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如果不招安會怎樣?

劉燕媚


假如宋江真的不招安的話。那北宋就會像明朝末年一樣。在農民起義與外敵入侵的雙重打擊之下迅速滅亡。那個時候宋江就是宋朝的李自成。

從這個角度來看,宋江一門想招安,的確是一個愛國人士。


1.北方遼國,河北田虎,山東宋江,淮西王慶,南方方臘。內憂外患,北宋朝廷面臨四狼一虎。

而這其中的北方的遼國,南方的方臘,都已經建立了的國家,北宋朝廷拿他們是一點招都沒有。

而河北的田虎,山東的宋江和淮西的王慶,這三個勢力分別佔據著河北,山東和江蘇,正好把北宋圍了起來。

但這三股勢力都不敢首先對北宋朝廷開刀。如果宋江不接受招安的話,他們之間引起混戰的幾率很大。

當時梁山軍的實力,如果北宋官兵作壁上觀的話,宋江滅掉田虎和王慶的可能性很大。



2.四國時代的來臨。

東漢末年魏蜀吳的三國時代,北宋末年那就出現了遼國,方臘,宋江和北宋朝廷四股勢力。

遼國勢力大,但與梁山軍作戰的話,並不一定會佔據很多優勢,畢竟梁山只有108顆天罡地煞星。

方臘佔據南方漁民之鄉,有兵有糧有錢,但從南到北統一北方,他又不一定打得過北宋官軍。

於是四國並存的時代來臨了



3.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政治鬥爭的延續,會出現2v2的局面。

宋江與遼國打生打死,方臘與北宋官軍,打生打死。

但宋江卻與北宋朝廷,暗通款曲。

然後方臘與遼國搞了個軍事聯盟。

這種2v2的情況應該會存在幾十年。因為彼此都沒有能夠滅掉對方的實力。



4.最後結果

幾十年後,因為宋朝與遼國都是正統王朝,時間越久底蘊越厚,宋朝最後把宋江還是會詔安,方臘很有可能還會被梁山軍所滅。

但兩敗俱傷之後,北宋依然是弱宋。歷史的大走向不會改變。


少校柳下惠


宋江要是不招安,朝庭也視梁山為眼中釘,會想方設方除掉梁山,這一點作為能統領梁山的宋江是很明白的,宋江心裡肯定也得到熬煎,總覺得心裡不安,經過長期慎思,覺得梁山讓朝庭編制了就沒有後顧之憂,所以他以梁山老大的身份提出招安,假若宋江不招安,與江南方臘集團聯合起來反對朝庭,那朝庭可以說岌岌可畏狀,不過,以宋江的心性和計謀,肯定要做老大,肯定要重演晁天王中藥箭,然而,根據方臘的實力,宋江要治方臘於死地是有難度的,也許宋江和方臘最後成兩派鼎力,戰爭不斷的結局。


泥人161


宋江哪天敢說另立朝廷四個字,輕則兄弟散夥,重則身首異處。

徐寧上山,宋江明確表態:見今宋江暫居水泊,專待朝廷招安,盡忠竭力報國,非敢貪財好殺,行不仁不義之事。萬望觀察憐此真情,一同替天行道。

呼延灼上山,宋江再次表態:倘蒙將軍不棄山寨微賤,宋情願讓位與將軍;等朝廷見用,受了招安,那時盡忠報國,未為晚矣。

盧俊義上山,宋江同樣表態:員外有如此才德,正當為山寨之主。他時歸順朝廷,建功立業,官爵升遷,能使弟兄們盡生光彩。

這些人之所以願意留在梁山,就是因為宋江承諾過等待朝廷招安恢復良民身份,如果宋江現在打自己臉說不招安了,老子自己當皇帝,盧俊義、關勝、呼延灼這些大佬會跟你走嗎?投降的官軍士兵會跟你走嗎?

梁山大聚義後宋江在重陽節作詞一首,說了一句“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現場武松、李逵、魯智深跳出來反對,但是並沒有引起全場起鬨,說明大部分人都還比較接受招安路線的。

所以如果宋江真的要自己當皇帝,和盧俊義、關勝等人最好的結局就是和平分手,搞得不好就是一場你死我活的大火併。

姑且假設大家兄弟一場好聚好散,那麼離開了盧俊義和關勝為首的這些降將,再加上很多內心不堅定的頭領(比如公孫勝、林沖),梁山的戰鬥力至少打個對摺。

然後這些人離開了梁山主場去攻城拔寨能有幾成勝算呢?

