是个矛盾的集合体,是个人都有体会。

于是康熙就问了另外一个问题:“你认为老十三好,那就认为老十三能做了太子吗?”

这问题其实也是一个试探,试探这张五哥的心是彻底站在了老十三这里,还是站在了康熙这边,这其实也间接的决定了张五哥以后的命运。

这要是回答好了,张五哥就能继续待在康熙的身边,这要是回答不好,远离张五哥倒是其次,还有可能坑了老十三。

原因又回到了最开始的解释,康熙可不喜欢身边有一颗钉子,不管这钉子是好的还是坏的。

“人最好,但不一定就应该做太子!”

嗨!这回答绝了,康熙这就得重新的审视张五哥,这是个有事说事,不偏不倚的人。人心都是长偏的,康熙居然发现了一个没有长偏的,沉重的心情算是有了一点轻松。

“你这个小小的侍卫,怎么敢和朕这么说话!”康熙调侃的说道。

其后话风一转:“朕要赏你,赏你一个天大的面子!”

其实这个时候的,康熙算是如释重负了,放了老十三这其实是康熙早就想干的,毕竟老八他们太闹腾了!

咋说呢?放出老十三这就是个政治信号,这压根就是经过康熙深思熟虑才干出的一件事,就不是瞅在张五哥的面子,再说他张五哥能有多大面子,水到渠成而已。

这不邀请佟国维吃饭,皇帝请吃饭,你以为逗乐呢?没事找你逗闷子?这其实已经暗示佟国维你该退了,别闹腾了!

都是老狐狸了,啥饭局不饭局的一个眼神就够了,隆科多加上他,一个布局下去,老八这不就进去了,佟国维算是给他们家弄了一条后路。

所以这件事,张五哥其实就是个引子,康熙心里边早就下了定论了,他只是不知道这事定下来以后,会掀起多大的风浪而已,有点举棋不定的意思,但事情真到了,有没有张五哥这茬,康熙都得走。

帝王心术,一句话的事,也就决定了你的命运。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那就顺着《雍正王朝》来说吧;

我认为康熙是在不断试探张五哥,因为康熙觉得张五哥以后有大用;自张五哥表示要对皇上讲真话的时候,康熙眼前肯定一亮,没想到张五哥有这样的回答。康熙这时候思考了一会,我认为肯定是在想怎么试探张五哥证明他是个可靠的人?!康熙就表示要赏赐张五哥东西,要张五哥自己说。这其实就是在考验张五哥了,康熙本来以为是要东西,要官职,因为毕竟是一个小小的侍卫。康熙没有料到张五哥给十三爷求情,这时候康熙又停了一下,表示给张五哥这个恩典。我认为康熙答应张五哥,是因为十三爷的事也已经查的差不多了康熙心里有底了;也就是说即使张五哥不求情,十三爷也会被放出来。张五哥既然求情,就顺水推舟,既放了十三爷,又给了张五哥恩典,要张五哥对自己死心塌地。

如果查不清十三爷的事,张五哥再求情,康熙也不会放的。

康熙帝听了张五哥对十三爷的看法,觉得很高兴,一个小小的侍卫居然把问题看得这么透,康熙身边这么多聪明人,可只有张五哥说了,其他人或许不愿意说。康熙高兴,又可以为后继之君寻找到一个聪明的人手。

经常听到有人这么评价皇帝:好人做不了皇帝,做皇帝的都不是什么好人;这里对“好人”隐含的是拿道德上的好人,来审视皇帝这个职业;在我看来,这本身就是不恰当的,皇帝作为各种利益的交汇点,国内不同人的利益都要靠皇帝去平衡,而人又都是利己的,所以皇帝必须可以对付各种人,来了君子用君子之礼,遇到小人要比小人还小人,只有这样,皇帝才可以不被利用。

十三爷为人善恶分明,嫉恶如仇,眼里揉不得沙子,这样的人喜怒哀乐都表现在脸上,反而更容易被臣子利用;皇帝需要喜怒不形于色。一句话,坚决不能要臣子看透皇帝。所以张五哥说十三爷的忠厚不适合做太子,对于做皇帝而言,不懂得权谋的忠厚的优点在做皇帝上面就是缺点。

十三爷只是因为太子被陷害谋反那次,所有皇子都在,唯独老十三不在,跟太子在一起,而有人假借太子手谕调兵包围热河行宫,康熙当时认为太子谋反,后来发现有人伪造太子手谕,这一系列的情况都指向了十三爷,十三爷就有很大的嫌疑的。康熙只能先抓了十三爷,再慢慢查,最后肯定查清了,才这么快答应了张五哥的请求。张五哥觉得十三爷真的很冤。因为十三爷是张五哥的救命恩人,所以求康熙放了十三爷。网络配图

