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胤禛到底有沒有殺害和他一母同胞的十四王爺胤禎?

用戶2364083269737


康熙帝晚年時期的“九子奪嫡”,大家應該很熟悉了。最後的勝利者自然是四阿哥雍親王、後來的雍正帝胤禛。在胤禛登基後,對當年的兄弟對手都“收拾”。這其中有他一母同胞的弟弟、十四阿哥胤禵。那他是否手下留情了呢?

根據胤禵是去世時間——乾隆二十年來看,雍正帝並未殺害他這個一母同胞的弟弟。

胤禵是雍正帝的同母弟弟,他與雍正帝不同的是,在他出生時,生母烏雅氏已是四妃之一的德妃了,所以胤禵出生後,一直由烏雅氏親自看著長大。而雍正帝我們知道他出生後不久,就被交給了佟佳貴妃撫養。故他與德妃、親弟弟胤禵的感情並不親厚。

長大之後,兄弟倆各自親近的人又不相同。雍正帝與太子、十三阿哥更加親近,而十四阿哥與八阿哥、九阿哥等更為親厚。眾阿哥的爭奪日趨激烈,一母同胞的兩兄弟因為支持不同陣營,原本就不濃的兄弟情更為疏遠。

一廢太子後,胤禵開始受到康熙的重視,給予的恩寵和賞賜都與幾個哥哥親王規格相同。原先他是八阿哥黨的成員,但在八阿哥胤禩發現自己沒有機會後,轉而支持正受寵的十四阿哥胤禵。另一邊,太子胤礽倒臺後,四阿哥胤禛也開始為自己籌謀,韜光養晦,面上兩兄弟似乎沒有什麼激烈的爭鬥,暗地裡卻是波濤洶湧。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病逝,四阿哥胤禛繼承帝位。

終究是一母同胞,雍正帝留了他的性命。

胤禵對親哥哥登上帝位,心裡有懷疑,亦有不服。從康熙帝晚年的種種恩寵來看,確實讓人以為十四阿哥成為繼承人的可能性極大,也許十四自己也是這麼覺得的。最終的結果出人意料,無怪有許多的揣測和不滿。

隨著雍正帝帝位的穩固,他開始對當年給自己使絆子的兄弟開始“清算”。八阿哥、九阿哥削宗籍和圈禁致死,十四阿哥先是被被革去王爵,降授固山貝子,之後又被革去固山貝子,囚禁於壽皇殿。

最是無情帝王家。要知道,廢太子之後,雍正帝的最大對手不是別人,正是他這個同母弟弟,如果說胤禩、胤禟被囚禁至死,與雍正帝痛下殺手有關,那麼胤禵最終只是囚禁而沒有死,或就是雍正帝心底對同母兄弟最後一絲的兄弟情誼吧。


若淺話史


十四阿哥胤禵沒有被雍正殺害,他被圈禁了半輩子,雍正死後,他終於被乾隆赦免。乾隆二十年病死。

康熙皇帝駕崩後,胤禵趕回北京奔喪,由於對四阿哥胤禛繼位不滿,認為自己才是皇阿瑪心中的繼位人,所以就和雍正發生激烈衝突。

雍正本來就對這個同父同母的親兄弟充滿忌憚,藉此機會,就把十四阿哥軟禁守陵。後來,雍正和胤禵的生母,太后烏雅氏死去了,有說法是讓雍正氣死的。

雍正在慰"皇妣皇太后之心"的幌子下,不得已晉升允禵為郡王,但未賜封號和給予俸銀,註名黃冊仍稱固山貝子。也就是一個名不副實的郡王。


雍正三年,雍正展開了對兄弟們的大清洗,允禵被革去王爵,降授固山貝子。後來,又

革去允禵固山貝子的封號,押回北京,囚禁於景山壽皇殿內。


雍正十三年正月,雍正死了。

乾隆繼位後不久,便下令釋放十四叔允禵和十叔允䄉。

再後來,乾隆皇帝多次給十四叔允禵加封,先後封為輔國公、多羅貝勒、最後晉升為多羅恂郡王。

乾隆二十年卒。他死後,乾隆賞治喪銀一萬兩,賜諡"勤"。

胤禵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他從小聰明過人,才能出眾,深受父皇的寵愛。胤禵精通軍事,和十三阿哥齊名,並稱俠王。長大後,被封為大將軍王,帶兵西征,鎮壓叛亂,為西藏的安定團結,祖國領土的完整,做出了卓越貢獻。


