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真主党是怎么样存在?他们掌握了黎巴嫩的政权了吗?

大东北的小豆包


黎巴嫩真主党是唯一一个采取伊朗相同的伊斯兰教士治国政体的准政体 目前真主党参与黎巴嫩议会,是其中一个反对党

很多人认为黎巴嫩真主党很强悍,是一个神一般的存在。这是过于夸大真主党的能力:1982年到2000年以色列占据黎巴嫩期间,真主党基本没有什么存在;2000年以色列撤退后,才有2006年以黎冲突出现。

早期的黎巴嫩真主党是一个军事组织,现在的黎巴嫩真主党分为军事部分和社会部分。社会部分主要是开办孤儿院、兴建文化中心、经营诊所和建筑公司等经济、文化活动,因此,英国、澳大利亚、欧盟等都没有将真主党社会部分列为恐怖组织,只把真主党军事部分作为恐怖组织。美国、以色列、加拿大、阿拉伯国家联盟、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等都将整个真主党作为恐怖组织。

真主党简要历史

1、1982年以色列攻占黎巴嫩,伊朗资助从伊斯兰阿迈勒运动分裂出来的人,组建了真主党。

2、1984年开始使用真主党这个名称。

3、1985年发布声明宣告成立真主党。

4、1990年黎巴嫩内战结束,黎巴嫩各派都接触武装,唯独真主党拒绝解除武装。

5、1991年,真主党频繁袭击以色列在黎巴嫩南部设立的安全区,受到了以色列的重点打击和报复对象,多次袭击其基地。

6、1992年2月,真主党总书记穆萨维被以色列空袭炸死,哈桑 纳斯鲁拉成为真主党领袖至今。

黎巴嫩真主党总书记·哈桑·纳斯鲁拉

真主党从1992年开始参加黎巴嫩议会选举。目前真主党在黎巴嫩议会的128席中拥有12席,黎巴嫩内阁24个席位中拥有2个席位。

7、2000年5月,以色列从黎巴嫩南部撤军后,真主党控制了黎巴嫩南部。

8、真主党主要活动区域在贝卡谷地、贝鲁特南郊、黎巴嫩南部。真主党最高领导机构是12人组成的协议委员会。

9、真主党估计正规部队有600人,后备军3000人,民兵10000人。

10、2006年7月12日因真主党攻击并绑架2名以色列士兵,引发2006年以黎冲突,以色列对真主党进行至少962次袭击,投放460万集束炸弹,真主党向以色列发射3970枚火箭弹。以色列160人死亡,黎巴嫩1000多人死亡。

11、在叙利亚内战中,真主党想叙利亚提供训练、参谋和后勤支援,还充当伊朗和叙利亚的协调人。

12、真主党的武器:AK47步枪、M16步枪、机枪、RPG-7火箭筒、63式火箭炮、迫击炮、“喀秋莎”和反坦克导弹等。重型武器有喀秋莎火箭炮和黎明3号导弹。

真主党主要活动区域

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对真主党的评论相当经典

小布什面对2006年以黎冲突后真主党宣称胜利时这样说:

“当你一度安全地呆在南黎巴嫩,成为国中之国,现在要由黎巴嫩军队和一支国际力量接管你的位置时你怎么能说自己胜利了?”

2006年以黎冲突后,黎巴嫩南部被黎巴嫩政府军和联合国维和部队接管,真主党失去了作为攻击以色列基地的黎巴嫩南部,再也没有多大作为。



观风使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黎巴嫩本来是一个相当富裕发达的国家,号称中东的小巴黎。

