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和2型糖尿病,是按照血糖水平劃分的嗎?

剛剛他爹


1型和2型糖尿病的區別並不在於血糖水平的高低,一般而言,當靜脈空腹血糖≥7.0mmol/L或服糖後兩小時血糖≥11.1mmol/L,說明人體處理服用後葡萄糖的能力明顯降低,已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不管是1型還是2型,都要以糖耐量試驗為診斷標準,那麼二者的區別是什麼呢?

1.概念

1型糖尿病是指糖尿病患者胰島細胞損傷,胰島β細胞被免疫系統攻擊,不能分泌胰島素。2型糖尿病是指患者胰島細胞正常,但是胰島素髮揮作用減弱,胰島素受體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也就是胰島素抵抗。

2. 高發人群

1型糖尿病發病人群較少,約佔糖尿病患者的5%-10%,大多數為40歲以下發病,20歲以下的青少年及兒童絕大多數為1型糖尿病,僅極少數例外。2型糖尿病常見於中老年人。

3.病因

1型糖尿病多見於青少年起病,發病與自身免疫系統相關,常見因素有:家族史或基因變化;環境及自身免疫因素;病毒性感染,例如流行性腮腺炎、鉅細胞病毒等。

2型糖尿病是後天獲得的,多發生於肥胖的人群、患有疾病家族史、缺乏鍛鍊的人群、患有代謝綜合徵的患者、曾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婦女、有不良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的人群,一般而言,隨著年齡的增長,患病風險越高。

治療1型糖尿病只能用注射胰島素來治療,口服降糖藥一般無效。2型糖尿病通過合理的飲食控制和適當的口服降糖藥治療,便可獲得一定的效果,當然當口服降糖藥治療失敗、胰島B細胞功能趨於衰竭或出現嚴重的急慢性併發症時,也是胰島素的適應症。而且如果控制體重以及注意控制血脂、血壓,預後是非常好的。

5. 症狀表現

1型糖尿病往往症狀出現快且明顯,有明顯的臨床症狀如多飲、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2型糖尿病常無典型的“三多”症狀,2型糖尿病患者一半左右的人群缺乏典型症狀,常常難以確定何時起病,有的只是在檢查血糖後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

1型糖尿病容易發生酮症酸中毒、併發眼底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和神經病變。而2型糖尿病除可發生與1型糖尿病相同的眼底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和神經病變外,心、腦、腎血管動脈硬化性病變的發生率較高,合併高血壓也十分常見,年齡較大者易發生非酮症高滲性昏迷。無論是1型或2型糖尿病,在發病之後體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1型糖尿病往往有明顯消瘦。

要知道糖尿病是一種進展性的慢性疾病,因此無論是1型還是2型糖尿病,都需要積極治療,在遵醫囑服用降糖藥物或注射胰島素的同時,也要注意改善日常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等,堅持適當鍛鍊,戒菸戒酒,保持身心愉悅,定期監測血糖。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健康之初心血管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中最為常見的兩種類型,我們通常說,1型糖尿病佔約5%,2型糖尿病約佔95%。是兩種不同發病機制的不同類型的糖尿病,雖然都是糖尿病,但是他們完全不是按照血糖水平來劃分的。

我們區分1型、2型糖尿病,早期是根據發病年齡、病情、是否合併酮症、胰島功能狀態等來區分。以前的1型糖尿病被稱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稱為非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由此可見,即使在對糖尿病認識尚不太深入的年代,糖尿病也不是按照血糖的高低來劃分。

以前,我們把青少年發病,病情進展較快的、以酮症酸中毒為首發表現的認為是1型糖尿病,給予胰島素終身治療。

但後來隨著診療技術的發展,我們在高齡人群中也發現了1型糖尿病,這些發病類型當然和以前的發病特徵不一樣,因此不能認為1型糖尿病就是年輕的,年老的發病就是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劃分其實並不是太容易的,目前的診斷是治療模式的分型依據二線在採用的病理生理的分型依據,隨著胰島細胞自身免疫標記物檢測在臨床上的逐步應用,這個分型依據非常重要。這讓許多可能不需要長期使用胰島素的患者能夠選擇口服藥物治療。

1型相對少見,一般急性起病,起病年齡多在30歲以下,常伴有酮症或者酮症酸中毒,需要立即或者終身使用胰島素治療,一般在剛開始發病的時候沒有血管的併發症。胰島素自身抗體、胰島細胞自身抗體、穀氨酸脫羧酶抗體陽性,上述抗體如果同時存在可提高診斷的預測價值。

