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該不該打?你打過孩子嗎?

湯老師的教育小故事


我一直不相信世界上還有孩子沒捱過父母打的!古話都說“棍棒出孝子”學堂裡教書先生都拿著個教鞭,教訓那些讀書不努力的孩子,但是這一套放在現在是不實用了,現在的孩子生養不難教育最難,一家就一個孩子,被四五個人當做寶貝一樣哄著寵著,孩子犯錯以講道理為主,實在忍無可忍了才動手打孩子。

那天和一個朋友聊天,他家的孩子上小學了,我認為他家孩子長大了挺好的,最起碼聽聽懂話,可以跟他講道理,但是我那朋友情緒立馬激動了,他說“你不要認為孩子大了,就有道理可講,那是不可能的,他有自己的想法,而且不管他聽不聽得懂道理,他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不要在你認為他能懂道理時跟他講道理,晚了!”其實他說的挺對的,很多家長都在試圖跟孩子講道理,但是很多時候,會發現講完道理沒有用啊!那最後怎麼辦,只能上手打幾下,讓他記住自己錯了,做錯事就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他下次在做這件事的時候就可能不會在那麼做!

孩子調皮不講理任性的時候,講道理不管用也講不通的時候必須得打!但是打要控制一個度,哪些地方能打哪些地方不能打,打只是一種讓他記住教訓的方式,而不是另一種家長的暴力宣洩,比如我一個朋友的兩歲寶寶,老是用手去菜盤子裡抓菜吃,他媽媽跟他說了好幾次,根部不管用,有一次他媽媽生氣了,在他又去抓菜時使勁往他手拍了兩巴掌,當時孩子哭了很大聲,但是他再也不去菜盤子裡抓菜了!為什麼打他的手而不是打他的頭和臉,為什麼只打兩下而不是打到紅腫呢,其實目的達到就好,不要用力過猛,否則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影響孩子的一生。

還有打孩子要“趁早”,孩子的小問題其實在他兩三歲左右就出現了,那時候不去管,單純講道理是沒有用的,等孩子十幾歲突然發現他任性、懶惰、自私時,你再去打就沒有用了,那時候他們已經把自己當成大人,你再去打再去罵,很可能會使情形加重。

所以孩子的家庭教育很重要,科學育兒我很贊同,但是不能凡事靠理論,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理性教育,孩子該不該打怎麼打還要自己把握好一個度,切忌暴力宣洩!


哈福HALFTOYS


我兩個孩子,但是他們兩兄弟性格不一樣,大兒子老實,很少說話,從小到大都很聽話的,村裡的人老是說我大兒子很聽話又老實,是一個好孩子,上學也是一樣,從小到大不跟同學吵架打架,而且對老師也很有禮貌,但是小兒子就不一樣了,很調皮,而且說話的嘴巴很甜,不管和誰都能聊得來,讀書老是跟同學打架,而且有時候他也會跟奶奶頂嘴,那時候孩子還小,我沒有出來打工,在家種地耕田,他5歲那年,被我打過一次,那是因為我幹活回來已經六點了,我婆婆叫他沖涼他不肯跑出去跟別人打架,當時我真的很氣,所以就拿那小鞭子打兩下,他也不哭就坐在那個椅子上,半個小時也不說話,當我取消的時候我真的很後悔,心裡面特別的痛,鞭子打在兒身就痛在娘心,看兒子坐在那裡動不動,我心裡特別的難受,當時我走到他身邊,我問,兒子,剛才媽媽打你痛不痛啊?我一問,他抬起頭看著我,他說媽媽我好痛,說完他就哭了,接著我就問媽媽為什麼打你?他說媽媽我不聽話,從此之後我從來沒有打過孩子了,其實教育兒子不是用打的方法來解決的,孩子小的時候應該用一點時間跟小孩溝通,多點時間陪他們,現在他們都長大啦,都很懂事很聽話,不像小的時候鬧疲了