该国民族成分复杂,宗教更复杂。

当时由基督徒的政治力量(长枪党)掌握国家大权,把国家搞得很好。

没想到,几十年后,穆斯林通过子宫工具,人口剧增,逐步成为该国的主要民族。

随着人口的逆转,穆斯林对于基督徒掌握国家大权不满意,逐步开始闹事,最终演变为内战。

基督教长枪党和信仰伊斯兰教的巴解组织开始混战,时间是70年代。

黎巴嫩的位置特殊,在叙利亚和以色列之间,是两国的卧榻之侧,不容别人安睡。

随着巴解组织开始占优势,以色列感到了恐惧,考虑出兵黎巴嫩。

谁知道犹太人还没出兵,叙利亚人就先动了。

虽然都是穆斯林,但巴解组织主要是逊尼派,这不符合叙利亚的利益。

在叙利亚扶持下,基督徒内亲叙派势力和什叶派的阿迈勒运动,形成了阿迈勒派。因为有叙利亚正规军介入,巴解组织不是阿迈勒派的对手,一败再败,退出首都贝鲁特。

此时三足鼎立,阿迈勒派、巴解组织和基督教长枪党都有自己地盘,但长枪党实力最弱,朝不保夕。

1982年,以色列终于出兵扶持基督教长枪党,并且建立所谓南黎巴嫩军,将阿迈勒派驱逐出首都贝鲁特。实力最强大的阿迈勒派不满,要求主子叙利亚政府军开战。

结果巴沙尔的叙利亚军队不是犹太人的对手,在贝卡谷地大战中惨败,随后再也不敢和以色列正面对抗。

不敢打犹太人,却敢对付自己人。阿迈勒派在叙利亚支持下,不断攻击巴解组织,抢夺地盘。

这引起了阿迈勒派内部激进分子的不满,认为不去打异教徒,却攻击穆斯林。这些激进分子怒斥阿迈勒已经沦为叙利亚人的走狗,向犹太人屈膝投降,逐步脱离阿迈勒派。

此时,又有第三方势力介入,就是搞宗教革命输出的伊朗。

在伊朗巨额军事和经济援助下,阿迈勒的分裂派,很快形成了自己的力量,也就是著名的真主党。

由于真主党强调反抗一切入侵者,尤其对付以色列,获得了大批什叶派穆斯林的支持,阿迈勒派反而实力大减,奄奄一息。

1990年,黎巴嫩内战结束,各派割据一方停战。此后,真主党在伊朗支持下,开始用游击战不断打击以色列和他扶持的南黎巴嫩军,甚至使用一些恐怖活动,比如绑架、火箭弹袭击和路边炸弹。

长期的游击战让以色列疲惫不堪,被迫在2000年撤出黎巴嫩。由此,真主党控制了黎巴嫩的南部地区。

真主党的模式和伊朗大体一致,是教士团体控制一切。军事武装有7万人的规模,伊朗每年提供大量武器和约1亿美元的军费。

真主党上台以后,因伊朗和叙利亚关系缓和,也转为亲叙利亚。此次叙利亚内战中,真主党有8000人入境作战,支持难以征兵的巴沙尔争权。目前真主党武装也有相当伤亡,估计死亡人数就超过1500人


萨沙


黎巴嫩真主党是一个本土化做的非常成功的政党。

从出身来看,黎巴嫩真主党是伊朗所一手打造资助支持的一个什叶派军事组织(跟也门胡塞武装这种野生顺手接济点武器的血统完全不一样)。

真主党最为世人所知的战绩大概是2006年把地区最高配的以色列给干趴了吧,导致犹太人至今很恐惧,过去几年不断的在叙利亚南部暗搓搓地空袭真主党的武装运输队。

但是更值得强调的,其实是真主党作为一个政党在黎巴嫩本土化的成功。如今的真主党在黎巴嫩更突出的角色并非一支武装组织,而是一个重要政党,尤其在黎巴嫩南部民意基础非常广泛。

