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从“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句诗中悟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搜寻记


很多人知道杨慎,都源于他所作的一首词《临江仙》,后被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放到卷首作了开篇。

《临江仙》(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意思:长江滚滚向东入海,千古的英雄们也像飞逝的浪花般。莫论是非成败,到头来一场空罢了。唯有两岸的青山依旧,江上的夕阳落了又落。 江边的白发隐者,早已看惯了岁月悠悠,与老友相聚,痛快地饮酒,千古兴亡事都融入谈笑风声中。

杨慎被称为大明第一大才子,留诗两千多首,为何这首广为传唱?

1 创作背景

如其他才华横溢的人一样,过于锋芒毕露,往往都不得顺意。

1488年,杨慎出生于高官之家,父亲是武英殿大学士杨廷和,权倾一时。这样的家庭,家教必好,饱读诗书,才华出众,而他的履历更令人咋舌。

11岁写诗,12岁赋文,13岁随父入京,诗文一时轰动京城,连大明内阁首辅李东阳都收其为学生,称之为小友。24岁,状元及第,任翰林院修撰,登政治舞台。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集家世与才华一身的杨慎便是华丽丽的一生,出色的政治家。也许是前二十年太过于顺利,也许是文人的耿直较真,总要有些曲折磨难的,而对杨慎而言,却是致命的。

他们父子二人与嘉靖皇帝怒怼上了。嘉靖皇帝的皇位是捡来的,老皇帝明孝宗没有儿子,皇位便到了侄子嘉靖的手里。嘉靖当了皇帝,非要追认自己的生父为“皇考”,而将老皇帝孝宗撇一边了。杨廷和父子坚决反对,甚至集结朝中几百人齐上书,嘉靖新上位,必然以儆效尤,廷杖朝官,让他们闭嘴。最后,杨廷和被削官,被打得半死的杨慎充军云南,形同难民,且永不召回。

杨慎此后三十多年的艰难岁月基本上都是在云南度过的。人生荣辱变化之快,容不得人半点犹豫。一身正气,铮铮铁骨,也断送了自己如日中天的仕途。

也如许多才华横溢的人一样,仕途失意,文学反而让其不朽。

1524年,35岁的杨慎充军滇南,这首词或许就是写于充军的路上或充军之后,感慨之作。

2 词写了什么?

得益于它作为《三国演义》的开篇语。

到了明代,词已没落,明代词家寥寥,杨慎这首词可谓脱颖而出。

最大特点是,每一句都能看到借鉴化用的影子。

它有效仿或致敬苏轼的地方。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化用了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这两句意思基本一致,只是词牌格律不同而已,都有一种感叹时间流逝,感慨千古英雄不再的惋惜与愐怀,更为深刻的,站在历史的角度上,发出自然永恒,人类短暂的哀叹!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借鉴苏轼的《前赤壁赋》“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上,侣鱼虾而友麋鹿...抱明月而长终”。

这两句意思也差不多,渔樵向来是文人的最爱,渔樵身上那种与世无争,潇洒超然的态度,是失意文人疗伤的方式。

比如,王维《桃源行》:“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柳宗元《渔翁》:“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渔樵代表了那些淡泊致远的隐士,这不是苏轼与杨慎的始创,但却同样是苏轼与杨慎共同向往的。

这两句意思是,就算建功立业,名垂千古的英雄又如何,还不成了历史中一朵浪花罢了,倒不如做个渔樵这样的隐士,饮酒作乐,笑谈古今,潇洒悠游。

经过天翻地覆的变化,大难不死的杨慎或许想到了三百多年前同样遭遇被贬黄州,而有所彻悟成为东坡先生的苏轼,以先人的姿态激励自己历劫不屈的人生。

还有借鉴的地方,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借鉴宋代李琳《木兰花慢》:“兴亡事空陈迹,只青山、淡淡夕阳明。”而青山,夕阳更是表达历史兴亡,世事沧桑常用的意象。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化用了陈与义的《临江仙》:“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基本上整首词都是化用或借鉴以往名句而成为名句,明白晓畅,自然更容易被传唱,但也是被评价不高的原因。

3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什么意思?

这句话很有意境,也有深意:沧海桑田,日月流转,巍峨的青山不变,静美的夕阳红了又红。

千百年前的英雄谁见了,是非成败谁记得了,自然是永恒的,生命是短暂的,是非功过都不值得去计较,淡泊,宁静,从容,达观,才是真正的人生态度。

这是杨慎对自己过去争名逐利的否定,或者是对那一段磨难经历的放下,历经生死,这样的彻悟,多少有点心塞与无奈!

