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都七老八十了,为何要找面首入宫伺候?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叫做“面首”。

“面首”,面,意为貌之美;首,意为发之美;“面首”是我国古代上层社会的一种风俗,一般是指女皇帝、太后、皇后、公主、妃嫔等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欲,公开地拥有一个或多个情人(男宠),因为这些男宠都颇具姿色,所以称为“面首”。简言之,“面首”即是“男妾”、“男宠”、“情夫”。

最早的“面首”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根据《南史》中记载,刘宋的前废太子刘子业后宫有很多妃子,这引来了他的妹妹山阴公主的嫉妒,于是她便跑去和前废帝争论,说她和前废帝都是一父所生,亲兄妹,却为何刘宋的皇帝有后宫万人,自己却只有驸马一个丈夫呢?认为这十分不公平。

刘子业对此感到很无奈,但是还是给了选取了30个“面首”。岂料想山阴公主还是不满足,她看到她姑姑巴西公祖的驸马褚渊长得帅,是个美男子,于是便派人把褚渊劫持到家中,逼迫其做自己的面首。褚渊被山阴公主关押了十几天,一直都不肯服从,最后山阴公主没有办法,看到他这么坚定,便将他放了。

此外,在《南史》中还记载了,齐郁林王萧昭业称帝以后,还给自己的母亲文安王皇后招了30个面首,以此来安慰他母亲的孤寂。

(山阴公主——剧照)

所以,我们通过上文得知,实际上在南北朝的时候,面首已经开始逐渐风靡起来了,而后的隋唐帝国也自然将其继承了下来。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在唐高宗李治驾崩以后,在她的后宫之中,也蓄养了很多的面首,例如我们熟知的薛怀义、张易之、张昌宗、柳良宾、侯祥、沈南璆、僧惠范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面首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一些“阳道壮伟”之人。

这并不是空穴来风,在《旧唐书·外戚传》中就有着明确的记载:

“薛怀义者,京兆鄠县人,本姓冯,名小宝。以鬻台货为业,伟形神,有膂力,为市于洛阳,得幸于千金公主(高宗女)侍儿。公主知之,入宫言曰:‘小宝有非常材用(指阳具壮伟),可以近侍。’因得召见,恩遇日深。则天欲隐其迹,便于出入禁中,乃度为僧。又以怀义非士族,乃改姓薛。令与太平公主婿薛绍合族,令绍以季父事之。自是与洛阳大德僧法明……等在内道场念诵。怀义出入乘厩马,中官侍从,诸武朝贵,匍匐礼谒,人间呼为薛师。”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武则天继位的时候都已经有66岁了,按照人体生理状况来说,上了这个年纪的男女,其基本上大都失去了生理功能,更何况这还是在古代。

其实,武则天蓄养的这些面首实际上也并非都是在其称帝之后才有的,在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当然了,在称帝后,这些面首也没有就此断绝。但是此时这些面首的职责已经不只是满足她的生理需要,而更多的是满足其心理需要了。

身为一代女皇的武则天,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压力都是很大的,所以在后宫蓄养一些男宠也还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了,唐朝时期蓄养面首的人也并非只有武则天一人,她的小女儿太平公主,也有很多面首。而且,武则天的很多面首,实际上都是她的女儿为她推荐的,比如薛怀义和张宗昌等人。他们都曾经是太平公主的面首。

即便是在后来唐中宗继位以后,他的妻子韦后与上官婉儿都共同私通武三思;此外,韦后还有像马秦客、杨均等这样的男宠。他的女儿也都曾经广纳面首。

所以,在当时,上层女子置“面首”一事,还是比较普遍的。当然了,同时这也反映了古代一些上层女子的淫逸糜烂生活。

史料参考:

  1. 《旧唐书》

  2. 《南史》

  3. 《中国文化常识》


方圆文史


因此武则天即使到了81岁,他还要找男宠,其中这点非常重要

首先第一武则天的性格、对权力极度的渴望,她14岁就入宫,刚开始就有特别大的野心,但是后来因为心机太深,唐太宗并没有对他宠爱,因为没能上位,她心里一直不忿,后来她在当上皇帝以后就改名为位“曌”,意思就是目空一切,这足以显示他对权力的渴望 其中这点非常的重要,武则天心里一直对女权非常看重,历代皇帝都是男性,后宫也都是非常多的妃子,武则天就觉得别人当皇帝以后可以想尽天下美色,为何自己不可以,因此位了显示自己的地位,她也需要后宫男侍来彰显自己的权贵,同时也可以为自己排忧解难。