另外需要了解的是黎巴嫩的国内政治格局。作为一个莫名其妙被划分出来的国家,黎巴嫩是宗教政治混乱的中东地区的小众派别的最大庇护所,几乎所有宗教或政治少数群体都能在黎巴嫩找到归宿,黎巴嫩的政治传统也保护了这样一种格局。为了避免一家独大,黎巴嫩政坛有不成文的规范:总统来源于基督教马龙派、总理来源于逊尼派穆斯林(约等于沙特代理人)、议会议长来源于什叶派穆斯林(约等于伊朗代理人)、国防部长出自伊斯兰教德鲁兹派………

如今,由于黎巴嫩真主党在选民中的扎实工作,在议会选举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席位,政治话语权越来越大。去年11月黎巴嫩总理哈里里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宣布辞职也就是因为他不能如沙特所愿限制真主党势力的崛起。

因此,虽然不能说真主党已经完全控制了黎巴嫩的政府和政局,但不可否认的是,真主党已经是这个国家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力量,而不仅仅是一个武装游击队,它将很大程度上主导这个国家的内政外交。(虽然黎巴嫩向来是小政府大财团,政府在内政中的作用依然有限)


尼基Li


虽没有掌控政权,但有自已的军队、电视台、报纸、卫星电视、医院、学校、社会服务体系,包括处理社区垃圾、为社区供水,在政府中有一定的席位,。因此,黎巴嫩真主党,又被称为黎巴嫩的“国中国”。

黎巴嫩真主党在伊朗的支持下,创建于1980年代初,初期主要在黎巴嫩南部及边境线上,与以色列展开斗争,成员主要是穆斯林什叶派的激进分子。自成立以来,伊朗、叙利亚、南美一些政府,是其最大金主。

30多年里,单是伊朗,投入给黎巴嫩真主党的资金,就有百亿美元之巨。叙利亚政府的赞助,每年约为1亿美金,哥伦比亚则不定期支持巨额资金。此外,还有什叶派穆斯林的捐款、真主党自己的投资收益。

伊朗不但投入巨资,还支持武器和人员,负责对真主党武装力量的培训。消息来源称,伊朗革命卫队,曾先后派出过近1000名军官,在黎巴嫩真主党武装部队中任职,或替他们训练士兵。如今,黎巴嫩真主党正式的士兵有超过20000人,另有3万-3.5万志愿兵。

1985年,黎巴嫩真主党发表公开宣言,称他们的使命,就是将以美国、法国、以色列为代表的西方势力,从黎巴嫩彻底驱逐出去。他们被认为是中东地区最早集中使用暗杀、自杀式袭击、劫持、绑架等策略的穆斯林武装。

1982至1986年间,真主党在黎巴嫩境内,就有41人实施了36起针对美国、以色列和法国机构的自杀式袭击,及1992年对以色列驻阿根廷大使馆、1994年对以色列驻英国大使馆、还有在埃及、非洲的一系列恐怖袭击。

2008年,黎巴嫩真主党武装正式获得政府承认,并被授予在被占领地区收复失地、在边境地区有独立的布防权利,规模还不小。2000年以色列撤离黎巴嫩后,真主党武装的重心有所转移,不但参加本国内战,也在2叙利亚内战中,帮叙利亚政府军打击反对派。

以色列国防部估计,黎巴嫩真主党武装有13万枚远程、中程和短程导弹,还有先进的反坦克导弹、防空导弹系统,有自己独立的情报体系。他们有独立的军械库,有俄国、美国、德国、伊朗生产的各式坦克和枪械。

无论是数量还是战斗力,黎巴嫩真主党的武装,都超过黎巴嫩政府军。当他们在世界各地实施恐怖袭击时,则以“伊斯兰圣战者组织”的名义。反正在中东地区,以“伊斯兰圣战者组织”之名行事的,又不止他们一家。

他们是游击战的高手,以色列部队司令评价他们,是现在世界上,“最为优秀的游击队。”他们不需要成立敢死队,因为能够拿起枪的,个个都是敢死队。黎巴嫩真主党,还设有专门的“殉道者基金”,为在战斗中死去的家属和他们的孩子,提供生活费和教育费用。


