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和2型糖尿病,是按照血糖水平划分的吗?

刚刚他爹


1型和2型糖尿病的区别并不在于血糖水平的高低,一般而言,当静脉空腹血糖≥7.0mmol/L或服糖后两小时血糖≥11.1mmol/L,说明人体处理服用后葡萄糖的能力明显降低,已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不管是1型还是2型,都要以糖耐量试验为诊断标准,那么二者的区别是什么呢?

1.概念

1型糖尿病是指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损伤,胰岛β细胞被免疫系统攻击,不能分泌胰岛素。2型糖尿病是指患者胰岛细胞正常,但是胰岛素发挥作用减弱,胰岛素受体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也就是胰岛素抵抗。

2. 高发人群

1型糖尿病发病人群较少,约占糖尿病患者的5%-10%,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常见于中老年人。

3.病因

1型糖尿病多见于青少年起病,发病与自身免疫系统相关,常见因素有:家族史或基因变化;环境及自身免疫因素;病毒性感染,例如流行性腮腺炎、巨细胞病毒等。

2型糖尿病是后天获得的,多发生于肥胖的人群、患有疾病家族史、缺乏锻炼的人群、患有代谢综合征的患者、曾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妇女、有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人群,一般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风险越高。

治疗1型糖尿病只能用注射胰岛素来治疗,口服降糖药一般无效。2型糖尿病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治疗,便可获得一定的效果,当然当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胰岛B细胞功能趋于衰竭或出现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时,也是胰岛素的适应症。而且如果控制体重以及注意控制血脂、血压,预后是非常好的。

5. 症状表现

1型糖尿病往往症状出现快且明显,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2型糖尿病患者一半左右的人群缺乏典型症状,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

1型糖尿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并发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而2型糖尿病除可发生与1型糖尿病相同的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外,心、脑、肾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合并高血压也十分常见,年龄较大者易发生非酮症高渗性昏迷。无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后体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1型糖尿病往往有明显消瘦。

要知道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的慢性疾病,因此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都需要积极治疗,在遵医嘱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的同时,也要注意改善日常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坚持适当锻炼,戒烟戒酒,保持身心愉悦,定期监测血糖。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健康之初心血管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中最为常见的两种类型,我们通常说,1型糖尿病占约5%,2型糖尿病约占95%。是两种不同发病机制的不同类型的糖尿病,虽然都是糖尿病,但是他们完全不是按照血糖水平来划分的。

我们区分1型、2型糖尿病,早期是根据发病年龄、病情、是否合并酮症、胰岛功能状态等来区分。以前的1型糖尿病被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称为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由此可见,即使在对糖尿病认识尚不太深入的年代,糖尿病也不是按照血糖的高低来划分。

以前,我们把青少年发病,病情进展较快的、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认为是1型糖尿病,给予胰岛素终身治疗。

但后来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我们在高龄人群中也发现了1型糖尿病,这些发病类型当然和以前的发病特征不一样,因此不能认为1型糖尿病就是年轻的,年老的发病就是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划分其实并不是太容易的,目前的诊断是治疗模式的分型依据二线在采用的病理生理的分型依据,随着胰岛细胞自身免疫标记物检测在临床上的逐步应用,这个分型依据非常重要。这让许多可能不需要长期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能够选择口服药物治疗。

1型相对少见,一般急性起病,起病年龄多在30岁以下,常伴有酮症或者酮症酸中毒,需要立即或者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一般在刚开始发病的时候没有血管的并发症。胰岛素自身抗体、胰岛细胞自身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上述抗体如果同时存在可提高诊断的预测价值。

2型糖尿病发生于超重的中年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体重下降,可伴微量酮尿或者不伴有酮尿,有糖尿病家族史,发病时可能就存在了并发症。

在临床工作中,有些患者的分型诊断较为困难,尤其是刚发病时。因为还有一些类型如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具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表现的2型糖尿病、肥胖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

但总的来说,糖尿病的分型不是根据血糖情况来划分的,血糖在疾病的不同阶段不同,在同一个人的不同时刻血糖也不同,更何况它会受饮食、运动、药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孙医生讲糖


你好,三诺讲糖很高兴为你解答!

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并不能简单地说是按照血糖水平划分的。

一型糖尿病是由于自身的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造成的血糖升高,二型糖尿病是由于机体对自身胰岛素不敏感造成的血糖升高,也就是胰岛素抵抗。

从年龄上来看,一型糖尿病好发于青少年,二型患者以中老年居多。

从临床症状来看,1型具有“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2型糖尿病临床症状并不典型,一般体检时被发现。

从治疗方案上来看,1型糖尿病基本只能通过注射胰岛素。2型糖尿病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口服降糖药或者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除了以上不同之外,一型糖尿病的患者体重都维持在正常水平或者偏低的水平,不会出现特别肥胖的情况,而二型糖尿病的患者,大部分为体重超重,或者是肥胖的患者。

但一型与二型具体的区分最终需要根据胰岛素释放定性定量试验结果来看。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用!觉得不错,请点个赞。欢迎【关注】三诺讲糖,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三诺讲糖


我是小鋆医生,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

1型和2型糖尿病,是按照血糖水平划分的吗?回答:不是,按照血糖水平仅可诊断是否为糖尿病。

1型糖尿病指的是β细胞毁坏,导致胰岛素绝对不足的糖尿病类型,2型糖尿病指的是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素分泌障碍的糖尿病类型。简单来说,1型糖尿病胰岛功能基本丧失,只能依靠注射胰岛素来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还残存,每个患者情况有轻有重,可口服降糖药物或联合胰岛素治疗。

那么这2种常见糖尿病类型有什么特点呢?

