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剛收編的“菜鳥”蜀軍為何能打敗常年征戰的“王者”曹軍?

魚魚魚__出沒


三國演義中有人罵劉備大耳賊,劉備賊不賊確實賊,是不是英雄也確實英雄,生逢亂世又志向遠大,手裡還沒啥本錢,不賊一點,哪來的機會,所以從人品上苛責劉備是完全沒有意義的。劉備大敗曹操題主說的應該是漢中之戰,劉備打敗曹操也就這一次。


首先,劉備攻破成都是在建安十九年,漢中大戰是在建安二十三年到建安二十四年,這其中有四五年時間,且不論劉備收編的是不是菜鳥,經過四五年時間整編訓練,這支軍隊戰鬥力是有保證的。

劉璋父子雖然胸無大志,但是唯知保境安民,益州也成為諸侯大戰之中的幸運之地,戶口眾多,民間殷實,士人子弟多有避禍益州的,在劉備得到益州後,可以說是陡然而富,手下人才濟濟,諸葛亮,法正,關羽、張飛、馬超為,許靖、麋竺、簡雍,董和、黃權、李嚴,各司其職,盡忠職守。



十九年夏,雒城破,進圍成都數十日,璋出降。蜀中殷盛豐樂,先主置酒大饗士卒,取蜀城中金銀分賜將士,還其谷帛。先主復領益州牧,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關羽、張飛、馬超為爪牙,許靖、麋竺、簡雍為賓友。及董和、黃權、李嚴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吳壹、費觀等又璋之婚親也,彭羕又璋之所排擯也,劉巴者宿昔之所忌恨也,皆處之顯任,盡其器能。有志之士,無不競勸。
二十四年春正月,夏侯淵與劉備戰於陽平,為備所殺。三月,王自長安出斜谷,軍遮要以臨漢中,遂至陽平。備因險拒守。夏五月,引軍還長安。

就算劉備收編的這支益州兵是菜鳥,經過幾年的訓練,打造糧草軍械,這支部隊也變成虎狼之師了,再加上劉備原有的荊州舊部,劉備手下部隊在這個時候真正是脫胎換骨了。

其次,劉備和劉璋父子不一樣,拿下益州後,他只是把益州當做恢復大漢江山的物資供應基地,因此,在佔領益州後,對益州百姓進行了頗為嚴酷的盤剝,有的時候甚至竭澤而漁。但是短期內,劉備可以說是魏蜀吳三國中最闊的一個。



在攻下成都後,劉備其實縱兵劫掠過,取走了城中的金銀,獎勵有功將士,同時劉備鑄造了一種銅錢叫直百錢,顧名思義就是直百錢一錢抵原來的五銖錢一百個,但是直百錢的重量卻還沒有五銖錢重,並且強迫百姓使用,兌換,百姓被迫兌換後,直百錢指定要嚴重貶值,但是劉備軍隊購買民間物資也用直百錢,而且購買時不準民間漲價,這相當於變相嚴酷盤剝百姓,雖然民間叫苦連天,但是一時間劉備府庫充盈,富的流油,打仗打的就是物資,劉備此時和曹操對戰自然耗得起。

最後,關中地區此時人口稀少,經濟落後,無法供應曹操前方所需軍需,從其他地方調運又沒有運河聯通,糧草損耗巨大,曹操熬不住了,真正打敗曹操的不是劉備,是白米飯。



劉備收編的蜀軍,極其適應在益州,漢中的山地密林中作戰,黃忠在定軍山的爭奪中斬殺曹軍大將夏侯淵,等到曹操大軍趕到,劉備據險而守,終日不出戰,躲在山後裝孫子,時間長了曹操糧草供應不上,士兵吃不上飯就要逃命,曹軍逃亡的越來越多,沒有辦法,曹操只有退兵。

先主遙策之曰:“曹公雖來,無能為也,我必有漢川矣。”及曹公至,先主斂眾拒險,終不交鋒,積月不拔,亡者日多。夏,曹公果引軍還,先主遂有漢中。遣劉封、孟達、李平等攻申耽於上庸。

醉美木瀆


導讀:筆者認為這一段題主說的應該是曹操和劉備兩大集團之間長達數年的漢中之戰。因為只有這次戰役是劉備剛剛平定西川,為了蜀漢有個穩定的北上通道必須拿下漢中。因此這也是劉備親自率領大軍打的最艱苦,結果也最光明。以區區益州一郡硬撼曹軍精銳,為蜀漢政權的確立奠定了堅固的基礎。



漢中之戰發生的背景

其實本來益州和漢中只有益州牧劉璋和漢中張魯的事情,後來主角換成了劉備和曹操。劉璋闇弱無能,害怕打不過張魯因此在張松的勸說下邀請劉備入川抵擋張魯。其實這都是張松、法正等人和劉備提前約好的。

劉備在副軍師龐統輔佐下入川,剛開始很順利。可惜後來不但被劉璋發現了劉備的野心,龐統還被劉璋軍亂箭射死。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才留下關羽鎮守荊州看家,然後率領張飛、趙雲入川馳援劉備。

