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才知道,我的一切自卑和懦弱都是源於父母對我小時候的影響,現在該怎麼解脫?

翁董威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自卑和懦弱的罪魁禍首來自於父母的教育方法和孩子的成長環境,3種情況影響孩子一生:

1、父母感情不和,孩子缺乏安全感。

表妹跟她老公感情一直不和。表妹愛嘮叨,屬於“唐僧型”經常碎碎念,她老公性格暴躁,屬於“孫悟空型”容易衝動。他們家吵架是家常便飯,仍不解氣就動手,他們的女兒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所以,孩子從小膽怯,已經上初中了,還不敢一人出門,別說跟陌生人交流了,即便是親戚朋友聚會,孩.子也是一直跟在媽媽身後,拉著媽媽的衣角。媽媽站著,孩子就站在媽媽身後;媽媽坐著,孩子就坐在媽媽旁邊。孩子不去跟同齡的姐妹們玩耍,也不跟長輩打招呼問好,每當這樣的場景出現,表妹只會說一句:“這孩子可內向了,不愛說話,就愛跟著我”然後就結束了。慢慢的我發現孩子看人的眼神都是膽怯的、偷偷摸摸的,對方看她一眼,她就會緊張害怕,好像犯了錯一樣。在一次合適的機會下,我跟孩子聊天才知道孩子內心很孤獨,感覺不到爸媽的關愛,她羨慕同學們能跟爸爸媽媽一起開心玩耍,一起出遊,一起看電影,而自己的爸媽只會吵架,所以她害怕跟人交流,害怕犯錯。

2、父母太強勢,孩子缺少被關愛。

管教孩子的方法是“棍棒出孝子”。這種類型的父母不跟孩子溝通,不聽孩子解釋,孩子只能被動執行,而且父母稍不如意,孩子就得捱罵。

3、父母吝嗇表揚,導致孩子不自信。

從不表揚肯定和讚揚孩子,只會呵斥,總是在挑剔孩子這也不好,那也不對。即便旁人誇獎孩子,父母仍說:“哪裡哪裡,可沒有你家孩子聽話懂事”,逐漸的孩子失去了動力,懷疑自己的能力。

自己彌補措施:

1、積極與他們交往。

善於結交朋友,多和正能量的人、快樂的積極的人交朋友,讓你自己受到正面的影響和感染,自然會變得自信起來。

2、多學習,多看書。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把他們變成財富!

3、做自己,相信自己可遇不可求。

不要在乎他人對你的任何評價,他們不需要對你的人生負責,而你要對自己人生負責任,要努力成為一個別人值得追尋的人。


善學


我們不得不承認,直到現在,許多父母養育子女的過程,是意識不到自己的態度對孩子的負面影響的。像題主說的自卑和懦弱來源於父母對自己小時候的影響,確實也是事實,但是父母很難想明白這一點,也是他們的無心之錯吧?

我們姊妹幾個都比較自卑、懦弱。進入婚姻以後,接觸了其他家庭,尤其是後來為人母以後,我一直在反思這個問題,最終也把這種原因歸結於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

母親性格柔弱、善良,遇到問題都是採用忍讓、遷就的態度;父親對待學生充滿關愛,對待子女卻一直是表情嚴肅,眼神犀利,不苟言笑。我們從沒被父母讚美過,也沒被肯定過。遇到問題,也永遠都是自己孩子的錯。

當我感覺到這種性格帶來許多問題,甚至影響到女兒時,我試圖解脫,無奈思維定勢已經形成,改變確實不易。

一次有人跟我說:**脾氣好,我欺負她她也不會生氣。

我聽了不舒服,故意反問她說什麼,她又笑眯眯地重複一遍給我聽,並表示是在誇我,完全不考慮我的感受。

在一次痛徹心扉之後,我開始竭力向過去的自己逐漸告別:改變做事方式,在意自己的內心感受,嘗試各種自己想做卻不敢做的事情,不再顧忌太多的面子和人言。

現在的我雖然依然不會吵,不會爭,但是自卑感已經遠離自己;強依然算不上,但是懦弱已經遠離自己。

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被原生家庭影響,但是這並不是自身問題存在的理由。只要我們堅定自己想改變的心,我們都有機會從原生家庭的問題中跳出來。