世界真的很大


真主党是黎巴嫩国内最大的政党,拥有自己的武装部队,属于什叶派穆斯林,所以与同样尊崇什叶派的伊朗关系很好。不过,黎巴嫩真主党与其控制的地区、军队一般被视为黎巴嫩国内的一股自治力量﹐不具备代表黎巴嫩政府缔结外交的权力。


在黎巴嫩国内,政府承认真主党是一个合法的政党﹐允许他们参加国会选举。在全国的128个席位中﹐真主党占有了23个议员席位。不过,美国和以色列将黎巴嫩真主党定性为恐怖组织,这是因为真主党一向抵制美国、以色列。

真主党在建立之初,主要目的是抵御以色列军队入侵。因为黎巴嫩是以色列的邻国之一,所以经常遭到以色列军队入侵,而黎巴嫩政府军又无力对抗强大以色列。所以在1982年,黎巴嫩人在伊朗的帮助下,建立了所谓的真主党组织。此后,真主党的总部设在黎巴嫩南部的贝鲁特市,但活动范围却包括整个黎巴嫩南部,他们主要负责对以色列军队发动游击战。


为了对付以色列,真主党还组织了自己的游击队,这是独立于黎巴嫩政府军以外的自治武装。不过,真主党对游击队的训练程度并不亚于黎巴嫩正规军,包括爆破、射击、格斗、侦察还有军事理论,所以真主党游击队的战斗力还是比较可观的。

除了抵抗以色列军队以外,真主党还在黎巴嫩南部推广着慈善事业﹑教育事业﹑医疗事业和文化宣传﹐建立了安置家属、退役战士的善后组织,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不过,美国政府认为发生在1983年的“美国海军陆战队驻贝鲁特军营爆炸案”是真主党成员策划并实施的。由于那次爆炸共造成241名美军士兵死亡,所以美军对真主党恨之入骨,将其称为恐怖组织,并对黎巴嫩政府施压,要求削弱真主党。


历史的荒野


黎巴嫩全名黎巴嫩共和国,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东部和北部与叙利亚接壤,南部与以色列为邻,西濒地中海,国土面积10452平方公里,人口大约623万,GDP总量约为495.99亿美元,人均GDP7980美元。

早在2000多年前腓尼基人就在这里开创了辉煌的文明,此后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罗马先后统治过黎巴嫩。七至十六世纪初的黎巴嫩是阿拉伯帝国一部分。1517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黎巴嫩。在盛行伊斯兰教的中东地区黎巴嫩由于历史上一直处于亚欧民族迁徙融合的交通要道上而成为各教派荟萃之地,其中基督教马龙派、伊斯兰教逊尼派和伊斯兰教什叶派三大教派在黎巴嫩三足鼎立。17世纪初黎巴嫩曾一度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下独立出来,随即黎巴嫩三大教派之间发生了内耗,土耳其人趁机卷土重来。1831年黎巴嫩人通过同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结盟成功将土耳其人逐出黎巴嫩,然而土耳其人走后英、法势力趁机开始在黎巴嫩扩张,英、法各自支持伊斯兰教什叶派和基督教马龙派抢夺地盘和市场。1842年土耳其重占黎巴嫩,但此时英、法的势力已在黎巴嫩渗透程度相当深了。1860年黎巴嫩发生马龙派和什叶派分支德鲁兹派的冲突,法国趁机出兵干涉,此后黎巴嫩成为土耳其治下的一个自治区,实际上处于由法、英、俄等国同意的一个信奉基督教的行政长官统治之下。1918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彻底解体灭亡,1920年黎巴嫩正式成为法国的委任统治地。1926年5月黎巴嫩共和国成立并颁布了宪法,但法国扔在黎巴嫩保留相当的特权直到1943年11月22日,此后黎巴嫩才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在黎巴嫩独立前夕各教派经协商达成协议:总统和军队总司令由基督教马龙派人士担任,议长和总理分别由伊斯兰教什叶派和逊尼派人士担任,议员和部长的席位按各教派的人口比例分配。尽管如此黎巴嫩也没能躲过中东地区普遍存在的教派冲突,国内各教派同境外同宗合作试图提升自身在黎巴嫩国内的地位。从1975年4月开始黎巴嫩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派爆发了一场持续了15年的内战,据不完全统计:在这场内战中黎巴嫩一共有15万人遇难、20万人受伤、约90万人流离失所。1982年黎巴嫩内战进入第7个年头:这一年以色列大举入侵黎巴嫩,占领了黎巴嫩半壁河山,一时间近60万名什叶派难民涌入首都贝鲁特南郊。这些难民缺吃少穿、没有住房和工作,失去家园的他们对入侵的以色列充满仇恨,于是在当时伊朗的精神领袖霍梅尼一手支持下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南郊创建了黎巴嫩真主党。黎巴嫩真主党的宗旨是通过开展武装斗争将以色列占领军赶出黎巴嫩南部,帮助难民早日返回家园。黎巴嫩真主党拥有600人左右的正规游击队、3000人左右的后备军、10000人左右的民兵,配备有13000支火箭、弹道导弹、C-802导弹、迫击炮等武器装备。