在諸葛亮的輔佐下,好不容易破了成都得到了西川。劉備漂泊半生終於有了自己的根據地。得到了荊州、益州的人才和財富,再也不是那個當年那個兵不過百;將不過關張的時候了。


劉備此時剛剛平定西川,益州南部以及南中地區還沒有來得及著手。但是北方的張魯打不過曹操投降了。這樣曹操佔據了漢中,可以得隴望蜀形成直逼西川之勢。

以前劉備兵少將寡,面對強敵是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但是現在是避無可避,好容易得到一塊自己的地盤可以實現三分天下的願望必須和曹操死磕。況且漢中是戰略要地,也是隆中對中諸葛亮為他規劃的北上伐曹的戰略通道怎麼能放棄。所以漢中之戰對劉備來說是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必須打,而且必須打贏。

漢中之戰爆發了。


戰前準備工作

其實對劉備來說這場戰爭來的太早也太倉促了。如果等統一西川,整合荊州和益州的所有資源再對戰曹操的話可能就更從容一些了。但是事情逼到這份上了也沒辦法。但是劉備還是做了一些準備。

劉備在諸葛亮的勸說下結交東吳孫權,割讓荊州的長沙、桂陽郡給東吳(如下圖所示)。條件就是東吳同時出兵北伐合肥。東吳文武經過商議後也同意了。這樣相當於孫劉兩家同時伐曹。這樣曹魏的力量就不能集中到漢中戰場,客觀上也減輕了劉備的負擔。


這樣,赤壁大戰後孫劉兩家再次聯手在不同的戰場上準備痛擊曹操。無論是漢中,還是合肥都是孫劉兩家覬覦的要地,大戰一觸即發。

漢中之戰

這場戰爭既然避無可避,所以劉備只能整合所有的力量跟曹操來個大決戰。曹操沒想到劉備居然有這樣的魄力。陣前對決前,兩位英雄有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對話。


曹操說:這世上還有比你劉備更健忘的人嗎?當你討伐董卓的時候,是誰把你扶進了十八路諸侯;在被呂布追殺的無路可逃的時候,是誰把你收留。常言道知恩必報,你卻恩將仇報,背叛朝廷。

言外之意就是我曹孟德代表漢獻帝討伐不臣之人,凡是和我作對的都是對朝廷不忠。劉備卻以衣帶詔為由,痛斥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總之呢,雙方都得找到理由佔到道義制高點來指責對方。既然話不投機,直接幹吧。



戰爭的過程由於篇幅原因不在贅述,但是劉備戰勝曹操的原因確實值得總結。因為這場戰爭是一刀一槍的真殺實砍,沒有絲毫的花招。長達幾年的戰爭,劉備確實戰勝了曹操。這對劉備的自信心和荊州、益州的鼓舞是非常大的。因為之前劉備很少打硬仗,大家擁護你心裡也沒底啊。如果三分天下,你到底能不能撐起來都是個問號?但是這場戰爭給了大家信心,我們確實可以獨霸一方。

劉備能夠在漢中之戰中戰勝曹操,個人以為原因有二


第一、孫權的掣肘作用。

孫權在荊州的誘惑下,率大軍攻打重鎮合肥。雖然拜的比較快,但是畢竟牽扯了曹操的部分精力。因為合肥丟不的,不但對孫權重要,對曹操同樣重要。都是咽喉要地。所以曹操不能集中全部的精力放到漢中戰場,而劉備卻可以集中益州、荊州所有的力量在漢中戰場跟曹操決一勝負。



第二、劉備孤注一擲必戰必勝的心態

漢中對曹操來說可能不像合肥那樣必然不能丟棄,但是對劉備來說就不一樣了。前文說了劉備漂泊半生好不容易才有了建基開國的機會,怎麼能不孤注一擲的投入自己的全部力量對待呢。

況且漢中是諸葛亮隆中對中,劉備將來北伐的通道。地位是相當的重要,所以必須要拿到手裡。如果漢中在曹操手裡,那益州的劉備始終覺得頭上懸著一把刀。因為曹操隨時可以通過漢中攻打西川。

雙方一個是背水一戰的心態,一個沒有拼盡全力的必要。從心態上就能區分出高下來。劉備後來拼到什麼程度:歷史記載劉備控制範圍內已經“男當兵,女當運”的地步。也就是說基本上在劉備轄區內人力資源已經用到了極致。成年男子都上戰場了,後勤補給只能依靠女子來進行。


小結:

所以綜上兩點,劉備在背水一戰的漢中之戰中最後取得了勝利。


我是歷史縱橫帝,期待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歷史縱橫帝


與常年征戰,根基深厚的曹軍相比,劉備治下的軍隊戰力堪稱低下,所以面對曹軍的戰績基本是敗多勝少。

在取得益州後,劉備依靠益州和此前帶來的荊州兵,打贏了漢中之戰。但是,這個所謂的“嬴”其實並非軍事上的勝利,而僅僅是戰略上的勝利。我們先來看漢中之戰前後劉軍的戰績:“(劉備)分遣將軍吳蘭、雷銅等入武都,皆為曹公軍所沒;遣陳式等十餘營絕馬鳴閣道,晃別徵破之,賊自投山谷,多死者”。唯數不多的一次大勝,是黃忠在定軍山斬殺夏侯淵。