桂姐


幾個月前,我回老家的時候,突然聽說我的表姐的女兒,也就是我的侄女吃藥自殺,好在是她媽媽半夜回家要檢查她的作業完成情況,想著叫她起床,可是發現怎麼也叫不醒她,媽媽就慌了神,連忙把孩子送到醫院急救。

後來才知道是偷拿了奶奶的安眠藥,想要自殺。幸虧是剛上中學的小孩子,只是聽說吃安眠藥可以自殺,悄悄拿了一點,沒造成嚴重的後果。

這事告一段落之後,關於自殺的原因,小侄女也始終不說,就是一直哭,姐姐問不出來沒辦法,就去找醫生做了心理治療,希望能明白孩子是怎麼了。

之後得出的結果讓大家都很吃驚,13歲的小侄女竟然有輕度抑鬱,然後醫生說出了其中的原因,這孩子一直有一個心結,就在於媽媽總說她是一個“小廢物”,一直說“後悔生了她,總是給我丟人”,而在孩子看來那原因就是自己“考試成績不好,總是不積極寫作業,天生很笨,媽媽不喜歡我”,所以導致孩子越來越自卑,也總是鬱鬱寡歡。

表姐聽了醫生的話之後,立刻反駁道,“她太不自律,總說好話她也聽不進去,我也是沒辦法呀。我可能是有問題,先不談這個,您看看有什麼辦法能讓她情緒穩定一點,現在家裡人都很擔心的。”

……

後來,表姐又帶著小侄女去看了幾次心理醫生,可是一直沒有很好的效果。最終的解決方案是,把孩子轉到了寄宿制學校裡去上學,離家之後反而聽說現在精神狀態有所好轉。

在這件事上,表姐是因為女兒總是不自律,一直貪玩,導致學習成績不好,希望她能夠改正,可是卻採用了一種極不妥當的方式,以至於造成了這種不好的結果。

其實這種情況在每一個家庭當中都或多或少有所表現。 小孩子,放學回家扔下書包就沉迷在動畫片和手機遊戲當中,既不寫作業也不吃飯,只是低著頭緊緊盯著屏幕,父母們怒火中燒,大吼著“快把手機/遙控器放下,要不然就給你砸了它!你總這樣做,將來有出息嗎?!”

可是你卻不知道,你盯著手機屏幕,刷著短視頻哈哈大笑的時候,孩子就在偷偷地看著你;當你說著“今天有工作沒做完,看會電視先不急著做”的時候,孩子正按照你的要求先寫作業然後才能去玩。

家長們一面要求孩子自律,一面又在告訴孩子“不必自律”。

那麼,自律究竟是什麼?

所謂自律,是以積極而主動的態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一種重要原則。

某種程度上來說,所有人都害怕痛苦,但是總有人迎難而上,也總有人對痛苦望而卻步,遇到問題就落荒而逃。靠著不斷拖延時間,企圖等待問題自行消失,或者對問題視而不見,人們總在排斥困難、遠離問題,這在家庭教育當中常體現為:面對孩子身上的毛病和問題,總是一句“你真笨!”,

“你看看你的同學是怎麼學的!”

“你別手賤!”

這樣的斥責,彷彿訓斥過之後,孩子身上的問題就自然而然消解掉了,其實恰恰相反,舊的問題沒有解決反而增添新問題。

那我們該怎麼做?

孩子們的自律來源於父母的愛,並且教育孩子的第一原則也是愛。

父母的愛心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家庭當中只要有愛,就可以培養出一個具有良好修養和高尚情操的孩子,哪怕生活貧困不堪;

同時一個家庭如果沒有愛,這之中成長的孩子,也很難擁有健全的人格更不要談懂自律了。

這裡的愛並非“自以為是的愛”,也並非以打罵等方式“反向”表達的愛,而是在理解、寬容、傾聽、幫助的基礎上表現出來的愛。

讓孩子學會自律是一個相當長期的過程,一些父母不把精力用在孩子身上,每天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寥寥無幾,自然也就談不上愛,物質是很重要,但是“立人先立德”精神教育是更為重要的。