打曾頭市、祝家莊都如此費力,打青州、東平府都是靠對方主將投降賺開城門才打下來,現在宋江正式另立朝廷,官軍將領也不會再輕易投降,硬碰硬攻打難度是很大的,大名府之戰就是典型的例子:

第一戰雙方試探性交鋒,大名府主將李成大意輕敵,追趕詐敗的李逵結果中伏,小敗一場。

第二戰雙方在城外擺開陣勢,索超和秦明單挑,中了韓滔冷箭,梁山軍大舉掩殺,官軍大敗一場,丟了槐樹寨,損失約7000兵馬。

當天晚上梁山軍連夜偷襲官軍在城外的大營,花榮、秦明、林沖三路掩殺,凌振放意大利炮助威,官軍再次大敗,損失應該至少也有好幾千人。

經過連續三場敗仗,損失了上萬兵馬,大將索超受傷,官軍的戰鬥力應該已經很弱了吧?

於是宋江開始大舉攻城,結果呢?

宋江見攻打城子不破,心中納悶:離山已久,不見輸贏。

另一方面,朝廷接到梁中書的救急文書後派關勝、宣贊、郝思文帶15000兵馬救援,關勝有一定的戰略能力,提出圍魏救趙,直接攻打梁山泊本陣。

吳用意識到情況不妙,於是提議撤軍,但同時在大名府外安排了斷後的伏兵。李成看援軍趕到,忘了慘痛教訓又開始浪了,全軍出動追擊,再敗一陣。

關勝到梁山之後先勝一場,結果中了呼延灼的反間計被捉投降。宋江取勝之後,再次起兵重新殺回大名府,發動第二輪進攻。

官軍之前連敗四場損失慘重,本來應該龜縮起來守城,但是索超偏偏要報一箭之仇出城野戰,一出來就中了吳用計謀掉入陷阱被捉,官軍再敗一場。

到這個時候,官軍在大名府已經五戰五敗,外圍援軍全軍覆沒,再加上索超被捉,按理說已經瀕臨崩潰,但是梁山軍再次大舉攻城的結果卻是:

一連數日,急不得破,宋江悶悶不樂。

接下來就是宋江急得背上長瘡,一病不起,梁山軍被迫退兵。如果不是張順請來安道全,宋江就要因為這場戰役掛了。

大名府戰役,充分暴露出了梁山軍攻堅能力不行的弱點。碰到梁中書這樣的草包,而且官軍都已經輸到這個程度了,居然還久攻不下。

如果宋江真的另立朝廷,單單一個大名府就夠他打的了,還談什麼殺上京城奪了鳥位?


樹上的老斑鳩


宋江就是個棒槌。最看不上這個梁山頭領了。

他要是不招安那他就不是宋江了。但這問題已經問了。就試著回答一下。

如果不招安,恐怕歷史就要改寫了。梁山108位頭領可以說是良莠不齊,說白了就是啥人都有,混飯吃的有,真心造反的有,假意造反的也有。形形色色的各種性格。造就了各種各樣的人物。宋江從上山之初就極力宣揚要招安!這種說法一提出來,首先反對的就是晁蓋。可晁蓋沒幾天就死了,死的很蹊蹺是吧!



現在說不招安,如果不招安,至少晁蓋不會死。晁蓋不死,宋江一時半會兒當不上帶頭大哥,在山上就沒什麼話語權。但是他還會拉幫結夥另立山頭。這樣晁蓋還是會蹊蹺的死掉。只是死地遲一點而已。

好了晁蓋死了,宋江當了大哥。既然不招安了,宋江也得找點事幹吧!乾點啥呢!那就只有幹老本行了。老本行是啥啊!就是造反唄!到處打砸搶,擴大隊伍,擴大地盤,擴大人氣覆蓋。擴大到了一定程度,就有了知名度,朝廷會派兵征剿。可來的都是些個廢物,再加上梁山佔據地利,多次征剿無果還損兵折將。梁山實力進一步提高,名聲也會再創新高。



這時候另一個大哥就會派人來到梁山研究合作事宜。這位大哥就是方臘。方臘在南方已經很兇猛了,朝廷拿他也是沒辦法,要論個人實力可能沒有梁山這波人強。要論地盤方臘就比宋江大多了。經過幾番會晤之後雙方達成共識,南北夾攻推翻朝廷。成功之後平分江山,共享榮華。這只是在沒成功之前的暫時合作罷了。宋江方臘都是心懷鬼胎的。


