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家军的鸳鸯阵:一文厘清戚家军为何饿死不吃竹笋?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

,五千年不仅仅是中华文明的发展史,同样也是一部另类的战争史。在几千年的战争里面,无数忠勇的无双名将频频出现,流传千古的英雄也数不胜数。其中最出名并且最得民间喜欢的人选之中当有岳飞、戚继光、文天祥等人物。而今天我们来仔细探究的一位便是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为何戚家军宁愿饿死也不愿意去吃竹笋

戚家军的鸳鸯阵:一文厘清戚家军为何饿死不吃竹笋?

戚继光和戚家军

很多人都知道明朝历史上有一支抗倭的军队,那就是戚家军,据说这个总兵力四千人的军队在戚继光的带领下,不仅拥有着百战百胜的战绩,更是在那些年中消灭了十余万的敌人

神奇的戚家军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戚继光为何会成立这样一只部队?

这就牵扯到当时的江浙一带的沿海局势,海边多有海盗,尤其是在古代军队的海上实力并不强大的时候。就在明朝成立的初期,尽管明朝一统南北,但总有些小国凭借着一方面上暂时的优势去骚扰你,比如日本也就是当时我们对他们的称呼倭国。

中国的海盗勾结日本的浪人一起组成小规模团体去攻击我国的边境,对边境以捕鱼为生的百姓展开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恶行人们对他们称呼为

“倭寇”。为何没有明朝军队来歼灭呢?不是不想,而是无能为力。

戚家军的鸳鸯阵:一文厘清戚家军为何饿死不吃竹笋?

当时的明军素质奇差不说,还经常怯懦不堪,一遇到短兵相接的白刃战就腿打哆嗦,更有甚者直接临阵脱逃。一开始的戚继光就是带着一群这样的兵,戚继光祖传三代将军,拥有世袭职位,戚继光父亲死后乘袭了父亲的职位,一次打仗让他直接认识到了明军战斗力严重不足的特点,就有着想去组建一支自己的军队的想法。

后来有机缘巧合,经过自己的上级介绍认识了义乌县令赵大河以及义乌青年冯子明,两人都是爱国的优秀青年,深感明军无法抵御倭寇的侵略,再加上他们都了解到义务有一群热血青年,尽管是当地的农民,但也颇有实力,因此戚继光最终决定罢去自己原来的旧部,前往义乌重新招募新军,以提高抗倭军队的实力。而这也意味着戚家军即将形成

戚继光治军极严,

鉴于当时明军抵抗倭寇能力不足但却经常侵略百姓,因此定下严令,凡是出征的时候有扰民行为的士兵,一律斩首示众,如此善待百姓的军队在当时可以说是只有戚家军一个。严明的纪律,严谨而科学的训练让戚家军拥有着明军无法比拟的战斗力,再加上朝廷的支持,戚家军武器装备的优越,成功的使戚家军成为了倭寇的噩梦,严厉打击了倭寇的嚣张气焰。

戚家军的鸳鸯阵:一文厘清戚家军为何饿死不吃竹笋?

这里不得不说的是戚家军的战斗力,除却严明的纪律和训练外,一方面有赖于戚继光治军的能力和思想,另一方面则是其他军队无法比拟的装备优越性。戚家军不仅有倭刀、铁甲这些,更有着为数不少的火器,除了鸟统这样的常规火器,更有这火炮这种重型火器,而且种类还不止一种,比如有神威将军炮、大口径的加农炮以及佛郎机炮等火器,武器装备绝对可以说是东亚第一世界前列。

鸳鸯阵

戚家军有一个独创的作战队形,这个小型战阵多次让倭寇损失惨重。当时的明朝军队一般采用的都是“方阵在前,且打且进”的战略,但这种战术不仅呆板无比更是被研究的透彻,因此和倭寇作战这样的阵势一般都是必输无疑。再加上在冷兵器方面

,倭寇的武器硬度高而且锋利,明军使用的确实短兵器,一寸长一寸强,明军的兵器常常被倭寇的兵器削的豁口林立,戚继光也在苦思冥想去解决这个问题。

戚家军的鸳鸯阵:一文厘清戚家军为何饿死不吃竹笋?

有人讲,戚家军不是有火器吗?为何不用火器进攻呢?这里不得不说火器只是戚家军少部分人拥有,那个时代作战更多的还是冷兵器的

短兵相接,如果当时火器的建造就可以大规模装备士兵,相信清朝末年也不会出现清军用大刀长矛对付外国联军的枪炮的局面

有一次机缘巧合之时戚继光想到了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一次他营中散步,看见一片茂密的竹林,并且锋利无比。戚继光一瞬间便萌生了用长兵器更换短兵器的办法,而眼前的这种竹子将会是新型武器不可缺少的原材料。这种新型武器成功的被戚继光发明出来,名叫狼筅,一部分为手持的筅竹,一部分为杀敌的筅钩。

并且为此发明了一套新颖的阵法,叫做鸳鸯阵。鸳鸯阵是由戚继光发明的阵型,广泛应用到戚家军之中,每个作战单位是由十一名将士组成,每个作战单位为一队,队长居中,前有手持盾牌的牌手,两侧为手持狼筅的狼筅手,后面有

手持长枪的长枪手和手持短兵的短兵手组成两列横队。

戚家军的鸳鸯阵:一文厘清戚家军为何饿死不吃竹笋?

鸳鸯阵在作战中也效果颇大,倭寇再来进犯的时候,戚家军使用新型的狼筅按照阵法来杀敌,敌人未曾见过不知如何应对,于是被杀的七零八散。但狼筅多为竹子,陆战良久之后狼筅的枪头多被倭寇的双刀砍掉,倭寇

以为终于有了反败为胜的机会,可戚继光冷静应对,以即使没有了枪头可依旧锋利的竹子为武器,再次将倭寇打的落荒而逃。

后来狼筅得到更大的改进,并且因为有了新式武器的加入,戚家军做出了很多阵法建制上的变化,以适应能够给倭寇带来极大杀伤的狼筅。而戚家军因为感恩竹子可以用来做武器,并且帮助了戚家军大大增加了杀伤减少了伤亡,对竹子心怀感激,而对竹笋,戚继光向着全体戚家军士兵发出了“饿死不吃竹笋”的号召。

参考文献:

①万历《义乌县志》20卷,残本

②范中义《戚继光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③赵用贤《松石斋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