最后因为在当时唐朝,民间本身就比较荒淫混乱,男女关系比较没底线,社会风气开放而导致!武则天找男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她对女权非常的重视,因为男性皇帝可以找红宫佳丽3000,为何女性不可以找男宠?在加上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难免造成这样局面!
而在武则天去世后留下了无字碑,也是充满了神秘色彩,专家有认为是她的是非功过交给后人来评论,自己不去自我标榜。也可见这位女皇帝的胸襟十分宽广


平淡农家


武则天都七老八十了,为何要找面首入宫伺候?(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武则天连皇帝都当了,养几个面首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哪个皇帝不是三宫六院,武则天作为一国之君,养几个面首,其实相当于其他皇帝养几个妃子,因为她是女皇帝,所以他的嫔妃叫做面首而已,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借这个机会今天小编就说说面首这回事儿,顺便聊聊武则天和她几个面首不得不说的几件事儿!

何为面首呢?面,貌之美;首,发之美,说白了就是身强力壮的美男子。

在宋代之前,理学还没有得到大发展,封建礼教还是马马虎虎,社会对女性的要求还是比较宽松的,有很大的自由度。

那个时候,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普通的士大夫和商人土豪也可以一妻多妾,女人呢?普通的女子当然还是要遵守三从四德,但是一些有钱有势的女人,就可以一女多夫,这个夫特指男宠,其中的佼佼者就是南北朝时北宋大名鼎鼎的山阴公主刘楚玉,这位南朝第一美人以放荡淫乱而著名。《宋书·前废帝纪》记载,山阴公主向自己的弟弟皇帝刘子业抱怨“虽然咱俩男女有别,但是我和你都是先帝的骨肉,你的后宫美女数以万计,我只有驸马一个人,这也太不公平了”,荒唐的前废帝立即给姐姐安排了三十个面首,这就是“面首”的由来。

除了山阴公主,战国时期秦宣太后与魏丑夫,秦始皇的老妈赵姬与嫪毐,晋惠帝奇丑无比的皇后贾南风也好这口,不过她是玩完后顺手杀了。

最有名的,要数武则天了。

老公李治死的时候,武则天已经60岁了,当上女皇的时候67岁了,一个绝|经的老太太,应该没有那方面的需求了,但是武则天精力超级旺盛,活到82岁才去世,《旧唐书》里有记载的面首有薛怀义、张易之、张昌宗、沈南璆等人,其他没留下姓名的应该还不少。

武则天的第一个面首冯小宝(薛怀义)

这家伙本来是个走街串巷卖大力丸的街头小混混,为了宣传效果,身体锻炼的倍棒,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机缘巧合被武则天的干女儿千金公主的侍女发现了,两人发展成情人,经常到公主府厮混,不小心被千金公主抓个正着,公主一看小伙子一表人才,也没惩罚他,就自己留用了,试用一番发现这家伙简直是人才,自己用着浪费了,何不献给干妈武则天,说办就办,她给冯小宝大力包装一番,送进宫了。

武则天刚刚平定徐敬业叛乱,政局稳定了,正好享受人生,冯小宝的到来让她非常高兴,就愉快的笑纳了,问题来了,高宗尸骨未寒,李氏宗亲都看着自己呢,这也得注意点影响吧!于是就把冯小宝剃度当了和尚,(多年以后李隆基娶杨玉环走的也是这条路线),这样出入就方面多了,不过冯小宝出身太低微,好说不好听,办法总比困难多,让冯小宝给女儿太平公主的老公薛绍当叔叔去,冯小宝改名薛怀义,还让他当上了白马寺的主持,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这下子就方便多了。

得宠的薛怀义更加卖力了,主持修建了明堂和天堂,还从浩如烟海的佛教里找到大云经,为武则天登基找到了理论依据,官封三品左威卫大将军,身兼数职的薛怀义炙手可热,满朝文武都称他为“薛师”,谁都不放在眼里,在长安城里横行霸道,目中无人,就连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和武三思兄弟,见了薛怀义也得施礼。

但是,武则天还不糊涂,任由他胡闹,有一次,薛怀义带着一群喽啰大摇大摆从禁宫南门入,恰好碰上宰相苏良嗣,苏良嗣勃然大怒,让人按住薛怀义,上去一顿耳光,揍得满地找牙,薛怀义跑到武则天面前哭诉,没想到武则天说“南衙是宰相往来之地,你从北门出入,别去冒犯他!”,这就是一个成熟女政治家,玩归玩,关键时刻头脑清醒。

