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高等学府为何变得如此势利?


某些高等学府为何变得如此势利?


有位中学老师,回校参加校庆,返家后长吁短叹,感慨万分,连说自己做人太失败了,实在是太失败了!

老师受了什么刺激,竟然发出如此感慨?

原来,老先生抱着满腔热情,千里迢迢回到母校,却发现当今之学府,已经变得非常世俗,相当势利,让人几乎认不出来了!

同是当年毕业生,凡有一官半职者,什么部长啦局长啦,学校均高看一眼,实行点对点专人接待。住单间,吃小灶,又是车接,又是车送。

而像他这样,埋头苦干几十年,普普通通一书匠,那么对不起,人家根本就没把你当回事儿!住宿大开间,吃饭大食堂,通知大喇叭,接待大拨轰。

在接待人员眼睛里,分明写着8个字:有你不多,无你不少。

这位老师气得够呛,立下誓言,从今往后,打死也不再参加什么劳什子校庆!

挺热烈挺隆重一校庆,原本是老同学们欢聚一堂、畅叙友情、心灵与心灵沟通交流的难得机会,怎么竟搞得如此不愉快,成了一些人心中永久的痛呢?

追根寻源,在于校方对校友的不尊重!


而这不尊重,又源于时下流行甚广的“官场文化”。


何谓官场文化?简言之,级别文化也。


举凡判断一个人,皆以级别衡量之:部级、副部级,局级、副局级,处级、副处级……


人之尊卑,亦以级别为序,级别高则尊,级别低则卑。


影响所及,原本神圣高洁之学术殿堂,亦沾染浓厚的官场气息,以级别论尊卑,依地位排长序,岂有不伤人之理!

我们晓得,人活世上,会产生“安全、生理、归属、尊重、价值实现”五大心理需求。其中令人感受比较深因而也比较敏感的是尊重需求。


尊重需求得不到满足,人就会感到难受、憋屈,甚至,非常痛苦!

怎样才能得到别人尊重呢?


当今社会,虽然已是二十一世纪之现代社会,但毕竟还是一个市场社会、经济社会、利益社会,因而也是一个奉行“成王败寇”逻辑,相当“现实”也相当“势利”的社会。


在官场文化流行的当下,人们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一般都会用一把很简单的尺子,级别高低。


级别高,则代表人生成功,受人尊重;反之,则不受尊重。

这似乎已成惯例,大家熟视无睹,习以为常。

正因此,才会发生老先生回母校所碰到那令人伤心的一幕。

行文至此,不由想起我们的老总编范敬宜。老范担任经济日报总编辑时,虽是一社之长,从来不搞特殊。他的办公室,与我们编辑记者一样,也就十来平米,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对面一个简易沙发。谁要想见总编,只管推门而入,老范即使再忙,一定放下手中活计,站起身来,笑脸相迎。


有的时候,稿子需要修改,老范把记者叫了去,也从不颐指气使,大声呵斥,一向用商量的口气说,这个稿子,我看了下,是不是这样改更好一点呀?


笑眯眯望着你,像一位慈祥长者。

那笑容,那神态,给了多少记者无尽温暖哪!


这位从不摆架子的老范,却成为记者编辑们打心眼里最为尊重的总编辑!

老范让我们明白,只有尊重他人的人,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


行文到此,回到本题,时下中国,某些学府,为何变得如此势利?


是不是应该反思反思,切切实实做到“不忘初心”?


夜深人静,这些学府的领导们不妨扪心自问,以传授知识为已任,以解惑释疑为宗旨的神圣殿堂,贵学校的“初心”,到底丢到哪儿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