正因為本事大,和四阿哥不是一條心,所以才成為雍正的重點打擊對象。一開始的時候,胤禵為了利益最大化,是依附於八阿哥胤禩的。

但是後來八爺黨發現自己徹底被打敗,就開始擁立十四阿哥胤禵。

如果八爺黨和十四阿哥,再次合流,威脅巨大,所以引起了雍正的極大警惕。


所以,我相信雍正對這個十四弟,是無數次動了殺機的。之所以沒有動手,僅僅是因為顧忌名聲。

再加上嚴防死守,把胤禵關進了高牆之內,好比猛虎入鐵籠,嚴加看管,在威脅了不了自己的皇位前提下,雍正一直關押著自己的親弟弟胤禵,直到雍正生命的最後一刻。我相信在雍正臨終的時候,多麼希望胤禵死在自己前面啊。


乾隆繼位後,看到政權已經牢牢控制在自己手裡了,那些叔叔伯伯們都垂垂老矣,而且被關押了幾十年十幾年,外邊的政治勢力、軍事力量早已蕩然無存,關著他們,顯得朕心胸不寬大,還不如放出來,博取一個好名聲。


於是,胤褆被放出來,又活了二十年,終於壽終正寢,死在了床上。

他終於自由了,從身體到心靈,可以去天國找父親康熙了,問問當初的遺詔,到底立的是四阿哥,還是十四阿哥?


這個困擾歷史兩三百年的謎團,我們也確切的想知道呢。


陳健4396


這個問題真讓人“眼前一亮”!清世宗(雍正帝)死於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恂勤郡王允禵死於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如果提問者的數學不是體育老師教的,想必應該可以算得明白,清世宗去世二十年之後允禵才以恂郡王之尊壽終正寢。試問,一個已經入土近二十年的人,怎麼可能在入土近二十年之後再跑出來殺人?難道清世宗詐屍了嗎?

允禵其人

允禵,清聖祖(康熙帝)庶出第十四子、清世宗一母同胞的親弟弟,生母為孝恭仁皇后烏雅氏。因為年齡相差整整十歲,加之清世宗幼年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長大、與生母烏雅氏母子關係淡漠,這對同胞兄弟的關係也較為淡漠。所以,允禵一直與允禩、允禟等人走得很近,隨著“奪嫡之爭”愈演愈烈,允禵也漸漸與胞兄清世宗走向了對立面。因為與清世宗一母同胞的原因,允禩對這位同父異母的弟弟基本上是且拉且防、並不信任。因此,允禵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作為允禩集團的邊緣人物出現的,允禵在小集團內部的地位和重要性要遠低於“錢袋子”允禟,甚至連“打醬油”的允䄉恐怕都不如。允䄉好歹背後還有根深蒂固的額亦都-遏必隆鈕祜祿氏家族撐腰,允禵什麼也沒有……

這一切直到康熙四十七年才開始出現轉機。康熙四十七年,清聖祖第一次廢黜皇太子允礽,迫不及待想要上位的允禩私下串聯朝臣、舉薦自己出任新儲君。舉薦新儲君原本只是清聖祖一石二鳥的計策,因為兒子之間的爭鬥白熱化,清聖祖害怕了,想要將一切“復原”,可自己廢掉了皇太子總不能出爾反爾吧?於是便有了要求群臣公開舉薦的奇怪現象。說白了,清聖祖就是要一個復立允礽的理由。同時也可以藉此機會弄清楚皇子與朝臣結黨的一些情況,看看都有哪些人站隊了!結果允禩錯誤地估計了形勢,犯了清聖祖的大忌。皇子結黨,這是會對皇位、皇權造成極大威脅的,已經危害到了清聖祖的切身利益。想想當年唐高祖李淵和唐玄宗李隆基是怎麼下臺的,一切也就全都清楚了。