后来,薛怀义攻打突厥期间,寂寞难耐的武则天移情别恋,爱上了一个御医沈南璆,薛怀义回来后,还想重续前缘,公元695年正月十五,精心组了一个元宵晚会的局,结果武则天不赏脸,薛怀义气急败坏,脑子一热,把明堂给点着了,女皇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把薛怀义一刀杀了,还不解恨,又把他的尸体送回白马寺,挫骨扬灰埋到塔底,永世不得超生。

杀了冯小宝,御医沈南璆成了头牌。

沈南璆为人温和,很有情调,是个暖男,善于揣摩上意,常在宫中行走,养成了唯唯诺诺的习惯,把年近七旬的武则天照顾的很惬意,唯一的缺点是年龄大了,已经四十多岁了,身体有点发虚,为了让武则天过上“幸福”生活,沈南璆吃各种补药,最终在某个良宵,暴死宫中,做了武则天石榴裙下的“花鬼”。

沈南璆死后,空虚寂寞冷的武则天专门设立了一个机构“控鹤监”,后改名“奉宸府”,专门招收脸蛋俊美、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当“供奉”,这些人每日里给她捶背揉肩、唱曲作诗,喂葡萄吃,怀里撒娇,好不惬意。

右补阙朱敬则实在看不下去了,上奏说:男人三妻四妾正常,一个女人,临近迟暮,还整天和一堆男人鬼混,成何体统?传出去,有伤风化,影响朝廷威严。

武则天闻奏,有点难堪,不但没治罪,反而赏赐绸缎一百匹。从此之后,有所收敛。后来善解人意的女儿太平公主把自己的面首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奉献给母亲,这弟兄两个,不但长相俊美,善解人意,而且年轻,关键是肾好,经得起折腾,据说,张易之还会制药,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娘炮,已经80岁的武则天对这兄弟俩是言听计从,什么事儿都交给他们去办,风头比当年的薛怀义还盛,曾给薛怀义牵马的武承嗣和武三思兄弟现在给二张牵马坠蹬。

二张兄弟把持朝政,清除异己,甚至把手伸向了李氏宗亲,大足元年(701年)八月,李显嫡长子李重润与其妹永泰郡主李仙蕙(有孕在身)、妹夫武承嗣长子武延基私下议论武则天面首张易之兄弟,被张氏兄弟告发,武则天得知后大怒,李氏兄妹自尽,武延基死在狱中,李显一下子失去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一个女婿和一个外孙。

看来,亲孙子亲孙女也没有面首亲呀!

武则天生病,二张兄弟侍奉左右,外人不得入内,这时候,大臣和宗亲已经见不到武则天了,凤阁侍郎张柬之等人决定发动政变,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神龙政变爆发,张易之、张宗昌被枭首示众,武则天被逼退位,结束了她和面首的美好生活,大唐的权力又交回到李氏手中,回到了男人统治的时代。

武则天临终前下遗诏,恢复”则天大圣皇后“称号,与丈夫高宗李治合葬在乾陵,如果李治在地下知道武则天给他带了上百顶绿帽子,不知道会怎么想?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有趣的历史!


葛大小姐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跟年龄无关,跟性别更没有关系。武则天七老八十,依然面首不断,其实更多的是精神需求。这些男宠大致充当了女皇的药引子、麻醉剂和大补丸!

女皇的药引子

她最信任的宰相狄仁杰,曾经劝她要有所节制,女皇的回答相当有震撼力:“朕年轻的时候孩子生得多,血气大亏,朕现在不过是为了采阳补气,你看我现在是不是气色好多了!”

这是武则天对自己行为的辩解,意思是说,俺这哪是好色,纯粹为了健康考虑。为了皇帝的健康,做什么都不为过吧?所以,薛怀义、张昌宗、张易之等等,都成了女皇的药引子。

不过,武则天的说法显然有的口不由心,既然是药引子,为啥专挑美男子?连宋之问这样的有口臭的美男子都不行,世界上有这么爽心悦目的药引子吗?说白了还是好色,人家狄仁杰不好意思反驳而已。

好吧,就算为了药引子的成色好一点,必须美男子,请问为什么数量搞那么多?难道药引子也有分类不成?有的补气,有的补血?可是,愣搞了个“控鹤监”,养了一堆药引子又是干嘛用的?难道“控鹤监”是科研机构,专门研究药引子的?