黎巴嫩真主党遵从伊朗精神领袖霍梅尼的意识形态,主张在黎巴嫩建立伊斯兰共和国形式的政府。作为穆斯林什叶派政党的黎巴嫩真主党一直受到伊朗和叙利亚的支持:伊朗是以伊斯兰教什叶派为主的国家,况且黎巴嫩真主党本来就是在伊朗的一手扶植下成立的,长期以来黎巴嫩真主党受到来自伊朗的政治、经济、军事支持,以致于黎巴嫩真主党称伊朗为伊斯兰运动的根据地。叙利亚尽管是一个以逊尼派为主的国家,但执政的阿萨德政府却出自于什叶派,因此也成为了黎巴嫩真主党的外部支持者之一。同伊朗和叙利亚的支持相对应的是美国、英国、以色列等国将黎巴嫩真主党定性为恐怖组织——毕竟黎巴嫩真主党成立的目的就是抵制美、以等国。在黎巴嫩国内真主党是全国最大的政党,不过真主党与其控制的地区、军队一般被视为黎巴嫩国内的一股自治力量,不具备代表黎巴嫩政府缔结外交的权力,并不是掌握黎巴嫩政权的执政党。黎巴嫩政府承认真主党是一个合法的政党:允许他们参加国会选举。在全国的128个席位中真主党占有了23个议员席位。2003年时真主党参与黎巴嫩大选时提出的竞选口号是通过和平民主的手段建立伊斯兰政府,为此真主党支持消灭以色列并与哈马斯等其他伊斯兰军事组织在这一目的上合作。真主党为争取竞选所需的民意民心在军事行动之外还从事一系列社会活动——如开办孤儿院、兴办学校、兴建文化中心、经营医院诊所、建筑公司等。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打不死的小强,最不像恐怖组织的恐怖组织,世界最强游击队!

黎巴嫩真主党的诞生主要还是源于以色列和阿拉伯人的矛盾斗争,在以色列建国之后,阿拉伯各国迅速组织起联军想要消灭这个异教徒国家,无奈的是打了几次后发现这货战斗力爆表,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巴勒斯坦当地的阿拉伯人逐渐认识到只是依靠外部力量是靠不住的,于是巴勒斯坦人在1964年成立了自己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并且组织起了几千人的游击队,时不时的对以色列搞一些暗杀和偷袭。