為此,清聖祖嚴厲斥責了允禩、革去了他的貝勒爵位並公開否決了他的皇位繼承資格。雖然後來允禩被恢復了貝勒爵位,但合法繼承皇位的可能性已經大大降低。為了營造“雙保險”,允禩開始有意無意向允禵傾斜,逐步將允禵推向了臺前。康熙五十三年發生了“斃鷹事件”,清聖祖大發雷霆、斥責允禩為“辛者庫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甚至說出了斷絕父子關係的話語!自此,允禩徹底失勢,基本不可能合法繼承皇位了。於是,允禵成了允禩最後翻本的機會。本著誰受益誰即主謀的邏輯,個人甚至認為“斃鷹事件”本身就是允禵搞出來的,為的就是讓允禩徹底玩完、不得不徹底倒向自己!因為只有他最有機會在海東青上動手腳,不是嗎?清世宗倒是願意允禩倒臺呢,可他的手恐怕還伸不到允禩給清聖祖上貢的海東青上!

“斃鷹事件”發生四年之後的康熙五十七年,允禵受封大將軍王、出任撫遠大將軍,走上了人生巔峰,也成了彼時清世宗近乎唯一的“競爭對手”!不過,從康熙五十八年之後的人事安排來看,很可能允禵也讓自己老爹給玩兒了。康熙五十九年,隆科多升任理藩院尚書卻沒有被免去步軍統領職務。康熙六十年,年羹堯出任川陝總督,壟斷了允禵大軍東線和南線兩條補給通道,完全“困死”了允禵。允禵雖然手握重兵,可糧秣輜重卻完全受制於清世宗,等於是成了紙老虎……與此同時,出於利益最大化考量,隆科多也徹底倒向了清世宗。如此一來,允禵有兵帶不回來,允禩雖然在京、手裡卻沒有兵,一切已成定局!康熙六十一年,清聖祖駕崩,清世宗即位。

就在即位的當日,清世宗幹了兩件事:一、發出廷寄,召允禵立即回京奔喪並命堂兄延信(清太宗皇太極長子豪格之孫)“護撫遠大將軍印”(代理撫遠大將軍)。二、發出密詔,命川陝總督年羹堯火速趕往青海大營,與延信共同主事。說白了就是用延信接替允禵,再用年羹堯架空延信。從頭至尾、一氣呵成,允禵前腳離開青海大營,後腳清世宗便接管了允禵所部!自此,允禵徹底淪入“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境地。至於允禵為何會乖乖就範,原因很簡單:回京奔喪,於國是盡忠、於家是盡孝,允禵只要有一絲推搪,清世宗便可以以“不忠不孝”法辦了他!清世宗之所以選擇用與允禵關係親近的堂兄延信頂替他,說白了就是為了麻痺允禵、以免他情急之下鋌而走險。只要年羹堯順利接管了青海大營,允禵便成了“紙老虎”、不足為患。

允禵回京之後,清世宗故伎重演,同樣以“盡忠盡孝”為由、命允禵前往遵化為清聖祖守陵,將其與允禩集團徹底隔離。允禵心中即使有一萬個不願意,也不得不就範!自此,允禵被軟禁了,清世宗雖然象徵性地給了允禵一個郡王爵位卻不給封號、俸祿,而且玉牒中允禵依然只是貝子身份……雍正四年,清世宗對允禩進行了總清算,順帶著也將允禵的守陵式軟禁改為了正式的革爵、幽禁,允禵徹底淪為錦衣囚徒,直到雍正十三年清世宗駕崩,一直如此。

允禵的結局如何

允禵的結局應該說還是相當不錯的,至少在所謂“九子奪嫡”的參與者中,他可以排到第五,僅次於清世宗、怡賢親王胤祥、莊恪親王允祿和果毅親王允禮。相對於被幽禁至死的大哥、二哥、三哥和被害的八哥、九哥,允禵還是非常幸運的。雍正十三年,剛剛即位、尚未改元的清高宗(乾隆帝)便以“先帝晚年後悔對允䄉、允禵處罰過重”為由釋放了自己這兩位叔叔。當然,清高宗也不是什麼“叔侄情深”的主兒,他之所以赦免這兩位叔叔,說白了不過就是為新朝“改弦更張”的政策轉向作鋪墊、釋放政治信號而已。

