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捷克式轻机枪的弹夹在上面,射击手是如何瞄准敌人的?

谈笑声声


这种弹匣上置的机枪在一战乃至二战之前研发的一票机枪里都是标配,不光捷克,还有布伦、刘易斯、DP大盘、麦德森、FM24等等这一票全是上置供弹。毕竟对于当时自动武器的可靠性偏低,而上置供弹带来的供弹可靠和维修勤务性是下置供弹不能比的,而且还能降低火线高度。

至于怎么瞄的话,用弹匣的就把照门和准心移到左边啊,虽然这对精度确实会有些不利影响(不单要调整上下归零,还得考虑左右归零),但机枪作为一个概率射击的全自动武器,影响不算太大。

而弹鼓弹盘啊这种,直接加高照门准心就行


疯狗的轻武


捷克式机枪弹匣虽然在上面,但是也还是有准星和照门的,有准星有照门就可以瞄准射击了。

在那个年代,很多自动武器的弹匣都在上面或者侧面,这个主要是受限于当时技术上的一些问题,在当时这样做也是尽善尽美了。不光捷克式,英军的布伦机枪、日军的九六式九九式、苏军的转盘机枪,弹匣都在上面。

弹匣在上面,还是可以瞄准的,不过就是准星和照门偏一点而已。捷克式机枪照门下那个圆圆的,就是用来调节标尺的。标尺可以调节,准星还在,瞄准是不成问题的。

其实对于机枪来说,这个偏移的准星和照门影响并不大,机枪并不是像步枪那样要精准射击。机枪本身打的也就是个概率射击,压制住最重要,至于打不打得中,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其实歪把子机枪准星也是偏移的,只不过他们的准星是向右偏移,因为枪管左侧是歪把子的弹斗,而枪管正上方是注油器,如果准星直接放在枪口正上方,视线则是完全被挡住了。

这种弹匣在上方的枪几乎战后就淘汰了,也就我们旁边某个邻国还在用。下方供弹的枪的可靠性什么的远好于上方供弹的枪。


军武文斋


这个问题看过真枪就明白了。

捷克式轻机枪是上个世纪我国大量进口使用的机枪,在抗日战争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其最显眼的特点是弹匣顶置,上方供弹,不过这么一来,传统的照门和准星就被迫挪位置了。

挪到哪里去了呢?看上图,很明显他的准星是侧置的,那么答案就有了:

捷克式轻机枪的准星和照门都设置在枪身左侧,射手瞄准时可以避开弹匣的影响。

同类机枪,例如英国布伦式和日本九九式/九六式等都是类似的瞄准原理。


深蓝防务


的确,如果不注意的话,这把枪会被人误认为没有准星。同时,也会有不少人觉得,机枪不就是用来提供火力支援的吗?如此一来,只要大致瞄准一个方向,朝瞄准的方向进行火力输出就可以了。因此,有没有瞄准基线其实并不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

但事实上,捷克式机枪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同时,这把机枪和其他类型的机枪还有不少的差距。那么,这把枪和其他机枪究竟有何区别呢?就拿抗战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歪把子机枪来说,歪把子机枪弹夹少说也有30发,这样一来即便是间接突突多少也能给军队提供点火力输出,但捷克式轻机枪最初的时候,弹夹仅仅只有20发,可以说稍微手抖一下,就得换下一个弹夹。

那怎么克服这种困难呢?尽可能的适应枪械,然后去瞄准敌人在开枪。毕竟,这把枪射程可不同于一般的步枪。据悉,捷克式步枪高达1000米,也就是说只要你有能力,扛着轻机枪点射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其次,由于在那个年代技术水平有限,经常会出现卡壳的情况,为尽量避免这种现象,只能将弹夹倒立起来,放在枪管上方。在这种情况下,多数人都会觉得这样一来会严重影响这把机枪的精度,但实际上这把枪在设计时,竟然还在机枪侧面设计了准星。然而,这并不是最让人意外的,最让人意外的是设计出来后,竟然没有很大程度的影响机枪手的瞄准。

那么上面那种情况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事实上,任何枪对于人来说,只要设计出来就有一定合理性,这个时候学着去适应就好,当习惯之后就会发现,好像也并没有特别难。当然,话说回来,弹夹还是多少对机枪手的视线有一定影响的。


军武视界


弹夹在上面不代表遮挡瞄准视线,捷克式的瞄准基线在弹匣的左侧,并没有在枪身中线的位置,所以既不耽误瞄准,也不耽误换弹匣。只是这种设计对于左撇子来讲十分痛苦,如果不用右肩抵住枪托基本上没法用了。

ZB-26轻机枪,瞄准基线在弹匣左侧,准星很明显是偏的

捷克式轻机枪射击的经典动作,枪托抵住右肩,左手扶在枪身后部


捷克布尔诺兵工厂的另一款得意之作,是布伦式轻机枪,也是英国二战装备的制式轻机枪,同样采用上方安装弹匣。日本人山寨捷克式的99式和96式轻机枪也同样采用这一设计,这几种枪在二战大量生产装备,这说明这种瞄准基线其实并没有耽误士兵的瞄准射击。不过缺点还是有的,那就是高耸的弹匣还是会遮挡一部分视野。所以这种设计二战之后基本上销声匿迹了。除了朝鲜那个73式轻机枪。