於是雙方相約起兵,共同開始了顛覆政權的造反之路。很快兩家造反之兵以風捲殘雲之勢佔領了大宋江山。期間宋江利用自己的陰謀在戰場上殺死了那些對自己不忠的頭領,因為這些人會對自己即將建立的政權造成威脅,所以他們必須死。

方臘也是要死的,但還沒到時候。好了,時候到了,宋朝江山一滅,他倆就開始分權利了。到了這時候宋江終於露出了獠牙,他和吳用密謀請方臘吃飯,在菜中下毒毒死方臘,然後收編方臘部曲,建立自己的國家,建國以後就要定國號。叫什麼好呢!

大家給點意見吧!我是編不下去了。


雨夜構想


歷史中的宋江並沒有被招安,而且比小說中血性。

山東梁山一帶至今流傳著兒歌“去時三十六,來時十八雙,若是少一人,誓死不還鄉”

宋江起義時,36名好漢,哪36個就不一一介紹了。

北宋末年,朝政腐敗。朝廷為了解決財政危機,下令梁山泊八百里水域充公。百姓捕魚,採藕,以及在水中獲取生活物資都要以船隻的大小,繳納重稅。有違反規定的都以盜賊定罪,貧苦的漁民苦不堪言。

宣和元年,宋江等36人佔據梁山泊,鋌而走險,大量招募義軍,憑藉梁山泊易守難攻的地形,抵抗官兵的鎮壓,宣佈起義。

宋江並沒有佔據有利地形長期據守,梁山泊八百里水域也不利於大量軍隊的駐紮。宋江野心很大,率軍轉戰于山東,河南,河北一帶。唯一不足的是沒有建立根據地,而是到處征戰。

橫行河朔,東京,官兵數萬,無敢抗者。

兩年後宋江率軍從江蘇乘船攻打海州,海州知州張叔夜率軍設伏,利用小隊人馬引誘宋江眾人上岸,設伏兵繞後燒燬宋江戰船,打擊宋江送人士氣,重兵包圍宋軍在岸邊,宋江寡不敵眾,被俘,起義軍失敗。


大國長廊


在《水滸傳》這部小說中,梁山好漢的結局都很悽慘,只有少數人過上了逍遙自在的生活,其餘死的死招安的招安,宋江的結局也是同樣,他後來選擇了招安。那麼如果宋江不招安的話,會有怎樣的人生結局呢?

一、不招安可能會被朝廷剿滅

其實宋江在剛剛上梁山的時候就已經有了自己的目標,他想要為朝廷效力,所以他很提倡忠義二字,梁山好漢也以忠義為榮,所以這些好漢聚在一起有共同語言,也有共同的奮鬥目標。可是梁山的制度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等級的制定。雖然梁山好漢在加入之後都有滿腔熱血,但是時間久了就會發現梁山等級制度是不公平不合理的。很多在梁山上的老人混得不如新進的人,這樣自然會招致不滿。比如關勝,他在上梁山之後就超過了林沖,林沖可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卻被一個新人給踩在腳底下,心中自然不滿。但是誰讓關勝是關羽的後代,所以也只能如此。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人都會爆發心中的不滿,梁山好漢可能因此反目成仇,而朝廷也會趁機將梁山好漢剿滅。所以如果宋江不招安,結局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二、聯合方臘一起和朝廷作對

其實當時宋朝的軍隊還是比較強悍的,雖然政治上比較腐敗,朝廷上有很多貪官,可是宋朝軍隊在人數上是遠遠超過樑山好漢的,而且梁山好漢的個人能力要比集體作戰強很多,一旦和宋朝軍隊打起來,集體作戰未必就能贏。但是如果和方臘合作,那可能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畢竟當時方臘的實力強大,如果梁山好漢能夠和方臘達成共識,那麼宋軍自然不是對手。只不過這樣的可能性太小,因為梁山好漢根本就看不起方臘,他們認為方臘就是逆賊,這樣自然談不上合作。

三、自己招兵買馬和朝廷作對

宋江如果不招安,其實也可以自己招兵買馬,這樣組建一支起義軍隊,是有足夠的實力和朝廷抗衡的。如果宋江當時有這樣的魄力,可能不僅會將宋朝推翻,他也有機會當皇帝。可是對於當時的宋江來說,他已經選擇了退縮,所以即便有機會也不會選擇自己組建軍隊,否則的話,這段歷史一定會被改寫,宋江的名聲也會更大。