總有父母以“我沒有時間去管你,你只要好好學就行了!”,當孩子們的心理出現問題時,又是一味地打罵,根本不願意跟孩子平靜而深入的交流,去了解深層的原因,只是通過暴力行為去發洩自己的不滿,提不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就強迫孩子自行改正,這結果可想而知。

聰明的父母會讓孩子切身感受到自己的付出,積極傾聽孩子的需求,觀察他的言行,有張有弛的教育,通過擁抱、鼓勵和適度的警告來幫助孩子認識問題,改正問題。

而不是用嘴來付出,事實上孩子們很聰明,父母如果只是用嘴來表達愛而不付出努力,只會讓他們漸漸喪失對於家庭的信任,即使不會發牢騷,但是父母們的許諾和要求,也會變得一文不值。

而且他們會不自覺地模仿父母,因為在孩子童年時期,缺乏其他的模仿對象,只能盲目地複製父母的處事方式,完成性格上的“家族遺傳”。

這讓我想到小叔家七歲的弟弟,用小叔的話來形容就是,“整天只知道抱著平板電腦,叫他一百聲也不會答應一聲”的一個孩子。

有一次,我過去送一些堂妹找我借的書,到了小叔家正巧趕上吃飯的時間,奶奶在家裡幫忙做好了飯,說了很多次像“開飯了!”“吃飯吧!”,可是沒一個人動,甚至連回應也沒有,大家都一聲不吭,小叔懶洋洋地躺在床上玩手機,弟弟則在一邊玩平板,直到我吃完飯離開,小叔才放下手機來到桌旁,弟弟也緊隨其後跑了出來。

這就涉及到第二原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小叔教育孩子的時候,我經常聽到,“你就按我說的做,我說的就是對的,但是你千萬不能學我,學我你沒出息!” 我們可以試想,一些缺乏理性和自制力的家長,經常酗酒,看電視到深夜,在背後數落他人,熱衷於將自己藏奸耍滑的經歷分享出來並自以為豪,他們自身的生活就混亂不堪,可是卻對孩子提出“正直,剋制,理性,整潔”的原則,要求他們有條不紊的生活,多麼可笑,可這竟然正是我們很多父母日常生活中正在做的事情。

家庭教育的第三原則:營造安全感。

嬰兒在六個月大的時候,就會意識到自己是與父母分離的,這會使他們潛意識裡感覺無助,並且內在的恐懼會持續到青春期,父母們會發現孩子的這種安全需求並做出相應的保證,“爸爸媽媽永遠愛你,不會離開你的”,父母做出保證並積極實施,則會慢慢減弱這種恐懼。

而很多孩子從小就受到極嚴厲地體罰和謾罵,即便是像吃飯時掉了勺子,地上的玩具忘了收起來,這樣小小的過失也會換來父母劈頭蓋臉的一通臭罵甚至是順手抄起手邊的東西丟向孩子,並且時常動用遺棄的手段來威脅,“你再胡鬧,就找個人販子把你賣掉!看你能怎麼辦!”這會使得孩子們對即將發生的事充滿恐懼,他們會對一切都持不信任的態度,因為父母都願意將自己賣掉,還有什麼事情是值得信任的呢。

這可能導致孩子們即便成年之後,也更傾向於選擇及時行樂,將一切快樂放到最開始享受,眼睛裡只有當下。

所以孩子不願意把娛樂推遲到寫作業之後,不僅僅是因為貪玩,也因為他們心中無意識的恐懼在作祟。

從幼兒到成年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不僅僅是生理上的成熟,也是心智上的成熟,很多人窮其一生,依舊沒有達到心智成熟,因為這種心智的培養是父母給孩子的專屬禮物,成年之前沒有獲得的話,雖然其後也可以自我去發展心智,但是這一過程的艱辛令人難以想象,經歷長達一生的改變,最終卻往往以失敗告終。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想要改變孩子,先從自己開始,父母變得隨和、自律,用愛的眼光看待一切,孩子自然會向你學習,並且你的一言一行將成為他終身的標準和榜樣。

公眾號:談美WeNeed,我會時常在其中分享有關讀書、生活、教育等相關內容和熱點評論,以及介紹哲學、心理學、傳媒和美學等相關知識,既是為我自己做註解,也希望能給大家帶來裨益。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我的個人成長號,謝謝各位。


山海長真摯


打過,還特狠!