女皇的麻醉剂

所以,武则天的狡辩很苍白无力,她就是好色。提问者很纳闷,那么大岁数了,能行不?您问的行不行没法回答你,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女皇是极度寂寞的,她需要人陪伴,抛开政治、抛开利益,作为最纯粹的人,所能获得陪伴!

武则天一辈子在腥风血雨中度过,心肠坚硬如铁。不过,是人就有软弱之处,恐怕只有在夜深人静的宫苑里,女皇才会感到丝丝袭人的悲凉。对女皇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沾满鲜血的龙椅越来越厌倦,而远离龙椅,就意味着她的孤独越来越长。

所以,巧言令色的男宠们,就像她的精神麻醉剂,可以让她忘记悲凉,远离孤独!这个需求,远比药引子重要,但女皇的坚强,让她说不出口。

女皇的大补丸

武则天的家庭生活,换成任何一个人都没法承受,娘家兄弟、亲姐妹侄女、亲生儿女、孙子孙女,她陆续砍了十几个。李贤临死前不客气地给她留下了一首《黄台瓜辞》: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凶煞了一辈子的武则天,古稀之年,连抱蔓都有难度,亲人们除了心怀叵测的,都躲她远远的。连她最心爱的女儿太平公主,最后都在背后给了她一刀,勾结张柬之发动政变,逼她逊位。

人在孤独的时候,最想念的就是亲人,尤其是老人,天伦之乐就是老人的最好补品。武则天没有,她只能寻求替代品。

武则天对这些男宠,尤其是张家兄弟的宠爱,远远超出了情爱。张家满门都受到恩泽,很难说,在武则天的心理,掺杂了多少母爱。当然,母爱往往是不求回报的,她唯一的回报就是心灵的自我滋补。

所以,某种意义上,武则天对男宠的需求,其实把他们当做了自己的精神大补丸,填补了母爱无处释放的空缺。

综上所说,武则天对男宠的需求,其实精神层面远远大于生理层面,岁数越大越明显,这种畸形的现象,都源自于女皇残酷的皇帝生涯!


寻根拜祖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武则天七老八十了,还要找面首入宫侍寝,完全是不接受民主监督的,绝对皇权的必然选择。

根据《南史》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宋的废帝刘子业,曾经亲自精心挑选了30个生龙活虎、貌若潘安的面首,送给自己的亲妹妹——山阴公主。

《南史》还记载了齐郁林王——萧昭业称帝后,也曾经精挑细拣了30个人材一表、体贴入微、身强力壮的年少美男子为面首,送给自己的母亲——文安王皇后,排解孤寂。

武则天14岁入宫,因漂亮出众,深受唐太宗李世民的宠幸,并被赐封为才人。但她小小年纪就野心忒重、心机太深,唐太宗不得不有所顾虑忌惮,迅速刻意疏远了她——没有给她登台上位、飞黄腾达的机会。

后来,她不择手段、曲线运作,经过一系列的纵横捭阖,终于登堂入室,达到自己人生目的。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当上皇帝之后,改名为武曌。曌乃''日月凌空,阴阳同体'',何等威武霸气?!

武则天野心勃勃、权欲熏心,为了权力,她不惜杀死自己的侄女、内侄、亲姐、外孙、儿子,甚至幼女……

放纵的权力是一头凶残、暴戾的魔兽。武则天七八十岁了还养众多面首,只不过皇权专制史上的一次''小巫见大巫''罢了;连专制独裁史上,不计其数的奢糜荒唐''冰山''的''一角''也算不上!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只有把权力关进笼子,并且接受人民大众的真正监督,才不会出现、上演这样的人类丑剧!











分贝民


“面首”,顾名思义要有面貌之美。南北朝时,刘宋皇帝刘子业荒淫放荡,刘子业的姐姐山阴公主刘楚玉也和弟弟一样淫恣过度,她向刘子业提出,“妾与陛下,虽男女有殊,俱托体先帝。陛下六宫万数,而妾唯驸马一人。事不均平,一何至此!” 于是刘子业为了公平,“帝乃为主置面首左右三十人。”这里的三十个“面首”就特指面貌美丽的男子,专以供贵族妇女淫乐。

武则天为什么有面首?不外乎两点原因:第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第二,设置面首是权势的象征。


