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吃的卤煮在哪里?

李小众


最好吃的卤煮都在自己吃过的几家里,谁也不大可能吃遍北京所有的卤煮摊。即使吃遍了,也是根据自己的口味判断,有人觉得这家的咸,其他人可能口味重,觉得还不够咸。

其实做卤煮的方法都差不多,主要比的是耐心和实惠。都说老汤,如果汤好吃 的话就会卖的快,一天下来几锅汤都不够卖,老汤从哪里来。就是一直熬着也不赶趟。所以,就得限量。如果不限量就得不停的兑汤,不停的加肠。时间就是金钱,不用半成品,不要现成的,就得用好多人工。开卤煮摊也能开成前店后厂。

再说一个实惠,你只要自己煮过肥肠就知道,只要稍加点调料,怎么煮肥肠都好吃,就是耗时间,前提是肠子要好。处理的干净,该扔的扔,别充数。再说火烧,入味就好,只要不是太差,被汤汁一入,都香的不得了。最为关键的是给你碗里切多少。

说韭菜花,还是很有讲究的,绝对得是韭菜花,韭菜叶子别瞎掺合,还有不能太咸了,想要多吃,吃得香,一嘴盐粒子啥胃口都倒了。蒜汁蒜泥酱豆腐辣椒油都一样。记住一点,啥调料太咸就是老板不厚道。


何茶趣


北京有很多吃卤煮的好地方,小肠陈卤煮、北新桥卤煮老店、黄寺卤煮、门框胡同百年卤煮等等,但是我个人最喜欢的就是北新桥的卤煮。

看他家菜单感觉,分的那叫一个细啊大肠卤煮小肠卤煮分的很清楚,不像一般店就是大碗中碗,单加也分大肠小肠。反正每次去人都是爆满,还有他家的凉菜精致可口,非常解腻,卤煮量是真不小,火烧入味,他家卤煮有一个特点是煮的火大非常烂,所以味道比较中平,就连平时不吃肺的我,尝着也没什么异味直接入口了,肥肉也稍带点红烧肉式的口感,豆腐干非常入味。

我喜欢这家卤煮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它24小时营业,比如2016跨年2017的时候,去完世贸天阶就直奔这儿了,再或者三里屯喝够了玩累了,也是直奔北新桥卤煮,来那么一碗热乎乎的卤煮,酒都能醒一大半!

不过不管什么时候来这吃卤煮,人都是爆满,座位不好找,但是在夜里,坐在店里吃着卤煮看着身边各式各样形形色色的人,也是一种很奇怪的享受呢。


京蜜


虽然自己不是北京人,但身为北方人,还是比较爱吃北京卤煮的。

老北京通常都会觉得很多家门口吃惯了卤煮是地道的。在北京,也有那么几家名声响亮的卤煮店。

首先要说就说北新桥卤煮老店了,谢霆锋在做节目时还去过这家店探店。这个点周边有很多摇滚演出现场,在深夜时分,这家卤煮店也会聚集很多热爱独立音乐的年轻人。这家店我去过几次,他家卤煮给人印象深刻的是真材实料,货真价实,卤煮的汤料酱香口浓郁,但还不是那么咸。北新桥卤煮家的小凉菜也是很有特点,我就很喜欢这家的蒜泥茄子。但北新桥卤煮火烧里的火烧吃着偏硬,外地人头一次尝未必好接受。

在北京城有名的卤煮还有小肠陈,这家可是祖传的老店,好像现在的小肠陈还是个国安球迷。

给人印象深刻的卤煮还有姚记炒肝家的,这家的卤煮量虽然没有北新桥的大。但是卤煮里的炸豆腐很入味,卤煮的汤料酱香也很足。


足球相声摇滚老爆三


第一次去北京的时候,第一次吃到了卤煮火烧,给我的北京之行增加了更多的幸福感。

吃的是陈记卤煮小肠,廊房二条店。

我是在天安门看完升旗仪式、瞻仰完毛主席之后,搜了下附近的北京美食,发现了门框老六和陈记。因为门框老六排名第一,就导航着去老六家,走到胡同里,就闻到一股奇香,看了一眼原来是陈记。但还是往前走去找老六,不巧老六还要一个小时才开门,果断转身吃陈记。

口味👅除了卤煮火烧,没有其他主食了!一碗卤煮几个火烧?火烧不大,女生一个,男生两个起,吃的过程中觉得不够,就给厨师说一声,往收银桌上放一块钱,端着碗去灶台哪里加就好了。

最让我惊喜的是他家的肥肠,处理的干干净净,一点其他味道都没有,而且肥肠给的很多,汤的味道也超棒!虽然看起来像黑暗料理,但是只要不讨厌肥肠,一定觉得超级好吃。[色色R]