媽咪老師


原生家庭的影響確實是非常刻骨銘心的。

我一個朋友,受他原生家庭影響非常大。


小時候,他體會不了太多父愛,他說有一次,在吃飯,桌上有一盤魚,他爸爸讓他吃魚,他覺得那魚有土味,不想吃,後來他爸爸偏偏要讓他吃,然後有一次他碗裡的飯沒吃乾淨,他爸爸二話不說,就一巴掌打到他臉上。後來他成年以後,自己賺錢了,有一次吃飯,又是同樣的場景,他爸爸問他怎麼飯沒吃完,他條件反射的問他爸爸,為什麼要吃完。


也許正是因為從小沒體會過太多父愛,所以他對家庭意識很淡薄,也比較孤僻,喜歡一個人。那一次,在談論家庭的時候,可以感覺到他對原生家庭的失望。


一切的自卑和懦弱還是缺失愛,如果在足夠有愛的家庭裡成長起來的孩子,大多會比較陽光自信的,如果你還沒結婚,試著從新生家庭裡去感受愛,找一個適合自己的伴侶,能夠相互照顧,相互鼓勵和成長,然後生個可愛的孩子,把自己缺失的愛想辦法彌補給孩子,孩子的成長也能讓父母成長。

當自己成為父母了,也能更多的理解當父母的不容易,也試著和自己的父母多一些溝通,或許能有不一樣的收穫。


雲舒美食小記


我分享一個身邊的實例。

我的大學同學舟舟,一個女孩,記得大學的時候生病,臉上的皮膚很不好,外加上外形比較胖,所以一直比較自卑。

因為我們來自同一個西北偏遠的村落,所以還算走的比較近。我的印象裡是她因自身形象不好而自卑。

後來我們長大了,畢業十年後,在已經步入30+的時候,她終於告訴我她戀愛了。

我非常替他高興,真的很高興,我去見了她的男朋友,很陽光帥氣。當然我的這位朋友也減肥成功,因為事業上比較成功,所以具備高知女性的氣質。

就在我期待他們結婚的消息時候,卻聽到了他們分手的消息。

而且是,那位男士在得到她的身心之後不久提出的分手。說是不合適。

我真的想罵街,早幹啥去了,不合適,現在什麼都得到了說不合適。

看著朋友一度抑鬱,甚至走在自殺的邊緣,我真的心痛卻無力。

不知道我們幾個好友的勸解,還是她自己想通了,反正經歷了一年的痛苦折磨,她自己走了出來。這期間她看了很多兩性關係,心理學等方面的書籍。

重點是認識到一個重要的問題。

那就是她找到自卑情緒的根源,是來自於母親。

她的原生家庭本來就重男輕女,加上母親剛生下她時覺得她長得像個猴子似的太醜了,從此就更加不待見他。

家裡所有好吃的,都先緊著她的哥哥享用,一直長大後,工作了,很多補貼也用到了哥哥家裡。

小時候遇到被同學欺負,她媽媽首先就說是她不好,自己有問題,別人才欺負她。見自己的父母都不待見自己,同學們欺負的也更加厲害了。

她母親情緒不穩定時,也把所有的怒火發到她的身上,搞得她就是喪門星似的。

幸運的是靠著自己的努力上了大學,逃離了原生家庭。但很孝順的她還是經常給家裡補貼家用,理所當然一大部分都轉移到了哥哥的家裡。

找對象的事情上,她母親也是覺得她有問題,覺得她不好,沒本事才找不到個男人,甚至想過把當年對門家裡的一個很糟糕的男生介紹給她。

她直接暴躁了,覺得他母親就沒有把她當做女兒,甚至不去考慮她的幸福。

這些對她個人的成長都非常不利,以前她不知道別人的家庭是什麼樣的,後來她知道自己的家庭才是原罪,雖然他不恨父母。