正如苏轼《临江仙》:“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然而这只是表面的。

于杨慎而言,仕途彻底终结,人生从此漂泊,对一个怀才济世的人来说是致命的,充军,永不召回,连希望都是没有的,所以这种不计得失,沉着从容的心态,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生命感悟。

以前的杨慎是为名利而活,此后的杨慎才为自我而活。万劫不复后,才真正看透,唯清高耿正的节操,唯真实的自我不可丢!

在充军滇南的三十多年,依旧是个斗士。地方土司叛乱,只有他带着人去战斗,官吏盘剥百姓,只有他仗义直言,上书揭发。

他擅长研究经学、史学、哲学、语言学、著作颇丰,存诗两千多首 ,文学评论《升庵诗话》,常被词家用来注解。

所以这句话的理解应该是:

青山不老,夕阳正好,不提过去,不畏将来,从容沉静,活出自我!

做想做的,遵从内心,才能笑傲古今,像江边的渔樵,不是消极避世,只是换一种活法罢了!

这种看淡与放下,才能全心投入到自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中去,才有思想文学大家的杨慎。

遭遇重创的司马迁,正因看透,才有超然的高度,写出《史记》。

1559年,72岁的杨慎死在了云南,留有一句“临利不敢先人,见义不敢后身”勉励后人。直到死后,流亡云南三十多年的杨慎才得以回葬故乡。


一绿浮芳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出自《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但这首词并不是罗贯中所写,而是“明代三才子”之首的杨慎所作,是他《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全词如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要理解这句词中的人生态度,先得了解词人杨慎。

01杨慎

杨慎出生在书香门第,也是官宦之家,从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加上他自幼聪慧过人,又勤而好学,少时便有才名。二十四岁那年,他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正式登上明朝政治舞台。

但杨慎的政治生涯并未一帆风顺,而是非常坎坷艰辛的。

杨慎骨子里有读书人的执拗与正直。

明武宗朱厚照不理朝政,四处游玩,别人视而不见,他却不避斧钺,敢于犯颜直谏。公元1517年,杨慎上奏指责朱厚照“轻举妄动,非事而游”,劝他停止这种荒唐行为。皇帝不理他,依旧我行我素,他气不过,称病告假,辞官归里。

1521年,武宗薨逝,明世宗朱厚熜以地方藩王入主皇位,授杨慎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当时,以内阁首辅杨廷和(杨慎之父)为首的武宗旧臣们以“继嗣”为由要求世宗改换父母。而当时观政进士张璁上疏责廷臣之非,提出了“继统”的理论。两派之间发生斗争,一直到1524年世宗钦定大礼而结束,这次明朝有名的大事件史称“大礼议”。


“大礼议”后,杨廷和被迫辞官,杨慎便再三上书辞职,言不愿与张璁、桂萼等“无耻小人”共事。世宗怒极,正式下诏改称生父为恭穆皇帝。杨慎认为这于礼不合,便“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世宗震怒,下令“命执首八人下诏狱”。消息传出,群情激愤,杨慎便集合了二百多个官员跪在金水桥、左顺门一带抗议,最后被廷杖两次,发配充军。

触皇帝逆鳞,杨慎的政治生涯走到了尽头。他被放逐后,总共遇上六次大赦,却终不得还,年满六十后按律可赎身归家,但无人敢受理。最终,他死在了戍所。

正面跟皇帝刚,除了魏征,古来怕也没有几人,杨慎是其一。他忠诚正直,却执拗固执,在被放逐后宁愿寄情山水,也不向世宗低头认错。


02《临江仙》

再来看这首词,一首典型的咏史词,借历史兴衰抒发人生感慨。

历史就是滚滚江水,任凭你再多丰功伟绩,终究会逝去,过眼云烟而已。古往今来,世事变迁,不变的只有那青山,就连夕阳都红了又红。

经历过官场的尔虞我诈,在鬼门关徘徊过几次,杨慎已从“是非成败”的纠葛中解脱出来,寄情山水,与秋月春风为伴,自在自得。

若逢知己,他一定拿出自己珍藏的酒来宽带,把历代王朝的兴亡作为谈资笑料来助兴,不再纠结于人生抱负。历史变迁又如何?他自冷眼旁观。

人生经历丰富的杨慎,在多年的充军生活中,一直保持着自我,比任何人都清醒,对于功业,他拿得起,放得下。终其一生,淡泊洒脱,倒也自在。

而词中“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写出了历史变迁的客观事实。青山依旧,看惯世态炎凉,几度夕阳,如同朝代更替,不可避免。