2型糖尿病發生於超重的中年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體重下降,可伴微量酮尿或者不伴有酮尿,有糖尿病家族史,發病時可能就存在了併發症。

在臨床工作中,有些患者的分型診斷較為困難,尤其是剛發病時。因為還有一些類型如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具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表現的2型糖尿病、肥胖兒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

但總的來說,糖尿病的分型不是根據血糖情況來劃分的,血糖在疾病的不同階段不同,在同一個人的不同時刻血糖也不同,更何況它會受飲食、運動、藥物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孫醫生講糖


你好,三諾講糖很高興為你解答!

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並不能簡單地說是按照血糖水平劃分的。

一型糖尿病是由於自身的胰島素分泌絕對不足造成的血糖升高,二型糖尿病是由於機體對自身胰島素不敏感造成的血糖升高,也就是胰島素抵抗。

從年齡上來看,一型糖尿病好發於青少年,二型患者以中老年居多。

從臨床症狀來看,1型具有“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狀。2型糖尿病臨床症狀並不典型,一般體檢時被發現。

從治療方案上來看,1型糖尿病基本只能通過注射胰島素。2型糖尿病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口服降糖藥或者注射胰島素治療糖尿病。

除了以上不同之外,一型糖尿病的患者體重都維持在正常水平或者偏低的水平,不會出現特別肥胖的情況,而二型糖尿病的患者,大部分為體重超重,或者是肥胖的患者。

但一型與二型具體的區分最終需要根據胰島素釋放定性定量試驗結果來看。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用!覺得不錯,請點個贊。歡迎【關注】三諾講糖,瞭解更多健康知識!


三諾講糖


我是小鋆醫生,很高興為您解答問題!

1型和2型糖尿病,是按照血糖水平劃分的嗎?回答:不是,按照血糖水平僅可診斷是否為糖尿病。

1型糖尿病指的是β細胞毀壞,導致胰島素絕對不足的糖尿病類型,2型糖尿病指的是胰島素抵抗和(或)胰島素分泌障礙的糖尿病類型。簡單來說,1型糖尿病胰島功能基本喪失,只能依靠注射胰島素來治療,2型糖尿病胰島功能還殘存,每個患者情況有輕有重,可口服降糖藥物或聯合胰島素治療。

那麼這2種常見糖尿病類型有什麼特點呢?

1型糖尿病:起病較急,典型案例見於小兒及青少年,但任何年齡均可發病;血漿胰島素及C肽水平低,服糖刺激後分泌呈低平曲線,這也側面說明了1型糖尿病胰島功能大部分喪失,胰島素分泌極少;必須使用胰島素治療,否則容易出現急性併發症;遺傳為重要誘因;胰島細胞自身抗體呈陽性。

2型糖尿病:起病緩慢,典型案例見於中老年人;血漿胰島素水平相對不足,服糖刺激後分泌呈延遲釋放,這也說明了2型糖尿病胰島功能相對不足,胰島素分泌較正常人較少;不必須使用胰島素治療,早期可單純使用口服降糖藥治療,若病情相對難以控制或有併發症產生可以選擇胰島素治療;也有遺傳誘因;抗體常呈陰性;與肥胖相關。

我是堅持健康科普的小鋆醫生,碼字不易,如果能贊同我的觀點,請幫忙點個關注、點個贊吧,謝謝!


小鋆醫生


目前在對糖尿病的診斷中,有1型和2型糖尿病之分,但從血糖數值的高低上兩者使用同一個診斷標準,即空腹血糖大於7.0mmol/L或餐後2小時血糖大於11.1mmol/L,既然如此兩者的主要區別在哪裡呢?