記得有一次,女兒因為撒謊,我拿著家裡的塑料衣架把她狠狠揍了一頓,當時是氣急敗壞了,再加上我性子比較急!把女兒嚇壞了,到現在看見衣架就心生畏懼!後來老公回家,很生氣,說我怎麼可以這樣教育孩子,他堅決反對我用棍棒的方式教訓孩子,簡單粗暴,除了能出自己那口惡氣,對孩子起不到任何作用!

慢慢地,我現在很少揍孩子了!小小年紀,被揍的可憐樣,看著蠻心疼的!孩子嘛,不可能事事都順大人心的.一旦我火氣來了,就走開去做其他事情,等情緒冷靜下來後,再跟寶寶溝通,看問題出在哪!實在溝通不了的,就先放一放,等到合適機會再尋求解決辦法!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的問題就折射出父母的問題!揍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辣媽甜心


該打,我也打過,我手打人比較重,不能打人的,所以打的比較少,我一個手掌打孩子給孩子鼻子流血,從那以後沒有打孩子的,我的大孩子我也打過,那是心煩惱,也從此沒有打過他們的,都誰便他們,打沒有用,現在打孩子就暴力,我小時候捱打比較多,可能跟我性格有關吧,


平步青雲雲中有雨孔雲


看到這個問題,我的心一揪。


我是一個性格比較急燥,大大咧咧,幹活非常麻利的一個媽媽。對於孩子穿衣吃飯的照顧比較細心。但曾經對育兒知識比較漠視,傲慢,瞧不起!就是這樣的一個脾氣性格。我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曾經單純的認為,我媽生活上把我照顧這麼好,我也這麼做,肯定會很好的!所以,曾經我和孩子之間的相處是很平靜的。

在孩子上了學以後,每天下午放學做作業,我們家就開始了雞飛狗跳。因為我的急躁。我看到孩子在那裡磨蹭,拖拉,我的氣就不打一處來!我就高聲指責他“怎麼這麼慢啊!就一點點作業還用這麼多時間!快點!”……就這樣孩子在惶恐中寫著作業,還得看我的臉色,聽著我的指責和囉嗦。那時候也根本不懂得,是我的這種方式導致了孩子很難集中注意力。偶爾大聲的訓斥不過癮,看著他默不作聲,我就動手,撕過他的作業,扔過書包,有時還會動手打孩子,現在回想起來,孩子當時的心情是有多恐懼,我現在還能想到他驚恐的眼神!我是他最親最親的人,就這樣無情的動手,把我們之間的感情至於不顧。每次動完手,我都深深地自責,內疚。可是傷害已經造成了,哪有那麼容易彌補。當我深深地認識到這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時,我知道我是一切的根源,所以我開始學習育兒知識,看育兒書,心理方面的書……


這時候我更加明白,動手打孩子是一個非常錯誤的行為。是因為和孩子沒有有效的溝通,才會出現情緒的失控,暴力行為的出現。其實孩子雖然小,但是我們和孩子的交流如果做的好,他什麼都能明白。所以當和孩子能夠好好溝通的時候,我們的想法他能真正懂得的時候,我們是不會情緒失控的!

所以,當你想動手時,請考慮一下,打了對解決問題有用嗎?如果沒用,請放下手,拍拍孩子的肩膀,去了解孩子和自己行為背後的動機,怎樣做才是更有效的呢!



