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美国用的枪都能连发,为什么有些日本人用的枪却只能打一枪拉一下枪栓?

难得糊涂79760


作为二战里面的两大主要国家,日本和美国是死敌,他们两国展开了长期的交战,不过在战场上,却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日本的军队使用的枪支,主要都是那种步枪,我们在一些抗日剧里面常常能够看到,日本的军人开枪的时候都是打一枪拉一下枪栓,这就是步枪的特点,每次只能是单发,需要打完重新上膛才能再打。

可美国军队的枪就不一样了,在一些影视剧里面他们的军队用的枪,都是那种能够直接连发的冲锋枪。在二战中两个国家的军队配枪确实是存在不小的差异,日军主打的是布枪,美军主打的是冲锋枪。

这两种枪各有特点,步枪靠得就是精准杀敌,冲锋枪就可以放开了去打,靠得就是密集火力来打击对手,不过在大战中,显然是冲锋枪要更加有优势,这也是美军成功的主要原因。

可是有一个问题就非常现实了,日军很早就已经开始从事冲锋枪的研究,他们早期就已经研制出了一些新式的冲锋枪。

按理说是可以为自己的军队配置的,可他们为何就没有选择用冲锋枪呢?

首先日本没有使用冲锋枪,主要就是他们没有这个能力为自己的部队配置这种武器,冲锋枪的生产,需要有着更加完善发达的工业体系,美国有着这样的实力,苏联也有着这样的实力,可日本就不具备这样的力量。

他们确实是非常发达的国家,也能够研制出不少的新兵器,可日本这个国家资源匮乏,指望着他们去大量生产冲锋枪是不太可能的。

况且使用冲锋枪,需要有厚实的家底,冲锋枪的精度要差了一些,可用起来就非常浪费子弹了,日本还真没有这个力量为自己的军队去配置这么多冲锋枪,步枪就要更加实惠了,不仅能够节省子弹,还能打得更加精准。

现在我们看日本的一些车,都是以省油为主的,当然,除了资源的匮乏,日本的军队一些特性也是决定了他们不会去使用冲锋枪,冲锋枪最大的好处就是上手方便,军人不用去怎么培训,直接就能拿来使用,像苏联在后期就大规模来生产冲锋枪,因为他们很多的军人都是临时拉上阵的民众。

和美国一样靠得都是人海战术,利用这种方法来打仗,那么冲锋枪是最适合他们的兵器,不用让军人去过多训练,反正上了战场就放开了打就行了。

可日本人口稀少,和美国这些大国比不了,他们的军队人数本身就不够,一开始走得就是精英路线,日本的军队单兵作战能力非常强,上战场之前都是经受过重点培训的,他们使用步枪就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在战场上有效精准去杀死敌人,到了后来军队的损耗非常严重,就更需要省着用了。

其实战争打到后面,日本已经有些支撑不住了,他们的资源跟不上,甚至连战斗机都只能是加一半的油,子弹供应不上,更多的都是用自杀式攻击,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是没有办法使用冲锋枪这些奢侈的兵器。

当然,日本战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并不是他们不用冲锋枪就打不赢仗,美国也并不是靠着冲锋枪就赢下了战争。

可武器的配置,确实是影响了两个国家战争的走势,美国确实没有依靠冲锋枪赢,可从冲锋枪的使用配置,就能看出他们的工业体系和战争资源远远胜过日本,两个国家的实力不在一个等级上,日本的失败就不奇怪了。


猫眼观史


二战时,日美陆军步兵装备的枪械存在代差,日军步兵手中基本上是清一色的三八式步枪,弹仓容量5发,属于栓动式步枪。

所谓栓动式步枪,即每扣扳机,只能发射一发子弹,且退弹壳和将子弹推进膛,需要手工拉枪栓来完成,每扣扳机发射后,都需要拉动枪栓,因此射击速度慢,又因为弹仓容量低,火力持续能力差。

(图中左二士官手中的M1卡宾枪)

而反观美国大兵,除了个别狙击兵手中是M1903春田栓动式步枪外,基本上都上M1加蓝得半自动步枪,以及M1卡宾枪,另外还有M1式汤姆森冲锋枪和M3式冲锋枪,都是半自动和全自动射击的枪械,其火力持续性能,都要远超日军单发的栓动步枪。