时间来到了1967年,这一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然而这场战争却成为了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噩梦,阿拉伯联军六天时间就被彻底被打趴下了,失去了后台的“巴解组织”也被以色列人赶出了巴勒斯坦,于是他们逃难到了临近的约旦,继续开展对以色列的斗争,约旦国王看他们可怜,又都是阿拉伯的一奶同胞,也没说什么,就给他们划了一片地供他们生活。然而“巴解组织”却十分的不安分,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巴解组织武装成员发动恐怖袭击,绑架并杀害了17名以色列运动员,制造了震惊世界的“慕尼黑奥运会惨案”,西方和以色列为了捉拿凶手,给约旦施加了极大的压力,当时的约旦国王侯赛因·伊本·塔拉勒也十分恼怒,于是就出动数万武装部队将“巴解组织”赶出了约旦。



失去了约旦庇佑的巴解又成了没娘的娃,四处漂泊,最后在黎巴嫩南部的贝卡谷地安顿下来。当时的黎巴嫩局势稳定,经济发展势头不错,依靠火热的商品贸易过上了中东石油国待遇的富裕生活,首都贝鲁特也被称作“中东巴黎”。然而这种势头没有持续多久就被打破了,黎巴嫩本来基督教徒和伊斯兰教徒的人口比例为6∶5,约定俗成的规矩是这样的:总统和军队总司令由基督教马龙派人士担任,总理由伊斯兰教逊尼派选送,国会议长由伊斯兰什叶派挑人,军队参谋长则由伊斯兰教德鲁兹派人士担任,在议会99个席位中,基督教派占多数达到53席。


(黎巴嫩各种肤色美女)

但是耐不住阿拉伯人太能生,六十年代阿拉伯人人口就超过了基督徒,于是伊斯兰教派力量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但是基督教派不肯放手,作为外来者的“巴解组织”作为伊斯兰力量也参与到了黎巴嫩国内的政治斗争中去了。在1975年,累积已久的矛盾终于如火山般喷涌而出,随着巴解组织游击队和黎巴嫩基督教长枪党的武装冲突,持续时间达16年的黎巴嫩内战爆发!


也正是利用这种混乱局势,巴解组织发展壮大,多次以黎巴嫩为基地向以色列发动攻击,强硬的以色列在1982年直接出兵黎巴嫩境内对巴解组织实施毁灭性打击,这时伊朗就坐不住了,看到巴解即将覆灭,他们暗中在原巴解成员和巴勒斯坦难民之间扶持起了一个新的什叶派抵抗组织,这就是我们的大boss“黎巴嫩真主党”!

黎巴嫩真主党在吸取了以前巴解组织在约旦的教训之后,积极实施本土化战略,各种打怪升级升技能,他们在黎巴嫩南部兴办学校、开办孤儿院、经营医院、建筑公司,不仅改善了自己的财政状况,而且赢得不少民意支持。不过他们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那就是消灭以色列,他们时不时的就会组织偷袭以色列边防哨所,搞搞火箭弹袭击。2006年,真主党突然袭击了以色列北部,打死8名以色列士兵,俘虏2名以色列士兵,这引起了以色列的强烈不满,以色列军方发动“正义报仇行动”进行反击,第二次黎巴嫩战争爆发!



这场战争虽然最后以联合国调停结束,以色列也一直占据上风,但是黎巴嫩真主党的表现也让世界刮目相看,不仅击毁以色列数十辆梅卡瓦主战坦克,也让以军付出了伤亡两百余人的惨重代价。此战也让伊朗加大了对真主党的援助,黎巴嫩政府基本失去了剿灭真主党的信心,真主党开始进入主流的黎巴嫩政治体系之中!
(被真主党击毁的梅卡瓦主战坦克)

如今的真主党拥有两万名武装成员,武器从步枪、火箭筒、装甲车、反坦克导弹、反舰导弹、弹道导弹无所不包,俨然是全世界最有实力的游击队组织,他们还拥有自己的电台和报纸,在黎巴嫩议会中占有9个议席,是黎巴嫩政治力量中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反对派政党,不过至今以色列和美国还将其列为恐怖组织!