99式和96式

朝鲜的73式轻机枪,应该是二战后唯一一家这么设计轻机枪的了


纸上的宣仔


捷克ZB-26轻机枪虽然弹匣在上面,但是不影响瞄准,上面还是有准星和照门。上置弹匣具有下置弹匣不可比的优势,使得重心下移,下置抛壳,也不容易卡壳,特殊的设计使得枪在射击的时候非常稳定,操控就变得容易,火药气体不会刺激射手的眼睛。



怎么瞄准? 有了弹匣,照门和准星就移到左边了,装弹上膛就可以瞄准射击了。机枪的射击大多是连射或者点射,说白了,使用照门和准星概略瞄准,大多数情况下,抗战的时候交战距离一般都是在150米左右近战,捷克机枪射击的时候很稳定,虽然弹匣只有20发子弹,但射程在700米,精度好,散布小,有经验的机枪射手很容易打中目标。


不得不说捷克人的工匠精神,捷克式轻机枪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明星武器,永载中国抗战史册。


一颗小白杨188818128


通过抗战题材的电视剧,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所使用最普遍的一款机枪就是捷克轻机枪。在那个缺少重武器的年代有一款轻机枪是各个部队都梦寐以求的。那时候的连发武器基本都是靠敌人的缴获,捷克式轻机枪是我国进口数量最多,而且国内可以自己仿制的一款机枪。还有一个比较鲜明的特点弹匣在机匣的上方。这让人就不得不怀疑它到底是怎样瞄准的呢?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捷克式轻机枪并没有瞄准系统。毕竟作为机枪它只需要大体瞄准一下,然后进行火力压制就可以。其实并不是这样捷克式轻机枪的机械瞄准系统位于枪身的左侧,这种瞄准系统不管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是很少见的。是因为那个时候的机枪供弹技术还不太成熟,如果采用下置弹匣可能会造成子弹的卡壳,所以只好把弹匣改到上面。为了能让射手进行瞄准就将瞄准系统改造了枪身的左侧。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枪身的左侧有两个凸起,就是机械瞄准系统



量子聊军武


捷克式轻机枪学名是ZB-26轻机枪,这把枪的准星在枪身的左侧,并不是每一种枪械的准星都在枪身的上方,现代一些枪支也会安装侧瞄准器。捷克式轻机枪的上方是弹匣,大部分机枪手都习惯用右手持枪,因此捷克式轻机枪的准星才会安装在左侧。当机枪手射击的时候,会尽量用左手握住枪身,以保持射击的稳定性,同时机枪手会用自己的面部紧贴枪身的左侧,以便于观察射击。



很多人受国产抗日剧的误导,对于捷克式轻机枪的用途有着一定的误解,真正的捷克式轻机枪只有20发子弹,不可能像国产抗日剧中那样持续不断的射击,更不可能像抗日剧中那样抱着射击(枪管发热会烫伤手)。捷克式轻机枪的射速只有500发每分钟,这个射速在轻机枪里面属于正常水平,但是同重机枪以及通用机枪相比,捷克式轻机枪的射速就比较低了。因为射速较低,弹容量较少,捷克式轻机枪并不具备持续压制性射击的能力,在战争中主要是通过点射的方式来打击敌人。



捷克式轻机枪的射程高达1500米,有效射程能够达到1000米,要比普通的步枪射程更远。而较低的射速也能让捷克式轻机枪的机枪手在有限的弹容量内完成更多次数的点射,因此捷克式轻机枪对于射击的精准度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捷克式轻机枪在二战爆发前就已经进入我国,我国购买捷克式轻机枪并不是因为这类轻机枪的性能优越,而是因为从1919年开始,我国被国际社会实施武器禁运,刚好捷克式轻机枪不在禁运的名单内。当时我国军队缺乏远程的压制性武器,捷克式轻机枪要比单发步枪的火力强得多,而且捷克式轻机枪采用的是7.92毫米,子弹和我国仿制的毛瑟步枪的子弹口径相同。

在二战前我国共进口了大约4万挺捷克式轻机枪,后来我国在进口的捷克式轻机枪的基础下进行了仿制。国内仿制的捷克式轻机枪,要比进口的捷克式轻机枪数量更多,在二战结束的时候,我国国内大约装备了10万挺捷克式轻机枪。捷克式轻机枪在面对日本的歪把子轻机枪的时候具备一定的优势,在我国抗战时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捷克式轻机枪在欧美战场上的表现十分一般,特别是在德国的MG-42通用机枪大量装备之后,捷克式轻机枪无论是射速还是弹容量都不如MG-42通用机枪,在战场上的表现也远不如后者。捷克式轻机枪在我国一直装备到56式自动步枪服役的时候,当时的捷克式轻机枪还专门改造成了7.62毫米的弹匣。以便于和56式冲锋枪的弹匣相匹配。在56式轻机枪大量服役之后,捷克式轻机枪才逐渐的淡出了我军的装备舞台。


军武小咖


很简单,准星在枪口左侧,而不是在枪口正上方。


致远星的沦陷


跟着感觉走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