这句话很有哲理性,说明历史总是往前,逝者如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就该顺其自然,在奔腾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些许的永恒,而非强求一时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

时间没有尽头,人生转瞬即逝,珍惜当下的美好才是正解。


三叶草青青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出自明代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译注:

滚滚长江向东流去,多少英雄像翻腾的浪花一样消失在历史的激流中。

不管是与非,还是成与败,到现在都是一场空,都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消失了。

当年的青山依然还在那里,太阳依旧日升日落。

在江边的白发隐士,早已看惯了岁月的变化。

和老友难得见了面,痛快地畅饮一杯酒。

古往今来的多少事,都付诸于人们的谈笑之中。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字用修,号升庵,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嘉靖三年,因“大礼仪”授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他被贬谪之后特多感慨,此词就是在贬谪流放时所作。

这首词慷慨悲壮,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读来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也蕴含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这首词读起来荡气回肠,细细品味,仿佛那奔腾而去的不是长江之水,而是无情的历史;仿佛听到历史的叹息之声,在这历史的叹息中寻找着生命永恒的价值。

其中“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发出“人生易老天难老”之慨叹!述说着人世间的沧桑和悲凉。不变的青山,多变的是世事人生。时光匆匆而过,岁月风风雨雨,人生何其短暂,就像那滚滚东去的长江之水,消失在远方、消失在如血的夕阳里。

是与非、成与败,一切都将随着人生的消失而消失,历尽红尘百劫,太多的刻意都可以抛开,从人生的爱、恨、情、仇和是、非、成、败的纠葛中解脱出来,淡然处世,化繁为简,与秋月春风为伴,自在逍遥,岂不更美!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就这样风雨兼程!

爱也匆匆,恨也匆匆,一切都随风!

狂笑一声,长叹一声,快活一生!


戈壁滩上的驼铃



这句诗词出自杨慎的《临江仙》。全篇为: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后人将此篇放在了《三国演义》的篇首,作为开篇词引领全篇,传袭愈久,经典非常。

全篇辞章以人世间的代谢兴替为追溯根本,表露了作者参透白云苍狗、沧海桑田的大禅意、大智慧。

应该说,这是一篇看透了人世沧桑、喧嚣红尘的不朽词作。和李白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有异曲同工之妙。

同样是吹惯了眼前风,看透了旧时月,杨慎却和苏子有着迥异的天性对待。苏子面对过往的人生,大江东去,只能是早生华发,一樽还酹江月。而杨慎同样是举杯邀古,却自带了喜眉笑眼——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愈发显得豁达朗畅。

谁都逃不过命运的暗结,迟早都会变成前尘古迹灰飞烟灭,莫不如尽享当下,举起金樽邀明月,笑看古今风云变幻。

这不仅是杨慎的态度,也应该成为我们的人生坐标。
图片来自网络


龙吟148119260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句诗出自明代才子杨慎的《临江仙》,这首词的全文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大概意思是:滚滚长江,汹涌东逝,不可拒,不可留。浪花飞溅,千古英雄在个中湮没不闻。对也罢,错也罢;成也好,败也好,功名,事业,一转眼的工夫就随着江水流逝,烟消云灭,不见踪影。只有青山仍旧矗立眼前,看着一次又一次的夕阳西下。

在这凝固的历史画面上,白发的渔夫、悠然的樵汉,江湾之畔意趣看惯了秋月春风,也习惯了莫名的孤独与苍凉。幸亏有朋自远方来的喜悦,酒逢知己,使这份孤独与苍凉有了一份慰藉。古往今来,世事变迁,即使是那些名垂千古的丰功伟绩也算得了什么。只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且谈且笑,痛快淋漓。多少无奈,尽在言外。

从“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句诗可以悟出两种人生态度:

第一种:时不我待,当奋发努力。

千古英雄都随滚滚长江水东流不复回,可见人生苦短,人这一辈子时光何其短暂,短短几十年稍纵即逝,所以,我们应该珍惜青春年少的大好时光,奋发努力,好好学习、努力工作,立下高远之志,通过每天扎扎实实的努力,终有一日,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正如陶渊明所说:“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人的一生按30000天来计算,也不过是83年的寿命,从出生到大学毕业22年,65岁到83岁18年退休养老,这两个阶段40年要除去,人生只剩下43年。期间又有多少时间要花在吃喝拉撒睡上面,一天工作8小时,也就是说43年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工作,也就是说,一个寿命83岁的人,正儿八经工作的时间就是14年多一点点。如此算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时光,不奋发努力呢?