忘了给厨师说不要香菜,但是吃的时候,完全没有香菜而影响我的口感,不得不说卤煮真的太强大了。最后我很没出息的喝了汤。

价格💰一个火烧的卤煮23,多加一个就多一块钱。

环境🏠一进门就看到热气腾腾的大铁锅,最外面的一圈是火烧,中间就是传说中的卤煮。店面不大,但是干净整洁,厨师也是很标准的白衣服。墙上挂满了报纸报道和牌匾。

服务👨‍🍳收银阿姨和厨师大哥感觉都不错。

位置📍地图直接搜店名跟着导航走就好,挺准的。











私享家白勺




说到卤煮火烧,那可是京城百姓美食的一绝。以老汤炖制猪肺、猪肠、火烧,配上老豆腐,火烧要划出井字刀,老豆腐得切成三角块,猪肠还有大肠小肠之分,讲究的最后还切一块大肉放在一起同食,所有食材码在碗里,最后淋上老汤,根据跟人喜好以蒜泥、豆腐乳、韭菜花等做调味。火烧透而不黏,肉烂而不糟,肠味厚而不腻。一口下去都是满嘴的脂香气,而且不能吃到腥臊,才算上品。



若论正宗,“小肠陈”的创始人因为是坊间传说里卤煮火烧的发明者,所以从名分上小肠陈当属正宗。不过吃小肠陈的卤煮火烧您得“碰运气”,怎么这么说呢?小肠陈现在是家大型餐饮企业,分店众多。企业大了说明经营的好,是好事,不过这一开分号,品质就……您懂的。虽说是同一个方子,同一个牌子,不过这不同的师傅做出来的确实成不了同一个味儿。所以说在小肠陈这本家正宗吃卤煮火烧,您得碰运气。



至于京城卤煮火烧口碑第一,那得去北新桥的“北新桥卤煮百年老店”。有没有百年咱不知道,不过这里卤煮火烧的味儿绝对对得起“百年老号”这几个字。首推“大小肠卤煮”,40一碗您还别嫌贵,绝对物超所值。这家店开门晚关门也晚,开到凌晨,一到饭点儿必排大队。您要是这在看见什么明星艺人千万别惊讶。而且在这不起眼,脏兮兮的小店里总能看到穿着时尚的俊男靓女,可谓是美食之外的一种别样享受。您说您找不着?5号线地铁北新桥站,下车出西南口,向南步行200米就是,路西边啊。大众点评网黑珍珠级别的美食推荐里,人均最低的一家,靠的绝对是实打实的品质和口口相传的好名声。在北京吃卤煮火烧,您没来过北新桥卤煮百年老店,您就别说吃过卤煮。



北京还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卤煮火烧,叫黄寺卤煮。早年开在北京黄寺胡同,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搬家到了西南边,就在14号线地铁平乐园站,出东北口再向东步行300米,路北。这黄寺卤煮不敢说比小肠陈正宗,也不敢说比北新桥卤煮地道,不过这儿的味绝对不逊。酱肘子和小咸菜也是这的“隐藏菜单”。要是离得近,您一定进来坐坐。



听了这么多,您过瘾了没?要是没过瘾就再跟您白活儿一会。这卤煮用的都是猪下水,过去什么人吃下水?老百姓,还是穷老百姓。因为穷吃不起肉啊。但就是这穷老百姓吃的卤煮,其实是出自特别体面特别讲究的皇家吃食,您,惊到了没?相传卤煮火烧创于乾隆年间,因乾隆钟爱苏州张氏制作的苏造汤和苏造肉,皇家吃食,自然造价昂贵,老百姓怎么吃得起。而小肠陈的创始人正是售卖苏造肉的,为了节约成本,就以猪下水代替昂贵的五花肉,如法炮制。结果没想到这一发不可收了,不但味道特别,而且穷老百姓也吃得起了。这一来二去的,就成就了一份传承百年的经典京味小吃。

希望这个答案可以帮到您。


兰菊爱美食


好吃,那才叫正宗。

卤煮,作为一道历史悠久的北京传统美食,不管是地道的北京人还是从外地来北京的游客,都无法抵挡它的诱惑。北京的卤煮店数不胜数,各家有各家的风味和特色,不过我想无论是谁,至少要尝一尝小肠陈的那碗卤煮。

我一直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当去吃著名的美食时,都先去老店。如今大部分商家都在追求扩大经营,分店遍布北京,很多分店的品质确实在砸自家的招牌,老店或许还保留着熟悉的味道,也拥有着最忠实的老顾客。