康熙问你为什么要替十三爷求情,只因为他是你的救命恩人?!张五哥回答是,也不是。这个回答很是完美;康熙很是满意。

张五哥毫无意外的成了雍正的得力助手,康熙帝高兴的是这个。


过去即历史


导读:热河狩猎途中,因为太子胤礽的种种不堪行径,康熙皇帝终于下定决定废黜了胤礽的太子之位。但,胤礽的太子之位被废黜以后,诸皇子对于皇位的争夺逐渐公开化、明朗化。眼见于此,康熙皇帝便萌生了复立胤礽太子之位,用以压制其余皇子对皇位残酷争夺的想法。

但较早之前,胤礽的种种劣行乃至“擅自”派兵包围康熙皇帝行宫的“武装政变”,再加上胤礽被废以后,康熙皇帝下达的“于诸皇子中,另择一贤者为新太子”的命令,为了稳定朝局、平衡其余皇子情绪,尤其是在举朝上下“一边倒”的支持和拥护皇八子胤禩为新太子人选的情况下,康熙皇帝对于胤礽的复立命令并不能直截了当地下达。

于是,一场旨在稳定朝局环境、平衡和压制诸皇子势力的帝王心术安排,就此铺开。


对于复立胤礽的太子之位,无论是清朝历史上的康熙皇帝,还是《雍正王朝》中演绎的康熙皇帝,都不是真心想要传位于胤礽,而只是为了压制和缓解当前皇子夺嫡的紧张局势。

太子胤礽被废以后,康熙皇帝于朝堂公开下达了命令:

诏告天下,朕要在诸皇子中另择新太子,地方二品以上官员,在京四品以上官员都可以择贤举荐。

命令一下,举朝上下乃至京城内外之符合条件的官员们,便开始了针对康熙皇帝态度变化而随时变化的政治站位。

而参与夺嫡的皇子们,尤其是势力最为强大的皇八子胤禩也开始了一面利用“江湖术士之言”为自己成为新太子制造正面舆论;一面通过“心无偏失”之主动将“江湖术士”交给康熙皇帝的行为,来维护自己“贤明”的正面形象,以期获得圣心青睐。

对于皇八子胤禩的“主动送来”的张明德,康熙皇帝给予了“江湖术士的话,多少也能代表一些民意”的暧昧态度,而对于皇八子胤禩的“表演”,则给予了“襟怀磊落”的正面评价。

这就不免让人有所疑问,既然康熙皇帝想要将太子胤礽复立,又为何当着三位上书房大臣的面,发出对于皇八子胤禩如此明显的支持和信任态度?

镜头紧接着转向佟国维,而佟国维对于手下朝臣的安排,就是上述康熙皇帝一系列态度表达的目的何在。那就是让朝臣错误领会自己的意图后,露出“串联”的把柄,以备在出现控制不了的局势时,可以予以反杀,扭转局面。只是这个“反杀”,还必须依靠佟国维才能完成。

作为上书房首辅大臣的佟国维,对于皇子的站位选择,能够影响影响甚至决定整个朝野的政治站位,佟国维对手下朝臣说道:

“形势越来越明晰了,皇上心里默定的太子八成是八爷。你们赶紧联系手下的人,联名上个公折保举八爷。”

这里需要注意一下,佟国维对手下安排时,专门强调的“公折”

在康熙皇帝的命令中,让在京四品以上、地方二品以上的官员择贤举荐,并没有要求

“公折”形式对于新太子的举荐。当然,康熙皇帝的命令中,也没有对于“公折”形式的禁止。只是,佟国维为何让手下朝臣以这种极容易被康熙皇帝认为是“朝臣串联、结党营私”的形式,举荐皇八子胤禩呢?

这就是佟国维的聪明之处,也是佟国维在“回家养老”之前,最后一次政治智慧的巅峰表现。

对于皇八子胤禩的举荐,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康熙皇帝接受朝臣举荐意见,册立皇八子胤禩为太子,佟国维妥妥的一个“拥立功臣”,官职禄位不但会得以延续甚至会进一步提升。

那么,如果康熙皇帝并没有打算册立皇八子胤禩为太子呢?

康熙皇帝就会在朝臣们将举荐奏折纷纷递上来之前,在对皇八子胤禩举荐的结果形成既定事实之前,阻止朝臣们出现对皇八子胤禩支持的“一边倒”形式。

将因受到太子胤礽牵连的皇十三子胤祥,释放出来,就是康熙皇帝给予朝臣,尤其是对于可以影响整个朝野上下举荐对象的三位上书房大臣的态度表示。就是康熙皇帝用以阻止朝臣继续举荐皇八子胤禩为新太子的办法。

但这个时候,康熙皇帝同样面临着一个难题,那就是该以何种理由将皇十三子胤祥释放出来?