1型糖尿病:起病较急,典型案例见于小儿及青少年,但任何年龄均可发病;血浆胰岛素及C肽水平低,服糖刺激后分泌呈低平曲线,这也侧面说明了1型糖尿病胰岛功能大部分丧失,胰岛素分泌极少;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否则容易出现急性并发症;遗传为重要诱因;胰岛细胞自身抗体呈阳性。

2型糖尿病:起病缓慢,典型案例见于中老年人;血浆胰岛素水平相对不足,服糖刺激后分泌呈延迟释放,这也说明了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相对不足,胰岛素分泌较正常人较少;不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早期可单纯使用口服降糖药治疗,若病情相对难以控制或有并发症产生可以选择胰岛素治疗;也有遗传诱因;抗体常呈阴性;与肥胖相关。

我是坚持健康科普的小鋆医生,码字不易,如果能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点个关注、点个赞吧,谢谢!


小鋆医生


目前在对糖尿病的诊断中,有1型和2型糖尿病之分,但从血糖数值的高低上两者使用同一个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既然如此两者的主要区别在哪里呢?

糖尿病人血糖之所以居高不下,根本的原因在于体内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够不够用,主要决定于胰岛细胞分泌功能的好坏,以及机体内胰岛素的利用率如何,通常分为几种情况:

胰岛细胞分泌功能尚属正常 但所分泌出的胰岛素“质量”较差,不能发挥胰岛素的正常作用,使胰岛细胞不得不拚命分泌出更多的胰岛素来弥补“质量”上的不足,久之胰岛细胞负荷过重,便会逐渐受到损伤,称为胰岛素抵抗现象。多见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患病的初期,且肥胖者中最为常见。

胰岛细胞分泌功能受损 人的胰岛细胞从出生起数目是固定的,不可再生,如果受到损害发生细胞凋亡,剩余的细胞便不得不承担更多的分泌任务,就像三个人要完成五个人的工作量一样,不能保证分泌出足够的胰岛素,久之还可能继续有细胞凋亡,胰岛细胞数目持续减少,糖尿病病情持续加重,这种糖尿病即为通常所说的2型糖尿病。

胰岛细胞缺失或无功能 有些人从出生起体内便没有胰岛细胞,体内不可能产生胰岛素;有些人胰岛细胞数目极少,分泌的胰岛素极少,不足以对血糖的利用产生作用;有些人患有2型糖尿病并随病情的进展,胰岛细胞逐渐凋亡,数目起来越少直到缺失。这些情况即属于1型糖尿病,也就是说2型糖尿病可以发展为1型糖尿病。

综上所述,1型糖尿病由于体内没有或基本没有胰岛素,必须依靠注射外源性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弥补胰岛素的不足;胰岛素抵抗可以通过改善体质或服用胰岛素增敏药,提高胰岛素的“质量”来促进血糖的利用。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对2型糖尿病人来说,治疗中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胰岛细胞,避免胰岛细胞数目快速减少,要知道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不仅仅用来降低血糖,还参与机体的脂肪代谢等等,否则更容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2型糖尿病人定期采用注射胰岛素治疗,有助于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对胰岛细胞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可以有效延缓病情的进展,避免病情的加重。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天天听健康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

糖尿病的诊断目前仍然是以空腹葡萄糖耐量试验的结果作为诊断标准,在大多数医疗机构都可以进行检查和确诊。只要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mmol/L,服糖后2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mmol/L,这两个指标中有一条以上符合,即可诊断糖尿病,也就是说,光按照血糖水平,只能区分是否是糖尿病,而无法区糖尿病的类型。

当然,确诊糖尿病后还需要进行病变类型的鉴别,以此指导治疗。

1型和2型糖尿病在发病机制和病程特点上存在较大的差别,临床上主要是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治疗。

1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发病年龄在30岁以前,起病快速而突然,“三多一少”的症状明显,血糖水平持续较高,很多患者一发现就症状较为严重。而且,1型糖尿病由于根本病因在于胰岛素分泌量的绝对不足,因此往往需要用外源性的胰岛素才能将血糖控制好。

2型糖尿病患者以中、老年人和肥胖者为主,但是近年来发病人群的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他们的患病往往较为隐袭,甚至在早期没有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的、不完全的“三多一少”症状,胰岛素的分泌可能是正常的、甚至升高的,直到病情晚期才降低。目前这类患者的治疗主要包括胰岛素增敏剂(如磺脲类等药物)、胰岛素分泌促进剂(如格列奈类药物)、葡萄糖利用增强剂(如二甲双胍等)、糖代谢调节剂(如阿卡波糖等)和各种药效的胰岛素等等。