卤煮起源于南横街,小肠陈的老店就位于南横东街。我第一次去是和两个好朋友一起去的,如果你正好赶上饭点儿去他家,最好别少于三个人,为什么呢,看看下边儿你就明白了。

大堂不算很大,也没有特别的装修,进门一抬头就会看见这个很霸气的题字。

收银和取餐都在门口,点菜也是直接看收银台上方的菜单,常来的一眼就能分辨出来,因为人家根本不怎么看菜单。

先交钱,然后拿着小票等着,凉菜和饮品很快就好,但是热菜和卤煮就需要耐心排队了,所以说至少三个人:一个占座,一个端菜,一个等卤煮。

卤煮是当着大伙儿的面做的。热气腾腾的锅里煮着所有食材,师傅从锅里捞上两个火烧切“井”字刀,拿出肠、肺头和豆腐,搁在菜板上“当当当”几刀切成块儿,然后再切几片五花肉提香,最后舀出一勺汤倒进碗里,得嘞,一碗卤煮就做好了。

要是还点了别的菜,这时候也应该都好了。

因为肺和肠都是仔细清洗处理过的,吃起来并没有刺激的气味儿,肺头的口感很棒但有些人会不太接受;豆腐吸饱了汤汁滋味纯厚;我最喜欢里面的小肠,一口咬下去浓香在嘴里散开,很过瘾;火烧是死面的,有嚼劲,两块就饱了。

小肠陈的创始人最早是卖“苏造肉”的,那可是宫廷菜肴,用五花肉作为原料,一般人家根本吃不起,后来他用猪头肉猪下水这些便宜的原料作为替代,歪打正着地就发明了卤煮,广受平民百姓的欢迎,慢慢地就流传了下来。


小肠陈老照片

如果不了解这段历史,可能你根本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么粗糙的材料可以创造出声名远扬的特色美食。

这家小肠陈不是全天营业的,有两个时段:上午10:30到下午15:00、下午16:30到晚上22:00。第一次去我就去早了,师傅说锅里还没煮好。不过刚一到四点半,就立马排起长队,虽然人多但是很有秩序,一句“劳驾,我过一下”瞬间觉得心里暖暖的。

如今北京的卤煮越做越多,大大小小的卤煮店遍布全城。像很多美食一样,产生了谁家味道更正宗的争议,其实我觉得大可不必为此辩驳一番。每个人的口味是不同的,对于食物的理解也不一样,亲自去品尝,找到自己心爱的好味道,不就足够了嘛?


您心中最好吃的卤煮是哪一家的呢?不妨在评论下告诉小编,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

想知道更多北京美食美景,潮流热点,请关注小编,我这里有大把的安利等着您哟。



北京早知道


好吃的卤煮常见,但我猜没几个人试过红酒配卤煮。

红酒在大家的认知里绝对是配牛排呀,羊排呀各种西式的餐食,显得格调高又有气氛。

大概是这样的!

但这次我的小伙伴却打破了这种常规的吃法,在我俩约着去吃“卤煮火烧”的那一天,她带了红酒过来!!

有时候真不得不说,脑洞大的人,总会发现不一样的吃法跟玩法。

一个清奇的脑洞下来,红酒搭配卤煮,别管是否太接地气或者听起来怪异黑暗,我们倒是吃出层次感来了。

小伙伴说“晴源”的卤煮火烧很好吃,名声在外,已经算是一家传承老店了。

一开始是在石佛营后来搬到了常营,她在这家一直吃了五六年,这次又追到了常营吃,顺带着我。说的那么好,那我肯定是要去尝一尝的。

到的时候人不太多,老店嘛,我以为是很老北京的装修风格,然而并不是。

菜单一览 (说是只能现金结账,其实也可以微信转账)

卤煮当然是必点项。点玩餐之后,服务员上了两碗棒碴粥,免费的,还挺好喝的。

免费味的玉米棒碴粥↓

拿出一大瓶红酒的时候,有点不好意思,但我还是厚着脸皮跟服务员要了两个杯子。

服务员倒是爽快,两手感动!(是不是觉得包装特别霸气!)