和康熙皇帝在雪地一番对话的张五哥,帮着康熙皇帝解决了这个难题。

康熙皇帝问道:

“朕那么多皇子中,你认为谁最好?”

张五哥回答道:

“十三爷最好。”

康熙皇帝接着问道:

“因为他救过你的命?”

张五哥接下来的回答,充分将张五哥的政治智慧展现:

“是!也不是!奴才绝不只是因为十三爷救了奴才的命,奴才才会说十三爷对我好的!因为十三爷为人心怀坦荡、行侠仗义,从来不暗中算计人,所以奴才才会说十三爷最好!”

“是”,将张五哥知恩图报、看重情义的正面形象得以彰显;

“不是”,将一个待在康熙皇帝身边,理性看待朝局形式、皇子客观情况,并不会主观对皇子夺嫡、皇位归属问题发表带有感情色彩意见和态度的理智形象,表现出来。

而后,面对康熙皇帝“你认为他最好,那么你认为他最应该当太子?”的问题,张五哥则这样回答:

“人最好,并不一定最应该做太子。就拿十三爷来说吧,他人太直,不容易转弯,又容易轻信别人,所以他人虽好,却当不好太子。”

康熙皇帝面带笑容的“训斥”张五哥:

“你这个张五哥,小小一个侍卫,你怎么敢这样给朕讲话?”

张五哥有什么错?让康熙皇帝用了“你怎么敢”的字眼?

因为张五哥在理性、客观评价皇十三子胤祥的同时,将胤祥不可能协助太子胤礽调兵谋反的原因予以了说明,将康熙皇帝之前圈禁胤祥的理由全部推翻。这才是康熙皇帝

“训斥”张五哥的原因所在。

张五哥最后一句回答,则直接给了康熙皇帝释放皇十三子胤祥的理由:

“奴才不知道那些话当讲,哪些话不当讲,奴才只知道应该对皇上讲真话,不讲假话。”

接着康熙皇帝用对“王掞讲真话”的欣慰,来正面评价了张五哥的“真话”态度,同时也找到了释放胤祥的理由。

康熙皇帝给予张五哥的最后一句话,不但是对于张五哥请求释放胤祥的回应,更是用于在上书房发布释放胤祥命令时,给出的理由说明:

“好个张五哥,小小一个侍卫,竟然保起皇子来了!朕是天子,干脆赏给你一个天大的面子。你到理藩院去,把十三阿哥接出来!”

康熙皇帝释放胤祥的理由是如何找到的?

一个“小小的侍卫”,都能心疼心怀坦荡、行事光明磊落的皇子,都知道胤祥不会干出“武装政变”的阴谋卑劣之事,康熙皇帝为什么就不心疼,就看不到?上书房的大臣们为何就不心疼,就看不到?

康熙皇帝一句“朕是天子”,就是释放皇十三子胤祥的理由。

“朕心疼自己的儿子”,这是张五哥给予康熙皇帝释放胤祥的理由,更是康熙皇帝不需要任何人同意的理由说明。

一个“朕”,一个“心疼儿子”,谁敢阻拦?谁敢说一个“不”字。

也就是说,张五哥和康熙皇帝的“雪地对话”,让康熙皇帝明白了有些事、有些人,只要是“真话”,康熙皇帝作为天子,就可以不顾任何人的意见和态度,做就是了!

可是,康熙皇帝在上书房,表明了想要释放皇十三子胤祥的时候,佟国维立马给出了“反对”意见:

“请问皇上,是否要说个理由?”

再加上,将胤祥释放出来以后,康熙皇帝依然受到了几乎涉及朝廷所有职能部门官员,对于皇八子胤禩的联名举荐奏折以后,康熙皇帝知道自己在上书房明确表明的态度,并没有阻止朝臣们,尤其是朝臣的代表佟国维对皇八子胤禩的举荐。

这才是佟国维让朝臣们以

“公折”形式举荐皇八子胤禩的用意所在。

那就是,让康熙皇帝看到自己在朝野的巨大影响力,让康熙皇帝看到自己对于新太子人选举荐结果的巨大影响。

康熙皇帝将皇十三子胤祥释放出来的真正目的何在,佟国维真的不明白?

他当然明白,只是他必须装作不懂!

