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下班都想给员工开会的领导是什么心态?

郑州格力员工


感谢有机会回答问题。茉莉确实遇到一个领导就是这样操作的,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感受,希望我们能一起成长。

茉莉之前这个领导呢,他一般的上班时间是下午,早上他是不会出现的,然后他午饭后上班,就会在各部门之间走动,看看大家的上班的情况,发现没发现问题也会召集大家开会,一般是四五点左右开,但是我们是八点上班的,正常就是下午五点下班,虽然是开会的也基本上是中层,但是会议一般延续到晚上八点以后,长久这样,难免人仰马翻,主要是大家都工作了一天了,很疲倦。这个领导是上半年任命的,下半年我们都已经黑眼圈严重很多,而且像茉莉这样的秘书更惨,领导都走了,茉莉还要整理会议纪要呢,真是很难受。

后来茉莉换了一个领导,效率奇高,就是能半小时说完的绝不说一个小时,当然前面构思的时间会长点,也需要大家做好会议发言提纲,但是解决问题的效果是明显了。

所以茉莉觉得,管理能力有时不是说很多很高深的事情组成,而是说如果一些基础工作能及时做好,后续搭建上层建筑才能更容易。

所以经常开会不是问题,但是无法解决问题就是有要提高额的地方了。


Molly小秘书


亲身经历过喜欢在下午5点召集会议讨论事情的老板。有时候是讨论工作,有时候是他最近读了一本书要分享,还有时候是教育我们眼光要放长远。后来我发现,这样的老板纯粹就是不自觉+自恋的心态。

不自觉,是因为他其实并不是早上准点上班的。我们9点到办公室,他可能10点、11点才到。所以他会觉得自己能工作到晚上8点才回家,你们为什么不能?却不想想,你老人家早上来的晚呀。

自恋,就是自己看了一本书,有思考,总觉得不分享出来,就耽误了我们的人生,我们的人生幸福,就指着他分享鸡汤了。

那么怎么办呢?我自己总结出几条办法来:

第一,提前找他。比如我就是早上9:00多给老板留言,正常的请示工作。他可能会说“哦,我还没到办公室,你等等”。然后我就在下午2:00左右再催一下。

第二,偶尔会直接请假说家里有事要先走。请假的时候不要心虚,因为我当天工作完成的很好,而且我家里有事需要请假。

第三,会议开始的时候积极参与。不管是讨论工作还是分享读书,在会议开始的时候,我会让自己全身心投入,积极的互动、提问,表现出对会议主题的高度兴趣和思考。

这样做,更容易请假。而且有时候员工越是消极抵触,老板就越是想要多说两句。


认真的刘老二


这种事情,我以前遇到过,但是我们领导,不是每天开,是每周五下午开;真是有点变态,本来大家都是早早的完成了一周的是事情,等着周末休息的,结果周五下午开会,然后就说不定又是各种幺蛾子来了;

领导关心下这周工作做的怎么样啊,是怎么做的啊,然后就提各种意见了,不应该这样做啊,应该怎么怎么的~,我就不知道了,这些事情早干嘛去了~,要到周五才来开会;

反正一开会就会有各种问题,然后告诉你,不要着急,周一下午查看整改结果,就可以了,就按照他说的,提了一堆问题,如何如何修改,这明显是想让大家加班的节奏啊……

还有就是经常某些大型汇报,比如安排在10.8号,恩,你没有看错,就是刚好国庆长假上班的第一天,因为是大型汇报,下面的领导肯定会每个层级都要检查的,那么好了,什么时间检查呢?总得提前吧?一般就是在10.4~10.5号,是不是感觉酸爽~~~

反正单位里面,各种领导都有的,我们不能期望遇到好的领导,但是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当你翅膀硬了,就可以良禽择木而栖……,当你没有什么本事的时候,就权当隐忍了吧……


Excel小技巧


上班就是为了工作,工作就是为了赚钱(当然小部分上班为了找点事做的除外)。工作你可以跟我谈理想,但前提是得让我填饱肚子先,否则,一切都是忽悠。



无论哪种工作,开会是时而存在的,作为一位领导开会是正常的,但作为一位好领导,需要做到的是让员工、下属心甘情愿的开会。就我之前所做工作为例,三天两头就要开会,大事小事也要开会,没啥事也想要给你开个会讲讲现状,“画个大饼”,上班时间开会还好,但经常占用下班时间。这随之而来给同事们的感受就是烦,久而久之就对开会产生反感,长之以往,开会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就变成开会只是浪费时间(之前的公司整体还是不错的,学到了很多)。如题,该问题的提问,说明开会问题已经引起了员工的抵触心理,要是领导没发现问题,如此下去肯定会影响工作效率。

经常要开会的领导无外乎两种情况,一是正常的,说明该工作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二是不正常的,领导只是在刷存在感。