但找到根源的她,現在變得自信多了,畢竟很多問題的出現,並不是她的錯。

所以找到自卑的根源很重要,找到根源在哪裡,然後接納他,慢慢地這些就會離開你,然後你就會變了自信,開朗了。


涵溪心靈小屋


以為只有我自己有這種想法,沒想到還真有和我同一感受的,心裡有點兒釋然了。

說心裡話,剛開始有這種意識的時候,覺得自己很不孝,違背了父母為大的忠孝禮儀。

不過,當我有了孩子,當我有一天,忽然發現兒子性格有點兒像我小時候一樣自卑敏感時,我忽然意識到我不能讓我的孩子活成我小時候的樣子了。

從小,我被送到寡居的裹著小腳的姥姥身邊做伴,姥姥照顧的我很好,只是,舊社會走過來的人很多規矩讓人壓抑,比如:大人說話小孩兒不能插嘴;走路摔跤了,會怪你不長眼睛;不能穿太鮮豔的衣服;飯菜壞了不能扔,放點兒鹼面熱熱吃,不能讓同學來家裡找我玩,尤其是男同學……

因為姥姥的規矩太多,姨家的孩子還有我家姐妹都說有點兒受不了(不過姥姥七十歲以後忽然很開明瞭……以後講)。

那個時候小,心裡不開心時,就想,我要能像姐姐妹妹一樣守在父母身邊想幹啥就幹啥多好。可這只是一瞬間的想法,不能讓姥姥一個人單著,我得陪她,於是每週六回家看看,我就又匆匆回到了姥姥家,儘管離的並不遠,回自己家過夜的事兒幾乎沒有。

姥姥沒讀過書,夜晚的故事也就只有家長裡短和自己的天馬行空遐想。

只到有一天,我出來讀書,才知道,在人前我有多膽怯,我不敢問路,不敢獨自去澡堂洗澡,不願吃我沒吃過的飯菜,有陌生人和我說話會緊張臉紅……儘管在家裡唸書很棒,走出來時,才發現比我厲害👍的人有好多……

我試著改變自己【也把聽來學來的回家講給姥姥聽,慢慢發現姥姥沒以前固執了,這是後話】,儘管很努力,可很多時候思想根深蒂固,雖然已經很刻意改正,可要徹底換個思維,真的很難。

兒子出生後,有點兒遺傳像我,幹啥都放不開。因為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我鼓勵孩子和小朋友玩,邀請他們來家裡,玩具弄亂了,摔壞了也不要緊,也主動帶孩子去別人家玩,試過之後才知道,很多家長和我一樣,是希望孩子交到朋友的,並不像姥姥說的人家家長會很討厭你去人家裡,很慶幸,兒子的童年有了很多朋友,直到現在,雖然住的遠了,但他們仍常聯繫。因為經常修理玩具,甚至拆卸家裡的電器,兒子的動手能力還很強。

話再往回說,見了世面,再回去講給姥姥聽,姥姥已經不再像過去一樣保守了,她開始穿上我給她買的大紅的毛衣,左鄰右舍都誇好看,給姥姥添了第一臺黑白電視機,在電視裡姥姥看了好多遍《西遊記》,還知道了主持人倪萍趙忠祥,閒暇之餘,姥姥還會和鄰居一起聊電視上看過的新聞,看到姥姥開心的生活,我也很放心了。

現在想想,每個人的出生都無可選擇,但是如果你想改變生活軌跡真的可以。不用在意得失,不計較過往,不想以前的誰對誰錯,只想著自己嚮往的方向,日子輕鬆還有奔頭。


粗布單


這個問題,回答起來就是“人生指南”。

先說題主的問題,“一切自卑和懦弱都是源於父母對我小時候的影響”,這個表述是不正確的。從心理學角度,沒有人的性格是純粹後天養成的影響,而一定是後天與先天交織的影響。