第二种:豁达大气,当看淡名利。

在历史长河中,再伟大的人物也只是沧海之一粟,实在是渺小至极。中国历史几千年来,出了多少英雄人物?每一位英雄人物当年是何等威风?何等荣耀?但即便是改天换地的英雄人物,在滚滚历史长河中,终究还是湮没不见。所以,我们一方面既要努力奋斗,又不要太苛求自己,对待名利不能看得太重,不能为名利所累,应当豁达大气。

且看三国,东汉权臣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子曹丕篡汉创立魏国;曹魏权臣司马懿操控政权,其孙司马炎篡魏创立西晋。整个封建时期历史就是如此循环往复,张三家的王朝被李四篡了,李四家的王朝又被王五篡了……王朝更迭只是这些权贵们争夺荣华富贵的戏码,芸芸苍生沦为刀俎之肉,每个王朝的更替都是以尸首堆积如山、新鬼烦怨旧鬼哭为代价的。

追名逐利,真是为谁辛苦为谁忙?


乔鞅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悟出了人生的真谛。人的生命就是短短的一瞬间。与大自然相比,显得十分渺小。人生的日出日落是有限的。四季的轮回,昼夜的交替,对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大自然而言是无所谓。人类有与无,根本影响不了青山绿水。影响不了日月星辰,有规律地运转。人类的几十年,必须看透,看淡,看开。什么功名利禄。人们富贵荣华。都是人生的附属品。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吉凶祸福,都是生命演绎的一个过程。人生能够每天看到日出日落。欣赏着世界上万事万物,给视觉上的一个盛宴。吃到口里,给味蕾一个快乐。人的生命当中求什么都没有用。欲望越多,反而更加烦恼。人生没有欲望了。反而心里更清静了。几千年以来的各路豪杰。他们当年风光无限。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今天的青山绿水,仍然是昨天的青山绿水。今天的太阳与昨天的太阳一样,仍然在发光。地球上没有了谁还是照样转。《金刚经》告诉人们释怀了。就是过去心不可有,现在心不可有,未来心不可有。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有心的话就是执着了。没有的话就是怀了。自然界也好,人身心也好,这个相说有就有,说没有就没有。何必执着于所有自然之相呢?


慈音1


最初笔者知道这句话是在琼瑶阿姨的电视剧的主题歌中。后来才知道这是大明才子杨慎写的。他的《临江仙》如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而这首意境深远的词被小说《三国演义》的作者放在了小说的开头。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是一个人经历了滚滚红尘的风霜雪雨后的感悟。这种感悟是恬淡的,曾经拥有一切,权利,金钱,荣誉,当这一切都归零,身边还有青山常在,夕阳又红几度


诗词本身也是杨慎一生真实的写照,从一个天之骄子到被皇上贬到边远的地方,杨慎经历了繁华,又回归平淡。一切如梦似幻,一切随缘就好。


付虹医生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出自明,杨慎《二十一史》弹词,三章《说秦汉》开场词《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山还是那坐山,太阳却不停的反复升起落下。岁月的流逝,难以捕捉。

人生的短暂,年华的逝去。世上的冷暖。英雄的伟业,就像是:夕阳虽然美好,确己是黄昏。太短暂。

佛学说,人生长短就在呼吸之间!如白驹过隙。

人说死就死了。活再当下最重要!平常人,过平常的生活。寻找自己的快乐。走完这短暂的人生之路!



过客ABC12332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芳华易度,流年似水,物换星移,岁月更迭。如同江水东去,一去不复返,曾经扬名立万的英雄,也耐不住时间流逝,成为偶尔的饭后谈资。人类和永恒的自然相比,太过渺小,百岁光阴一梦蝶,只有淡看荣辱得失,指点江山,方不过一笑莞尔。



落花醉几回


这句词,分明是对前三句的概括性的表达。仅从本句的直接表述,应该是说——青山年年依旧,夕阳岁岁深红,大自然星转斗移、岁月悠长。而放在词的上半阙中,显然其意思就丰富起来。望着不息东去的滚滚长江,历史上多少英雄人物皆随波流逝,消失在史册记忆之中,曾经所有的是是非非、成王败寇均化作一场虚无缥缈,而唯有青山夕阳依旧,年年春夏秋冬,岁岁朝暮飞霞。

因此,本句作者表达的应该有几种意思:人生短暂,岁月悠长;功名成败,转瞬即逝;时空无情,皆为过客;沧海桑田,空余感叹……总之,从正面去理解,应该就是看淡世事,从容人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