其中,M1加蓝得半自动步枪,8发漏夹供弹,具有火力猛、射程远、射速快、射击精度高等特点,被誉为二战中最可靠的一把步枪。

(美女兵手中的M1式冲锋枪)

M1卡宾枪,重量很轻,15发弹匣供弹,后期改进型有30发供弹具可选择,火力持续能力也完爆日军步兵手中单发的三八大盖。

M1式汤姆森冲锋枪和M3式冲锋枪,尽管发射手枪弹,弹丸杀伤力不如步枪弹,但有20发和30发直弹匣,所以火力猛,适合冲锋和阵地战,其火力也完胜日军步兵的单发步枪。

(二战日军三八栓动步枪)

其实,在二战时,依日本的科技,完全可以制造冲锋枪和半自动步枪,但日本是个岛国,资源相当有限,当初引进德国毛瑟步枪时,就将其弹丸由7.92毫米,改成了6.5毫米。

此改变步枪口径,有两个原因,一是毛瑟步枪7.92毫米弹丸威力过剩,表现在后座力极大,不适合身材矮小的日本兵;二最主要的是,将步枪口径由7.92毫米,改成6.5毫米,可以节省大量保贵的铜材,当时子弹和炮弹的弹头和弹壳,都是用黄铜制造的,战时耗费量极大。

(美军手中的M1加蓝得步枪)

此外,日军方对士兵灌输宣扬的是武士道精神,十分重视士兵的枪法,要求一发一中,也强调刺刀见红,重视士兵的拼刺,所以二战时,日军步兵枪法精准,拼刺技术高超,这些都是历史事实。

再则,日军方认为冲锋枪百发一中,太浪费子弹,所以一再阻扰冲锋枪的开发,甚至在残酷的太平洋夺岛战役中,日军守岛部队和海军陆战队,在与美军逐岛争夺战中,被美军步兵火力彻底压制死伤惨重,生产百式冲锋枪时还要求装上两只脚,能当机枪用,又要装上刺刀,能拼刺用,军部的目光短浅,使百式冲锋枪产量尚不足万余支,还未装备日军守岛部队,战争已经结束了。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国平军史


日军使用的三八大盖一次只能射击一颗子弹,然后要拉动枪栓退出弹壳,压进第二颗子弹,然后再次射击。日军不是不能设计并生产出自动步枪,而是它自身资源匮乏,子弹制造浪费资源,因此日军设计步枪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精确度,尽量做到一个子弹消灭一个敌人!另外日本武士道精神广泛存在,骨子里还是喜爱冷兵器作战,因此枪与刺刀是步兵的标配!


美国是一个爆发户,国土资源多,干事情也是财大气粗,因此枪械设计理念是快速连发!美军的步枪整体上比日军高一个档次,打仗时美军也不重视节约子弹,总是疯狂扫射,以压制敌人!日军则是精确点射,有效杀伤敌人,然后混到一起白刃刺杀,在气势上压倒敌人,摧跨敌军的抵抗意志!

不得不说,日军虽然残暴如禽兽,但是军事素养和战斗意志是远远强于美军和国军的!日军不怕死,不珍惜士兵生命;美军怕死,很在意士兵伤亡情况;日美两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充分展现了各自的传统!



大秦铁鹰剑士


其实二战中各国军队普遍使用的都是打一枪拉一下枪栓的“自动装填式”步枪,比如德军的毛瑟98K,苏军的莫辛纳甘,英军的李·恩菲尔德和日军的三八大盖。

这种类型的步枪虽然不能连发,但其最大的优势就是精度和射程,而且一定程度上减少单位时间内的弹药消耗,可以减轻后勤补给带来的压力,所以受到各国的普遍欢迎。美军参战之初由于国内工业能力没有完全开动,所以使用的也是这类型的步枪,型号为03春田式步枪。

而无需拉栓射速较快的半自动步枪其实在一战前就已经研发出来了,不过由于其射程、精度低于传统步枪,弹药消耗量大,很吃后勤补给能力。再加上轻机枪和冲锋枪的出现,介于二者之间的半自动步枪就显得非常尴尬,所以并没有成为各国的列装单兵武器。

美军普遍装备的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研制于20世纪20年代,随着二战时美国工业能力的完全开动,后勤补给完全不是问题,加兰德步枪才得以大量投产,并取代春田式步枪,成为美军的制式装备,在战场上发挥出巨大的火力优势。