武则天的面首很多,前有薛怀义,后有“二张”。薛怀义是武则天第一个面首。薛怀义原名“冯小宝”,身份低微,不过是个走街窜巷的货郎,后来被武则天的义女千金公主进献给武则天为面首。千金公主是高祖李渊的女儿,自愿做武则天的义女,其实算起来千金公主是高宗李治的姑姑,也应该是武则天的长辈,能不顾人伦辈份以武则天为母,巴结武则天的心肯定相当炽盛。可见,千金公主进献给武则天的这个“面首”一定不简单。

薛怀义确实也是武则天面首里比较特殊的一个。薛怀义帮着武则天督造工程,建起明堂。神都洛阳的明堂是高级别礼仪建筑,是大享祭天、发布最高政令的殿堂。薛怀义是因为剃度为僧,才能以和尚的身份自由出入宫中,而身为僧人的薛怀义在武则天称帝时起到了重要作用。薛怀义指出有一部《大云经》其中讲到一个故事:净光天女听闻佛法,后来又降生人间成为人间的女主国王。薛怀义还特别带领群僧为《大云经》作注,即《大云经疏》,以便把这个故事通俗化、广为传播。

起了特殊作用之后的薛怀义日渐骄横,最终被武则天所杀,也显示了武则天权威的不可冒犯。后来武则天的面首越来越多,特意成立了“控鹤监”。后来的面首和之前的薛怀义又不同,最有名的就是“二张”:张易之和张昌宗。

张易之和张昌宗人称“五郎”和“六郎”,两个人都面貌美丽,擅长音律,尤其轻浮而无耻,能想出许多取乐的方式,这也为晚年在权力顶峰而日渐寂寞的武则天带来刺激感。武则天晚年的面首是醉生梦死的象征,排遣寂寞、让渐近的死亡阴影似乎隔离开。但张易之、张昌宗之流并不明白自己真正的身份,在秽乱宫闱的同时又总是想得到更多的权势,这些都是武则天所不能容忍的。


《新唐书》说武则天每每在宫中宴饮,“二张诸武杂侍,摴博争道为笑乐,或嘲诋公卿,淫蛊显行,无复羞畏。”最终二张死于政变之中,这也是武则天晚年权势衰落的标志。


沅汰


我是慕青,我来回答。

那武则天到了七老八十了,为什么还要找面首入宫伺候呢?

首先因为她心理觉得自己是皇帝啊,要有皇帝的尊严,虽然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但女皇帝应该和男皇帝有一样的待遇,所以她也同样需要“三宫六院”、“俊男三千”。

其次是为了享乐,什么是面首?面首就是供武则天享乐用的漂亮男人。其中武则天较为宠幸的有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以及沈南谬、薛怀义等。但风流的武则天一旦有了性自由以后,她是不可能只拥有几位面首就满足的。所以哪怕到了七老八十也要大胆放纵自己,嗜欲无度,通过各种渠道为自己搜罗面首。

武则天甚至专为为此成立了管理面首的机构,公元699年初月,则天女皇又设控鹤监丞、主祭官。到了公元700年初,则天女皇又将控鹤监改为奉震府,由我们最熟知的张易之、昌宗二兄弟管理,俨然与过去“三宫六院”无异,张氏兄弟就像是东西宫的“皇后”、“贵妃”。

最后应该是告诉天下,自己的身体好的很, 到了七老八十了还能有精力和面首在一起,我的皇位你们就不要想了。为此,曾经有传言说,武则天称帝之后,长出了满口新牙。

我是慕青,如果喜欢我的回答,请点赞关注我,谢谢!


搞笑国民女汉纸


我是五色土聊历史,我来回答:

是因为武则天是非常之人,就要做非常之事。至于武则天七老八十了,还要找面首入宫伺候,对此,我认为这是皇帝应有的待遇。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祖籍并州文水县(现成山西文水县东),生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和众人皆知的女皇帝。



那么武则天以六十七岁高龄登基做皇上之后做了什么?各位看官请看下文:

一。笼络天下人才

武后载初元年(690年)武后在洛城殿对贡士亲发策问,是“殿试”之始。是年遣“存抚使”十人巡抚诸道,推举人材,一年后共举荐一百余人,武后不问出身,全部加以接见,量才任用,或为试凤阁(中书省)舍人、给事中,或为试员外郎、侍御史、补阙、拾遗、校书郎,试官制度自此始,时人有“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把推侍御史,腕脱校书郎。”之语。武后虽以官位收买人心,但对不称职的人亦会加以罢黜;明察善断,故当时的人亦乐于为武后效力。

