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中,设置“35岁”的门槛合理吗?

多彩阳光


不合理也合理,这是一个自由开放的世界系统。虽然企业超过35不招聘,也是一种年龄歧视。但这样做的企业 也是为了自身的生存。更替保持员工团队的低龄年轻,目的不算错。只是对于有胸襟和远见的企业家,年龄从来都不是问题。

因此,企业的35岁规则反应了老板的层次和胸怀。

对于当事人员工而言,确实不够公正。


觉内思观


现实工作中,特别是一些企业招聘人员的时候,还有公务员考试的要求中,年龄都要求必须在35岁以下。这个限制条件,无疑把35岁以上的人拒之门外,我觉得对他们太不公平了,甚至有些不合理。难道说35岁以上的人工作能力有问题?35岁不正是人生的黄金年龄吗?具体是什么原因,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1、身体条件和家庭因素。35岁说年龄不大,那要看跟谁比了,比如说,有些企业需要长时间加班,这就需要健康的身体做保证,你35岁以上的人能跟20来岁的小青年比吗?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加班就跟家常便饭似的,35岁以上的加班,说不定还会犯病啥的呢。

另外,35岁以上的,一般都成家立业了,上有老下有小,时不时就会有事,不能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工作中。

2、个人内心想法。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一般都不会很滑头,领导给安排的活都能不折不扣的完成。但是35岁以上的这类人,都属于职场的老油条,如果你水平不高,很容易被他们玩弄股掌中,作为企业的领导,你肯定是想招真正干活的人了。

就拿行政事业单位来说,你招个35岁的跟一个20岁的,人家35岁进单位,从科员做起,估计着就是来混日子的,为啥?因为35岁还是个科员,这辈子估计也没啥出头之日,一心就想着混退休了,人家真不干活,你能拿人家怎么着?20来岁的,肯定是要干一番事业的。

在机关单位,年龄就是最大的优势。

3、单位的成本考虑。你进入一家企业工作,企业肯定要培养你熟练工作。35岁的人和20来岁的人,培养哪个成本高些?答案肯定是35岁的。一方面,学习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不一样。另一方面,20岁的人就是张白纸,35岁的人经过社会的打磨,想法逐渐形成,所以说企业更愿意在白纸上画东西。

这个社会现实就是这样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完善自己,更加适应这个社会。争取变成个万金油,不论到了任何时候,35岁对于我们只是个年龄,而不再是门槛。


等下一个雨天


“35岁现象”表面上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困境,从深层次来看,也和职场生态、社会舆论等外部环境分不开。


在充满变化的时代,未雨绸缪不失为明智之举。但除了个人端正心态、自觉加强学习外,也需要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形成合力,为个人职业发展提供良好条件。要依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抓好落实,创造更为公平的就业机会,也要通过政策引导技能培训制度化、规范法、长期化,开拓更多职业发展渠道。用人单位需在激励和培训机制上下功夫,帮助员工纾解职场焦虑。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我们大可不必放大职业焦虑。早在2018年,国务院就印发了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面向未来,一整套人才培养机制必将为更多人实现人生出彩提供广阔空间。

身处信息化时代,知识、技能以及各类生产要素加速迭代,对个人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论是35岁左右的职员,还是初入职场的年轻人,都难免会遇到本领恐慌。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职场要求。这一点,我在基层法院工作,深有体会。
当前,司法领域的改革持续深化,人民群众对更好司法服务的期待与日俱增。在一线从事法律工作,不断提升能力素质,才能适应司法实践的要求。比如,在新领域新业态出现了一系列新型违法犯罪和民事纠纷案件,又如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化工具在司法环节的深度应用,等等。这些新现象、新问题,都在倒逼司法从业者构建匹配工作岗位需要的能力素质。

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不间断地充电,才能持续地释放能量。终身学习不仅是突破职场危机的根本途径,也是每个人应该培养的生活方式。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2ae00093ced8bb47804\

鲤鱼煊


毋庸置疑,这肯定是不合理的,除去一些特殊职业外,设置诸如性别或年龄的限制,既不合理更不合法。但我们作为求职者,相对于招聘方,处于弱势地位,面对这种歧视和不公,更多的是选择接受,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无能为力,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企业认识到这种偏见和错误,采取更有效的方法去扭转这种局面。

首先我们应该认真分析一下岗位要求,思考为什么企业会有这种限制,其背后的担心和顾虑是什么,那你要做的就是通过列举事实和招聘方进行交流,想办法让其打消顾虑。如果不明白,可直接问招聘方,35岁,为什么这样设置,你们想招什么样的人。其实很多hr都不是很专业,很多都是通过表面特征去判断人,没有认真分析所需岗位的核心素质要求,或者是一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态,思维定势,从而把一些优秀的人拒之门外。

其实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想办法把这种年龄偏大这种不利因素变为我们的优势,比如相对于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心态更稳定,职业定位更清晰,流动性不大,更有助于公司发展。公司人才梯队建设,每个年龄段的人都应该有,因为确实每个年龄段都有各自不同的优势。

总之,面对这种所谓的门槛,不能消极、被动的接受,而是要想办法去解决,积极的去推荐自己。很多情况,这只是一个障眼法,并不是选人真正的核心素质要求。


职业发展研习社


35岁如果还是一事无成的话,找工作确实不好找。首先年纪比较大,没有经验一般企业不想招;其次是年纪大了没有有年轻人适应能力强,所以结合这两方面应该成为很多企业在招聘的时候把35岁做为一个门槛来考虑是否录用。



hiking775


不合理。35岁正是一个人人生中的黄金年龄段,不应该被歧视,更不应该被作为门槛去被剥夺一些打的发展的机会!同样的岗位,不应区分分年龄,而是能者上,徳者配。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f78e6dd92fff488ba8f8eee3dafa42fe\

问津散人


当然不合理,应该45岁最科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