当然其他国家也想像美军这样装备半自动步枪,但他们的工业能力和美国差了几个量级,不能像美国这样玩消耗。特别是资源匮乏的岛国日本,在战争后期为制造枪弹竟然强迫本国人民把家里的铜铁制品统统上交国家,根本不具备列装半自动步枪的能力。

当然,日本人单兵素质较高,普通士兵的枪法很准,所以更喜欢使用精度较高的三八大盖。而这又何尝不是资源匮乏的表现之一呢,只能精打细算的过日子了。


石头说历史


二战美军和日军在步枪上的区别,简单点说就是:美军基本已经完成了从旋转后拉式枪机结构的手动步枪到半自动步枪的升级,甚至于美军还装备了大量的冲锋枪和全自动步枪;而日军仍然普遍装备的是手动步枪,只有极少量的特殊部队才装备了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也就是说,当时美军在单兵武器方面已经超出了日军一个时代

至于说美军为什么能装备半自动步枪,而日军不行,这主要是双方国力和双方对战争战术的区别导致的。

因为半自动步枪的耗弹量,相当来说要远大于手动步枪,美国人财大气粗,耗得起。而日本物资相对贫乏,耗不起。所以日军在步兵武器的选择上,就比较保守,不强调火力压制,而强调设计精度。也就是所谓的子弹有限,要省着点用才行。



不过,日军也不是没有装备过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从一些资料上来看,当时的日军也研发了很多连发前枪,只是装备率不高,相比于美军鼎鼎有名M1伽兰德半自动步枪和汤姆逊冲锋枪来说,名气要小很多。

山寨制造的【半自动步枪】

日本的半自动步枪,可以追溯到二战前。最早的时候,日军想自主研发。比如日本陆军第一研究所的南部麒次郎、陆军技术审查部的日野熊藏等人,就都搞过自主设计,但是在技术上不成熟,一直没有定型。后来太平洋战争爆发了,时间不等人,于是日本自行研制半自动步枪的计划被搁置。改而开始山寨西方国家的成型步枪,进行仿制。

而被日本人选中,决定进行山寨制造的半自动步枪,就是美军当时装备的M1伽兰德半自动步枪。

日军在东南亚战役期间,缴获了大量的伽兰德步枪。随后,日本军工部门开始仿制,并做出一些本土化改进,配发给日本海军陆战队和伞兵部队使用。只不过日本人一直到投降,都没有大规模的批量生产。因此在二战结束后,美军通过统计后才发现,日军在二战期间一共才生产了约250支的伽兰德的山寨款步枪。而且其中还有一半都锁在了仓库里,只有一百多支被投入实战。

这个准备数字相比于日军的兵力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因此别说美军没见过了,估计很多日本高级将领也没有见过自己部队准备的半自动步枪。



自行研制的【冲锋枪】

日本自行研制冲锋枪开始于1921年,由东京兵工厂负责研发。该枪在1927年首次接受测试就暴露出了结构复杂、闭锁不足、零件脆弱、射速过快(1500发/分)、精度较差等一系列的问题。

于是在1930年代,作为日军轻武器自行研发的领军人物南部麒次郎在1931年和1934年又完成了两个设计,并且参加了1936年由陆军技术本部对新型冲锋枪设计的审查。他研发的这一型冲锋枪,采用T形布局,可以调节射速。但因为可靠性不足而被陆军否决,仅仅生产了很少的数量。(在1937年的中国战场上被使用过)


另外,南部麒次郎还为日军战车部队设计了一款非常短小的冲锋枪,被称为南部试制二型冲锋枪,一共只生产了50把,曾在缅甸战场被英军缴获过。

值得一提的是,国军曾经也缴获过南部试制二型冲锋枪。然后,我国的军工技术人员也根据这一枪支进行了仿制。通用美国汤普森冲锋枪的弹匣,理论射速约为500发/分。

到了1940年,日本军工人员根据南部试制二型冲锋枪再次升级,由于当年是日本的神武皇纪2600年,于是这一改进型冲锋枪,就被称为“百式冲锋枪”。

早期型百式冲锋枪,配备筒状刺刀座,可以安装三十式刺刀、枪口消焰器和两脚架,取消了射速调节器。(枪机的行程较长,理论射速只有450发/分,没有必要安置射速调节器)

