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人把花甲去壳炒呢?炒出来壳又不吃,直接去壳炒不是更好吗?

倾城武本尊


我从两点给你分析一下吧。

首先花甲一个一个的剥壳非常麻烦,而且难度较大。所以一般不会有人去把花甲剥壳以后在下锅烹饪。

其次,花甲带壳炒可以保证花甲肉鲜嫩多汁,水分不会过度流失,充分的保留了原汁原味的鲜美。如果去掉可炒花甲肉的话,要么就是火候不容易掌握容易炒干,要么就是水分散失过多,花甲肉老柴不够嫩,吃起来口感也会大打折扣。

还有最后一点,如果强迫症患者吃花甲没壳,那他怎么摆花甲壳。他这顿饭都吃不踏实啊!


吃货大侠


第一次去我姐家时,我姐出去上班了,但买了花甲在盆里活着,看着到饭点了就和我女朋友一个一个的把壳都剥开挖肉出来准备做饭,一大盆的花甲挖出来的肉都没有一小半碗,等我姐回来直接无奈的被笑了一大晚上,最后拿花甲肉炒了两个鸡蛋,现在一看到花甲就想笑


广东猪哥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因为我想过我也这样做过,但是只炒花甲肉总觉得少了什么,感觉没有灵魂。

我很喜欢吃花甲,什么爆炒花甲、花甲米线,我都很爱吃,尤其是爆炒花甲,但是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买两斤花甲炒出来有很大一盘,但是基本都是壳,对于我这种吃货来说根本不过瘾。

所以有一个我买了好多斤,焯水之后把肉挑出来,炒了一大盘,数量上来说,真的很过瘾,一大盘的花甲肉,但是吃起来感觉没有灵魂,没有带客吃的时候那种唆壳里面的的辣油和味道那样过瘾,所以还是建议不要去壳,带壳炒更有味。

您觉得带壳炒更好吃还是去壳呢?欢迎大家评论、留言哦


龘瘗


我在餐厅吃过不带壳的花甲,说实话吧,我觉得比不带壳的难吃。因为花甲的壳会带着一点点的汤汁,在你吃花甲肉时,自然就将壳中的汤汁一起吃掉了。而不带壳的花甲肉,就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嗯,我是一个专注灵魂的吃货。


是范儿不是饭儿


有啊,老家葫芦岛的,那里市场就有去壳扒好的肉卖,回到家可以炒吃啊!



sunny24636951


花甲是海鲜中最接地气的一种,价格亲民,10块钱就能吃上一大盘,既下饭又下酒。若是夏天去到各个城市的大排档里遛一圈,你会发现爆炒花蛤桌桌必点,一手吹酒瓶,一手吸花甲,连汤带肉,鲜美异常。我就是去大排档,辣炒花甲必点。


但是好奇的是,对于生蚝,扇贝等贝类海鲜,常有厨师会把肉剔出来单独炒,但却从没见过花甲有这样的做法,我觉得不光是题主的疑问,相信很多朋友有过类似的疑问,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炒花甲为什么不去壳,据我分析大概有以下几点。

1、卖相好

花甲的壳很大,还没有煮的时候肉也比较大,但是一煮熟的时候,肉就缩水了,只有一点点大,将壳去掉了,肉太少了,卖相不好看,而且一盘子肉,也很单薄。

2、吃起来更有乐趣

花甲有壳,每次要吃到肉吗,嘴巴都先要和壳触在一起,能享受吮吸的快乐,肉是顺着自己的吸的方向下来的。


3、防止口味太重

花甲在炒的时候,都是爆炒,要下油锅,调料放得多,油也放得多,光是肉吃起来就会非常的油腻。而且花甲肉在高温中,会变得很少,作为海鲜的花甲肉本身就很细嫩,全部都是肉炒出来完全就是干瘪的状态,影响口感,也不好看。

