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为什么监测餐后两小时血糖,而不是一小时或者半小时呢?

修闲哥1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强化治疗方案中的基础和重要环节,糖尿病为什么要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原因主要有以下4点:


1.指南推荐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中规定,空腹血糖≥7.0mmol/L加上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如果重复2次检测均达到上述血糖值,可诊断为糖尿病。所以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更符合指南要求。

2.餐后血糖峰值

大量的研究已证实,2型糖尿病患者在餐后2小时左右血糖达到峰值,之后缓慢下降。因此临床上以常规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代表2型糖尿病患者的峰值水平,从而提供一个对于餐后血糖的合理评价。

3.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

国外的研究显示,餐后2小时血糖与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如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者,冠心病患病率为血糖正常者的9倍,而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风险明显增加。

4.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还有这2个优点:

1)容易抓住高血糖,特别是对2型糖尿病患者;2)不需改变进餐、服药时间及规律,能更客观的反应血糖控制情况。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许多糖尿病患者可能不清楚餐后2小时时间如何计算?标准的餐后2小时血糖应该从患者进餐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小时的血糖值,记住了。


药师方健


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这确实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现象。可能很多患者也没有想到,医生呢,是教科说说要测餐后2小时血糖,那我就测2小时血糖好了,那么测1小时血糖或者半小时血糖可不可以呢?

当然可以,事实上,1小时血糖和半小时血糖在临床上也经常会用到。例如患者做葡萄糖耐量试验,我们需要的血糖结果就是0小时、0.5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而人体的血糖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当然每个时间段的血糖都非常有意义,如果能够把所有的血糖都测出来,形成一个动态曲线,这样我们更能全面的了解患者个体化的血糖变化情况,更好的调整药物,更好的控制血糖。目前我们应用动态血糖检测系统来观察患者的血糖变化,但是能测动态血糖的患者毕竟是少数,很多患者不能测那么多次血糖。

这样我们就要选择几个时间点来观察血糖的变化情况,并要对这几个时间点的血糖制定出一个范围,来确定血糖的控制情况。

餐后1小时,在正常人来说,是血糖最高的时候,然后逐渐下降,到2个小时的时候血糖会逐渐恢复正常。如果2个小时的血糖仍然比较高,超过7.8mmol/L,则为餐后血糖异常,如果超过11.1mmol/L,则有糖尿病的可能。

糖尿病人的餐后血糖确实以2小时时间段作为检测时间,糖尿病诊疗指南也提出餐后2小时的血糖控制标准为低于10mmol/L为比较理想。如果由于时间的原因,检查了1小时的血糖,那么稍高于10.0mmol/L有时也会称之为随机血糖也是可以的。但是半小时血糖一般不检测,因为在这个时间段,血糖正是上升的时间段,对治疗起不到指导意义,但是如果患者出现心慌、出汗、手抖等低血糖症状,在0.5小时或者任何时间都可以检查血糖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所以任何时间段血糖都可以检查,但是为临床调整药物方便,我们一般固定检查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


孙医生讲糖


正常情况下,从食物进入到胃中,再从胃中将食物排入小肠,一般是从进食后15分钟左右开始,也就是说进餐15分钟后小肠开始吸收食物中的葡萄糖等营养物质,血糖开始升高。随着胃将越来越多的食物排入小肠中,血糖会越来越高,但什么时间会达到最高点却因人而异。

这是因为不同的人胃排送食物进入小肠的速度不同,正常人一般在餐后30-60分钟左右,呈现排送的高峰,血糖可能达到最高点;但年龄比较大的人、胃动力不足的人、卧病在床的人、身体虚弱的人等等,排送的速度比较慢,排送的高峰就会延后,血糖的最高峰也会延后。

所以,要找出每个人餐后什么时间血糖会达到最高点很困难,无法判断每个人餐后什么时候血糖处于最高值,也没有必要对每个人进行检测。

但在进餐后,有一点却是每个人都一样的,那就是在餐后2小时胃中的食物基本全部排送进了小肠,小肠对食物中的葡萄糖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基本完成,但此时并非是餐后血糖的最高点,因为在小肠在吸收葡萄糖的同时,机体也在不断消耗着血糖。

正因如此,要想用统一的标准衡量所有人血糖水平的高低,只能选择所有人相同状态下的血糖值才有可比性,而餐后2小时的血糖正好符合这种要求,于是临床上制定了餐后2小时血糖处于4.4mmol/L-7.8mmol/L之间为正常值的标准。

综上所述,要检测餐后血糖的正常与否,只有检测餐后2小时的血糖才更具有实际意义,才能对血糖是否异常、是否发生了糖尿病做出明确的诊断。


糖尿病之友


你好,三诺讲糖很高兴为你解答!

监测血糖选取时间点非常重要,通常监测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


首先人体的血糖是不断变化的,而在餐后两小时左右达到最高峰,也因此临床上以常规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代表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个峰值水平,提供一个对于餐后血糖的合理评价。但不同的人消化能力不一样,这个血糖峰值只是相对而言。



另外,食物消化时间虽然会因食物种类有所差异,但一般来说,通常水及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不需要消化,可以直接在胃肠道吸收。淀粉蔗糖需要分解成葡萄糖才能以单糖的形式被吸收,一般需要2-4小时。蛋白质和脂肪则需要更长时间消化,餐后两小时时,胃中的食物基本排空,小肠吸收葡萄糖也基本结束。这个时间,所有人基本是一致的。所以,餐后两小时称为了衡量血糖正常与否的一个标准。

还有一个原因是,餐后两小时血糖能准确反映胰岛B细胞的储备功能,从吃第一口食物开始,就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食物进去肠胃,开始消化吸收,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来降低血糖,经过两小时后,血糖应该慢慢恢复到7.8以下,接近空腹血糖值,而餐后一小时血糖还偏高,不能反应胰岛B细胞的储备功能。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对血糖的管理标准是: 正常血糖:空腹血糖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4.4-7.8mmol/L 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6.1-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7.8-11.1mmol/L 糖尿病: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


三诺讲糖


不是为什么,因为人进食第一口开始算起摄入的食物通过消化吸收后进入血液血糖开始升高,有人做过监测餐后二小时可能是达到最高数值,有些医生在跟踪糖尿病患者严重情况,所以要测试空腹和餐后差数!比如空腹是6.餐二是13.!证明患者胰岛细胞受损较重,如空腹6.餐二是9.!证明胰岛细胞受损较轻,在指导治疗和调理保健方面有了依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