這裡麵包含了兩個因素。

第一個因素,如果你父母同時撫養兩個同齡的孩子,一模一樣的方式對待,這兩個孩子會養成同樣的性格嗎?大概率不會!區別就在於不同資質稟賦的孩子在同樣的對待情境下會有著不同的發展路徑。此其一。

第二個因素,因為每個孩子其實是特異性的,父母沒有可能用同樣的方式對待不同的孩子,而實際上總是會因應孩子的特異性而有所不同。在社會心理學裡就是“互動”的概念,可以這麼說,在一定程度上,父母之所以這樣對待和影響你,因為你就是這樣的自己。此其二。

所以,你之所以成長為這樣(自卑、懦弱)的性格,儘管父母的撫養管教方式難辭其咎,但並不是唯一的原因。



那麼你為何會這樣認為呢?怨懟!青春期以及成人前期,大多數孩子都會經歷這麼一個怨懟父母的心理歷程,在心理學裡被稱為“心理斷乳期”。孩子從兒童期對父母的依賴,即使被不正確的對待仍然依賴父母,逐步發展為對父母的懷疑和怨懟,將自身成長的煩惱歸咎於父母對自己童年期間的誤導或者不良對待,在這個過程中,通常會高估父母的影響。

好了,回過頭來再說年輕人該如何看待以及對待自己的自卑和懦弱。

首先就是學會淡化和放棄對父母的怨念。把自身的性格缺陷歸咎於父母最大的副作用是消弭掉了自己的成長責任,“不是我不好,是父母把我養成了這樣”,那麼,個人的成長責任在哪裡?

因此,無論誰,年輕時不滿自己業已養成的性格缺陷,就應該致力於積極成長,彌補和發展更為積極的人格,而不是用對父母的怨念來自我安慰和消磨。

其次,每個人的成長是持續終生的歷程,而且越年輕改變的可能性越大。父母的影響通常也被稱為原生家庭,固然是很重要的成長影響因素,但絕不可能像某些一知半解的心理學工作者誇大其詞所聲稱的決定性影響。原生家庭理論充其量解釋了早期經驗對個人包括性格形成的影響,但遠遠而且根本就解釋不了如何造就一個人的人生,以及其間錯綜交織的複雜多維影響因素。

如果說兒童期因為發展所限只能被動地受著父母的影響,但是成人後隨著人格和社會性發展的相對成熟,父母的影響逐漸式微,朋輩和自我信念的影響力量成為主導,個人的成長責任變得至關重要。

具體而言,成人之後主導性影響成長的因素至少包括三項,在我看來是最重要的三項:閱讀、閱歷、積極信念。

在積極信念的引領下,閱讀會增進見識,特別是通過閱讀前人的傳記中你會發現再苦難卑微的童年,都無礙成就偉大人生。閱歷能增進新的經驗,積極的新經驗覆蓋舊的消極經驗,你的人生就會有起色,有明亮。



換言之,年輕人,是你的選擇,你直面困難不退縮所選擇的積極信念主導和影響你接下來的人生髮展路徑。童年的早期經驗,源自原生家庭父母影響的早期經驗在積極的人生路徑選擇下只不過是雲淡風輕的童年往事,它甚至會成為你積極努力的動力源泉。

順便批一下市場上氾濫的原生家庭理論。當且僅當一個人在人生髮展的選擇時放棄自我的成長責任,並導致人生陷入泥潭,罹患各種神經症或精神障礙,那麼在甄別矯治的過程中,追本溯源從原生家庭中梳理癥結之所以之所在,原生家庭才會顯得似乎很重要,難以擺脫的重要。

廢話,當你拿枚葉子放置在眼前,你當然會“發現”你的世界被一枚葉子擋住了。“原生家庭”就是這樣一枚葉子。


唐映紅


看到這個題目時,我能理解題主心情,因為我也曾經因為母親的嚴厲呵斥,而一度變得自卑和懦弱。


記得16歲那年寒假,我和同學一起去逛街,用自己攢的壓歲錢,第一次給自己買了一件夾克衣服,現在還記得那灰藍相間的格子,就是我喜歡的圖案。

當我回到家,高興地把衣服拿給母親看時,母親狠狠地把衣服扔到地上,瞪著我說:“你也就這眼光,看你都買的什麼垃圾?”