这个百式冲锋枪比前面提到的各式日制冲锋枪的名气要大的多,这属于当年日军自主研发的自动武器的代表枪型。



从国外购买的【冲锋枪】

由于自主研发的冲锋枪不能满足部队的装备需求,因此从1920年代到1940年代,日本还从西欧国家直接购买了一些冲锋枪,少量的装备了陆军、海军和警察。 其中,数量最大的是德国博格曼MP-18/Ⅰ、MP-28/Ⅱ以及其衍生型。

顺带一提,由于德国的博格曼冲锋枪大多采用7.63x25mm规格的毛瑟手枪弹,因此

日本也购买了7.63mm毛瑟手枪。所以,日军其实也有盒子炮,只不过盒子炮不是日军的制式武器罢了

另外,日军还从瑞士购买了一些SIG-1920 7.63mm冲锋枪装备部队。这个枪型其实也是MP-18/Ⅰ冲锋枪的衍生版本,使用的也是盒子炮的子弹。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型号的冲锋枪,国民政府也从西欧国家购买过。正面战场上很多被日军缴获的国军冲锋枪,日军都是拿回去改改,就可以直接用了。

除了以上列举的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外,日军还装备了很多其它枪型,这里就不一一的列举了。

总的来说,日本是个穷国,消耗不起大量的弹药。因此,日本陆军的核心战术是使用栓动步枪配合掷弹筒推进。在精锐老兵的操作下,栓动步枪也能达到非常惊人的精准,而掷弹筒百米内甚至更远,也经常能保证惊人的首发命中率。在这种情况下,日军其实不需要半自动步枪以及冲锋枪

后来,美军在太平洋战场教育了日军火力压制的重要性后,此时日军的老兵基本上在太平洋上被美军的产能消耗光了,另外国内的资源也已经不支持大量换装了。于是日军也就不搞武器换代,而是采取最有效率的神风特攻,搞自杀式袭击。

所以,日军不大规模装备半自动武器或者冲锋枪,主要是因为在战争前期没充分认识自动武器的重要性。后期认识到了,但也没有时间装备了。并且,日军的资源一直是个软肋,实力上也不支持日军大量配发不需要打一枪拉一下枪栓的半自动和自动武器。


Mer86


在二战美日对抗前期,双方武器差距并不是很大,甚至在麦克阿瑟困守菲律宾的时候,日本还可以将美国压着打,当时的美国陆军打不过日本陆军,老式的P40战机很难与灵活的零式交手,最终兵败菲律宾。

美军是一只严重依赖于技术的军队,在前线一路溃败美军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战术穿插,而是想要重新的获取技术压倒性优势,然后重新找回技术优势最终将敌人打败。

这时候的美军除了疯狂的寻找新式战机之外,也将目光瞄准到了轻武器的采购上,加兰德步枪成为了美国陆军的首选武器。

因为在当时,世界各国都经受不了加兰德步枪的弹药,只有财大气粗的美国自己自用,可是当时的美国陆军只有十几万人,而且没有大的战事,世界各国都在使用拉栓式步枪,根本没有换装必要,当时的武器已经足够。

但在菲律宾溃败之后,美国突然发现没有技术优势的自己居然被日本压着打了,于是大规模换装开始,在瓜岛战役上美日步兵又开始了对抗,但在这一次,日本陆军感觉到了绝望!

此时的美军就不像是菲律宾时候的美军,这个时候的美军人手一支加兰德半自动、班级单位都配备机枪和冲锋枪,即使是炮兵和辅助部队都配备精悍的M1卡宾枪,火力输出远远超过使用99式的日军部队。

但日军也从来都没有忽视过轻武器的发展,但很庆幸的是,当时的日本陆军并没有相关的技术储备,后来被逼得不行的日本直接仿制加兰德,但日本陆军的身高并不能控制好加兰德步枪。

后来的日本陆军制造出了百式冲锋枪,但这时候的日本已经被全面禁运,没有资源的日本造不出足够步枪,造不出足够的子弹,也只能继续让一部分的前线部队继续使用拉栓式步枪,一次只能打一发。


三书青史


首先,是因为日本工业基础不够啊!

