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的長期作戰,我們真的需要“囤貨”嗎?


面對疫情的長期作戰,我們真的需要“囤貨”嗎?

關注我們,發現商業零售的另一面


理性消費,也許是除了宅在家不亂走之外,我們普通市民能做的另一件事。


今天是年初六,原本明天是正式開工之日。


從浙江省首先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到今天,這場全國人民對抗新型肺炎的戰役已經打了一週。

讓我們為之驕傲的“中國速度”不得不停下來,用短期的損失,去正面迎戰這場漫長而危險的關鍵時期。同時,各行各業都在儘自己所能為這個國家出一份力,全國上下齊心協力擰成一股繩的感動,上一次這樣的萬眾一心,還要追溯到2008年。


越是在大災大難面前,越能體現國人的凝聚力。

目前,在市面上,口罩、護目鏡等醫用保護產品依舊緊缺。除此之外,還有各種蔬菜也出現了“要搶購”的情況。


在這裡,我們呼籲,不要盲目“囤貨”。這樣不僅造成物品稀缺,會抬高價格,更會有遇到交叉感染,甚至會出現局部人群恐慌的問題。


口罩:不盲目搶購


面對疫情的長期作戰,我們真的需要“囤貨”嗎?

1. 網購需謹慎


目前,在淘寶上能下單的,很有可能是假貨。


在疫情剛開始時,銳裘就先後在淘寶下單了兩次,全部被淘寶判定高風險產品而全部關閉訂單並退貨。其中一個訂單還發貨了,到貨後一看,果然是一個粗製濫造的假貨。


知乎網友彙總了部分假貨賣家,所有在淘寶下單的朋友,請仔細核對:


如何鑑別真假口罩?

網絡也有相關整理,可以此來判別,愛範兒也做出了整理:


2. 藥店排隊亦謹慎

值得警惕的是,在出現大面積搶購口罩情況下,反而使得原本價格並不高的口罩,價格哄抬了好幾倍。

儘量少出門,安心在家,減少使用口罩頻次,這些都比在藥店門口排長隊要強,畢竟這種行為就算沒有遇到交叉感染,也會遇到著涼受風寒的風險。


3.口罩為何仍出現短缺?

按照工信部公佈的說法,我國是口罩生產大國,平日全國的生產力高達2000萬隻/天。而在疫情加春節期間,已經各大工廠已經加班加點,生產力達到800萬隻/天,截止1月26日,相關企業復工復產面積為40%。但即使如此,面對一個15億人口的大國,這樣的供應仍然是僧多粥少。

面對疫情的長期作戰,我們真的需要“囤貨”嗎?

來自3M高層朋友圈,圖片來源:DT財經

供給是一方面,從需求端出發,大批捐助物資發往武漢等其他醫院,這個是大頭。


此外,從發生疫情一出現搶購口罩這一現象可以看出,其實國人平時並沒有戴口罩的習慣,即使是流感高發季節和霧霾天。所以大部分人家中都不會準備口罩。


隨著春節結束,口罩原材料供應逐漸提升,更多工廠投入生產,我相信會緩解口罩暫時性短缺的問題。


少出門,就少帶一個口罩。


宅在家要屯一冰箱菜?也不用

另一個都在屯的東西,就是蔬菜。造成大家恐慌的原因,是幾個到家服務app,例如盒馬鮮生、京東到家、叮咚到家等,蔬菜均出現“無貨”狀態。

但其實只要留意電視新聞和幾個大零售商的官方消息,就會發現,菜品的供應是充足的,我在長寧來福士的盒馬觀察,儘管貨架一紙空,但盒馬的員工一直在盡力補貨,真的要點贊。


面對疫情的長期作戰,我們真的需要“囤貨”嗎?

另一個被年輕人忽略的地方,就是

菜市場。


我們觀察了上海長寧、楊浦區,還有成都市區的菜場,所有菜場的菜量供應十分充足,當然,活禽的售賣已被禁止。

面對疫情的長期作戰,我們真的需要“囤貨”嗎?


所以,線上搶不到菜,不代表線下也沒有菜;

盒馬等新零售菜場貨架空了,不等於不補貨,也不說明其他零售終端也缺貨;

局部地區缺貨,不等於長期供貨不足。

不要自己嚇自己,不要參與搶貨,造成物品稀缺的錯覺。


“搶購”背後:需反思對自我健康防護的忽視


本文一開始提到,國人平時並沒有戴口罩的習慣,哪怕是霧霾天和流感高發季節。而在環境保護更好的日本,我們可以看到戴口罩,是當地人的習慣。

所以,相較於這次突發的疫情造成所有國人瘋搶口罩,我們更需要的是重視的,是平日健康防備的警惕性。

家中常備適量的防霾口罩、醫用口罩;定期用消毒水進行大掃除;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

其實大部分人都不吃野味,但我們阻止不了少數人這樣的行為。唯有提高個人意識,常備衛生用品,保護自己和身邊家人。這,已經是我們普通消費者、市民最大的社會責任。


相信你所在的城市,相信那些正在為疫情貢獻自己力量的商家,相信那些逆向前行的人員。

我們一定會度過這場難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