糖尿病人血糖之所以居高不下,根本的原因在於體內胰島細胞分泌的胰島素夠不夠用,主要決定於胰島細胞分泌功能的好壞,以及機體內胰島素的利用率如何,通常分為幾種情況:

胰島細胞分泌功能尚屬正常 但所分泌出的胰島素“質量”較差,不能發揮胰島素的正常作用,使胰島細胞不得不拚命分泌出更多的胰島素來彌補“質量”上的不足,久之胰島細胞負荷過重,便會逐漸受到損傷,稱為胰島素抵抗現象。多見於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患病的初期,且肥胖者中最為常見。

胰島細胞分泌功能受損 人的胰島細胞從出生起數目是固定的,不可再生,如果受到損害發生細胞凋亡,剩餘的細胞便不得不承擔更多的分泌任務,就像三個人要完成五個人的工作量一樣,不能保證分泌出足夠的胰島素,久之還可能繼續有細胞凋亡,胰島細胞數目持續減少,糖尿病病情持續加重,這種糖尿病即為通常所說的2型糖尿病。

胰島細胞缺失或無功能 有些人從出生起體內便沒有胰島細胞,體內不可能產生胰島素;有些人胰島細胞數目極少,分泌的胰島素極少,不足以對血糖的利用產生作用;有些人患有2型糖尿病並隨病情的進展,胰島細胞逐漸凋亡,數目起來越少直到缺失。這些情況即屬於1型糖尿病,也就是說2型糖尿病可以發展為1型糖尿病。

綜上所述,1型糖尿病由於體內沒有或基本沒有胰島素,必須依靠注射外源性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可以通過藥物治療彌補胰島素的不足;胰島素抵抗可以通過改善體質或服用胰島素增敏藥,提高胰島素的“質量”來促進血糖的利用。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對2型糖尿病人來說,治療中在控制血糖的同時,還要注意保護胰島細胞,避免胰島細胞數目快速減少,要知道胰島細胞分泌的胰島素不僅僅用來降低血糖,還參與機體的脂肪代謝等等,否則更容易導致併發症的發生。

因此,2型糖尿病人定期採用注射胰島素治療,有助於減輕胰島細胞的負擔,對胰島細胞可以起到保護作用,可以有效延緩病情的進展,避免病情的加重。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歡迎點擊關注並留言,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


天天聽健康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

糖尿病的診斷目前仍然是以空腹葡萄糖耐量試驗的結果作為診斷標準,在大多數醫療機構都可以進行檢查和確診。只要空腹血糖大於或等於7.0mmol/L,服糖後2小時血糖大於或等於11.1mmol/L,這兩個指標中有一條以上符合,即可診斷糖尿病,也就是說,光按照血糖水平,只能區分是否是糖尿病,而無法區糖尿病的類型。

當然,確診糖尿病後還需要進行病變類型的鑑別,以此指導治療。

1型和2型糖尿病在發病機制和病程特點上存在較大的差別,臨床上主要是根據這些特點進行治療。

1型糖尿病患者往往發病年齡在30歲以前,起病快速而突然,“三多一少”的症狀明顯,血糖水平持續較高,很多患者一發現就症狀較為嚴重。而且,1型糖尿病由於根本病因在於胰島素分泌量的絕對不足,因此往往需要用外源性的胰島素才能將血糖控制好。

2型糖尿病患者以中、老年人和肥胖者為主,但是近年來發病人群的逐漸呈現年輕化趨勢。他們的患病往往較為隱襲,甚至在早期沒有任何症狀,或僅有輕度的、不完全的“三多一少”症狀,胰島素的分泌可能是正常的、甚至升高的,直到病情晚期才降低。目前這類患者的治療主要包括胰島素增敏劑(如磺脲類等藥物)、胰島素分泌促進劑(如格列奈類藥物)、葡萄糖利用增強劑(如二甲雙胍等)、糖代謝調節劑(如阿卡波糖等)和各種藥效的胰島素等等。


韓一聲醫學博士


1型和2型糖尿病都發生在身體無法正常儲存和使用葡萄糖時,這對能量至關重要。糖或葡萄糖在血液中聚集並且不會到達需要它的細胞,這可能導致嚴重的併發症。

1型糖尿病通常首先出現在兒童和青少年中,但也可能發生在老年人身上。免疫系統攻擊胰腺β細胞,使它們不再產生胰島素。沒有辦法預防1型糖尿病,它通常是遺傳性的。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數據,約有5%的糖尿病患者患有1 型糖尿病。

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2型糖尿病更容易出現,但許多孩子現在開始發育它。在這種類型中,胰腺產生胰島素,但身體不能有效地使用它。生活方式因素似乎在其發展中起作用。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稱,大約90-95%的糖尿病患者屬於這種類型。

兩種類型的糖尿病都可導致併發症,例如心血管疾病,腎病,視力喪失,神經病症以及血管和器官損傷。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估計,美國有超過3000萬人可能患有糖尿病,但其中25%的人不知道患有糖尿病。