4、防止肉焦

去除花甲壳炒肉,肉一接触到高温就容易焦。爆炒花甲,看似简单,实则功力深厚。花甲的肉在高温加热时极易缩水,所以在翻炒时厨师要精准地把握出锅时间,热量从锅底传到花甲壳,再从壳外传到壳内,温度慢慢地传递可以更好地保证肉质的鲜嫩。如果去壳爆炒,香辛料的味道会极大地掩盖掉花甲原本的鲜味,稍有不慎可能肉也变老了,带着壳一起炒,还能保持花甲的鲜嫩。


5、花甲去壳,费时费力

最难的是花甲壳肉分离,首先将花甲用水煮至开口,冷却后将肉一颗颗剥离。吃过花甲的人都知道,吸完肉后在壳上会留下一个小柱头,那是贝类特有的柱头肉,口感较韧,而且粘在壳上很难脱离。

有朋友问花甲里有黑的东西,是花甲的排泄物吗,需要不需要处理掉?

花甲的食物主要是微小的浮游硅藻,还会吃一些无脊椎的幼虫等,吃得就比较干净。吃一点花甲排泄物对人的身体是没有什么影响的,但是很多人在心理上是有影响的。 花甲的排泄物是黑色的,专业术语叫消化腺,整个花甲的肉就比较小,要把消化腺去除不现实,所以一般是将花甲整个吃掉。


买花甲的时候最好是购买无沙花甲,相对来说沙要少一些。要是有时间,买回来的花甲买回来最好是在盐水里面泡1到2天,让花甲自己把体内的沙吐出来。 多用清水冲洗干净。

晓彪知识课堂

花甲即花蛤,别称蛤蜊。因粤语花蛤与花甲同音,花蛤被人写作花甲。花蛤在海南地区称芒果螺,是一种软体动物,长约3厘米,壳卵圆形,淡褐色,边缘紫色。生活在浅海底。贝壳较瘦长,是长卵圆形。


个头较小,贝壳表面颜色般为黄褐色,壳面暗纹类似文但有凹凸感。颜色深暗,花纹变大,有黑色、棕色、深褐色、密集色或赤褐色组成的斑点或花纹。生于潮间带下数米深的浅海区。以泥沙海底为最多。沿海地区均有分布。四季皆可捕捞,为居民最常用的海鲜食品之一。 栖息于沙质或沙泥质的潮间带及浅海,尤其是河口海域。以斧足挖掘沙泥,埋栖于滩涂,营底内的生活。其栖息于泥沙中的深度,一般都不超过自己身体长度的2倍。如果去沿海城市海边是可以捡到的。


写在最后

在我看来,不带壳不带汤吸的花甲肉是缺少灵魂的。吃更注重的是一个过程,新鲜的食物总会让人无暇顾及身边的杂事和烦心事,特别面对美食,希望每个人能吃得慢一点,再慢一点,去细细品味美食带来的幸福。


小晓彪仔


我是做海鲜的,我来回答下这个问题吧,我总结了一下有三个原因:

1:正常花甲一斤半一份,花甲一斤就算3元一斤,花甲调料,气水算5元 算炒好的一份20元,那这一份挣了12元,

2:去壳的,6斤能出一份(正常带壳的大概能出4份,大概能卖80元,能挣48元左右),花甲肉太小,不出量,单煮花甲会缩水,所以6斤一份,那这个6斤一份的花甲你要卖多少钱呐?80?不可能吧,你家卖的有花甲,别人家也有,别人一份20元,你要80,如果你是客人你去哪一家?事实是都会去买20的,

3:还有一个原因是煮花甲壳能提一定的鲜味,带花甲壳煮也能支架,撑份量,

自己做的,自己吃就无所谓了,带不带壳都无所谓,卖的话就要考虑多方面原因,

如果说的不对,还请见谅哈,😛



成熟且豆花


直接去壳炒不是更好吗?这个问题比较有趣,饭店吃这么多次没有去壳炒的,我曾经自己家里试验过扒掉外壳炒,确实很难吃。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带壳炒比较好吃呢?