韩一声医学博士


1型和2型糖尿病都发生在身体无法正常储存和使用葡萄糖时,这对能量至关重要。糖或葡萄糖在血液中聚集并且不会到达需要它的细胞,这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1型糖尿病通常首先出现在儿童和青少年中,但也可能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免疫系统攻击胰腺β细胞,使它们不再产生胰岛素。没有办法预防1型糖尿病,它通常是遗传性的。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数据,约有5%的糖尿病患者患有1 型糖尿病。

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2型糖尿病更容易出现,但许多孩子现在开始发育它。在这种类型中,胰腺产生胰岛素,但身体不能有效地使用它。生活方式因素似乎在其发展中起作用。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称,大约90-95%的糖尿病患者属于这种类型。

两种类型的糖尿病都可导致并发症,例如心血管疾病,肾病,视力丧失,神经病症以及血管和器官损伤。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计,美国有超过3000万人可能患有糖尿病,但其中25%的人不知道患有糖尿病。

另一种类型是妊娠糖尿病。这种情况发生在怀孕期间,通常在分娩后消退,但有些人在以后的生活中会患上2型糖尿病。

原因

1型和2型有不同的原因,但它们都涉及胰岛素。

胰岛素是一种激素。胰腺产生它来调节血糖变成能量的方式。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通常会影响年轻人。

在这种类型中,科学家认为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产生胰岛素的胰腺β细胞。他们不知道是什么导致这种情况发生,但儿童感染可能起作用。

免疫系统会破坏这些细胞,这意味着身体不再能够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来调节血糖水平。患有1型糖尿病的人在接受诊断时及其余生中需要使用补充胰岛素。

1型经常影响儿童和年轻人,但它可能发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它可以突然启动,并且趋于迅速恶化。

风险因素包括:

  • 有糖尿病家族史
  • 出生时具有影响身体产生或使用胰岛素的某些遗传特征
  • 一些医学病症,如囊性纤维化或血色素沉着症
  • 可能接触某些感染或病毒,如腮腺炎或风疹巨细胞病毒

2型糖尿病

在2型糖尿病中,身体的细胞开始抵抗胰岛素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停止产生足够的胰岛素,因此它不能再有效地使用葡萄糖。

这意味着葡萄糖不能进入细胞。相反,它在血液中积聚起来。

这被称为胰岛素抵抗。

当人总是或经常患有高血糖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当身体的细胞过度暴露于胰岛素时,它们对它的反应就会减弱,或者它们可能根本不再响应。

症状可能需要数年才会出现。人们可以从早期阶段使用药物,饮食和运动来降低风险或减缓疾病。

在早期阶段,患有2型糖尿病的人不需要补充胰岛素。然而,随着疾病的进展,他们可能需要它来控制血糖水平以保持健康。

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包括:

  • 患有2型糖尿病的家庭成员
  • 有肥胖症
  • 抽烟
  • 遵循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 缺乏运动
  • 使用一些药物,包括一些抗癫痫药物和一些艾滋病毒药物

来自某些种族的人更容易患2型糖尿病。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这些人包括黑人和西班牙裔美国人,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土着居民,太平洋岛民以及一些亚洲裔人。

风险因素

遗传和环境因素可能引发1型和2型糖尿病,但许多人可能通过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避免2型糖尿病。

研究还表明,其他一些环境因素可能会发挥作用。

维生素D

研究表明,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预防1型和2型糖尿病。

一些研究表明,低水平的维生素D可能在1型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中发挥作用。

2017年发表的一篇评论表明,当一个人缺乏维生素 D时,身体中的某些过程,如免疫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就不能正常运作。据科学家称,这可能会增加一个人患糖尿病的风险。

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是暴露在阳光下。食物来源包括油性鱼类和强化乳制品。

哺乳

一些研究人员建议,即使是短时间给予婴儿仅母乳,也可能有助于预防未来的1型糖尿病。

2012年发表的一项综述得出结论,完全母乳喂养和1型糖尿病之间可能存在“弱保护关联”。但是,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存在链接。


UNU智能


这个问题有点逗


Dylan营养师


不是的,不是按血糖水平划分的,这里存在一个误区。

Ⅰ型糖尿病原来称作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必须依靠外源性胰岛素来治疗,多发于儿童、青少年、家族病史。

Ⅱ型糖尿病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一般不需要依赖胰岛素治疗,多发生于中老年,占我国糖尿病患者的90~95%,症状较轻。

遗传因素在Ⅰ型糖尿病中更为重要,Ⅱ型糖尿病发病机制是由于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多种代谢紊乱。


会萌营养师


不是按血糖划分的。1型糖尿病是胰岛素绝对缺乏,多见于青少年,体型多消瘦,需要依赖胰岛素治疗,容易出现糖尿病酮症等并发症。2型糖尿病是胰岛素相对不足或者胰岛素抵抗,多见于中老年,发病初期体型多肥胖,可以口服药物或者注射胰岛素治疗。

这只是简单区分1、2型糖尿病的标准,如果要确诊,需要到医院做具体相关检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