真心如如媽


我家男孩今年15歲。長這麼大,沒有被我和他爸打過一次。


教育孩子,是一門技術活。而這門技術活,我們做父母的還沒有拿到資格證就上崗了。


所以,養育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父母共同成長的過程。


以下是我不打孩子的一些心得,與大家分享。



首先,孩子和父母是平等的。既然平等,那麼孩子理應得到尊重。


理解、尊重孩子不同於放縱孩子。減少命令,但要講究規則 。


孩子最反感家長以居高臨下的姿態命令他,不可以這樣,不允許那樣,必須這樣,一定要這樣等等。但好的規則和習慣還得需要潛移默化的灌輸和影響。


家長如何要求孩子,首先家長自己必須以身作則,首先做到。俗話說言傳不如身教。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


要求孩子吃飯快一點。那麼家裡吃飯的環境就要有一個良好的氛圍。家長主動遠離手機,安靜靜吃飯,吃完後安排十來分鐘刷手機資訊和聊聊當天學校的見聞。


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會犯各種各樣的小問題。如果每個問題,父母都提高嗓門或用命令、威脅的方式讓孩子聽。


孩子到最後就會不知道哪個是重點,哪件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對無關緊要的小事,家長不要擺出太過威嚴和焦慮的樣子來命令孩子,孩子會產生牴觸,而且也會傳染上你的焦慮。


另外,給孩子提要求時,要給孩子適當的緩衝時間。


沒有人喜歡自己在做著一件事情時,突然被打攪,或者被邀請執行一些新的命令。


就像你伏案寫報告書,同事突然過來說要和你商量週末戶外活動的事情。你與客戶談事情正深入,突然老闆一個電話,要求你馬上去辦一件事情。


孩子也是這樣的,他們不喜歡被打攪,被要求瞬間執行新的命令。


一定要給孩子一些緩衝的時間,比如我們常用的倒計時5個數、倒計時3個數,把時間拉長到5分鐘1分鐘,再試試效果。


對待孩子,能用講道理解決問題的,不要動用武。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完善,自尊感也越來越強。6歲後的孩子就已經是懂道理的年齡了。


這時,父母更需要用講道理的方式與孩子進行溝通,避免打罵在孩子心裡產生負面影響。


因為在打罵孩子時,一片硝煙瀰漫的籠罩之下,孩子表面上誠惶誠恐,其實內心深處對自己的錯誤還是很迷茫,沒有真正認識錯在哪,更不知道該如何修正了。甚至有些孩子因為害怕和難過,想辦法逃離家庭,逃離父母的管束。


美國兒童教育家海姆·吉諾特曾說過:“懲罰不能阻止不良行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時變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飾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覺。孩子遭受懲罰時,他會暗下決心以後要小心,而不是要誠實和負責。”



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應該真誠地向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讓孩子知道你對他剛才行為的不滿。比如,和孩子說,“你剛才說那句話,我覺得很難過。”


“你剛才這樣做,我覺得有些失望。”“你的表現讓我傷心。”等等。


在向孩子坦誠描述自己心理感受的過程,不但能平靜自己的情緒,也能讓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來看待問題,促進孩子的反思。