尚武菌


招安,是水滸傳中一個沉重悲穆的話題,猶記當年初看水滸完結時,心中久久無法消散的可嘆可哀之情。水滸中的江湖,不是一個人的江湖,是那百零八星將的江湖。嘆那宋江以江湖俠義換取那鏡花水月的報國忠義,哀那豪情千丈,酒為兄弟情,肉是大家歡的水滸豪傑福禍相依生死許。自此,江湖不復水滸傳說 。

若天魁宋江撥的雲霧見宋時明月,不以招安舍江湖,或許百八星將不現悽悽結局,或許那江湖永存水滸肝膽。



一,宋江拒絕朝廷招安,仍以梁山泊為發展地,繼續做那江湖之人,劫劫富濟濟貧,一月不時與那想團滅梁山的朝廷之師操練操練軍隊。若得對岸不相逢,兩相不犯井河水,你續你的趙家王朝,我坐我的梁山虎椅。如此,梁山依舊,英雄不古,好酒大碗幹,好肉大口吃永是俺那梁山交響曲。

二,宋江不受招安,與兄弟們組團打野練副本之後,一鼓作氣與趙家王朝分庭抗禮,自建梁山政權。拉得趙家馬,奪得趙家權,以宋江之義,定護百姓安康,護那山河朗清之氣。那一分江湖情意不被磨滅,那一片山河美景不被掩蓋,英雄的江湖依在。

每一個江湖背後有一個悲涼的故事,每一個悲涼故事後是那不散的豪情俠義,水滸豪情,是我心中的豪情。


貳貳壹叄伍


水泊浩蕩,山勢險駿,旌旗漫野,劍戟如林,年少仗義的情懷,受不得委屈,喜歡招災惹禍,以命相拼,怕聽見這勞什子的招安聲音

真不懂一個小小的地方押司,又不見得祖上留下多少家當,怎麼可能慷慨之名遠播。後來不過殺了個該死的閻婆惜,就莫名其妙地坐上了第一把交椅

手下這一干人等可沒有吃素的,除了打虎的拔樹的,就是上天入地,行船攔路的,稍微差點的也都是玩大挪移,開黑店鋪的,綠林草莽見慣了雞鳴狗盜,掠奪殺戮,但梁山好漢從來不泛豪氣干雲,錚錚鐵骨

嘆的是,東風過盡,秋夜轉涼,誰能去收取沙場征戰後,荒野裡遊蕩無依的孤魂,潯陽江頭,凌雲壯志也不過是為他人作了嫁衣裳

麋鹿呦呦,徒有荒丘。不知宋江臨死前是否也後悔,早知今日,不如當初安心做賊,替天行道也是一份有前途的職業

信馬由韁,暗揣想公明會不會心有不甘,轉世投胎去做了明末的皇帝

要不然怎麼和崇禎這般相似,勤政節儉,手下謀臣虎將雲集,可到最後還是丟了江山,不勝唏噓



呱哥老王


個人認為如果宋江不招安的話無異於是三種結局。一是被朝廷剿滅,二是推翻朝廷之後與其他農民起義軍因為皇位交戰同歸於盡或是被金國一舉消滅,三是手下弟兄內訌導致散夥。也就是說宋江無論是招安與否最終都會走向覆滅。

我先說說第一種結局,我認為第一種結局發生的概率最大。宋朝再怎麼不濟也是朝廷。他們的軍隊是正規軍。無論是訓練還是人員配置武器裝備都是十分正規的。宋江他們只不過就是農民起義軍,也就是跟民兵差不多。無論是人數還是糧草補給等方面都大大不如朝廷軍隊。如果宋朝真不惜一切代價攻打梁山的話,絕對能打的下來梁山。

第二個結局,當時的農民起義軍不只是宋江一支,而是有好多支。如果宋江不選擇招安的話,朝廷肯定會震怒,會全力剿滅他們。宋江最好的選擇就是聯絡其他的農民起義軍以及金國、西夏等國家組成聯軍,一舉推翻宋朝。到這時候就相當有意思了。推到了朝廷之後誰當皇帝。無論是誰當了皇帝,其他支起義軍肯定會不服。最後他們會為了皇位再爆發一場戰爭。且不說能不能打贏,就算勉強打贏了,宋江成功當了皇帝,梁山軍的損失必將會相當慘重的,會比打方臘損失要大的多的多。別忘了,北面還有金國虎視眈眈。金國的國力要比北宋強得多,一旦金國來犯,自己的部隊基本上屬於殘了,拿什麼抵抗金軍?肯定會被金國毫不費力滅掉