也只有在康熙皇帝掌控不了朝臣举荐形势的时候,佟国维才有资格同康熙皇帝进行政治交易。也只有在康熙皇帝答应了隆科多这个佟佳氏家族下一代人物进入仕途,担任显要官职以后,佟国维才会让隆科多上演一出“苦肉计”,用“牺牲”自己的办法,将朝臣举荐皇八子胤禩的谏章全部作废,将皇八子胤禩一举扳倒。

所以,康熙皇帝面对张五哥对于胤祥评价时的

“高兴”,并不是最终阶段的高兴,而是大局设定中一个阶段胜利的高兴;而等到隆科多一出“苦肉计”后,康熙皇帝通过勒令佟国维“回家养老”,完成自己复立胤礽太子之位,并最终最好皇位传承规划的最终胜利后,康熙皇帝才是真正的高兴。


参考资料: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雍正王朝》

(本文仅基于《雍正王朝》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正说清代十二朝


答:真话,康熙帝听到了真话!

作为一代帝王,整天在深宫大院很难听到真话,看到真情。

四阿哥胤禛曾经向自己的父皇康熙帝表示过想当一个孤臣,那么在太子失德的这个节骨眼上,康熙对未来的皇储问题已经有了打算。

那康熙帝心目中的皇储到底是谁,那就是皇四阿哥胤禛,此时的四阿哥胤禛又要做孤臣,正合父皇康熙帝的心意。

为此;圈禁了十三阿哥胤祥,因为他与四阿哥胤禛走的太近了,要成全四阿哥这个未来的孤家寡人的孤臣,康熙帝暂时把十三阿哥圈禁。

下面有康熙帝与张五哥在散步的时候对话,康熙帝听到了真话:

康熙帝问张五哥:朕那么多皇子中间你认为谁最好?
张五哥答到:十三爷最好了!

张五哥接着说道,因为十三爷为人心怀坦荡,忠厚讲真话!
张五哥亦步亦趋的说着:
人好不一定最应该做太子,张五哥这真是讲了心里话。
这也是张五哥说的!
张五哥对皇上是绝对忠诚的。
张五哥没有想到,康熙帝就要真话
借此,张五哥他向康熙帝求情了!
康熙帝感觉到张五哥的幼稚与真情,更感到今天听到的不易。
张五哥干了一件大事,胆大包天!
康熙帝心痛儿子,借张五哥的话,又送张五哥一个好大的人情。
这真是一个天大的面子,小小的张五哥哪里懂得帝王心术。
这真是让张五哥措手不及。
张五哥激动了!康熙帝竟然答应了

这就是帝王心术,就是康熙帝高兴以后做了让你想不到的事情,让你惊讶之余还有惊魂未定。

老皇帝的心不是哪一个人能猜得出来的!

(以上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请关注《邸晓居MBA侃历史》欢迎网友们一起互动、评论、留言必回复!


日尧居


因为康熙终于遇到一个懂他的人,他能不高兴吗?

张五哥和康熙的对话,是发生在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之后。

老十三因为言语失当,说天家没有情分,惹怒了康熙,结果被关了起来。

实际上,康熙并没有生气,反而还有点高兴。

后来康熙也和众位皇子说了,胤祥尽了兄弟的情分,这点很合康熙的心意。

将胤祥关起来,一来是为了维护天家尊严,二来也是为了磨砺一下胤祥,人家父子俩根本没有隔夜仇。

但是的九子夺嫡虽然还没有白热化,但是也进行的差不多了。

康熙怎么会不知道当时的形势呢,所以和张五哥聊天的时候,就提了一句胤祥。

结果张五哥说胤祥最好,引起了康熙的猜忌,因为他最讨厌结党营私。

结果张五哥话锋一转,说了一句:

十三阿哥最好,却也不一定最适合当太子,他没有心机,对人太好,太容易相信别人。

这句话算是说到康熙的心里去了,一来可以确定张五哥的赤诚,二来也确实戳中了康熙的内心。

是啊,胤祥虽然人好,但是一定不会是个好太子,更不会成为一个好皇上。

很少有人能懂康熙,如果老八懂的话,就不会那么明目张胆地结党营私,所以张五哥一个小小侍卫,竟然能说到关键,他能不高兴吗?这是一种遇到知音的感觉啊。


十点历史君


《雍正王朝》中,十三阿哥胤祥是个另类,他没有夺取皇位之心,他不争是因为自己不适合那个位置,而这种豪情张五哥最懂,因为张五哥和胤祥是同类人——忠肝义胆孝道之人。如果把胤祥放在江湖,那就是个有情义的汉子,所以康熙赞其“十三阿哥,吾家拼命十三郎”。时值胤祥圈禁之时,张五哥在于康熙帝散步的时候说十三爷忠厚,不能做太子,康熙很高兴。喜从何来?落在“不能”两个字面上,因此康熙给了他一个天大的面子,释放胤祥。