單從戰績上說,很難說劉備收編的“菜鳥”蜀軍擊敗了“王者”曹軍,因為漢中之戰曹軍並未遭受重創,曹操退走時能分2次從容的將漢中百姓全部遷走,也佐證了這一點。而漢中之戰勝利的原因,也僅僅是劉備的相持戰略逼走曹軍而非將其擊敗。曹操失其地卻得其民,這在人口稀少的漢末三國時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勝利。

而劉備敢於和曹操叫板的“底牌”,事實上也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蜀軍。劉備半生漂泊,直到客居新野時,才通過招募流民的方式建立起了嫡系部隊。這些避亂流入荊州的外地流民,由於喪失了生產資料,所以,完全依靠軍隊的供養才能生存,屬於職業兵,因而戰鬥力極強。

同樣,益州的劉焉、劉璋父子的蜀軍主力也是流民,是漢末流亡入蜀的南陽三輔數萬家 ,劉焉父子將這些人招募,名曰“東州兵”。這支職業軍在劉備入蜀後,也成為劉備大軍的中堅力量。

劉備取益州時,抽調走了大批荊州軍精銳(流民軍),攻漢中時的攻堅力量,正是當年的荊州軍和收編的東州兵。但可惜,吳蜀夷陵之戰時,劉備多年積累下的這支精銳損失殆盡(戰死5萬)。所以,諸葛亮主政時,蜀漢大軍的來源才從“外來戶”變成了益州編戶。

但是,這支蜀軍戰鬥力並不算高,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利後就曾專門提到:“大軍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賊,而不能破賊為賊所破”,佔據數量優勢的蜀軍居然被曹軍擊敗,可見戰力不高。

不僅如此,益州兵參軍熱情也不高,《三國志》記載:“丞相諸葛亮連年出軍,調發諸郡,多不相救”。而在諸葛亮死後,更是出現“士伍亡命,更相重冒,奸巧非一”的情況。所以,諸葛亮生前不得不從南中地區徵調少數民族軍隊,由夷兵組建成蜀軍中堅,所當無前, 號為”飛軍“。

所以,真正能夠擊敗曹軍的那支精銳,早就被劉備在伐吳時全部葬送了。


秦皇漢武


蜀軍可不是菜鳥,抗日戰爭蜀軍也沒打過什麼大仗,但是出川抗戰,死人最多,裝備最差,戰記也是相當輝煌,你能說不打架的人,打架就不行嗎。

還有就是戰略上曹操已經輸掉了,當時曹操的思想已經認準了要輸,輸也要輸的有價值,於是拖延戰事兩個月把漢中都掏空了,折掉夏侯淵和三萬兵馬留給劉備一個空的漢中,劉備收了漢中,看似地盤大了,沒人守,怎麼辦,馬超留下來守著吧,有守軍了,沒老百姓,沒人種地,軍隊不好養活啊,只能調蜀中百姓來,一來二去折騰的劉備夠嗆。所以這場仗,我認為沒有輸贏,各打各的算盤了,劉備要地盤,曹操要人口,都佔到便宜了,在得便宜之前,不比比,都讓別人覺得自己好欺負呢。

現實中你要讓給別人點東西的時候是不是也要戲耍一番,讓別人覺得很困難才得到,太過於簡單了,會造成別人的錯覺,你很好欺負,會得到得寸進尺的後果。[打臉]





音樂澎湃君


首先劉備集團的決策高於曹操,曹操集合數十萬大軍南下攻劉,初期曹軍勢如破竹,這讓曹操頗為自得。




但是他小看了孫權集團的野心,孫權集團不會讓分江而治的局面實現(這也是他忽略了其中以周瑜為代表謀士的決策影響),這才有了他晚年詩中“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感嘆。而劉備等人卻恰恰抓住了孫權忌憚曹操一家獨大的心理,才有了後來的赤壁之戰。

其次曹操的士兵大多不熟水性,而孫劉士兵大都是水戰為主。雖然曹操屯兵赤壁,希望以短期的軍事訓練使得士兵克服水戰的缺陷。

但是諸葛亮、周瑜等人抓住的曹操的致命傷。

(1)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

關西軍一直是曹操的威脅。

(2)且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

(3)又今盛寒,馬無藁草;

《三國志·孫權傳》記載: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飢疫,死者大半。

(4)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

《三國志·曹操傳》: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備遂有荊州、江南諸郡。

(5 )新收劉表之眾,尚未歸心。


曹操兵敗於赤壁是孫劉聯盟精誠團結、上下一心所至,才有了後面數十年的三足鼎立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