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9”必漲?A股春季躁動行情或開啟,機構節前悄然“囤貨”

逢“9”必漲?A股春季躁動行情或開啟,機構節前悄然“囤貨”

“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

熬過2018年的“寒冬”,資本市場翹首以盼:2019年,能否迎來A股的“春天”?

2月11日,春節後首個交易日,A股市場迎來“開門紅”,三大股指全線收漲。其中,上證綜指收報2653.90點,上漲1.36%;深證成指收報7919.05點,大漲3.06%;創業板指大漲3.53%,收復1300點整數關口,收報1316.10點。

逢“9”必漲?A股春季躁動行情或開啟,機構節前悄然“囤貨”

春季躁動行情可期

經歷了2018年的“至暗時刻”,新年以來,A股反彈明顯。上證綜指、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年內分別上漲6.42%、9.38%、5.24%。

根據證券公司相關數據統計,在過去近20年間,約有80%的比例發生過“春季躁動”行情,即一二月市場表現較好的概率相對較高。而過去每次春季躁動的方向均有所不同,海富通基金經理助理範庭芳認為,此次將偏向成長類或風險偏好相對較高的品種。

“去年股市的慘淡反映了對2019年經濟的預期,從指數跌幅來看,去年中小盤股票的跌幅整體大於大盤股。市場普遍認為,今年經濟下行壓力大於去年,結合春季躁動行情,我們較為看好彈性較高的成長股,相對看空去年回調較少的順週期品種。”範庭芳表示。

範庭芳進一步表示,總體來看,市場明確的投資主線尚未出現,“春季躁動”行情可以把握,倉位保持樂觀,謹慎選擇投資方向。

“可將大消費、大金融等權重板塊作為基礎倉位配置,成長板塊作為進攻品種,關注新能源汽車、光伏、計算機、半導體等板塊,阿爾法(超額收益)將主要體現在對成長板塊和個股的選擇。”範庭芳表示。

節前“機構很忙”

機構節前的囤貨和調研名單,或許透露了春季躁動的軌跡。

據Wind數據統計,春節前一週(1月28日至2月1日),機構專用席位共現身51只個股龍虎榜,買入金額合計4.44億元,淨買入個股23只。其中,買入前三名為羅博特科、康躍科技、航天發展,分別獲機構淨買入6395.36萬元、5664.12萬元、5612.32萬元。

機構調研方面,節前披露最新業績預告或業績快報的上市公司成為“香餑餑”。整體來看,已披露預期業績的32家公司中,有26家為年報預增公司。

Wind數據顯示,春節前一週,共有36家公司成為機構調研的“座上賓”。其中,熱門白馬股依舊是機構關注的重點。

從調研機構數量看,勁嘉股份拔得頭籌。1月29日,招商證券、中歐基金、重陽投資等78家機構通過視頻會議參與了對勁嘉股份的調研。

勁嘉股份之所以受到機構青睞,與調研前一晚發佈的年度業績快報不無關係。業績快報顯示,勁嘉股份2018年實現營業總收入33.73億元,同比增長14.51%,實現淨利潤7.27億元,同比增長26.49%。

此外,辰安科技、超圖軟件和奧飛娛樂也備受關注,同期調研機構數量分別為74家、50家和36家。

事實上,節前一週裡,包括公募、私募、券商、保險在內的206家機構奮戰在調研的前線。其中,華創證券、招商證券、興全基金、新華基金等8家機構調研總次數均在5次以上。

逢“9”必漲?

A股距離春天還有多遠?

長城基金投資總監楊建華認為,長期投資的春天正在來臨。當大家對市場的預期一致感到悲觀的時候,投資機會往往就孕育其中。

他提到兩個因素:一方面,一旦這些悲觀因素出現緩和,或者好於預期,那麼對於市場來說,就有可能成為一種利好;另一方面,外資的持續流入,包括QFII額度的擴容,滬港通、深港通等北上資金流入,A股將納入更多的國際指數以及已納入的指數權重增加等,這些因素都會實實在在的帶來增量資金。

“在一個預期悲觀的市場環境中,增量資金的流入,往往意味著有很大機會出現估值上的修復。”楊建華表示。

回顧歷史,“逢‘8’必跌,逢‘9’必漲”,似乎是最近三四十年來全球股市的定律。在A股市場,“逢‘8’必跌”已得到驗證,2018年滬指累計跌幅24.59%,為歷史第二大年度跌幅,僅次於跌幅達65.39%的2008年;而“逢‘9’必漲”也已經被驗證兩次:滬指1999年上漲19.18%,2009年大漲79.98%。

“這種說法沒有統計意義,是迷信。”恆豐泰石董事總經理韓瑋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事實上,經過2018年的非理性下跌,很多股票顯現出很大投資價值的同時,下跌空間已經被封死,因此今年大盤上漲是大概率事件。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預計,經過去年的大跌之後,A股今年有恢復性上漲的機會。“上證指數有望重新回到3000點之上,但是回到3000點上能漲多高,還要走一步看一步,要看經濟面能否觸底回升,看我們擔心的一些風險能否處理好。但是整體來看,2019年的機會應該比去年要多。”

(國際金融報記者 蔣金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