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将鸦片输入中国,追求的不只是经济数据,更有其险恶用心

鸦片原本一直被当作药材谨慎使用,在18世纪中下叶,以英国为首的别有用心的西方人,有计划地将鸦片大规模地流入中国市场。逐渐地,我中华大地上,无论男女老少、贫穷富有,都优哉游哉地靠在塌上吸食鸦片,还为其冠上好听的名字"福寿膏",它真能使人福寿万年,青春永驻吗?英国人才没这么好心,他们的险恶用心怎么会直白的告诉我们呢?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再度谈论这段历史,只希望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以史为鉴,珍惜祖国强大为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

英国将鸦片输入中国,追求的不只是经济数据,更有其险恶用心

首先,我们了解下鸦片为什么会流入中国。在当时,中国属于输出大国,向西方输出大量的丝绸、茶叶以及瓷器,而西方的舶来品自鸣钟、洋布却在中国没有很大的市场,中国当时属于自给自足的状态,对西方物品没有太大的需求。这巨大的进出口差额让清政府赚的盆满钵满,也引得西方国家、尤其是英国人的觊觎。英国人急切地想找一种商品寻求平衡,最后他们将眼光投向了成本低廉的鸦片,而且鸦片长期食用还会使人上瘾。英国人的如意算盘打的真好,这样他们就能一劳永逸,躺着数钞票了。

英国人的鸦片生意主要由所属的东印度公司完成,输入中国的鸦片从1799的4000箱,一下激增到1839年的40000箱,增长速度可谓惊人。同时预计到1880年,有近1000万的中国人吸食鸦片,而当时中国总人口才有3.64亿,比例之高让人咋舌。高增长的需求没有带动价格的降低,鸦片的市场销售价格一直高居不下,高峰时达到了成本价的100倍。鸦片的高需求和高利润让英国人获利颇丰,甚至占据了他们1/3的财政收入.而反观大清王朝,白银的流失占据了75%的财政收入。这一增一减看的中国人心痛,而英国人估计睡梦中都会笑醒吧。

英国的鸦片顺利流入中国,还需要一个帮凶,那就是为利是图的中国商人。他们看到了鸦片贸易中可观的经济效益,便致民族大义于不顾,致中国人的良知于不顾,帮着外人残害自己的同胞。这些人与抗日战争时期的汉奸有何异,与卖国贼有何异,他们该被诛杀,被唾弃。同时,反观当今,某些企业主是否该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损害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是否形同于英国人的帮凶。

英国将鸦片输入中国,追求的不只是经济数据,更有其险恶用心

其次,我们来谈谈,英国人向中国输入鸦片,只为追求经济效益吗?从唐朝开始,强大富饶的中国让世界其他国家仰止,纷纷到中国膜拜、取经。而到清王朝时期,清政府闭关锁国,导致经济停滞不前。泱泱大国仍然为曾经的强大沾沾自喜,傲视一切时,西方各国进行着如火如荼的资本主义改革,国力日益强大的西方各国,滋生了对外扩张的野心,他们虎视眈眈地盯上了东方大国,对天朝上国已毫无敬畏之心。英国人没有选择用武力侵犯,而是迂回地选择用鸦片翘开中国的大门。英国人选择的点十分精准,击倒一个人,首先要打垮他的意志,而想摧毁一个国家,就是击垮国民的意志。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鸦片贸易不占用英国国内的任何资源,只需少数人参与商业运作而已,对英国人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大好事。

而对中国可不仅仅是白银的损失,是财政收入的减少。吸食鸦片使中国人玩物丧志,不思进取,用手无缚鸡之力来形容当时的中国人状态再合适不过,全国上下毫无战斗力,"东亚病夫"的名号也就由此得来。中国人的意志逐渐被击垮,英国人乐不胜收,东方大国不过尔耳,他们对中国的态度由原来的仰视,变为俯视,由原来的敬畏,变为了鄙视。可以说,到目前为止英国人的险恶目的已基本达到。

英国将鸦片输入中国,追求的不只是经济数据,更有其险恶用心

然后,正义之师开始反击,却引发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人中不全是任人宰割的软骨头,有部分仁人志士看破了英国的居心叵测,意识到了鸦片对国人的残害,如此下去,中国必将亡国。道光皇帝在部分大臣的建议下,决定委派林则徐虎门销烟。林则徐的销烟进行的不顺利,受到英国人和国内既得利益者的施压。林则徐态度强硬,坚持"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同时他还致维多利亚女王的照会,质问她为何在国内严禁国民吸食鸦片,而批准其管辖内的印度生产鸦片销往中国,他希望维多利亚女王停止在印度的鸦片种植。随后,林则徐在虎门海滩销毁了2376254斤鸦片。

林则徐的销烟大快国人人心,却惹怒了英国政府。英国人不甘心就此认输,经过英国国会的讨论,以271票对262票决定对中国采取军事行动,于是就爆发了那场著名的鸦片战争。这场战争因为英国先进的武器装备,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以英国的大获全胜,中国的惨败告终。《南京条约》的签订,让香港离开中国长达一百五十多年,也让中国彻底向英国开放,英国人可以合理合法地在中国土地上售卖鸦片。

英国将鸦片输入中国,追求的不只是经济数据,更有其险恶用心

最后,痛定思痛,我们应该反思什么。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由最早的盲目自信,到自信心完全丧失,缺乏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一味地想照搬西方的先进。不学习人家先进的核心,只照搬先进的外壳,只会加速自我的灭亡。英国人的胜利,让其他国家分外眼红,纷纷找茬挑起事端,抢吃中国这块肥肉。清政府自《南京条约》签订后,惧怕战争,只要侵略者一个恐吓,便毫无底线地割地赔款。中国高傲的头颅在此时期只能毫无生气的低垂着。

这段屈辱的历史让国人不堪回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顽强地击退了侵略者,中国人的胸膛再度挺起来了。现在中国强大了,没有人哪个国家轻易进犯,强国与强国之间的对峙不在枪林弹雨,而在没有硝烟的经济战场。当年英国用一个小小的鸦片试图击溃中国,而今其他国家又会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呢?我们应该怎么样去防范,以免重蹈覆辙。这些值得我们深深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