花甲是什么?沈阳人管它叫做小海鲜,一年四季都是特别鲜美、尤其到了秋季最肥美,营养价值最高,蚬子有很多种类,花蚬子、黄蚬子、白蚬子。

花甲的名字是什么意思呢,花蚬子的学名就是杂色蚬,南方人叫做花甲,花甲粉也是因此得名。

沈阳人特别喜欢吃口味,据说它每天在沈阳的农贸市场能卖掉百吨,据说每日东港产量高达千吨,海鲜里面最实惠最鲜美的。产于黄海浅海处,它是东北黄海最特色的小海鲜,旺季淡季价格在3元到6元之间,大点的花蚬子比较贵,小点的花蚬子就白送一样。壳多肉少,为啥不扒掉壳单独炒呢?

厨师师傅告诉我,扒掉外壳之后,里面的鲜汁就没有了,炒起来就特别没有鲜香的味道,这就是热乎乎的蚬肉往嘴里一放,辣味和汁鲜混合在一起得非常过瘾,这小海鲜的鲜味比吃螃蟹还要满足。然而最鲜美的并非是肉,而是壳里的汁水,这才是美食之精华。还有一种方法使用锡纸包起来烤着吃,这样比较能保证鲜味丝毫不会流失。第三种使用带着铝饭盒里面烤着吃,效果同上。

花蚬子还可以搭配火锅一起吃,这锅底是不是有点奢华啊!鲜味盖过大虾!三元五元元钱买不到什么海鲜,但是能买到最鲜美的花蚬子,比起什么螃蟹大虾的接地气,轻轻触碰张口的花蚬子,如果能迅速闭口,说明蚬子新鲜,只有新鲜的花甲炒起来才好吃,市场也有扒掉外壳的花蚬子,那些都是拿去晒成蚬子干的。有时候吃龙虾尾和鲜活小龙虾的口感一样,新鲜的才好吃,也有人认为,就像吃葵花籽和吃瓜子仁的感觉,就是要一个过程,人们追求新鲜的美食永无止境。


辽沈美食


我是二姐,我来回答下为什么没人把花甲去壳炒呢,炒出来壳又不吃,直接去壳炒不是更好吗的问题。

二姐分析了下不把花甲去壳的原因,现在和大家分享我的想法。


二姐对于不去掉花甲壳的原因分析。

其实当二姐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没有细想过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不去掉花甲壳。因为在大家炒花甲的时候,都会自动自觉的觉得应该带着壳去炒花甲,所以遇到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后来二姐想了一下,觉得应该有以下几个原因不去壳,那么二姐就把这个原因和大家分析下。



1、让花甲中的沙子不沾到花甲肉里面

这个问题我想大家都遇到过,平时我们在炒花甲之前,需要用盐水泡一下。盐水中的盐分能够吸水,这样就会让花甲吐出沙子,这个步骤一定要提前做。如果没做的话,我们就会感觉,吃的时候怎么全是沙子呀?其实就是没吐干净沙子的原因。而且就算是加盐,花甲中的沙子也不会完全的被吐出来,而且花甲肉中的黑色部分本身也会残存一些沙子,这些是去不掉的。所以我们在经过盐泡花甲之后,经过焯水也不能完全去掉花甲中的硌牙的沙子。


所以我们在炒的时候带着外壳一起炒,那么在炒的时候留下来的少量的沙子都会随着翻炒的过程中被搅动出来的,所以带着一层花甲的外壳,能起到保护花甲肉的作用。这样我们吃花甲的时候就不会觉得硌牙了,因为外皮已经包裹住了少许的沙子,所以这样吃花甲会更好吃。

2、防止花甲被炒的口味太重

大家有没有发现,花甲是饭店大排档或者烧烤中必备的一种食材,而且花甲的做法在大排档最受欢迎的也就是辣炒花甲,这样吃起来当作下酒菜非常的过瘾。去饭店的时候,二姐发现端上来的都是带壳子的花甲。看着鲜红欲滴的外壳和花甲肉,二姐也会感觉特别有食欲。所以这么回想起来,好像没有把花甲肉拿出来放到里面炒一盘子的。


