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一个被低估的真正高手,却被后人视作“水货”

《三国演义》中,“斩颜良诛文丑”堪称是关羽一生之中的巅峰之作,与此同时,号称是河北名将的颜良文丑也因此被扣上了“水货”和“徒有虚名”的帽子。的确,颜良文丑在书中实际与人交手的场面并不多,其名号多是通过他人之口的夸赞,而为人所知。比如虎牢关前,诸侯面对华雄挑衅束手无策之时,袁绍感叹道:

“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若一人在此,何惧华雄!”然而,这样被袁绍器重的两员名将,居然在关羽手下走不了三回合,未免让人大跌眼镜。那么颜良文丑真的是徒有虚名吗?是袁绍看错人了?

《三国演义》中,一个被低估的真正高手,却被后人视作“水货”

颜良文丑

若细看《三国演义》原文,我们就会发现,颜良文丑二人虽然出场不多,但战斗的含金量是相当高的。今天我们主要来说说颜良这个人物。当年在白马坡,颜良一出场便连斩曹营两员武将宋宪和魏续,而宋宪与魏续原本是吕布麾下的将领,而且吕布对此二人非常信任,由此可见这二人绝非一般的炮灰,必然是有些本事的。然而,宋宪在颜良手下只坚持了一回合不到,便成为了刀下亡魂。而魏续为宋宪报仇,结果只三个回合,便血溅沙场。

《三国演义》中,一个被低估的真正高手,却被后人视作“水货”

颜良

紧接着,曹营猛将徐晃上前挑战颜良,此时的颜良已经连斩两人,体力有所损耗,更重要的是,他的杀气已经有所衰减,战斗状态已不在最佳,但尽管如此,仅仅二十回合徐晃便败归本阵。要知道,徐晃可是位列“五子良将”的曹魏名将,纵观整个《三国演义》,能够在二十回合内彻底击败徐晃的,全书中找不出第二个。《三国演义》一般对顶级名将之间的交手,大多采用平衡的方法,比如安排二人打个几十回合不分胜负,而此时的徐晃根据年龄推算,正处于巅峰期,但罗贯中毫不留情地描述徐晃“败归本阵”,可见才撑了二十回合的徐晃此时的情况已经十分危急,如果不跑,可能会成为刀下之鬼。

《三国演义》中,一个被低估的真正高手,却被后人视作“水货”

徐晃

单从颜良上面的表现来看,完全处于顶级水平,这样的实力足以与“五虎”比肩。而稍微有点常识的人应该都了解,这种水平的武将根本就不可能被关羽一刀秒杀。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呢?我们可以从原文中找找答案,文中说道:“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到来,恰欲问之,马已至近。云长手起,一刀斩颜良于马下。”而“颜良在麾盖底下,恰欲问之,马已至近”的意思也就是说,关羽行至颜良跟前的速度非常之快,颜良正准备问,结果话音未出,早已死于非命了。整个过程,颜良是没有接招的,不存在武力上的碾压。

《三国演义》中,一个被低估的真正高手,却被后人视作“水货”

关羽

那么颜良到底想问关羽什么呢?罗本中也有合理的解释,当时颜良出战前,刘备曾对颜良说过这样一段话:“吾有一弟,乃关云长也,身长九尺五寸,须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喜穿绿锦战袍,骑黄骠马,使青龙大刀,必在曹操处。如见他,可教急来。”通过这段描述我们可以得知,在颜良出征前,刘备曾特意向颜良嘱咐过,告诉颜良一旦见到关羽之后,让他来归降袁绍。因此,当颜良见关羽来时,并没有把关羽当做是敌人,所以根本没有迎敌的准备,他至死都以为关羽是前来谈判,甚至归顺的,结果才被关羽斩于马下。可以说颜良之死纯属意外,否则以颜良这种高手的反应速度,是不可能如此轻易被秒杀的。

《三国演义》中,一个被低估的真正高手,却被后人视作“水货”

颜良

那么假如这件事重来一次,让颜良与关羽真正的一对一单打独斗,谁赢的几率更大呢?可以负责任地说,虽然关羽武艺超群,但如果真的是公平交战,他是没有机会赢颜良的。我们还可以参考一件事,当时颜良连败曹营诸将的时候,夏侯惇也在场,但夏侯惇却不敢出战,原因自然是认为自己敌不过颜良。然而,夏侯惇后来在黄河渡口可是和关羽有过一场公平对决的,虽然最后打平,而夏侯惇却依然不服关羽。

《三国演义》中,一个被低估的真正高手,却被后人视作“水货”

夏侯惇

因此,若真的动起手来,颜良在一百回合之内足以压制关羽,但关羽有赤兔马的加成,并不会被轻易击杀,在情势危急之时迅速脱身不是难事。

我是文化原始人,喜欢独立思考,远离人云亦云,专注历史领域,探究传统文化,以上均属个人观点,若对您有所启发,敬请点赞关注。每日分享美文美图,带您走进一段不为人知的趣味历史。

《三国演义》中,一个被低估的真正高手,却被后人视作“水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