1、

不能符合了康熙的心愿。朝廷要的不是义气,要的是雍正的刻薄,坐在皇位上,只是个孤家寡人,置身事外才看得分明。孤家寡人,要的是无情无义,皇位只讲手段和利用,因此康熙打造了雍正这张“孤臣”,也必然是将来的“孤城”。

胤祥在皇子争夺中,靠雍正太近,已经在弱化康熙刻意打造的这张牌,如果雍正借势太多,必然无法经过自己的考验,将来在皇子中争锋中也毫无胜算。八皇子太强势,十四皇子也如同猛虎,雍正只有在争夺中打造出了自己的班底,站稳了脚跟,在胤祥最后关键时刻的发力,才能最终定鼎江山。

2、

不能,是胤祥天生性格的不足。如同张五哥的回答,十三阿哥只是个好人,好人是不适合呆在皇位上的。十三阿哥可以是帅才,指挥兵马也将是仁义之师;十三阿哥可以是前锋,带领士兵陷阵夺地,但皇位之争,不是凭勇猛和义气就能坐稳,更多靠的是谋略和手段,城府不足是胤祥的致命伤

在保二皇子的时候,胤祥失望,感慨二皇子不足以效忠,这时的雍正才对胤祥放了心。胤祥终究是个将才,有勇但无野心,用好了就是把尖刀,所以雍正把这位兄弟纳入了心腹之列,开始排兵布阵。康熙打断了雍正的布局,胤祥这张牌不能乱用,否则将来局势将会完全失控,胤祥可能成为雍正与八皇子对弈的舍子,这是康熙不愿意看到的。

3、

不能,是胤祥坐皇位的不能。十三阿哥的侠义对朝廷未必是好事,驭人之道讲究平衡,喜怒流露于表面是为君的大忌,十三阿哥这样的人聚结在身边的只能是志士,而非朝廷之需的各色人才。忠臣可以清吏治使世道清明,奸臣才会敛财创造财富,这样的理念是胤祥永远无法接受的,对于贪污,他只会挥起手中的皮鞭和宝剑,所以张五哥说十三阿哥是好人,容易得罪人,这也正是康熙对胤祥深思熟虑后的得出的结论,

胤祥为帝,朝廷必将混乱

张五哥这句真话触到了康熙的心底想法,也为张五哥敢说真话而高兴,最值得高兴的是张五哥这番话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他将是十三阿哥胤祥的拥护者,不管谁做了皇位,张五哥的性命都会交给十三阿哥,这就是情义。情义也是康熙喜欢和欣赏胤祥的原因之一。

囚禁十三阿哥十年,大局无碍,胤祥这时也应该放出来了,所以康熙赏了张五哥一个人情,成全对十三阿哥的报恩之情,领命去迎接胤祥出来,这也是对张五哥最大的赏赐。


西游梦红楼


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

关于张五哥这句话,我们可以做以下分析。

“十三爷忠厚不能做太子”

康熙喜欢说真话的人

我们知道在朝廷内,大部分都是一些趋炎附势的人,都在琢磨皇上喜欢听什么,就说什么,甚至有些官吏,想说实话,但是又怕得罪圣上,干脆不说了。为什么康熙,乾隆这些人,喜欢微服私访,因为只有实地去看看才能知道真相,否则总是呆在这紫禁城里,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一般听不到多少真话,皇帝跟下面的大臣们交流其实是很累的,对于大臣们的话,皇帝也是要筛选和思考的。


张五哥突然如此耿直的说出了这样一句话,身为一个地位比较低的侍卫,居然敢评价皇子,并且还是守着皇帝评价,原台词是这样的:

康熙:好你这个张五哥,小小一个侍卫,你怎么敢这么跟朕说话。
张五哥:奴才不知道哪些话当讲,哪些话不当讲,奴才只知道,应该对皇上讲真话,不讲假话。
康熙:对!对!对!

