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刚收编的“菜鸟”蜀军为何能打败常年征战的“王者”曹军?

鱼鱼鱼__出没


三国演义中有人骂刘备大耳贼,刘备贼不贼确实贼,是不是英雄也确实英雄,生逢乱世又志向远大,手里还没啥本钱,不贼一点,哪来的机会,所以从人品上苛责刘备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刘备大败曹操题主说的应该是汉中之战,刘备打败曹操也就这一次。


首先,刘备攻破成都是在建安十九年,汉中大战是在建安二十三年到建安二十四年,这其中有四五年时间,且不论刘备收编的是不是菜鸟,经过四五年时间整编训练,这支军队战斗力是有保证的。

刘璋父子虽然胸无大志,但是唯知保境安民,益州也成为诸侯大战之中的幸运之地,户口众多,民间殷实,士人子弟多有避祸益州的,在刘备得到益州后,可以说是陡然而富,手下人才济济,诸葛亮,法正,关羽、张飞、马超为,许靖、麋竺、简雍,董和、黄权、李严,各司其职,尽忠职守。



十九年夏,雒城破,进围成都数十日,璋出降。蜀中殷盛丰乐,先主置酒大飨士卒,取蜀城中金银分赐将士,还其谷帛。先主复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麋竺、简雍为宾友。及董和、黄权、李严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吴壹、费观等又璋之婚亲也,彭羕又璋之所排摈也,刘巴者宿昔之所忌恨也,皆处之显任,尽其器能。有志之士,无不竞劝。
二十四年春正月,夏侯渊与刘备战于阳平,为备所杀。三月,王自长安出斜谷,军遮要以临汉中,遂至阳平。备因险拒守。夏五月,引军还长安。

就算刘备收编的这支益州兵是菜鸟,经过几年的训练,打造粮草军械,这支部队也变成虎狼之师了,再加上刘备原有的荆州旧部,刘备手下部队在这个时候真正是脱胎换骨了。

其次,刘备和刘璋父子不一样,拿下益州后,他只是把益州当做恢复大汉江山的物资供应基地,因此,在占领益州后,对益州百姓进行了颇为严酷的盘剥,有的时候甚至竭泽而渔。但是短期内,刘备可以说是魏蜀吴三国中最阔的一个。



在攻下成都后,刘备其实纵兵劫掠过,取走了城中的金银,奖励有功将士,同时刘备铸造了一种铜钱叫直百钱,顾名思义就是直百钱一钱抵原来的五铢钱一百个,但是直百钱的重量却还没有五铢钱重,并且强迫百姓使用,兑换,百姓被迫兑换后,直百钱指定要严重贬值,但是刘备军队购买民间物资也用直百钱,而且购买时不准民间涨价,这相当于变相严酷盘剥百姓,虽然民间叫苦连天,但是一时间刘备府库充盈,富的流油,打仗打的就是物资,刘备此时和曹操对战自然耗得起。

最后,关中地区此时人口稀少,经济落后,无法供应曹操前方所需军需,从其他地方调运又没有运河联通,粮草损耗巨大,曹操熬不住了,真正打败曹操的不是刘备,是白米饭。



刘备收编的蜀军,极其适应在益州,汉中的山地密林中作战,黄忠在定军山的争夺中斩杀曹军大将夏侯渊,等到曹操大军赶到,刘备据险而守,终日不出战,躲在山后装孙子,时间长了曹操粮草供应不上,士兵吃不上饭就要逃命,曹军逃亡的越来越多,没有办法,曹操只有退兵。

先主遥策之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及曹公至,先主敛众拒险,终不交锋,积月不拔,亡者日多。夏,曹公果引军还,先主遂有汉中。遣刘封、孟达、李平等攻申耽于上庸。

醉美木渎


导读:笔者认为这一段题主说的应该是曹操和刘备两大集团之间长达数年的汉中之战。因为只有这次战役是刘备刚刚平定西川,为了蜀汉有个稳定的北上通道必须拿下汉中。因此这也是刘备亲自率领大军打的最艰苦,结果也最光明。以区区益州一郡硬撼曹军精锐,为蜀汉政权的确立奠定了坚固的基础。



汉中之战发生的背景

其实本来益州和汉中只有益州牧刘璋和汉中张鲁的事情,后来主角换成了刘备和曹操。刘璋暗弱无能,害怕打不过张鲁因此在张松的劝说下邀请刘备入川抵挡张鲁。其实这都是张松、法正等人和刘备提前约好的。

刘备在副军师庞统辅佐下入川,刚开始很顺利。可惜后来不但被刘璋发现了刘备的野心,庞统还被刘璋军乱箭射死。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才留下关羽镇守荆州看家,然后率领张飞、赵云入川驰援刘备。