第三種結局,那是第二種結局成立的基礎上且金國不打才會發生的。別看梁山好漢們哥們兄弟相稱,實際上他們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團結。他們只是表面上比較和,其實是分幫分派的。他們有很多人再上梁山之前就是水火不容的仇人。本來是水火不容的仇人,今天突然要以兄弟相稱,恐怕誰都做不到,就是真的稱兄道弟了,也是面和心不和。比如楊志,他是一心想走仕途,直至到死他也沒有放棄過這個想法。不料後來出了生辰綱被劫事件不得已才落草。後來上了梁山之後發現當初劫了他生辰綱,斷他仕途之路的幾個人也在梁山,每天還要朝夕相處,還要稱兄道弟。誰心裡不彆扭?況且那幾個人還總拿生辰綱的事開玩笑,你讓人家楊志心裡怎麼想?他們之所以能團結起來是因為他們有共同的目標。推翻了宋朝之後,天下太平了,他們共同的目標沒有了,那就是到了該算總賬的時候了。他們肯定是這個派系不服那個派系。說不定哪天喝酒喝多了就會嗆嗆起來而發生嚴重內訌。兄弟們瞬間就會反目成仇,梁山瞬間散夥。就會出現遊戲騎馬與砍殺之亂舞水滸的局面。因此,個人認為,無論宋江做何選擇,梁山走向覆滅都是必然的





阿Q


宋江不招安,只有兩個結果。

①:被朝廷剿滅。

②:梁山分裂,散夥分家。


一、推翻宋朝這條路行不通。

中國自古以來的農民起義無非兩種結果。

一是推翻舊王朝,大封開國功臣,繼續新一輪的王朝歷史的循環。從統計結果來說,這在中國歷史上只是小概率事件,數來數去也就劉邦和朱元璋兩個成功案例。

二是被朝廷剿滅,湮滅在歷史長河中。這是農民起義的正常歸宿,是大概率事件,案例數不勝數,如陳勝吳廣起義、赤眉綠林軍起義、黃巾起義、太平天國起義。

那麼,梁山不招安會是哪一種結局呢?

我可以很負責的說,絕對是後一種。因為從劉邦、朱元璋的成功可以看出,農民起義想要成功,一定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農民起義的燎原之勢,二是士人階級的廣泛參與

用糙話說就是,想要推翻朝廷,一個縣或者一個省的老百姓造反,遠遠不夠,必須要全國老百姓都活不下去,都參加造反才行。並且僅有農民也不行,讀書人也要參與其中。

而這兩個條件,在北宋都不具備。

北宋讀書人身份高,有幾個讀書人願意砸自己飯碗?宋朝雖然也有階級矛盾,但階級矛盾並不是全國性的。比如說方臘起義,起初規模異常恐怖。五十萬人響應起義,迅速攻陷江南六州五十二縣。可結果呢?起義初步成功後,沒辦法再擴大起義成果了。

一來,沒有群眾再參與方臘集團,二來也沒有具有大戰略眼光的知識分子給方臘出謀劃策。因而起義僅僅數月即被剿滅。



再來說《水滸傳》書中梁山集團。

雖然水滸中梁山好漢屢挫朝廷討伐,但梁山說到底,也就是一個區域性集團,撐死了也就是把山東翻了個天而已,並沒有傷到朝廷根本。而且書中的大部分老百姓,也沒有慘到要造反的地步。

比如說整天跟在武大郎屁股後面的鄆哥,他算窮人吧?可他活不下去嗎?他每天賣梨子也能勉強養活自己,這生活條件可比朱元璋小時候強多了。

通常來說,水滸書中上梁山的人,大多是被奸人逼上梁山的,或者是被宋江用騙、拐等手段搶上梁山的,並沒有多少人是因為窮困潦倒而上梁山的。這從側面也說明,書中的梁山其實也跟歷史上的方臘起義一樣,缺乏全國性的民眾支持。

而關於士人積極參與這一點,梁山集團也不具備。偌大的梁山,讀書人並不多,幾乎都是純武夫或者草莽之輩。讓這樣的人領導起義,是不可能推翻朝廷的。

頂天了也就是像方教主和洪教主一樣,割據一方,最終被消滅。

當然了,梁山如果能撐到金兵南下,這又是另一回事了。

二、梁山人心不齊,很多人希望被招安。

梁山在王倫時代,從來不主動招人上山,非常注重組織嚴密性,誰想上梁山,先得交一份投名狀。納了這份投名狀後,等於大家就綁在一條船上了。

否則,即便是再厲害的人,王倫也不會讓這人上山。在這種背景下,梁山的組織嚴密性比較容易保持。因為上山的人,肯定與朝廷沒有什麼不清不白的、藕斷絲連的關係。大概率的不會出現“心不齊”的問題

