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性取向是天生的嗎?

自由飛翔233330440


人是一個感情的動物。其實每個人多多少少在青少年時期,都有過對同性很朦朧的情愫。過去叫純潔的友誼,或者是發小.閨蜜。所以說應該是天生形成的。

但是隨著社會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有那麼一小部分同性感情,被繼續的維持了下去。這一部分人中,有的是看破紅塵,真心相愛,願攜手今生。有的是在幼年時期缺失父母之愛(父母離異),父母教育的缺失也是導致了年輕人性取向的因素之一。還有一部分就是為了逃避正常婚姻中經濟上的壓力和責任。

我所認識的女孩子當中,有兩個堂姐妹都是這種情況。一個是在她兩歲時,父母離婚交給奶奶撫養。一個是父母沒有離婚,但是都不管她,也把她扔給奶奶撫養。可見一個大字不識,只知道驕憒她們的奶奶會教育出什麼樣的孩子了。現在兩個女孩子都二十多歲了,全部是同性戀形式。糾其原因就是:她們受到過家人的傷害,不相信婚姻和愛情,於是就選擇了這樣的方式。當父母的除了悔恨,是一點辦法也沒有。

無論如何吧,還是那一句話:包容和理解多元化的生活方式,無論什麼性質的性取向,只要當事人樂意就行。




2689春天的花兒


討論性取向,包含兩方面:愛情和性慾。大自然是沒有愛情概念的,愛情是人類賦予了其內涵,沒有公認的確切定義或定義模糊。性慾是人類基因決定的生理本能。大自然的動物中普遍存在同性間的性慾以及同性性行為。


自然界是不區分異型性行為和同性性行為的,更加不區分異性戀和同性戀。因此同性性行為具有先天基礎。


在人類社會中,社會環境對個體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特別是將人類區別於動物的方面。例如愛情觀念。而環境能夠影響基因的表現型,以及一個人的思想觀念以及精神狀態能夠一定程度影響生理上的反應。


如果說社會環境以及個人經歷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同性戀的形成。那麼同樣的,社會環境以及個人經歷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異性戀的形成。


如果,社會環境以及個人經歷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同性戀的形成,那麼我們是否能夠通過控制社會環境和個人經歷避免同性戀的形成?


答:學界沒有找到同性戀者之間的社會環境和個人經歷有任何明顯共通點。有學者稱不少同性戀來自單親家庭。但也有不少來自雙親健在關係和睦的家庭。單親家庭或許更容易使孩子有同性戀傾向,但現代社會不可能強制要求單親父母尋找伴侶。


父母均為異性戀,並在以異性戀為上,異性才是真愛的社會環境中生活,還是會有同性戀。即使與異性交往甚至性交也無法改變同性戀的性向。社會上也存在異性戀與同性性交行為,但卻沒有讓自己變成同性戀。學者也統計,根據對現存同性戀家庭進行調查,並沒有發現同性戀家庭對子女的性取向有明顯影響。


也有受害者在兒童少年時期被異性侵犯,長大後成為同性戀的例子。但他們實質上,是因為被異性侵犯,從而失去了對異性產生性慾的能力,因此只能成為同性戀。而不是因為被侵犯,從而催生對異性產生性慾的能力。


目前找不到任何明顯造成同性戀的後天因素。要不就是後天因素過於複雜,難以人為調控。目前個人觀點是,性取向先天因素佔主導,但不能忽略後天社會環境以及個人經歷的影響。


因此,性取向的形成和改變只能讓其自然而然地發生。人類在可預見的未來中無法做到人為地改變。


石磊學長


大概率是的,也有一部分是後天影響的。


TOPBEAR


應該是


隨緣285642239


肯定是天生的


醜夫cf


也不一定,環境也是一方面。


海市蜃樓4152


小學四年級發現自己喜歡男孩滴。。我是不是最早的一個原始人。。


夷陵老祖II魏無羨



託尼Tony177868466


大部分人都是先天的,有一部分是因為家庭情況或者是某一特定因素使性取向發生了改變而偏離大部分人所認定的正常性別目標。不管是什麼原因都不該受到歧視甚至攻擊,人的最基本權利就是平等的生存權,沒有誰繞開平權來打壓遏制攻擊謾罵這個弱勢群體!你們沒有權利這麼做!沒有!!!


1流水的兵


最真實的回答就性取向的當局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