其实,日本这么做也是没办法的事。二战时期的日本,虽说是亚洲唯一一个完全工业化的国家,但其工业化水准和美苏德英法等老牌西方列强相比,还是有巨大差距的。

日军虽然能够打造一支足以和美军叫板的海军舰队,但军工资源也大部分耗在海军那去了。这又导致日军的陆军装备和西方列强差距甚远,看看日军装备的坦克就知道。日军坦克和美苏德的坦克相比,小得像可豆子似的,因而也被讥为“豆子坦克”。

日军炮兵也缺乏大口径炮,普遍装备的是只有70mm的92步兵炮。这炮重量只有200公斤,三个人拆卸后就能背着走。

因此,日军步兵装备自然也是比较糟糕的!二战时期,西方主流强国得步兵武器都陆续实现半自动化。而美军就更厉害,是二战期间唯一一支全军列装半自动步枪的军队。也就只有日军还依旧拿着他们那三八大盖打天下。这也是没办法,毕竟日军的弹药工业相对于西方强国,实在太落后了。不论技术工艺还是产量,都差距太远。

整个二战期间,日军子弹年产量的峰值是1941年的约4.9亿发,这数字不到同期苏军子弹产量的十二分之一!就这样的产能,即便日军有能力研发和生产半自动式枪械,他们也装备不起。这也是为什么,美苏德在二战后期都开始大量装备冲锋枪了,而日军却还只能使用三八大盖的根本原因。

其次,就是一开始日军没这个需求!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中国。由于日军在二战前期的对手,也就只有中国军队而已。面对装备落后、缺乏训练的中国军队,日军即便装备三八大盖,也能对我军形成压倒性的优势。

依托炮兵和空军提供的火力打压,再配合日本步兵卓越的射击精度,日军在抗日战场上屡试不爽,一再突破我军的防线和阵地。这就使日本产生了“老子天下无敌”的错觉,进而忽视了对半自动化和自动化步兵武器的研发和改良。

最终的结果是,日军到了太平洋战场,立马被美军打成狗。在美军暴风雨般的火力输出面前,日军压根连头都抬不起来,完全只有挨打的份。往往日军发动一轮万岁冲锋下来,基本就都横躺在美军的阵地前。


这些历史要读


二战美军使用的是M1半自动步枪和M1卡宾枪,而日军是38式和99式栓动步枪,要美军落后一代。

日本在1930年就研发出了半自动步枪,并且准备以小仓兵工厂的甲型半自动步枪或者日本特殊钢的丙型半自动步枪为下一代步枪。其实这两种半自动步枪都采用了佩德森半自动步枪的技术。

但是在这个时候77事变爆发了,在8月7日,日本宣布追加在华北地区的战争经费4亿日元,其中弹药费1亿日元。最后1937年,日本陆军的军费达到了23亿,是平时的2倍以上。

不断扩大的战争,光是在1938年,日军就扩编了10个师团,由于缺乏步枪,都从意大利进口了一批步枪。而日本陆军军械费的76%,都用于制造弹药。根本就没有钱制造大炮和坦克了,就更不要说是步枪,为此,日本换装半自动步枪的计划就被搁置了。

到了1944年,日本开始研制四式甲半自动步枪和四式乙自动步枪,都是采用7.7毫米子弹,半自动步枪是10发子弹,自动步枪是20发和30发子弹两种款式。

但到了1944年以后,日本已经失去了制海权和制空权,极度缺乏原材料,仅有的材料也优秀制造飞机和船只。由于缺乏原材料,整个1944年,陆军都没有生产1门野战大炮,就更不要说步枪了。最后日本就只生产了125支半自动步枪和200套零件根本没有投入全面生产。


深度军事


这个问题就像是说吉普车能买起,但是油加不起啊!

日本的手动步枪其实已经十分落后了

在枪械方面,日本使用的基本的武器是步枪,当然其他国家也都是以步枪为主,日本是以三八大盖为主,德国出名的是毛瑟98K,苏联的是莫辛纳甘,中国的武器比较杂,基本是汉阳造加万国造,还有各种仿制的,在中国的抗战过程中只有后期才使用上美式的冲锋枪,那打得小日本是嗷嗷叫啊!

随着战争的发展,自动取代手动,先是出现了半自动的枪,可以自动装填子弹,单发射击的步枪,比如美国的M1加兰德,德国的STG44.