所以让康熙老爷子很欣慰,能难得的听到一句真诚实在的话,所以会龙颜大悦。

说话的时机把握的好

其实康熙知道自己的十三儿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人心怀坦荡,光明磊落,就是有点嫉恶如仇,本性是一个非常具有侠义心肠的人,在康熙心里其实已经盘算着找个借口把十三爷放出来,毕竟当爹的心疼儿子。

这时候憨厚老实的张五哥碰巧说到了康熙的心里。

张五哥知恩图报

过后,康熙便问他,想要什么赏赐,张五哥丝毫没有犹豫的便说道,希望赏张五哥一个天大的面子,就是把十三爷放出来。

康熙也看的出张五哥也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于是送了张五哥一个顺水人情,也给自己宽恕儿子找了个台阶。

所以这是一次非常愉悦的君前对奏,康熙非常的高兴。

希望回答能帮到大家。


红缨先生


张五哥的一番话,其实是解开了康熙心中的一个心结,所以康熙听了张五哥得一番话,就赏给了张五哥一个“天大的面子”——答应张五哥的请求,释放因为受太子牵连正在囚禁的十三阿哥胤祥。

康熙的心结,其实是一个“关于好人”的心结或者纠结。这个“心结或纠结”是因为康熙在第一次废黜太子之后下旨“公开推举新太子”,在面对新太子的“选票”一边倒的局面产生的。

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心结或者说是纠结呢,我们还有从“推举新太子”说起。。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当中,康熙四十七年,那个已经让康熙越来越失望和不满的太子胤礽终于被康熙废黜,在废黜太子之后,康熙下诏“公开推举新太子”。

康熙的这个决定,不仅是电视剧当中的一个故事情节,在正史上康熙在第一次废黜太子之后的确是授意上书房讨论推举新太子。

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上,立储制度一直存在,尽管这个制度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立嫡,立长,立贤”,但是历朝历代,立储的决策权一直是牢牢掌握在皇帝手里,属于“圣心独断”,绝不徐其他任何人染指,康熙的这个做法实属罕见。

能够遇到这种“千年不遇”的绝好机会,康熙的皇子们都觉得自己的运气不错,大臣们居然有了决定储君归属的权力,那么皇子们就必然要把自己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如何争取更多的选票上,而不可避免的忽视康熙皇帝的“圣心”。

康熙的皇子们当中,最兴奋和得意的应该就是那个人称“八贤王的”八阿哥胤禩,这位以“仁德”著称的的廉亲王在朝中的大臣们当中有着非常好的口碑,这位亲和,儒雅,干练,沉稳的“八贤王”在相当数量的文武大臣的心目当中,就是一个“宽厚仁和”的皇子,也是他们心目当中的太子最合适的人选。

对于自己的人气指数,八阿哥胤禩还是有相当的自信,事实上他的确是要比其他的皇子在人气方面优势非常明显,志在必得的八阿哥胤禩不会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各种活动。八阿哥胤禩的功夫没有白费,他在推举太子的“选票数量”上遥遥领先于其他皇子,形成这个优势的原因除了八阿哥胤禩的人气值和口碑之外,他演的一出“江湖术士道破天机”和争取到上书房首辅大臣佟国维的支持有很大的关系。

顺便说一句,在正史上,八阿哥胤禩在康熙朝只是一个贝勒,直到雍正登基之后,胤禩才得到“和硕廉亲王”爵位。而江湖术士的“预言”这出戏其实是大阿哥一手导演的,佟国维倒是真的死心塌地的支持八阿哥胤禩。

这个局面是康熙没有想到的。他本来对“公开举荐”新太子的举措的掌控能力很有自信,同时认为已经做了近四十年的储君的太子胤礽应该口碑不会那么不堪,但是事实证明康熙的这两个判断都出了问题,首先是他发现自己对立储的决策权正在逐步的失去控制,同时他更加紧张的是他对朝廷百官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正在被八阿哥胤禩逐步侵蚀。

康熙决定必须迅速的恢复对立储的决策权的绝对控制,同时也要迅速的打击八阿哥在朝廷上下官员当中的人气。

但是在这个时候,康熙在下手之前还是感到了纠结,由纠结而产生了一个心结”——这个八阿哥胤禩在很多的大臣们的眼里是一个“贤德的好人”,是一个理想“皇位继承人”,并且在所有的阿哥当中,八阿哥胤禩的“好人”口碑是独一无二的。他在纠结,一旦处理了这个经过“民主选举”的“新太子”,和大臣们怎么解释?为什么“好人”就不能当太子?

在一次独资的散步过程中,他和张五哥聊起了“好人”这个话题,他问张五哥在他眼里谁是“好人”。张五哥的回答很真实:十三阿哥胤祥是好人。

张五哥这么说,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十三噶胤祥救过他的命,说起来张五哥也算十三阿哥胤祥的“舅子”,所以康熙会这么理解:你说十三阿哥胤祥是好人是因为他就过你的命?张五哥的回答却是出乎康熙的意料:

十三阿哥的确救过我的命,但是并不是因为救过我的命我才说他是好人,接着张五哥历数十三阿哥胤祥忠心,侠义,正直。康熙问到:你说十三阿哥胤祥是好人,那就是他最适合当太子了?