那一刻我心都碎了,我能理解母親的心情,她不願意我亂花錢,可這件幾十元的衣服,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的獨立購物呀。

在青春期的很長時間裡,我都帶著這樣的思維“我是卑微的,不配得到別人的欣賞”。

後來,我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並逐步開始調整心態,慢慢讓自己變得自信起來,那麼,我是如何做的呢?

首先,接受自己的不自信

把目光從自己身上轉移到客觀事實上,要對自己坦誠,接受母親曾經對自己的指責,學會客觀地看待問題。

我們可以接受自己的缺點,一個人不用做到完美,只要自己盡力了就足夠了。要帶著缺點一起生活,而不是為了對抗缺點而活。

其次,學會溝通,提升自信心

勇敢敞開心扉,要敢於把自己內心的想法說出來,學會表達和說話的方式。


有時候,自卑懦弱的人不是缺乏語言能力,而是顧慮阻礙了他們的思想表達。同時,敞開心扉並不代表可以“祥林嫂式地”發牢騷。

懦弱心理的人要學會勇敢地說“不”,敢於拒絕別人,堅持自己的意願也是一種進步。

最後,行動起來,改變自己的自卑形象

要勇於承擔你的責任,敢於做決定,給自己設定可實現的目標,提升成功的自信心,要有自律能力,培養自己的成就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試著從運動開始,先改變身體,再改變內心的。

承認自己的感受,反思自己為什麼有這樣的感受。

要學著面對自己的恐懼心理,試著接受自己的恐懼感。

並且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尤其是憤怒、攻擊欲,學會心理調節自我的抑鬱、悲傷等情緒。

要允許自己感受快樂,歡愉、驕傲的情緒,請相信自己,你很優秀,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人,你值得擁有更好的。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給你帶來一點幫助,祝福題主生活越來越好。


子芫伴你成長


雖然題主這麼問,不全對,但是不得不承認,自卑和懦弱,跟父母有很大的關係。

當然還會有,家庭條件不好,身邊有強勢的朋友,以打壓你為樂。

說一下我自己,我已經參加工作4年了。到現在依然記得兩件事。

第一個,我5年級暑假,下地幫忙幹活。跟我堂哥兩人,準備推車回家,堂哥先搶到了車,我媽說了一句:“陽陽(我乳名)是不行哦,推不動車”。這話,我到現在記得,直到3年前,還深深的傷著我。

第二個,我上初一時候,爺爺過生日,趕在中午,我請了假,騎自行車40分鐘,回家給爺爺祝壽。吃飯的時候,我媽當著所有人面說:“你看,陽陽吃飯,就是不行昂,吃那一點,還不夠樂樂(我堂哥)吃的一半多”。一桌人哈哈一笑,這就過去了。

但是,這兩件事情,深深地傷害著我。總覺得自己不行。

參加體育比賽,在心裡就會想,我是不是,不行啊。

物理競賽,看著同學信心滿滿,我想,我可能不行啊。

上大學了,喜歡一個女孩子,我想,那是女神,我可能追不到…

直到3年前,我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是從來沒有埋怨過我母親,因為她不知道,那樣說,會傷害我。我開始,想辦法解決問題。

說說我做了什麼吧

第一,“悄悄”的學習。

總覺得自己不行嗎?那就悄悄的長本事。

去看書,成功人士傳記,我最喜歡的一本《朱元璋傳》。去請教,部門領導,優秀的同事,他們怎麼處理問題的。直到自己面對問題時,胸有成竹,漂亮的處理好,成就感,滿滿,看看自己是行的,都激動的想哭!