自动步枪取代手动步枪,玩CF,CS等射击类游戏基本用的都是这种自动步枪,可以自动进弹,连续发射子弹,一梭子可以打三十发,然后换个弹夹就搞定了,比如美国的M4A1,苏联的AK47,等等都是常用的枪。

当然,在二战中步枪也就发展到半自动的水平,AK47这些枪都是二战后才发明出来的,但是冲锋枪取代步枪已经是大势所趋了,在德国和美国的制式装备中,冲锋枪的比重逐渐增加。

日本依然坚持用那种最手动的打一枪拉一下枪栓的手动步枪三八大盖,在太平洋战场中真的是被美军的冲锋枪给突突完了。

作战思维的变化使枪械的作用也进行了变化

在亚洲战场比如日本的作战思维是,装甲部队配合步兵部队,火炮打完步兵冲,步兵没冲完,火炮继续轰。

但是欧洲的作战思维早就发生了变化,随着装甲部队的完善,以及火炮部队的加强,步兵再也不能承担远程输出的任务,而是保障装甲部队的前行以及端掉敌军的炮台等任务,所以进程攻击取代远程攻击,密集火力取代稀松火力。

随着战争的推进,不但轻武器火力越来越猛,就是重火力的火炮口径也越来越大,冲锋枪逐渐成为主流。

但是冲锋枪也有缺点,就是打的并不是精准,冲锋枪和步枪的对比简单来说就是百发不中和百发百中。而且步枪也有一定的优点,就是稳准狠,在缺少装甲作战的中国,步枪才是王道。日本的三八大盖也正是看中了这点。

日本并非没有能力研发出冲锋枪,为何却坚持要使用步枪

很多人认为日本人冥顽不灵,用三八大盖是坚持武士道的信仰,认为一发一中才是本事,日本人的思维有点像开车也要讲究手动档比自动档更有技术含量,更能体会到驾驶的乐趣。

其实纯粹是扯王八犊子,因为自动档的车比同级别的手动档的车都要贵那么一两万,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狭窄,资源短缺,能够发动这么大规模的战争实际早就已经快不行了。

日本其实也能研发出冲锋枪,问题的关键是不在于冲锋枪,而是在于子弹,冲锋枪就是吉普车似的,好用是肯定的,关键是油加不起啊,冲锋枪百发不中,浪费的是子弹啊,美国有钱子弹随便打,但是日本不是啊,日本弹药也很紧缺,所以,才要求士兵一定要精准,当然,我们就没有必要笑话人家了,我们有的部队,人均才四发子弹。

美国人的作战思维是,能用武器弹药解决的事情都是小事情,那真叫一个财大气粗,看《血战钢锯岭》的时候,先是火炮覆盖一下,然后步兵才上去摸索,火力之猛,无人能敌啊!日本人能做的,只能是学习中国打起了地道战,嘿!地道战,嘿!

日本要是能用起冲锋枪,估计美国的跳岛战役肯定会更加的漫长。


史论纵横


其实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士兵的单兵主要武器(不包括手枪)也不全是自动或者半自动武器,至少在战争的前半段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马润(海军陆战队)使用的普遍还是M1903春田式栓动步枪,跟日本的38式或99式步枪一样都是打一发拉一下的东西。

▲M1903春田步枪

至于为什么马润们非要用这种东西,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美帝的马润在战术传统上非常强调单兵精确射击能力(到现在还保留着400码还是600码精确射击这种鬼畜科目),而栓动步枪无疑比半自动步枪更适合精确射击;二是马润的战役环境决定了他们不可能随时都能拿到弹药补给(毕竟是“穿过布满砾石的海滩,奔向的里波黎”),自动武器的弹药消耗量决定了它们的持续作战能力差,如果子弹打完了补给送不上来,整个部队就杯具了。

因此,美国的马润们在战争一开始使用的跟日本一样,都是手动步枪。但是随着战争的进程,美国的工业生产力开始爆发,战争主动权迅速易手,马润们到了战场上基本不存在弹药之虞,而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作战,搞精确射击的栓动步枪确实是根本没法用,所以,马润们很利索地就全部换成了M1加兰德步枪。

至于日本这种国家,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穷逼”就不要学人发动世界大战了。日本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从一开始,打的就是穷逼的战争,单单从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本土的弹药制造总量来看,要学美军一样给单兵普遍装备半自动与自动武器,怕是日本打不到两年就要因为家财见底而不得不举手投降了。

如果说美军的马润装备栓动步枪是因为战术性的因素优先,战役性因素次之,那么日本拿着38式跟99式就敢跟英美鬼畜玩命那就是战略性因素优先(国家财力与工业生产力根本没法支撑大量装备冲锋枪与半自动步枪),战术性因素次之(跟马润一样在战术传统上极度强调单兵精确射击能力),至于战役性因素那就是一泡污了(鬼子有后勤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