张五哥的回答更加让康熙感到吃惊:好人不一定都适合当太子,十三阿哥是好人,但是他太讲义气,太过刚直,容易得罪人也容易被人利用,所以十三阿哥是好人但不适合当太子。

康熙对张五哥的回答非常的赞赏!他觉得张五哥无意间解开了他的一个很大的心结,那就是究竟要选什么样的皇子来当未来的皇上,当然他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坚刚不可夺其志”的人才是最佳人选,所谓“宽厚仁德”也只能是“哗众取宠”,最终无法解决他已经非常清晰的感觉到的“吏治腐败,弊政积累,国库空虚,税收不畅”的根本问题。估计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康熙决定了立即结束“推举新太子”这个闹剧,同时复立胤礽为太子,让局面趋于稳定之后,有利于他对他的这些个皇子们进行更进一步的深度观察,但是通过张五哥的话,他已经在内心坚决的否定了那个“宽厚仁德”的“八贤王”胤禩。

康熙高兴之余,就赏了张五哥一个“天大的面子”,答应了张五哥的请求,让他去亲自奉旨释放正在囚禁的十三阿哥胤祥——一方面他本来就挺喜欢这个“有情有义”的儿子,另一方面也是释放一个信号:废太子胤礽已经的到了自己的原谅。

但是,八阿哥胤禩正在兴头上,对于这个重要的信号,几乎是视而不见,按照九阿哥胤禟的话:放出来又怎样?还不是八阿哥遥遥领先?但是,老奸巨猾的佟国维却敏锐的感觉到了“风向”的根本变化,当他试探性的问康熙:释放十三阿哥胤祥总得有个理由吧?康熙回答:朕心疼儿子了,这个理由行吗?

佟国维觉得大事不好,自己已经掉进了一个大坑,估计十有八九爬不出来了。但是佟国维的老谋深算还是让他很快的在不利的局面下,迅速的和康熙达成交易,用配合康熙打击八阿哥胤禩为条件,通过退出保住佟氏家族的地位和荣耀——他的侄子隆科多上位替代他成为佟氏家族的代表。

张五哥尽管是一个佃户出身,机缘巧合做了康熙的贴身侍卫,但是此人却不简单,见人见事看的很透,他说事三阿哥是好人,同时说好人不一定能当太子,其实是想尽力的保护他的这个恩人,他在康熙身边耳濡目染,对“推举新太子”的险恶看得还是比较清楚,因此拓本能的想让十三阿哥胤祥远离这个险恶境地。

但是,康熙却在张五哥的话当中感受到了另外的一层意思,那就是“好人不一定能当太子”——这个心结算是打开了。


步武堂



《雍正王朝》中的张五哥可以算是天底下最幸运的人,康熙以一国之君的尊贵身份,屈驾亲临法场救下了即将被斩首的张五哥,并且当众宣布张五哥为自己的贴身侍卫。张五哥也从一介草民突然变成了皇帝身边的侍卫,可以说是实现了逆袭。


康熙之所以这样抬举张五哥,除了是做给天下臣民看以外,也是想让自己的皇子们好好体会张五哥的孝道。毕竟,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使得康熙身心疲惫。可太子被废后,却加剧了众位皇子们的争斗,更使得老八胤祀拥有了压倒性的优势。


康熙为了打击老八胤祀,除了用委婉的话术使得佟国维退休外,还通过与张五哥的对话,巧妙的找到了理由释放了胤祥,此种信号让大家清楚老八胤祀并不是自己心中合适的人选。



那康熙与张五哥的对话又是怎么回事呢?


康熙问张五哥:朕这么多皇子中,哪一个你觉得最好呢?


张五哥不假思索的回到道:是十三爷。


后来张五哥又说了十三爷胤祥的很多优点,例如忠厚老实等。


康熙又问:那胤祥能当太子吗?


张五哥回到道:人好,不代表可以做太子。


康熙听完很高兴,没想到一个侍卫居然以这样的方式说出了这样的话,康熙也知道张五哥说的是实话,其实张五哥说的话也是自己所认为的。


于是康熙高兴之际,对张五哥说:朕要给你个天大的面子,你现在去理藩院,把十三爷接出来。



其实当时康熙将胤祥关起来,也是形势所逼,康熙知道胤祥是无辜的,所以康熙也一直想找个机会把胤祥放出来。没想到在与张五哥的交流中,使得康熙下定决心,不顾群臣反对,“以朕心疼自己的儿子”为由,放了胤祥。


一个小小的侍卫都能懂得感恩,心疼胤祥,为什么我这个做皇帝的老子,为什么就不能光明正大的心疼自己的儿子呢?


