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高等學府為何變得如此勢利?


某些高等學府為何變得如此勢利?


有位中學老師,回校參加校慶,返家後長吁短嘆,感慨萬分,連說自己做人太失敗了,實在是太失敗了!

老師受了什麼刺激,竟然發出如此感慨?

原來,老先生抱著滿腔熱情,千里迢迢回到母校,卻發現當今之學府,已經變得非常世俗,相當勢利,讓人幾乎認不出來了!

同是當年畢業生,凡有一官半職者,什麼部長啦局長啦,學校均高看一眼,實行點對點專人接待。住單間,吃小灶,又是車接,又是車送。

而像他這樣,埋頭苦幹幾十年,普普通通一書匠,那麼對不起,人家根本就沒把你當回事兒!住宿大開間,吃飯大食堂,通知大喇叭,接待大撥轟。

在接待人員眼睛裡,分明寫著8個字:有你不多,無你不少。

這位老師氣得夠嗆,立下誓言,從今往後,打死也不再參加什麼勞什子校慶!

挺熱烈挺隆重一校慶,原本是老同學們歡聚一堂、暢敘友情、心靈與心靈溝通交流的難得機會,怎麼竟搞得如此不愉快,成了一些人心中永久的痛呢?

追根尋源,在於校方對校友的不尊重!


而這不尊重,又源於時下流行甚廣的“官場文化”。


何謂官場文化?簡言之,級別文化也。


舉凡判斷一個人,皆以級別衡量之:部級、副部級,局級、副局級,處級、副處級……


人之尊卑,亦以級別為序,級別高則尊,級別低則卑。


影響所及,原本神聖高潔之學術殿堂,亦沾染濃厚的官場氣息,以級別論尊卑,依地位排長序,豈有不傷人之理!

我們曉得,人活世上,會產生“安全、生理、歸屬、尊重、價值實現”五大心理需求。其中令人感受比較深因而也比較敏感的是尊重需求。


尊重需求得不到滿足,人就會感到難受、憋屈,甚至,非常痛苦!

怎樣才能得到別人尊重呢?


當今社會,雖然已是二十一世紀之現代社會,但畢竟還是一個市場社會、經濟社會、利益社會,因而也是一個奉行“成王敗寇”邏輯,相當“現實”也相當“勢利”的社會。


在官場文化流行的當下,人們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一般都會用一把很簡單的尺子,級別高低。


級別高,則代表人生成功,受人尊重;反之,則不受尊重。

這似乎已成慣例,大家熟視無睹,習以為常。

正因此,才會發生老先生回母校所碰到那令人傷心的一幕。

行文至此,不由想起我們的老總編範敬宜。老範擔任經濟日報總編輯時,雖是一社之長,從來不搞特殊。他的辦公室,與我們編輯記者一樣,也就十來平米,一張桌子,一把椅子,對面一個簡易沙發。誰要想見總編,只管推門而入,老範即使再忙,一定放下手中活計,站起身來,笑臉相迎。


有的時候,稿子需要修改,老範把記者叫了去,也從不頤指氣使,大聲呵斥,一向用商量的口氣說,這個稿子,我看了下,是不是這樣改更好一點呀?


笑眯眯望著你,像一位慈祥長者。

那笑容,那神態,給了多少記者無盡溫暖哪!


這位從不擺架子的老範,卻成為記者編輯們打心眼裡最為尊重的總編輯!

老範讓我們明白,只有尊重他人的人,才會贏得他人的尊重。


行文到此,回到本題,時下中國,某些學府,為何變得如此勢利?


是不是應該反思反思,切切實實做到“不忘初心”?


夜深人靜,這些學府的領導們不妨捫心自問,以傳授知識為已任,以解惑釋疑為宗旨的神聖殿堂,貴學校的“初心”,到底丟到哪兒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