我們常說要給年輕人試錯的機會。那麼對於孩子犯錯,也要有試錯的機會。


孩子犯了錯,給機會讓孩子自己承受行為的過失或者錯誤造成的後果。


對於小孩子,家長可以告訴孩子修正錯誤的具體方法,指導孩子自己去彌補錯誤。比如孩子把玩具箱踢翻,插塑片滿地。


那就告訴孩子,需要自己動手收拾整理。建議玩具箱放在角落,下次就不容易踢翻了。


對於大孩子,錯誤自己承擔,不幫修正。比如,孩子忘記帶假期作業,在學校被罰站。


家長不需要批評打罵,也不需要急急忙忙地從辦公室飛奔回家幫他拿作業到學校。他自己承擔的後果就是讓他學會建立備忘錄。


這樣,孩子既明白了自己的錯誤可能導致的結果,也在承擔後果的過程當中產生悔改的想法,找到今後避免錯誤再次發生的方法了。


最後就是,建議父母多些時間,和孩子一起讀書、一起遊戲,讓孩子感受來自父母的關愛。



父母自身也要不斷學習,如果你自己很糟糕,卻對孩子要求很高,甚至想用武力讓孩子變得很完美,那一定是不現實的。


總結一下不打孩子的原則:尊重孩子,減少命令,但要講規則。和孩子坦誠自己的想法,講道理,給孩子試錯和思考的時間,更多的陪伴孩子。


最後記住一句話,打孩子是最愚蠢的教育方法。聰明的父母不打孩子。


有書課堂


凡事沒有絕對性,我們是中國,打孩子不犯法,控制自己絕不對孩子動手確實挺難,反正我沒做到,不過我媽做到了,以前每次和女兒有衝突以後都會反思:我媽養了四個孩子,從沒見她對我們任何一個發過火,別說動手了,怎麼做到的?反思結果是母親性情溫和,我們姊妹四個也性情溫和,從小聽話,從不和母親起衝突;女兒卻個性太強,有時明知故犯,有時錯了還要胡攪蠻纏,最後逼出了我的名言:事不過三,抓住就揍;對付不文明的人就用不文明的方式。直到一次衝突以後氣勢洶洶地說:告訴你,靠武力永遠征服不了別人!我才基本收手。


後來我去了上海,衝突轉移到了父女之間。在這期間我給她寫了封信,承認自己的行為不恰當,也分析了我們衝突中她的個性原因。後來胡攪蠻纏就變成了嬉皮笑臉:我就無賴怎麼滴?

班級管理時有時我們不動手的“弱點”被孩子掌握了,也會給我們工作帶來困擾。孩子在家被打過的應該不少吧?尤其是一幫“熊孩子”。記得一次幾個孩子又在做危險的事,我半開玩笑的說:你們已經犯了幾次這樣的錯誤了,再犯我要揍小孩啦!眼睛餘光看到幾個孩子捂嘴樂馬上猜到笑的含義:我會不會揍你們?一群孩子高呼:不會!……


我是不完全否定打孩子的行為的:如果孩子不停挑戰你的底線,你總不能妥協,總要解決問題。

但是媽咪老師72提醒大家:打是最迫不得已的手段,千萬不要濫用。打多了也就無效了。


媽咪老師


其實小孩是特別講規則的,只要你跟他定好規則,他們都會本能遵守。

對於淘氣的孩子,很多家長不是辱罵就是打。這種做法是有問題的。打孩子對於孩子今後的成長及性格是有很大影響的。

我兒子三歲時,對著家裡牆上撒尿,說了幾次孩子不當回事。有一次又對著牆撒尿時,爸爸看見了,過去給孩子屁股上打了一巴掌。這一打,孩子深深記住了。也變得膽小了,很多新事物不敢去探索了。

所以,教育孩子打不解決根本問題,還會造成孩子性格缺陷。多跟孩子溝通,耐心說服教導。希望年輕的父母可以借鑑。


炫然姐


我打過孩子。

也認同父母可以打孩子,但關鍵是如何打。

我孩子6歲前,我打過一次,很懊悔。

因為孩子並沒有行為越界,而是我沒有控制住情緒,把工作上的壓力發洩到孩子身上了。說白了,是我無能。

後來再沒打過,但用棍子嚇唬過。孩子心理很清楚,我的底線在哪裡,而我也在情緒管理上也提高了不少,所以,孩子再次捱打的機會也不大,至少要比我小時捱打的次數少之又少。

如今很多育兒書籍都倡導,不要打孩子,要“正面管教”,我並不完全贊成。小孩子記吃記打,有些不良行為,比如撒潑打滾,講道理、“正面管教”……不如一頓胖揍。

家長可以和孩子做朋友,但也必須有威嚴,有些家長在孩子面前既無威嚴也無尊嚴,養個孩子跟供養祖宗似的。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一個家庭,必須要有家風家訓,也就是原則紅線,孩子6歲前,要樹立好規矩,明確哪些事情屬於原則紅線,觸犯了必須要受包括捱打之內的懲戒。

孩子12歲以後,就不能再打了。我父親對我和弟弟就是這樣的,初中之前老捱打,初中後突然不打了,說“你們是大人了”。

沒有約束了,並非自由了,而是約束從外在轉化為內在了,你的做到自我約束。

到我當家長,比起父輩,開明不少,但我覺得並未高明多少,有些方面,甚至根本比不上父母,比如,我們小時候都知道父母辛苦不易,極少向家長要錢要物,現在孩子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