二。打击保守门阀世族

武则天对历史发展做出的最大贡献是,她打击了保守的门阀世族。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把反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一个一个的都赶出了朝廷,贬逐到边远地区。这对于武则天来说,是杀鸡儆猴,但这些关陇集团和他们的依附者,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把他们赶出政治舞台标志着关陇集团从北周以来长达一个多世纪统治的终结,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三。促进经济发展

武则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建议“劝农桑,薄赋役”。在她掌权以后,又编撰了《兆人本业记》颁发到州县,作为州县官劝农的参考。她还注意地方吏治,加强对地主官吏的监察。对于土地兼并和逃亡的农民,也采取比较宽容的政策。因此,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是相当安定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户口也由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的380万户增加到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的615万户,平均每年增长0.721%。这在中古时代,是一个很高的增长率,也是反映武则天时期经济发展的客观数据。

四。推动文化发展

唐人沈既济在谈及科举制度时说到:“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已成风”。沈既济的这些话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一是武则天重视科举,大开志科。有一次策试制科举人时,她亲临考场,主持考试。二是当时进士科和制科考试主要都是考策问,也就是申论。文章的好坏是录取的主要标准。三是武则天用人不看门第,不问是否为高级官吏的子孙,而是看有否政治才能。因此特别注意从科举出身者中选拔高级官吏。科举出身做到高级官吏的越来越多。



这就大大刺激了仕人参加科举的积极性,更刺激了一般人读书学习的热情。这就是沈既济所说的“浸已成风”。开元、天宝年间“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的社会风气,就是从武则天时期开始的。正是文化的普及,推动了文化的全面发展。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崔融、李乔都是这个时期涌现出来的。雕塑、绘画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从以上可以看出,武则天在称帝之后,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尤其表现在对门阀世族的严酷打击上,而且,还能保证权力的稳固,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是秦始皇也做不到的,秦朝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打击了六国的门阀世族,后续的政策没有跟上,导致六国门阀反扑造成的。

由此可见,武则天要承受多大的心理压力?她之所以找面首入宫伺候,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皇帝就要有皇帝的范儿,就要把皇帝的架子搭起来,男性皇帝有三宫六院72宾妃,这是规矩,那么女性皇帝有几个面首也是应该的,这叫造势。

其二。武则天为天下操劳,费心费神,内心的痛苦只有她自己知道,她找的这些面首,实际上就是她的蓝颜知己或者是男闺蜜,在私底下,他要找人说说话,舒缓一下内心的压力。



其三。给外界造成一种假象,让外界认为武则天身体很好,精力充沛,不仅能征战朝堂,也能征战卧榻,让外界对武则天充满信心,支持武则天,拥护武则天;曾经有传言说,武则天称帝之后,长出了满口新牙。

其四。其实武则天到了这把年纪,对男女之事已经没有欲望了,她找面首不过是为了解闷和娱乐而已,在朝堂上天天看到的都是一些老男人,回到后宫,换一换视觉感受,看一下花样美男,心情立刻好了很多,据说张氏兄弟琴棋书画无所不能,不失为一乐,如此这般也让武则天的内心年轻了起来,这是一种补偿心理。

我是五色土聊历史,欢迎大家关注!!!


五色土聊历史


大家总说男人是好色的,其实女人也是好色的。但由于在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低下,她们没有能力找男宠,也不敢找男宠。男的就不一样了,就算是家世寻常的男子也可以拥有三妻四妾。女子必须要听丈夫的,必须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必须要三从四德,必须要以男子为天。在这样的思想束缚下,仍然有不少女子都红杏出墙了。在古代女子若是红杏出墙,要么是被侵猪笼,要么就给她一条白绫,总之,出轨的下场是凄惨的。但仍然有不少女子前仆后继地找情人。为什么呢?因为女子也是好色的。


㈠ 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

大家也知道唐朝社会女性群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女子的改嫁已经是寻常事,不再那么惊世骇俗了。要知道在唐朝以前,女子要是改嫁大多会遭到世人的非议和反对。唐朝的公主改嫁的人也大有人在,据说有20多个。皇家风气都如此开放,民间的老百姓当然也跟着随波逐流了。甚至唐朝服装也有些漏骨,不再是以保守为主,更多的是以清凉风格为主。武则天身为一代女皇,当然要跟着社会潮流走。自然找面首也就不足为奇了。