军武吐槽君


我是头条号作者、国际问题专家高尚涛,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谢谢您的阅读和评论。

真主党是黎巴嫩的一个由伊朗政府资助建立的、什叶派穆斯林的军事政治组织,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代表伊朗政府在黎巴嫩和中东地区活动。以色列、美国、沙特等国均将其认定为恐怖组织。



在黎巴嫩,历史上主要形成了三大聚居人群,彼此分享国内政治权力。权力最大的人群是基督教马龙派,掌握总统和武装部队总司令的职位。其次是逊尼派穆斯林,掌握总理职位。第三是什叶派穆斯林,掌握议长职位。

在最初的时候,什叶派穆斯林属于偏远地区的贫困人口,在黎巴嫩的政治影响力很弱。1955年,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派遣他的学生穆萨·萨德尔来到黎巴嫩,帮助和组织黎巴嫩的什叶派穆斯林,受到了当地什叶派穆斯林的欢迎。随后,萨德尔获得了黎巴嫩国籍并定居下来,专业从事黎巴嫩什叶派的政治活动。1969年,萨德尔在组织成立了什叶派伊斯兰最高委员会,对内调解什叶派内部矛盾,对外为什叶派争取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权力。1975年黎巴嫩内战爆发后,什叶派的利益受损严重。为了更好的保护什叶派的利益,萨德尔于1976年7月6日组建了一个什叶派的武装力量,黎巴嫩抵抗分遣部队,即阿迈勒。


1978年8月,穆萨·萨德尔在访问利比亚的过程中突然失踪,阿迈勒由此出现分裂。世俗派人士贝里成为新领导人,阿迈勒运动逐渐向世俗主义转向,运动路线和政策趋于温和。这引起了激进的伊斯兰主义者的不满,以侯赛因·穆萨维等为代表的激进派指责贝里背离了阿迈勒的斗争路线,开始独立开展活动。

1982年6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阿迈勒领导人贝里加入了马龙派领导的国家拯救委员会,在黎巴嫩什叶派中掀起轩然大波,一些伊斯兰主义者指责以贝里为首的阿迈勒沦为“美国-以色列-长枪党霸权”的工具。同时,对阿迈勒的表现感到失望和不满的伊朗政府,开始直接派遣伊斯兰革命卫队进入黎巴嫩,对阿迈勒的什叶派伊斯兰主义者进行培训和武装,并从这些伊斯兰主义者中推选出了九名代表组成委员会,宣布成立真主党,并报送霍梅尼批准。这意味着,真主党这一新军事政治组织,在伊朗最高领袖霍梅尼的亲自关心和指导下,正式成立了。



真主党以在黎巴嫩建立伊朗模式的伊斯兰国家为政治目标,从一开始就受到伊朗的资助和支持,也是伊朗在黎巴嫩的代言人和可靠力量。 真主党高举反对叙利亚干涉黎巴嫩内政、坚持抵抗以色列、坚决打倒美法帝国主义和他们扶植的长枪党等政治口号,人气大震,很快取代阿迈勒成为黎巴嫩什叶派的最大政党。

1990年,真主党与阿迈勒运动、叙利亚政府实现了和解,在伊朗援助下,通过游击战,抵抗以色列对黎巴嫩南部地区的占领,直到以色列被迫于2000年撤军。通过这次抗以活动,真主党控制了黎巴嫩南部大部分地区,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1992年,真主党开始参加黎巴嫩选举,但其武装力量始终没有解散,反而在伊朗资助下日益壮大。



2005年,真主党同基督教政党自由爱国运动(奥恩派)组建了亲叙利亚、反以色列的政治联盟,在黎巴嫩国内同逊尼派的未来运动和基督徒反叙派的长枪党为首的联盟进行对峙,发展为黎巴嫩国内主要政治势力之一。2006年,真主党武装再次发动游击战,与入侵南黎巴嫩的以色列军队周旋。