乾隆二年,允䄉和允禵被清高宗重新冊封為輔國公,算是迴歸了入八分之列。數年之後,允䄉去世,清高宗參照大爺允禔死後的待遇,以貝子禮發送了這位曾經身為敦郡王的叔叔。但對自己這位血緣更近的叔叔,清高宗似乎還是更加“照顧”的。乾隆十二年,允禵晉封貝勒,次年又晉封恂郡王。晚年的允禵勢力沒了、人也看開了,加之年事已高,反倒是讓侄兒清高宗不再防備他了,叔侄關係總體還算和諧。乾隆二十年,允禵以恂郡王之尊壽終正寢,清高宗雖然沒有給他追贈親王,但還是按照親王的規格、賜銀一萬兩治喪,也算是變相“提高喪葬待遇”了。同時,清高宗還給了允禵一個“勤”字作為諡號,算是清王朝官方對允禵早年勤於王事、征戰沙場的最終肯定和蓋棺定論了。

綜上所述,允禵非但沒有被清世宗殺害,反而安安穩穩活到了乾隆二十年,而且是以恂郡王之尊壽終正寢!彼時清世宗已經作古二十年了,如何殺允禵?畢竟是一母同胞,清世宗多少對允禵還是有些情分的……


農民工歪說歷史


雍正四年,雍正的皇位己坐得穩穩當當了,處理政敵的時機成熟了,在這種情況下,雍正要加快速度處理他們。唯有胤禵因系雍正同母弟,並未被雍正奪其性命,雍正怕胤禵在外不便控制,把他囚禁在景山壽皇殿,以康熙的畫像命他追思乃父教養之恩,以便改悔。胤禵活到乾隆二十年(1755)病故。其實,雍正處死政敵:胤禩,胤禟等人,是為打擊結黨篡位,他們在新朝仍固結黨不散。實際上,雍正和胤禩的鬥爭,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康熙時即第一時期,互相爭奪儲位:雍正朝是第二時期,胤禩,胤禵一黨並不甘心失敗,本來奪得江山的胤禵大有希望,想不到今日屈為臣子,可能心有不甘,他們進行暗中的鬥爭,企圖推翻雍正的統治,建立他們自己的政權。雍正朝這個時期的鬥爭實際是保衛與爭奪的鬥爭,它是康熙朝儲皇位鬥爭的延續和發展。總結一句話:整體說來就是爭奪儲位:皇位的政治鬥爭。總之:雍正對胤禩集團宿怨頗多,非要至胤禩死地而後快,則是要樹立他的君主應有的權威。雍正清除處理政敵胤禩黨人時,言論多譴責他的殘忍刻薄。事實上,他在處理政敵時,確實表現了其殘暴的一面,但從鬥爭實際看來,他的做法基本上適應了清朝政治發展的需要,具有合理性。


茹叔敬


雍正皇帝胤禛到底有沒有殺害和他一母同胞的十四王爺胤禎?

在《雍正王朝》裡,作為阿哥黨成員之一,又是雍正皇帝的一母同胞兄弟的十四阿哥,相對其他八阿哥黨的成員,他的結局算是好的了。雍正皇帝沒有殺害他!只是一直圈禁在遵化給康熙守靈!



一,千里奔喪,大鬧康熙靈堂!

在康熙駕崩時,眾皇子中只有老十四不在身邊!

當時,老十四已征戰得勝,正準備返京!

雍正知道,這一母同胞的兄弟是一個不好惹的角色!就特別安排兩路人馬在老十四的返京必經之路等他!

果然,回到京城,見到了康熙棺木,見到自己的母妃沒有尊升為皇太后,就鑽這個空子大肆撒潑,咆哮靈堂,就是給剛剛登基的雍正出難題,下不了臺!

已經勝券在握的雍正當然不上老十四的當!以一個“巧”字,輕而易主的化解了老十四的千斤之力!

但是,這筆帳雍正在心中記下了!



二,安排在遵化守陵,斬斷跟八阿哥的交集!

雍正元年,也就是公元1723年,康熙的棺木運往景陵安葬後,眾皇子準備回京時,皇帝詔書來了!

老十四被皇上下令留在景陵旁邊的湯泉居住,就是專門守陵!沒有皇上旨意不得回京!同時,安排了總兵範時捷監視!

當時,雍正皇帝還給他帶了家眷的!目的是慢慢把老十四是八阿哥黨分割出來!後來雍正見他還在跟年羹堯的手下汪仲祺私下往來,就連他身邊的人全部換掉!包括老十四在回京路上搭救的女人喬引娣也不例外!

雍正四年,即公元1727年,雍正下令把老十四帶回京,革出固山貝子的封號,囚禁在景山壽皇殿內!