第二,發現自己的“特異功能”。

天生我材必有用,這話一點毛病沒有!你身上總有閃光點,去發掘它,放大它,這就是你的“絕招”。用你的絕招,去做成一件件的事,你會發現,你的自卑懦弱,不見了!

第三,生命在於運動。

去運動吧,有個強健的體魄,你會發現,你的氣場,足以壓倒一切!就要有這種自信!

還有一些,比如聽一些高亢的音樂,有一個神曲,聽了以後,即便是在修自行車,你都感覺自己在修航母!可以找我要。去學習時間管理,寫寫計劃,等等。

至於那些打壓你的朋友,該斷就斷了吧,或者你努力混,比他好,也打壓一下他,這就說到了,最後一點,努力掙錢!

衛中堂,手打,希望幫到你!



衛中堂


人可以自卑到什麼程度,知乎上有一個高贊回答是這樣的:

1、不敢提任何要求,覺得自己無足輕重。

2、別人給的優待不敢接受,覺得自己不配。

3、所具有的優勢不敢賣弄,覺得展現自己很害羞。

4、沒想過主動組織朋友聚會,認為大家不會附和。

5、總是很自責,覺得什麼問題都有自己的錯。

6、不敢麻煩別人幫忙,反而沒幫上別人忙時覺得很內疚。

這個回答,是不是也讓你感同身受?原來不止你一個人有這樣的想法。

我們不禁要問是什麼時候開始變得自卑了呢?大概從父母說自己怎麼這麼笨開始,大概從父母拿你與別的孩子比較開始,在他們眼裡你總是技不如人。

在你還沒有形成獨立的人格前,你對自己的評價基本上是來自於外部,比如父母、老師、同學對你的評價。

諸如:“你怎麼這麼笨”

“怎麼搞的?你看你表姐,你再看看你。一樣的學校,一樣的老師,怎麼就差這麼多”

當一個人接受到的否定信號多時,慢慢地你就會覺得自己真的不如人,久而久之你開始自卑。那麼如何改變呢?

一、全面地認識自己

自卑的人對於自己的評價是不全面的,他們只能看到自己不如人的地方,對自己的優點往往視而不見。

那要怎麼改變呢?那就是全面辯證地看待和評價自己,不僅看到自己的缺點,還要看到自己的優點,這樣才有助於克服自卑感。

二、不斷給自己肯定

前一陣,日本電視臺做的一個實驗,“連續50天被誇獎的女孩子”登上了微博熱搜。節目組隨機邀請了4位路人妹子參加“50日變美計劃”。

節目組給參加試驗的這4個人,安排了不同的老師和教練,在這50天裡,老師將變著花樣的誇她們。

“你的眼鏡很好看”、“你的髮型很適合你”、“你的名字很好聽啊”、“你的作業完成地很好”,她們每天生活在老師的花式彩虹屁裡,就這樣過了50天后,她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令人意想不到的一面發生了,她們的改變宛如換頭----她們變漂亮了!

三、積極的心理暗示

對此,我特別佩服一些微商的做法,她們在突破自己的膽怯,增強自己信心時,經常會錄一些小視頻,在視頻裡,她們大聲地對自己說“yes”。yes既是對現在狀態的一種肯定,又是對現在自己的一種鼓勵。“yes”你能行!久而久之,你真的改變了。

綜上,希望對你有幫助。


四月瓊思


說到自卑與懦弱,就想到了我自己,曾經的我就是這樣,而我把自己變成這樣的根源,也歸於小時候父母對我的影響。


我家裡母親比較強勢,父親比較溫和。家裡發生的戰爭,絕大多數是母親易躁的脾氣引起的。對於我,經常會受到責罵,芝麻點事,不是事的事,她都可以無限放大,比如我要是沒按時起床,她就會過來掀被子,揪我屁股上的皮,還一邊責罵,說我懶,不孝順,然後就會說到她以前受到的苦,然後又牽扯到我父親身上,說沒有關心過她,再又說到我的奶奶,怎麼怎麼地對她不好。囉囉嗦嗦一大堆,說著說著自己還會掉下傷心的眼淚。然後越說越氣,恨不得要把我屁股上的皮揪沒了。