大概过了五六分钟吧,卤煮就上场了。料特别富足,30元一份还是挺值的,大肠,猪肺,豆腐,火烧在最底下。

肥香四溢的卤煮火烧↓

卤煮淋上一勺辣椒酱,搭配香菜末,兑上蒜汁,味道甚是浓郁,肉眼可见的入味。特别是大肠,肥香而不腻。

红酒小知识

不急,让我们先倒杯红酒压压“食欲”;摇一摇,晃一晃,让酒液和空气充分的接触,酒体中的花香和自然气息就会被调动出来了。

对于红酒,每一款都有它独特的风味。而红酒搭红肉,白酒搭白肉相信是绝大部数人认知的知识。

红酒其实也分浓淡,其原则是酒味不能盖过菜味,菜味也不能盖过酒味。

清淡的葡萄酒适合搭配较之清淡的菜;而浓郁的葡萄酒则适合搭配浓郁的菜。

所以,不只是那么绝对的吃法,只要在挑选的时候,分清楚红酒的风味来匹配菜肴。

那红酒也可以搭配白肉,白酒也可以搭配红肉了。

红酒X卤煮口味之谈

刚下口的时候,兴许是抱着期待,结果并没有那么意外。

但在多吃几口之后,就会发现,葡萄酒它自带的清爽果酸跟卤煮之间的碰撞,完全化解了卤煮的肥腻之感,还中和了本身食物的层次感。

就像在吃完大鱼大肉后,再吃下一个水果带来的清香跟幸福。

大家不妨可以试试哦,对小新来说,这是一次很不错的体验,红酒搭配卤煮,真的刺激到了我的味蕾。如果恰巧碰到即爱吃卤煮,又爱喝葡萄酒的亲们,相信又是一出美食大法了。

<strong>

京东“晴源”卤煮店

人均:43

地址:朝阳北路东十里堡村住欣家园底商(近常新路)


沈一点美食


在北京新街口那里有一家(门框胡同卤煮店)

生意是相当的好呀,早晚都是排队等候。

卤煮25元,小菜10元,烤串4元,感觉味道挺不错的。


店里只有;卤煮,小菜,炸酱面,烤串,酒水,先买单,凭买单票去档口端卤煮。

给我的感觉就是没有其他卤煮店卤煮汤发黑的颜色,非常很烂糊,味道很棒,饼子吃着筋道,肺子鲜嫩,说明他们的肺子加工(使用清水泡过超3个小时而且在卤肺子的时候从心管往肺叶里面注满了清水)这样煮出来的肺子,入味,又鲜又嫩。



每次休息的时候我都会坐地铁去积水潭然后跟我哥们不行过去,两个小菜,一人一份卤煮,几串烤串,一人一瓶白牛二,再来几瓶啤酒,兄弟俩人聊聊天,交流交流菜品,好不惬意呦,吃完以后我在滴滴打车回去。

如果有北京朋友想过去尝尝,地铁2号线,新街口站出来对面就是了,哪个口我不清楚,可以问问地铁站的工作人员(门框胡同卤煮)。


陕西憨厚娃


卤煮在北京是一道著名的的地方传统小吃,它是将火烧和炖好的猪肠和猪肺放在一起煮,买一碗主食副食和热汤都有了。卤煮起源于北京城南的南横街。

据说光绪年间因为用五花肉煮制的苏造肉价格昂贵,所以人们就用猪头肉和猪下水代替。经过民间烹饪高手的传播,久而久之,造就了卤煮火烧。地道的北京人估计没几个不知道卤煮火烧的。

正宗的卤煮,其实在北京有很多家。

1.北新桥卤煮

2.凯林

3.京味居

4.陈寔包子铺

5.门框卤煮

6.小肠陈

7.陈记卤煮小肠

以上这几家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卤煮火烧在北京人当中很受欢迎。火烧切井字刀,豆腐切三角,小肠、肺头剁小块,从锅里舀一勺老汤往碗里一浇,再来点蒜泥、辣椒油、豆腐乳、韭菜花。热腾腾的一碗端上来,火烧、豆腐、肺头吸足了汤汁,火烧透而不黏,肉烂而不糟,其中味道最厚重的还是小肠。肠酥软,味厚而不腻,没有任何异味。偶尔吃到一片白肉更是满口脂香。

另外,我还想说说如何吃卤煮。因为是老汤的缘故,经常有小伙伴会觉得卤煮咸,那么你就可以问店家要些白开水兑入汤中。


京城美食部落


应该说,所谓“最好吃”的卤煮,只存在于那个年代过来人的记忆中。现如今,所有的卤煮都变了味(其实不止是卤煮)。

我自小南城长大,不夸张的说,那些个卤煮都吃过,南横街的、广内大街的、骡马市的(后来搬虎坊桥湖广南边了)、板章路的(宣武中医旁边)…这些个是有点名气,至于宣武门那些夜晚街边摊就不提了,好这一口也是没办法。其实都是一个“穷”闹的,包括炒肝,下水比肉便宜嘛。

这些年,下水贵了,这些个吃食也开始抖了,其实你再抖,也还是个穷人的吃食,上不得台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