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我的國家相隔一條鐵路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什麼?

詩人給出了一個關於愛情的玄妙答案:「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把這個問題拋給居住在比利時維恩鐵路(Vennbahn Railway)西側的德國公民,他們會給出一個無比現實的答覆:「我的國家就在我眼前20米遠的地方,而我卻需要穿越他國領土,才能到達。」

我與我的國家相隔一條鐵路

比利時與德國之間20米寬的鐵路國界

一個多世紀以前,這裡的居民生於德國,長於德國。但自1919年《凡爾賽條約》簽署後,這裡的情況全變了,生生與德國本土割裂,形成五個小飛地。如果想與維恩鐵路東側的朋友聚會,居住於此的德國人還需要跨越一段比利時的地界。

這是怎麼回事呢?原因需要從維恩鐵路的修建與歸屬變更講起。


01.

一條鐵路,雙贏


19世紀末,德國政府計劃在重工業城市亞琛(Aachen)和盧森堡的達特魯-瓦蓬( Trois-Ponts)之間修建一條鐵路,希望通過這條鐵路,將盧森堡豐富的煤礦和鐵礦源源不斷地運往亞琛的工廠。

在選擇鐵路路線時,德國人費了不少腦筋。亞琛地處德國西部邊境,與比利時相去不遠,亞琛到達特魯-瓦蓬之間的直線距離大部分都在比利時境內。如果想讓這條鐵路完全從德國境內修到盧森堡,需要繞過德國與比利時的國境線,開闢一條十分彎曲的道路。

而如果穿越國境線,到達盧森堡的話,鐵路修建要方便許多,費時更短,費用更少。

我與我的國家相隔一條鐵路

圖中黃色線條為維恩鐵路

於是,德國政府便與比利時商議,將鐵路路基鋪設在距離兩國國境線不遠的地方,如果建成,這條南北向的鐵路將多次跨過兩國國界,連接起亞琛與達特魯-瓦蓬之間的德國勒特根(Roetgen)、蒙紹(Monschau)、比利時聖維特(Sankt Vith)等幾座城市。

德國想要節省開支,比利時何嘗不想收益?他們考慮的是,在比利時布魯塞爾(Brussel)和德國科隆(Cologne)之間,已經有一條布科鐵路,如果這條新鐵路修建成功,它將與布科鐵路相交,從而形成一個便捷的鐵路網,對本國交通大有好處。

很快,德、比兩國就修建鐵路事宜達成一致協議,各自承擔本國境內的鐵路修建費用。從1885年起,維恩鐵路耗時四年,最終於1889年全線通車,兩國各自擁有自己國境之內的鐵路所有權,鐵路下的路基地面也各歸各有。


02.

一紙條約,分離


這段共享鐵路的美好時光維持了不到20年的時間。

1918年,歷時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慘遭大敗。次年召開的巴黎和會,德國喪失了主動權,被它的老對手英國和法國狠狠打壓。為了加強對德國的經濟制裁,限制德國工業發展,英、法這兩個戰勝國大手一揮,在《凡爾賽條約》中將維恩鐵路全線拱手交到了比利時手中。

我與我的國家相隔一條鐵路

《凡爾賽條約》簽訂場景

德國本想節省鐵路建設開支,可誰曾想到有一天,鐵軌連同地面都成了別人家的。

《凡爾賽條約》生效後,德國與比利時的國界線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本來,在維恩鐵路西側,德國擁有五處大小不一的領土,總面積25平方公里,它們在行政上屬於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North Rhine-Westphalia)。

當維恩鐵路全部歸屬比利時之後,這五個地方脫離了本國國土,正式成為德國在比利時的飛地。

這五塊飛地的面積都不是特別大,最大的一塊,面積不過12.117平方公里,最小的一塊僅僅0.016平方公里,小到把地圖放大許多倍,仍然發現不了它的位置。

我與我的國家相隔一條鐵路

▲ 維恩鐵路與5塊德國飛地的位置

圖中紅色線所圈地區為德國飛地

圖片來源:maps-for-free

想想看,在沒有鐵路之前,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可以在德國的土地上自由穿行,有了鐵路之後,他們需要跨越20米寬的鐵軌,與鐵路東側的朋友聯繫。而《凡爾賽條約》簽訂後,他們則需要辦理跨境手續,穿過比利時的地盤,才能與德國本土取得聯繫。

短短30年的時間,這裡的人們經歷了現代交通的高速發展,經歷了戰爭敗局,又眼看著自己的家園與國家領土割裂。這樣的戲劇性,正好折射了19世紀末到20世紀10年代末,世界格局的滄桑鉅變。


03.

一場戰爭,警醒


但是,故事並未到此結束,20年後,德國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1940年5月10日,德軍實施閃電戰,它的鄰居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四國紛紛遭殃。

德國與比利時的戰鬥僅僅持續了18天,便以比利時軍隊投降告終。比利時全境都被德國佔領後,維恩鐵路全線自然歸德國所有。

1945年二戰結束,歷史重演,德國又成了戰敗國。英法兩國援引《凡爾賽條約》,將維恩鐵路重新劃給了比利時。從此以後,維恩鐵路的主權一直屬於比利時,至今不曾變更,而五塊飛地也維持原樣不變。

由於經濟快速轉型,維恩鐵路在原材料運輸方面的重要性逐漸降低,有許多路段相繼停運。到了20世紀末,這條鐵路上只剩下一小部分還通車。

2001年,維恩鐵路結束了自己的運輸使命,正式宣佈停運。目前,比利時政府將其中部分鐵路拆除,鋪設了自行車道,用於遊客觀光旅行。

我與我的國家相隔一條鐵路

維恩鐵路改造的公路

比利時曾有歸還維恩鐵路的打算,如果歸還成功,鐵路左側的德國飛地將自動迴歸祖國的懷抱,但是德國選擇維持當前的格局不變。原因何在?

也許隨著德國的經濟發展,這條鐵路已經無足輕重,也許兩次世界大戰的制裁仍然給德國以歷史警醒,他們不打算改變這項制裁結果。

對於維恩鐵路沿線的居民來說,當前的境遇無疑是最好的,沒有轟隆隆的鐵路運輸,沒有戰爭陰影環繞,找個陽光明媚的日子,騎車放風,生活不亦快哉!

我與我的國家相隔一條鐵路

遊客在廢棄鐵軌上游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