其实康熙也是借张五哥为名,释放胤祥。即便,没有与张五哥的对话,也会以其他方式释放胤祥的。但没想到张五哥不像其他势利的人,没有在胤祥落难的时候落井下石,也没有因为胤祥帮助过自己,就说胤祥适合当太子。这也是康熙高兴的原因。



当然,张五哥的身份其实也是一个谜。不过我认为,康熙在去法场之前就已经知道了张五哥这个人。


是在哪里呢?


江夏镇。就是康熙当年曾经下榻过的地方,并且在那里赐了一块“礼仪德化”的匾额。


在那里,康熙见到了张老太爷一家,包括张五哥,也让康熙记住了张五哥。所以康熙亲自去法场救下了他,还当场任命张五哥为自己的侍卫,并且在康熙驾崩时,也是张五哥拿着金牌令箭去找的胤禛。


对此,你觉得康熙为什么听完张五哥的话,感到很高兴呢?欢迎留言评论。


历史局中人


按常理,就是一品大员也不敢妄议太子人选,张五哥一个御前侍卫,不但敢说,还敢领赏,真不按套路出牌。

那么《雍正王朝》张五哥说十三爷忠厚不能做太子,康熙帝听了为什么高兴?

有书君来先和大家捋一捋剧情。

当时太子被废,朝中立八爷的风声很盛,康熙正为立谁为太子头疼,那天康熙与张五哥在雪地散步,不经意地问张五哥:“朕众多儿子中,哪一个最好?”

张五哥不假思索的回答十三爷。皇帝说是否因为他救过他,张五哥直言不讳,一半是,一半不是。

最主要的是十三爷心怀坦荡,行侠仗义,从不暗中算计人。

皇上问他是不是觉得应该立十三爷为太子。

张五哥马上否定了皇上的说法,且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十三爷人太直,不会转弯,容易轻信别人,不适合做太子。

皇上高兴的连续说了四个好。还说要奖赏张五哥。

张五哥便斗胆说求赏放了十三爷。

于是便有了小侍卫保皇子一说。

根据这段剧情,有书君认为康熙高兴的原因:一就像康熙自己说的张五哥讲了真话,讲了实话。

二是因为张五哥求放十三阿哥,正中康熙的下怀,正合康熙的心意。

一、康熙高兴臣子说真话,说实话。

皇帝称作孤家寡人,有多少人在皇上面前都是唯唯诺诺,阿谀奉承,是难以听到臣子真话实话的。可是张五哥却敢于在皇上面前说真话,说实话。

张五哥确实认为十三阿哥忠厚,人品好,从心底敬重他。

太子犯了错,失德被废时,其他阿哥唯恐避之而不及,只有十三阿哥顾念手足情深,去探访太子,并陪着太子。

这是康熙所欣慰的,至少还有一个儿子不是明哲保身,而是顾念兄弟情义的,这在皇家是难能可贵的。

胤祥在康熙心中确实如张五哥所说心怀坦荡,行侠仗义,从不暗中算计人。

而且康熙大帝也认为胤祥宅心仁厚,但无霸气,难成大器,不宜立为太子,所以康熙和张五哥对胤祥的评价是一致的。康熙为有一个知己而高兴。

张五哥认为十三阿哥救过自己,哪怕他被圈禁,仍然是心中最好的人,借皇上说要赏赐自己,赶紧求皇上放了十三阿哥。

这样说真话,说实话,而又知恩图报的人,皇上当然喜欢一个和自己想法一致的人,当然高兴有一个这样的人,侍奉在左右。

二、张五哥求放十三阿哥,正中康熙的下怀,正合康熙的心意。

因为太子被废,大阿哥被圈禁,十三阿哥被圈禁,八爷党一党独大,到处都是立八爷为太子的呼声,康熙权衡利弊。

为了平衡众阿哥之间的力量,心里早就想把胤祥给放出来,但是苦于找不到一个台阶下。

正像邬思道所言,康熙大帝乃鲜有的圣明之君,驭权之术早已炉火纯青,对几个孩子看的透透的。

为了防止“八贤王”虎视眈眈自己的皇位,康熙当然得让其他的皇子来制衡他。

康熙深知张五哥这样忠心耿耿的人,只要给他一个机会,他一定会替救命恩人求情的。

当张五哥说求皇上放十三爷,他说的这些话,正中康熙皇帝的下怀,既顺水推舟卖了人情给张五哥,又替自己找了一个很好的台阶。

同时又让胤祥能够解除禁闭,恢复自由之身。让众阿哥互相制约,互相制衡,这真是深不可测的帝王驭人之术。

康熙大帝识人心,懂权衡,深谙驭权驭人之术,难怪后世人称之为千古一帝,真乃实至名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