㈡ 是一个渴望权势的女人

武则天这个女人对权势是十分在乎的。她喜欢权力,所以她一步一个脚印,从一个小小的武才人变为昭仪,最后才荣登皇后的宝座。皇后,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可她仍然不满足,因此她悄悄地把权力从她的夫君身上抢过来,最后她成为了一代女皇。为了权力,她可以亲手杀死自己的女儿,为了权力,他连她自己的儿子也不会放过。她的江山到底是从其丈夫那里抢过来的 ,所以多多少少心里会有些不踏实。她到处搜寻天下美男,是向全天下昭示,如今的天下是她做主。


㈢身体和精神的慰藉

武则天虽然已经七老八十了,但她是一个不服输的女人。她认为自己没有老,对于美男,她身体方面是有需求的。再加上每日处理国事,身体多多少少会有些疲惫。如果身边有几个可人的美男在旁围绕,多多少少会减轻身体的疲惫。更何况武则天在努力攀登权力巅峰的时候,受过不少磨难和挫折。就连她自己的母亲和亲姐姐对她也是不怀好意。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长大,她的心灵本就有些空虚。她在精神层面上,需要美男给予。说的通俗点,她就是缺爱。


尚武菌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尚武菌,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尚武菌


武则天,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她14岁入宫,被选为才人,太宗死后,曾削发入阉为尼,不久被唐高宗召为昭仪。公元655年,31岁的她被立为皇后,随后参与朝政,号为天后。公元683年唐高宗死去,其间虽然曾先后立中宗(李显)、睿宗(李旦)为帝,而武太后临朝听政,实权完全操纵在她的手中。公元690年废睿宗,自称为神圣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公元705年武后病重,唐中宗复位,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随后武氏死去,享年82岁,被溢为大圣则天皇后,因而史称武则天。

武则天在位期间,广纳面首,面首数量多达数十人。到了晚年,武则天还在不停的找面首入宫,而一些大臣为了巴结武则天,也会提武则天物色人选,甚至还有推荐自己儿子的。

武则天所纳的第一个面首是薛怀义。据《旧唐书·外戚传》记载:

“薛怀义者,京兆零县人也,本姓冯,名小宝。以背台货为业,伟形神,有普力,为市于洛阳,得幸于千金公主待儿。公主知之,入宫言曰:小宝有非常材用,可以近待。因得召见,恩遇日深。则天欲隐其迹,便于出入禁中,乃度为僧。又以怀义为非士族,乃改姓薛,令与太平公主婿薛绍合族,令绍以季父事之”。

这段话的意思是,薛怀义本名叫冯小宝,是洛阳城里一个贩卖脂粉等台货的人物,因生意交往结识了不少贵族侍女,再由侍女的帮助而结识了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太平公主见薛怀义身体魁梧强壮,那方面能力又极强,于是引他进宫向武则天加以推荐,武则天便任命他为侍从。武则天为了让薛怀义出入宫禁方便,便叫他削发为僧,又因他不是士族出身,乃赐姓薛,改名叫薛怀义。随即让他与太平公主的丈夫薛绍联宗,让薛绍称他为叔父,这就大大抬高了薛怀义的地位。就这样,薛怀义因为一技之长,从一个贩夫走卒,成为女皇身边的宠人,甚至成了驸马的叔父。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薛怀义既是武则天的面首,同是也是太平公主的情夫,可以说薛怀义是武则天与太平公主母女两人共享的男妾,因而成了当时不可一世的人物。薛怀义得势后,气焰嚣张,不知收敛,不仅大臣对他怨声载道,连武则天也看不下去了,于是在武则天的授意下,由太平公主与其乳母合谋,设法将薛怀义诛杀。

武则天先后宠幸的面首除了薛怀义之外,尚有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及柳良宾、侯祥、沈南谬、僧惠范等多人,这些人都是以“阳道壮伟”而深得武氏宠爱。此类面首大部分是经过太平公主亲身尝试之后再推荐给武则天的。无怪乎骆宾王在《为徐敬业讨武望檄》中有这样的描写和论述:“

泊乎晚节,秽乱春宫”,“陷吾君于聚鹿”,都是指斥武氏性关系太乱之意。

鉴于历代男皇帝有三宫六院,妃殡彩女数以千计,武则天也想极力扩大她的面首队伍。据《旧唐书·张行成传》记载,有一次,“天后(即武则天)令选美少年为左右供奉”,想大肆网罗男色。这时左补胭(谏官)朱敬则进谏道:

“臣闻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嗜欲之情,愚智皆同,肾者能节之,不使过度,则前圣格言也。陛下内宠已有薛怀义、张易之、昌宗,固应足矣。近闻上舍奉御柳模自言子良宾洁白美须眉左监门长史侯祥云阳道壮伟,过于薛怀义,专欲自进堪奉衰内供奉。无礼无仪,溢于朝听。臣愚职在谏净,不敢不奏”。

朱敬则的意思是说:内心追求嗜欲的愿望不可太满足,房室之乐不可放纵,性生活必须有所节制,情欲不节必然损伤身体。宫中所置面首为数已经不少了,人员不可再扩大。近来听说柳模一再推荐自己的儿子入宫做男侍,说他儿子如何貌美雄伟,侯祥则自我吹嘘地说他“阳道壮伟”,大大超过了薛怀义,愿意入宫当内侍供奉。这些丑言秽语在宫中四处传播,实在违礼悖德,淫秽不堪,有失朝廷体统。作为谏官,他不能不忠言直谏,希望能够听取自己的逆耳之言。

武则天毕竟是一位杰出的女皇帝,对朱敬则的犯颜直谏不但没有大发雷霆之怒,恰恰相反,竟

然对他加以褒奖,说是“非卿直言,联不知此”,并且赐给彩绢面匹。这样,既掩盖了她在宫中的丑闻,保全了面子,又收到了广开言路的良好政治名声。

那么,武则天晚年为何广纳面首?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欲求不满

武则天素来身体健康,体弱多病的唐高宗根本不能满足他,但是唐高宗在世时,她碍于皇后身份,不能乱来,因而长期处于性抑制状态。唐高宗死后,一切朝政大权都落在她的手中,知道无人胆敢当面非议和反对。尽管当时武则天已经59岁了,但是她仍大肆渔猎男色,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武则天甚至以此当作养生保健的重要手段。她享年82年,这在中国历代皇帝中,其年寿之高,赫然列在第三位,仅次于清代享年89岁的乾隆皇帝和南朝享年68岁的梁武帝。武则天在68岁那年,由于新接纳了很中意的面首,她感到无比的高兴和喜悦,,是决定改变年号,将天授二年(公元692年)改为如意元年。不久她又生了新牙,颇有老当益壮之意,因而再次改元,又将如意元年改为长寿元年了。

二 挑战男权,伸张女权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皇帝。挑战男权,伸张女权,也是巩固皇位的需要。她认为,男皇帝有三宫六院,可以网罗数以千计的宫妃彩女,为什么当女皇帝的人就不可以挑选几个面首呢?其实,她接纳的男宠前后不过几个或十来个人,这与皇帝的三千粉黛相比,就要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三 权谋之术,把面首当成自己权利的延伸

唐高宗李治在世时,由于体弱多病,就把批阅奏章等事情交给武则天,后来很多朝中大事也是武则天说了算,一时间,宫中出现“二圣”的局面。同样,武则天到了晚年,终究是年事已高,于是很多朝廷事务都交给张易之、张昌宗兄弟。

在武则天的纵容下,这两个面首肆意横行,掌握生杀大权,连皇亲国戚也只好忍气吞声,无可奈何。甚至,为了维护面首,逼死了她自己的亲孙子和孙女。

“中宗(李显)为皇太子,太子男邵王重润及女弟永泰郡主窃言二张专政。易之诉于则天,付

太子自鞠间处置,太子并自溢杀之”。

李重润和永泰郡主是唐中宗李显当太子时的儿子和女儿,是武则天的亲孙子和亲孙女儿,只因为议论过张易之、张昌宗这两个面首如何在宫内横行专政之事,被张易之告发到武则天那里,武则天便命令儿子李显亲自进行审讯和处置,李显为了避祸和保全自己的太子地位,只好迫使他的儿子和女儿自杀来解除张易之兄弟的愤恨。

大臣魏元忠和张说亦因上奏张易之兄弟的罪过而被罢官流放到边远地区。张易之、张昌宗这两个面首在宫内是如何横行霸道和作威作福的,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张易之、张昌宗最后也没有好下场。

“神龙元年(公元705元)正月,则天病甚,是月二十日,宰臣崔玄玮、张柬之等起羽林兵迎太子,至玄武门,斩关而入,诛易之、昌宗于迎仙院,并泉首于天津桥南”。

多行不义必自毙,张易之、张昌宗这两个恶贯满盈的面首终于被杀头示众。就在这年冬季十一月武则天去世,享年82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