晁蓋時代,情況也差不多,晁天王也一樣不接收來歷不明的人,更不會招收各種與朝廷關係密切的人。比如楊雄、石秀要上山,就被晁蓋扯理由趕下了山。

但是到了宋江時代,情況變了。

宋江時代,梁山沒有組織嚴密性可言。梁山的大門向所有人敞開了,誰想上梁山都可以來,宋江都會夾道歡迎。


宋江這麼做的好處是可以讓梁山的規模在短時間內急劇擴大,從晁蓋時期的幾千人擴大到了幾萬人,從一個朝廷都懶得鎮壓的小型草寇組織,變成了敢主動攻打官府的大型草寇集團。

而這麼做的壞處就是人心不齊,很多人根本不想上山,是被逼的沒辦法了才上的山。更有甚者,還是被宋江強騙上山的。

最典型例子就是秦明和玉盧俊義。人家老婆孩子熱炕頭,生活美滿的不得了。結果宋江把人騙上了山,搞得人家破人亡。

在這種背景下,梁山的組織嚴密性是根本無法保證的。因為太多的好漢(而且在梁山佔的比例越來越大,話語權越來越重)和朝廷有難以割斷的聯繫

像這類後來上梁山的好漢,如果有機會下山迴歸社會,他們絕對是會下樑山的。而他們走了,比如並不是很想上山的關勝、呼延灼、盧俊義、李應、柴進走了,梁山還有啥戰鬥力可言?

把話說的再重一點,如果宋江不招安,梁山再這樣發展下去,隨時都會走向失控!最好的結果,大家好聚好散;最差的結果,雙方火拼,自相殘殺。



三、梁山發展已到極限,沒有上升空間。

梁山集團屬於很典型的草寇性質。就跟歷史上的黃巢起義、明末起義一樣。起義者本身沒有任何物質生產能力,梁山好漢想大塊吃肉,維持日常開銷,他們就必須要去搶

王倫時代,梁山維持現狀非常簡單。因為幾百號兄弟吃喝,花不了多少錢,拋開山上自產的東西,在水泊附近守株待兔,劫道也能滿足山上的物資需求。

到了晁蓋時代,梁山想維持現狀,就比較困難了。因為畢竟一下子多出上千號強盜,物資需求翻了幾倍。不過好在有生辰綱,梁山還不至於立刻就缺錢。

而到了宋江時代,梁山規模一擴再擴,簡直是沒譜了。上萬號強盜都要吃要喝,吃的喝的從哪裡來呢?說得好聽點,就是到附近的大戶人家去借。說得不好聽點,那就是到附近去搶!

所謂三打祝家莊,打曾頭市,打高唐州,除了報仇外,搶錢搶糧也是目的之一。

然而打家劫舍畢竟不是長久之計,是不可持續的。再富庶的地方也經不起梁山這麼長期的搶劫。一旦梁山周邊的州縣被搶乾淨,梁山就必須要去更遠的地方搶。當更遠的地方也搶不到東西時,梁山好漢就得挪窩,離開梁山,從草寇變成了流寇

而一旦梁山好漢變成了流寇,而且是幾萬人的流,那梁山集團就完蛋了。畢竟流寇是最沒有組織性可言的。山上那些一心想下山的好漢到最後,肯定會離開組織。

所以說,

如果不接受招安,梁山到最後肯定是越來越衰的。宋江與其讓梁山慢慢衰,他還不如趁梁山還值點錢,趕緊讓朝廷把梁山收購算了。起碼在高價位被收購,還能賣個好價錢

另外,梁山還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梁山上,缺少女人。除了顧、孫、扈三位女頭領外,就沒有關於女人的描述了。山上有幾萬個單身狗,沒女人,這不是反人類嗎?

一年兩年還能忍,時間長了,誰能忍?這會影響凝聚力的。

假如好漢們下山打劫搶女人,這會有違替天行道的宗旨。可不搶女人,一幫大老爺們傳宗接代的問題怎麼解決?這是常理性問題。

所以說,招安就是最好的結果。不招安,恐怕梁山會自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