公元1735年,乾隆皇帝繼位不久。就下令釋放了老十四!在第二年被封為奉恩輔國公!

公元1755年,老十四去世!



由此可見:老十四作為阿哥黨的骨幹成員,一直跟雍正針鋒相對,雍正都沒有處死他!說明雍正還是念及一母同胞之情的!

【古今多少事,都在歷史中!歡迎關注!我是媚之夭夭!】


媚之夭夭


胤禎(十四阿哥)和胤禛(雍正皇帝)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但在爭奪皇位的過程中,兩人卻分屬不同陣營。雍正繼位後,對於這位親弟弟也沒客氣,發配他去給康熙看陵,實際上是形同軟禁。但對於這位親弟弟,雍正並沒有殺害他。

雍正奪取十四阿哥皇位說

因為“禛”和“禎”同音,而且字形相同,有傳聞雍正把“禎”改為“禛”,從而奪取了自己親弟弟的皇位。因此,在康熙時期,十四阿哥名叫胤禎,在雍正時期,十四阿哥名為允禵(臣子需要避皇帝諱,改胤為允)。

這種說法雖然看似有理,但傳位詔書是用滿漢兩種文字寫成,而且改“禎”為“禛”,想要不留下痕跡也是很困難,因此這種說法禁不起推敲。但在康熙晚年,胤禎確實受到康熙喜愛,許多人都認為康熙會把皇位傳給這位十四阿哥。所以雍正奪取自己親弟弟皇位的說法,在當時許多人是相信的。

就連雍正自己的母親,都懷疑雍正登基的合法性,更何況是其他人。而且,在胤禛爭奪皇位的過程中,十四阿哥胤禎屬於“八爺黨”成員,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俄、皇十四子胤禎是其核心成員。

雍正登基後,對於“八爺黨”成員展開了瘋狂報復,其中或死或囚,但因為胤禎佔著身份的關係,最終得以保全性命

雍正如何對待胤禎

胤禩、胤禟、胤俄、胤禎四人,排名越靠前越遭雍正忌恨。對於胤禩、胤禟,雍正並沒有手軟,他們兩人被囚禁後,幾乎在同一時間死去。雖然《清史稿》中記載兩人是“因病去世”,但愛新覺羅後人,曾看到過雍正秘密殺死二人的手詔。所以《清史稿》中,是史官有所顧忌,而替雍正隱瞞了一部分事實

對於十阿哥胤俄,鑑於他草包的身份,對雍正的皇位威脅不大,所以只是圈禁了事。對於親弟弟胤禎,雍正一登基便撤掉了他大將軍王的職位,解除了他手中的兵權。胤禎回京後,被雍正發配到給康熙看陵。因為胤禎見到雍正後不跪,還是一旁的胤禩發話後,胤禎才下跪。胤禎如此聽胤禩的話,亦引起雍正猜忌、報復之心。

雍正三年,宗人府彈劾胤禎“侵擾地方,靡費軍怒,請降受輔國公”,雍正“格外開恩”,只降為貝子(清朝皇子的爵位排序是親王、郡王、貝勒、貝子、輔國公……)。雍正四年,在胤禩、胤禟先後遭到清算後,諸王、大臣等請求把胤禎“正國法”,雍正並沒有同意,只是這次徹底把胤禎禁錮起來,一直到雍正駕崩

可見雍正雖然心狠,可終究念著兩人一母同胞,並沒有像處理胤禩、胤禟那樣辣手。十四阿哥胤禎的結局,是被雍正圈禁起來。等到乾隆繼位後,把這位親叔叔放了出來。

高宗即位,命釋之。乾隆二年,封輔國公。十二年六月,進貝勒。十三年正月,進封恂郡王。二十年六月,薨,予諡。

可見,胤禎是在乾隆二十年才去世,雍正終究沒有對這位親兄弟下辣手。但是對於胤禩、胤禟這兩個非一母同胞的兄弟,雍正是一點沒留情,下達了秘密處死的手詔。而十阿哥胤俄,也是在乾隆二年被放出,死於乾隆六年,用貝子的禮議安葬的他。

因此在“八爺黨”核心四人胤禩、胤禟、胤俄、胤禎中,因為胤禎佔了和雍正一母同胞的便宜,所以在四人中,他的結局相對來說是最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