她老教我如何如何做人,要看事做事,要我學會察言觀色,八面玲瓏等等,如果遇到那些看起來比較體面有來頭的人,要我如何如何地熱情招待,說一些怎樣得體的客氣話。而我生性老實愚笨,嘴巴也不甜,根本不是那種八面玲瓏的人。等人家一走,她就開始數落我,說我笨得象豬腦殼,只有去死。


曾經我不知道多少次在日記本上狠狠劃上一個字“恨,恨,恨”!


母親沒有鼓勵我,只有打擊我,沒有讚美我,只有詆譭我,我想我真是那一個笨得象豬的一個人。於是不管是在學校還是上學路上,我總是那麼一個沉默的人,膽小如鼠的人。


後來長大了,特別是結婚生子之後,慢慢理解了母親的一番苦心,她只是刀子嘴豆腐心。而我的性格里帶有的自卑與怯懦,依然存在,我知道需要自己去克服。

我總結自卑感來自哪裡?


1、來自對自己身高、長相、皮膚、還有長在臉上的青春痘、長在這裡那裡的黑痣等等的不滿意,總之,身上沒有自己喜歡的地方。歸罪於父母親沒有給我一副好皮囊。


2、會覺得自己沒有別人聰明,不會能說會道。別人一個事情叨叨地可以說上十分二十分鐘,而我一句話也難以說出。


3、覺得自己沒有身份背景,家裡窮,父母是農村,與那些看起來體面的人,顯得卑微。


4、自己膽小,嗓門不大,有什麼事情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總是做著吃虧的事。


懦弱又來自哪裡呢?


因為自己的自卑造成,感覺處處不如人家,前怕狼後怕虎,猶豫不前,永遠的不自信。


長大了,我想我不能一昧地去怪罪於父母,我必須從自己開始改變。如今,我努力把那個陷入自卑怯弱的“我”慢慢拿扯出來。我想從這幾個方面入手,慢慢地浸入到靈魂之中。


一、首先自己要有這種意識,想改變自己。

雖然,自己有懦弱的一面,但是自己其實也有好強的一面。我真的不想這樣人人看著我覺得老實巴交好欺負的一個人。我想讓別人對我刮目相看。


二、多看勵志類的書籍,從中獲取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無車毋須恨,書中有馬多如簇。娶妻無媒毋須恨,書中有女顏如玉。”


從古至今,從來都是把讀書視為高尚有用的事情,確實,在書裡我們會吸收到如何讓自己積極向上的一種正能量,教你如何去做,同時豐富了你的知識,拓寬了你的視野,內心不會那麼狹隘。


三、學習旁邊能人志士的做事風格。

身邊總有自己尊敬的人,他們待人接物、說話辦事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俗話說,“行要有好伴,居要有好鄰”,說的就是不同的文化對人有不同的影響,是一種暗示心理,而人接受暗示能力超級強。

四、試著去改變自己,行動起來。

沒有行動,一切都是白說。先試著去幫助別人,幫助別人得到的一聲“謝謝”,會感覺到內心的快樂,自己存在的價值。試著和周圍的人接觸,會感覺到原來你並不是被人人討厭的那一個人,別人會發現你連自己都感覺不到的美而稱讚你。試著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思想,臨場上陣也不慌張。


五、待人真誠,提升自己工作能力,做獨有的自己。

與人相處,一個人的人品很重要,真誠待人,真心助人,就同樣會得到真誠與真心。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可以抵禦來自外來的壓力,同樣,你的自信心也會得到提高。學會拒絕,不合理的事情合理地拒絕,不要讓別人覺得你真的那麼好欺負。


不管怎麼樣,每個人身上有缺點,但是都會有優點,自卑懦弱的我們放大自己的優點,每天進步一點都是可喜可賀的事情,只要我們內心快樂了,糾結也就釋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