另一種類型是妊娠糖尿病。這種情況發生在懷孕期間,通常在分娩後消退,但有些人在以後的生活中會患上2型糖尿病。

原因

1型和2型有不同的原因,但它們都涉及胰島素。

胰島素是一種激素。胰腺產生它來調節血糖變成能量的方式。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通常會影響年輕人。

在這種類型中,科學家認為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產生胰島素的胰腺β細胞。他們不知道是什麼導致這種情況發生,但兒童感染可能起作用。

免疫系統會破壞這些細胞,這意味著身體不再能夠產生足夠的胰島素來調節血糖水平。患有1型糖尿病的人在接受診斷時及其餘生中需要使用補充胰島素。

1型經常影響兒童和年輕人,但它可能發生在以後的生活中。它可以突然啟動,並且趨於迅速惡化。

風險因素包括:

  • 有糖尿病家族史
  • 出生時具有影響身體產生或使用胰島素的某些遺傳特徵
  • 一些醫學病症,如囊性纖維化或血色素沉著症
  • 可能接觸某些感染或病毒,如腮腺炎或風疹鉅細胞病毒

2型糖尿病

在2型糖尿病中,身體的細胞開始抵抗胰島素的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身體停止產生足夠的胰島素,因此它不能再有效地使用葡萄糖。

這意味著葡萄糖不能進入細胞。相反,它在血液中積聚起來。

這被稱為胰島素抵抗。

當人總是或經常患有高血糖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當身體的細胞過度暴露於胰島素時,它們對它的反應就會減弱,或者它們可能根本不再響應。

症狀可能需要數年才會出現。人們可以從早期階段使用藥物,飲食和運動來降低風險或減緩疾病。

在早期階段,患有2型糖尿病的人不需要補充胰島素。然而,隨著疾病的進展,他們可能需要它來控制血糖水平以保持健康。

2型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包括:

  • 患有2型糖尿病的家庭成員
  • 有肥胖症
  • 抽菸
  • 遵循不健康的飲食習慣
  • 缺乏運動
  • 使用一些藥物,包括一些抗癲癇藥物和一些艾滋病毒藥物

來自某些種族的人更容易患2型糖尿病。根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數據,這些人包括黑人和西班牙裔美國人,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土著居民,太平洋島民以及一些亞洲裔人。

風險因素

遺傳和環境因素可能引發1型和2型糖尿病,但許多人可能通過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來避免2型糖尿病。

研究還表明,其他一些環境因素可能會發揮作用。

維生素D

研究表明,維生素D可能有助於預防1型和2型糖尿病。

一些研究表明,低水平的維生素D可能在1型和2型糖尿病的發生中發揮作用。

2017年發表的一篇評論表明,當一個人缺乏維生素 D時,身體中的某些過程,如免疫功能和胰島素敏感性,就不能正常運作。據科學家稱,這可能會增加一個人患糖尿病的風險。

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是暴露在陽光下。食物來源包括油性魚類和強化乳製品。

哺乳

一些研究人員建議,即使是短時間給予嬰兒僅母乳,也可能有助於預防未來的1型糖尿病。

2012年發表的一項綜述得出結論,完全母乳餵養和1型糖尿病之間可能存在“弱保護關聯”。但是,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存在鏈接。


UNU智能


這個問題有點逗


Dylan營養師


不是的,不是按血糖水平劃分的,這裡存在一個誤區。

Ⅰ型糖尿病原來稱作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必須依靠外源性胰島素來治療,多發於兒童、青少年、家族病史。

Ⅱ型糖尿病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一般不需要依賴胰島素治療,多發生於中老年,佔我國糖尿病患者的90~95%,症狀較輕。

遺傳因素在Ⅰ型糖尿病中更為重要,Ⅱ型糖尿病發病機制是由於機體胰島素分泌不足和胰島素抵抗而引起的以糖代謝紊亂為主的多種代謝紊亂。


會萌營養師


不是按血糖劃分的。1型糖尿病是胰島素絕對缺乏,多見於青少年,體型多消瘦,需要依賴胰島素治療,容易出現糖尿病酮症等併發症。2型糖尿病是胰島素相對不足或者胰島素抵抗,多見於中老年,發病初期體型多肥胖,可以口服藥物或者注射胰島素治療。

這只是簡單區分1、2型糖尿病的標準,如果要確診,需要到醫院做具體相關檢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