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的回光返照:复国之路,楚人称之为“中雁”

姜姓吕氏齐国和田齐两个时代,齐国都曾稳坐春秋战国四强之位。

春秋战国,楚人把齐国比作中雁,应该是齐国刚复国那会儿,当时燕国风头正盛,所以列为大雁,位居齐前。但是齐国经过一段时间恢复之后,国力应该在韩、燕之上,是秦和列国都不敢忽视的力量。但这一时期,像你说的,齐国的国防压力太大了,燕赵攻于北,楚魏侵其南,已经无力全面防御了,更无力像威王、宣王时期那样搞平衡战略,如果不和秦国连横,靠秦国牵制列国,齐国早晚也要被列国蚕食掉。自五国伐齐以后,齐国的命运基本就注定了,齐王建和后胜只不过加快了这一过程。

齐国的回光返照:复国之路,楚人称之为“中雁”

刚又查了一下,楚顷襄王十八年(前281)的时候,齐国还没有复国,靠着仅存的两座城市被列为中雁,和韩国列为一档,可见之前的齐国有多强。确如君言,齐国不仅仅是燕赵魏楚的侵略,还有国土富裕而面积狭小,平原纵横而战略纵深不够,主要防御支点一旦攻破,对面的军势就如水银泻地了。

齐国的回光返照:复国之路,楚人称之为“中雁”

看看战国辑正吧。那两城不仅仅是两城,而是两都。齐国制度是五都制度,将国土划为五个独立战区,方便迅速应对周边局势。你可以想见齐国国土五分之三已经沦丧,这个评价就很贴切了。如果单论城而言,齐国有上百城,无论如何都当不了中雁之名。

齐国的回光返照:复国之路,楚人称之为“中雁”

不过虽然是两都,但根据《田单列传》,燕军已经围困了即墨,很可能当时除了两座城市,周边地区已经都沦陷了,杨宽《战国史》也说"只有即墨和莒两座城市"燕军未能攻下,我觉得齐国还剩三分之二领土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毕竟两都只是战区中心城市,不等于两个战区。后来赵国攻陷过高唐,魏国攻陷过平陆,也不好说齐国就是丢了两个大战区。五都作为战区的中心城市,实力应该不俗,再加上外围的齐人并未全部被征服,故而能够长期坚守。那么楚人把这时的齐国比作中雁大概还比较确切。复国以后,齐国应该还是第一梯队的国家,虽然已经风光不再。想要研习战国,杨宽先生的书是入门的不二选。杨先生考据严谨又不乏想象力,实在是很重要的史料研习。

齐国的回光返照:复国之路,楚人称之为“中雁”

赵国攻陷高唐,后来被齐国全力夺回。齐国后来的战略方针就是死守西部和北部边界,南部有魏国与楚国两个国家互相倾轧,反倒是能够从容应对。这个战略的基础是北方一旦赵国越过黄河防线,就是灭国战争,而南部魏国或者楚国来袭,都能向另外一方寻求帮助,因为战国时期魏国与楚国一向视对方为最大的敌人,双方在淮泗之间互相缠斗很久。

齐国的回光返照:复国之路,楚人称之为“中雁”

所以战国末期齐国的战略就很明显看得出,不是国力的问题,而是因为齐闵王的野心,导致齐国数代国君潜心发展的淮泗十二诸侯体系崩溃,齐国在南部与楚国和魏国大面积接壤,导致齐国军事力量高度分散化。

齐国的回光返照:复国之路,楚人称之为“中雁”

齐闵王一开始就战略误判,他应该最先吞并燕国就不会后来产生这些问题,他太缺乏迂回战略。齐闵王的心太急了,战国时期最麻烦的就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不出事才怪。齐国想要吞并燕国,首先得和燕国搞好关系,优先打击秦国赵国魏国这三个燕国的潜在支持者,其中尤其是赵国和秦国,不但要削弱他们,还要让他们互相敌对。一句话,首先得要削弱干涉力量,才能够吞并燕国。

  • 参考资料:《 崇尚武技的齐国》、《申不害变法图强的韩国》、《百家争鸣》
  • 版权所有:林苑浮生工作室出品: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史评随笔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