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好不容易破了成都得到了西川。刘备漂泊半生终于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得到了荆州、益州的人才和财富,再也不是那个当年那个兵不过百;将不过关张的时候了。


刘备此时刚刚平定西川,益州南部以及南中地区还没有来得及着手。但是北方的张鲁打不过曹操投降了。这样曹操占据了汉中,可以得陇望蜀形成直逼西川之势。

以前刘备兵少将寡,面对强敌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但是现在是避无可避,好容易得到一块自己的地盘可以实现三分天下的愿望必须和曹操死磕。况且汉中是战略要地,也是隆中对中诸葛亮为他规划的北上伐曹的战略通道怎么能放弃。所以汉中之战对刘备来说是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必须打,而且必须打赢。

汉中之战爆发了。


战前准备工作

其实对刘备来说这场战争来的太早也太仓促了。如果等统一西川,整合荆州和益州的所有资源再对战曹操的话可能就更从容一些了。但是事情逼到这份上了也没办法。但是刘备还是做了一些准备。

刘备在诸葛亮的劝说下结交东吴孙权,割让荆州的长沙、桂阳郡给东吴(如下图所示)。条件就是东吴同时出兵北伐合肥。东吴文武经过商议后也同意了。这样相当于孙刘两家同时伐曹。这样曹魏的力量就不能集中到汉中战场,客观上也减轻了刘备的负担。


这样,赤壁大战后孙刘两家再次联手在不同的战场上准备痛击曹操。无论是汉中,还是合肥都是孙刘两家觊觎的要地,大战一触即发。

汉中之战

这场战争既然避无可避,所以刘备只能整合所有的力量跟曹操来个大决战。曹操没想到刘备居然有这样的魄力。阵前对决前,两位英雄有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对话。


曹操说:这世上还有比你刘备更健忘的人吗?当你讨伐董卓的时候,是谁把你扶进了十八路诸侯;在被吕布追杀的无路可逃的时候,是谁把你收留。常言道知恩必报,你却恩将仇报,背叛朝廷。

言外之意就是我曹孟德代表汉献帝讨伐不臣之人,凡是和我作对的都是对朝廷不忠。刘备却以衣带诏为由,痛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总之呢,双方都得找到理由占到道义制高点来指责对方。既然话不投机,直接干吧。



战争的过程由于篇幅原因不在赘述,但是刘备战胜曹操的原因确实值得总结。因为这场战争是一刀一枪的真杀实砍,没有丝毫的花招。长达几年的战争,刘备确实战胜了曹操。这对刘备的自信心和荆州、益州的鼓舞是非常大的。因为之前刘备很少打硬仗,大家拥护你心里也没底啊。如果三分天下,你到底能不能撑起来都是个问号?但是这场战争给了大家信心,我们确实可以独霸一方。

刘备能够在汉中之战中战胜曹操,个人以为原因有二


第一、孙权的掣肘作用。

孙权在荆州的诱惑下,率大军攻打重镇合肥。虽然拜的比较快,但是毕竟牵扯了曹操的部分精力。因为合肥丢不的,不但对孙权重要,对曹操同样重要。都是咽喉要地。所以曹操不能集中全部的精力放到汉中战场,而刘备却可以集中益州、荆州所有的力量在汉中战场跟曹操决一胜负。



第二、刘备孤注一掷必战必胜的心态

汉中对曹操来说可能不像合肥那样必然不能丢弃,但是对刘备来说就不一样了。前文说了刘备漂泊半生好不容易才有了建基开国的机会,怎么能不孤注一掷的投入自己的全部力量对待呢。

况且汉中是诸葛亮隆中对中,刘备将来北伐的通道。地位是相当的重要,所以必须要拿到手里。如果汉中在曹操手里,那益州的刘备始终觉得头上悬着一把刀。因为曹操随时可以通过汉中攻打西川。

双方一个是背水一战的心态,一个没有拼尽全力的必要。从心态上就能区分出高下来。刘备后来拼到什么程度:历史记载刘备控制范围内已经“男当兵,女当运”的地步。也就是说基本上在刘备辖区内人力资源已经用到了极致。成年男子都上战场了,后勤补给只能依靠女子来进行。


小结:

所以综上两点,刘备在背水一战的汉中之战中最后取得了胜利。


我是历史纵横帝,期待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历史纵横帝


与常年征战,根基深厚的曹军相比,刘备治下的军队战力堪称低下,所以面对曹军的战绩基本是败多胜少。

在取得益州后,刘备依靠益州和此前带来的荆州兵,打赢了汉中之战。但是,这个所谓的“嬴”其实并非军事上的胜利,而仅仅是战略上的胜利。我们先来看汉中之战前后刘军的战绩:“(刘备)分遣将军吴兰、雷铜等入武都,皆为曹公军所没;遣陈式等十余营绝马鸣阁道,晃别征破之,贼自投山谷,多死者”。唯数不多的一次大胜,是黄忠在定军山斩杀夏侯渊。

单从战绩上说,很难说刘备收编的“菜鸟”蜀军击败了“王者”曹军,因为汉中之战曹军并未遭受重创,曹操退走时能分2次从容的将汉中百姓全部迁走,也佐证了这一点。而汉中之战胜利的原因,也仅仅是刘备的相持战略逼走曹军而非将其击败。曹操失其地却得其民,这在人口稀少的汉末三国时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胜利。

而刘备敢于和曹操叫板的“底牌”,事实上也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蜀军。刘备半生漂泊,直到客居新野时,才通过招募流民的方式建立起了嫡系部队。这些避乱流入荆州的外地流民,由于丧失了生产资料,所以,完全依靠军队的供养才能生存,属于职业兵,因而战斗力极强。

同样,益州的刘焉、刘璋父子的蜀军主力也是流民,是汉末流亡入蜀的南阳三辅数万家 ,刘焉父子将这些人招募,名曰“东州兵”。这支职业军在刘备入蜀后,也成为刘备大军的中坚力量。

刘备取益州时,抽调走了大批荆州军精锐(流民军),攻汉中时的攻坚力量,正是当年的荆州军和收编的东州兵。但可惜,吴蜀夷陵之战时,刘备多年积累下的这支精锐损失殆尽(战死5万)。所以,诸葛亮主政时,蜀汉大军的来源才从“外来户”变成了益州编户。

但是,这支蜀军战斗力并不算高,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利后就曾专门提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占据数量优势的蜀军居然被曹军击败,可见战力不高。

不仅如此,益州兵参军热情也不高,《三国志》记载:“丞相诸葛亮连年出军,调发诸郡,多不相救”。而在诸葛亮死后,更是出现“士伍亡命,更相重冒,奸巧非一”的情况。所以,诸葛亮生前不得不从南中地区征调少数民族军队,由夷兵组建成蜀军中坚,所当无前, 号为”飞军“。

所以,真正能够击败曹军的那支精锐,早就被刘备在伐吴时全部葬送了。


秦皇汉武


蜀军可不是菜鸟,抗日战争蜀军也没打过什么大仗,但是出川抗战,死人最多,装备最差,战记也是相当辉煌,你能说不打架的人,打架就不行吗。

还有就是战略上曹操已经输掉了,当时曹操的思想已经认准了要输,输也要输的有价值,于是拖延战事两个月把汉中都掏空了,折掉夏侯渊和三万兵马留给刘备一个空的汉中,刘备收了汉中,看似地盘大了,没人守,怎么办,马超留下来守着吧,有守军了,没老百姓,没人种地,军队不好养活啊,只能调蜀中百姓来,一来二去折腾的刘备够呛。所以这场仗,我认为没有输赢,各打各的算盘了,刘备要地盘,曹操要人口,都占到便宜了,在得便宜之前,不比比,都让别人觉得自己好欺负呢。

现实中你要让给别人点东西的时候是不是也要戏耍一番,让别人觉得很困难才得到,太过于简单了,会造成别人的错觉,你很好欺负,会得到得寸进尺的后果。[打脸]





音乐澎湃君


首先刘备集团的决策高于曹操,曹操集合数十万大军南下攻刘,初期曹军势如破竹,这让曹操颇为自得。




但是他小看了孙权集团的野心,孙权集团不会让分江而治的局面实现(这也是他忽略了其中以周瑜为代表谋士的决策影响),这才有了他晚年诗中“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而刘备等人却恰恰抓住了孙权忌惮曹操一家独大的心理,才有了后来的赤壁之战。

其次曹操的士兵大多不熟水性,而孙刘士兵大都是水战为主。虽然曹操屯兵赤壁,希望以短期的军事训练使得士兵克服水战的缺陷。

但是诸葛亮、周瑜等人抓住的曹操的致命伤。

(1)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西军一直是曹操的威胁。

(2)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

(3)又今盛寒,马无藁草;

《三国志·孙权传》记载: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

(4)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三国志·曹操传》: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5 )新收刘表之众,尚未归心。


曹操兵败于赤壁是孙刘联盟精诚团结、上下一心所至,才有了后面数十年的三足鼎立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