2012年,叙利亚内战全面爆发,真主党在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军的训练和指挥下进入叙利亚参战。2013年以来,真主党部队参加了协助黎巴嫩军队平定努斯拉阵线和伊斯兰国势力的战斗。截至2016年,大约有8000名真主党武装在叙利亚作战,至少1500名真主党官兵阵亡。



通过在叙利亚和伊拉克战争中的锤炼,真主党武装已开始转型为正规化的机械化部队,战斗力大大增强,对黎巴嫩政局的影响力也大大增加。2018年5月,黎巴嫩新一届议会选举最终结果出炉,真主党及其政治盟友获得超过半数议席,成为最大的政党联盟。

目前,真主党已成为叙利亚境内以色列最为担心的反以武装力量之一。


高尚涛


黎巴嫩是一个小国家,北边、东边到南边分别被叙利亚和以色列包围着,西边那一侧靠着地中海。黎巴嫩原本是一个基督教国家,它们国内出现信仰伊斯兰教的黎巴嫩真主党确实有点让人觉得奇怪。
这个黎巴嫩真主党完全是外来物种,并不是黎巴嫩本土孕育的,他们来自目前处境恶劣的巴勒斯坦。
1948年巴以分治之后以色列建国,巴勒斯坦人认为以色列占领了他们的领土所以不承认以色列,于是和阿拉伯世界的支持者们一起发动了第一次中东战争,想把以色列干掉。但是以色列虽然小可是战斗力却比较猛,外加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的帮助和斡旋,以色列最后反而赢了;不但赢了第一次中东战争,后面的4场都没有输,仗打得越多国土面积越大。
在5次中东战争的过程中,由于以色列的进攻,大量离开家园的巴勒斯坦人被迫外逃形成难民,有一部分就逃到了邻国黎巴嫩,并在那边住了下来。
一帮外来人口跑到自己国家搭违章建筑住下来不走,当时的黎巴嫩政府自然就很不乐意,一直想方设法把他们赶走;但是赶出去就是以色列的地盘那以色列士兵可对他们不客气,前有以色列后有黎巴嫩,这些巴雷斯坦难民就陷入了绝境。
于是这帮难民中就逐渐出现了一个武装组织,当然当初随着难民出逃的人当中本来就混有战败的巴勒斯坦士兵。这个武装组织首要目的是保卫这些难民的安全,每当黎巴嫩的城管来拆除违建的时候,这个组织就跟城管斗;没有内部威胁了就攒钱组织人手去骚扰以色列,这也算是巴以冲突的另外一部分。
几十年下来,由于外部的资金支持和自己的实战经验积累,这个真主党变得越来越强大,以至于黎巴嫩的政府军都不是对手,拿它们毫无办法。所以黎巴嫩真主党变成了黎巴嫩境内唯一一个拥有武装的组织。而且黎巴嫩真主党已经在黎巴嫩的国会占有好些个席位,算是成了执政力量的一分子了。
黎巴嫩真主党是一个比较励志的武装组织,他们自己经营者超市、建筑公司、医院等盈利性机构,因此不会因为经费问题去干一些违法乱纪打家劫舍的事情;另外像伊朗、叙利亚和其它中东反对以色列的国家也一直资助真主党的活动。当一个武装组织不为钱而干坏事,那么它们就跟普通的恐怖组织划清界限了,在当地的形象不至于太差。
当然以色列一直把真主党认定为是一个恐怖组织的,这个认定得到了美国的承认,但是在黎巴嫩国内以及其它中东国家并不会这样认为。

局势君


这国有三大教派,逊尼、什叶和基督教马龙派,像伊拉克一样,宪法规定了实行议会制,并且总统由马龙派的人担任(议会选的)、议长由什叶派的人出任、总理由逊尼派的人担当。由此可知,三派的人实力相当,而逊尼人口稍多一些。由于宪法规定的限制,什叶真主党不可能任总理掌控政府,但依他们在现实中的军事实力和议会中拥有的议席,可谋得政府中许多内阁成员的位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