二姐想了一下,如果按照爆炒的方法炒一盘子花甲肉,那么这个调料味道会非常重而且有点油腻。再有另一个角度考虑那就是,花甲本身的肉质就是非常少,而且作为海鲜来说,肉质就是非常细嫩的。所以如果经过锅中爆炒那么就会变得干而且扁了,这样吃不到什么营养而且看着也没有什么食欲了。

3、吸一口花甲肉连着的贝壳是非常好吃的

大家吃的时候就不会和二姐一样,吃一口花甲肉然后要吸一口上面贝壳。把连着的花甲肉也顺道吸下来,并且能吃到美味的酱汁味道,这样做出来的味道就别提多好吃了。

总结

所以以上就是二姐总结的几个不去花甲壳的原因,我想了一下,这就是我吃花甲或者炒花甲不去壳的原因了。因为这样吃起来的味道,个人感觉比把花甲肉去掉要好吃的多。如果说非要去掉花甲壳的话,二姐偶尔做汤的时候,有时候会把外壳去掉,这样煲汤起来我也很喜欢。其他的时候,我还是建议保留这个外壳的。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也欢迎大家和二姐一起交流!


二姐美食


1、花甲生的时候去壳,是非常麻烦的,一堆几十颗花甲,要全部去掉壳子再炒,我看起码要花掉一、二个小时,这样做未免太没有效率了,花甲终究还没有好吃到会有人愿意为之付出这么大的时间精力代价,我猜这是带壳炒花甲这道菜诞生的首要原因,和炒螺蛳也是带壳炒了吃道理一样,凡是这类有壳的海鲜、河鲜,生的时候去壳都比较困难,所以当年创制这些菜的人决定带壳炒了再说;

2、事实上,发明带壳炒了吃的人是成功的,无论炒花甲还是炒螺蛳,带壳吃只有其一番风味,花甲和螺蛳这类小海鲜或者河鲜,肉都非大块,但鲜味十足,中国菜有一大特点,即品味非常重要,中国菜烹调营养并非头号重要条件,色香味的讲究,其实已经将烹调一道菜当成了艺术,往往忽略营养学,带壳炒花甲或者炒螺蛳,适当调料后其“色香味”之艺术特点具备的很充分,它们已经成了一道公认的家常菜——无论花甲还是螺蛳,清洗干净(螺蛳要剪掉屁股)后一顿爆炒就是一道下酒好菜。

3、人之高等于低等动物的一大特征是“贱骨头”,据说日本人的茶道中,各种繁复的仪式非常重要,喝茶反而不重要了,这又是东方人和西方人在吃喝方面的一大区别,又好比宗教,非常讲究各种仪式感,这个倒是中西方宗教的一大共同特点,即在敬拜天地、祖先、或者神魔鬼妖时,各种敬拜的仪式往往占用了大量时间,而教徒们似乎也沉浸于这样的一道又一道繁复的仪式中,我不是教徒,只能瞎猜,也许只有这样的繁复仪式才会令教徒们更容易也更深刻的领会到教义——吃带壳的花甲和螺蛳之类的菜,重要的是欣赏、品尝其“色香味”,但品尝或者欣赏没有一定的过程,这个过程没有一定的时间,好比欣赏一幅画一样,你不稍微停留下静静的看一阵,怎么能够欣赏到其微妙呢?吃带壳的菜,你需要动点手,掰掉其壳、扣出或者吸出其楼,最后再扔掉其壳,整个过程和吃其他的无壳菜完全不一样,后者筷子夹起往嘴里一扔,一通大嚼即可咽下,吃带壳的菜会令食客更重视其色香味。

4、但其实我们都知道,无论花甲还是螺蛳,去壳后以其肉炒菜,也各是一道菜,清炒花甲肉、花甲肉炒菜心、螺丝肉炒菜心……总的来说,去壳仅凭其肉的炒菜,好像一般都是和其他蔬菜一道炒的——

哦,我不是大厨,一时兴致,瞎胡诌几句,如果你读了觉得有趣,那我这篇文字就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