如果是属于正常的开会,说明公司工作的问题较多,问题复杂。在工作问题上,领导可以占用自己的下班时间开会、工作,但是超出了一定范畴,应给予相应的加班补贴,否则下班时间领导还要经常占用下班时间开会,换谁谁都反感,毕竟下班后员工该照顾家庭的照顾家庭,该约会的约会,该玩的去玩,总会有自己要做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下班时间开会,只能说领导不通情达理,思考的不够透彻。

如果领导属于不正常的多开会,除了刷存在感想不到其他原因了。为了刷存在感而开会的领导,不用怎么想都能预料到他的作风伴随着浮夸,不是画大饼就是为了开会而开会,享受一下领导这一“角色”。在这种领导的“努力”下,面子工程做的很是到位的,但是并不利于公司、企业的发展,也就是说这种公司、企业很容易摸到“天花板”。


不过作为一名员工,不管是做一天还是一年,不做可以走人,要做就应该尽职,问心无愧,因为有人可能真的需要这样一份工作。希望每一个努力工作的人,都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心奴??


我以前的领导就是这个样。白天也不知道他忙些啥,反正窜来窜去的,到了下班点,就召集开会。开始大家都觉得这位领导爱厂如家、勤勉敬业,但时间久了,年轻人都受不了,恋爱的女朋友要吹,有孩子的老婆要闹离婚。你领导的老婆已经人老珠黄,孩子已经美满就业,你可以二十四坐在办公室,其他员工还要养家糊口呢。后来,一次征求意见,大家都提出了不要下班开会,领导还觉得很惊讶,“难道不应该加班吗?我年轻时候都是工作狂,我都这样加班,你们凭什么不像我一样”。

第一,这种领导首先是锤子心态。他自己是一把锤子,看谁都是钉子,什么问题就是一榔头砸进木头里,就都解决了。他自己是锤子,也喜欢下属都是锤子,解决问题就是一刀切。理由是,我是领导,你们有我忙吗?我都这样,你们凭什么不这样。但是,领导你要知道,你手下的员工千姿百态,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并不是所有人都是锤子,也不都是钉子。不能这样解决问题,千人千面,不同员工应该用不同方法来管理。

第二,这种领导没有同理心。什么是同理心?我下班要去接孩子,辅导作业,陪老婆。由此推人,别人也需要家庭生活,我想早点下班,不要开会。那么,别人也是这样想的。这是同理心。这种领导没有。一般领导当上领导,一是年龄偏大,家庭负担轻,该解决的买房、孩子上学等难题都解决了,所以,他加班是乐趣,但别人不是。二是他就是这样过来的,他成功就是熬出来的,想当然认为你们要想成功,就要无条件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像我一样。

第三,假装表现的心态。有些领导,白天忙自己的私事,没有时间思考工作,白天处理完私事,才想起要部署工作。一来,掌控下属,一来,显得很敬业,传出去有“名声”,你看这个单位的领导天天加班,非常敬业,是一个好领导。传到上级耳朵里,就增加了升职的分量。

第四,吃亏心态。如果是老板,我花了工资雇你们,恨不能吃干榨净,总觉得你们干活不够,给钱给多了,降低工资又怕你们跳槽,那就加班吧,多干活,才不心疼他给你们的工资。如果是领导,他心想,我当领导都这么辛苦,你们到点就走,哪里这么便宜,我偏要下班开会,我不走谁也别想走。


职场火锅


前几天一个朋友刚跟我吐槽过她的领导,今天就看到了同款。

说实话我真是特别不理解,朋友的领导就跟题主里这个领导差不多,不到下班不开会,一到下班的点就开始组织会议,而且不是短会,下午5点下班有时能开会到晚上8点,再坐公交回家,到家9点多。别说自己做晚饭了,就算家里做好了晚饭回到家连吃的心情都没有。

本来朋友跟我抱怨,我还以为是偶尔,结果朋友告诉我这样的会是常态。我感觉这样的领导太变态了,是在压榨员工,占用员工的休息时间、生活时间,根本就不为员工着想。

我给这个朋友提的建议就是,完成工作后下班就走人,而且尽量团结大家一起走,毕竟愿意拍领导马屁,愿意陪领导天天开会的员工是少数,大不了就辞职,为了一份工作耗尽自己的精力,不值得。要搞清楚,再好的工作都是为生活服务的,你活着不是为了工作,工作则是为了更好的活着。

以上是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讨论。


皮肤科医生池秀红


昨天晚上,一个在私企上班的老朋友Nick,约我一起吃晚饭。

我其实是不情愿的,上个月放了我鸽子,现在还有脸叫我一起吃饭?不拉黑删除你已经是手下留情了。但是实在受不了他说话好听,最后还是答应赴约。

一问才知道,他辞职了。

眼看年终奖触手可及,怎么在这个关键时候说辞就辞了?

哥们儿很生气:“谁让他总是在下班的时候说要开会?”

01

有一种郁闷叫:

领导总是下班后开会

原来,Nick的领导有一个习惯:总是在下班前几分钟说要开会,提前没通知,过后也不解释。一周5天,有3天都开会,开不到晚上8点半不会结束。

本来以为领导有什么急事,或者工作忙,后来发现完全不是,他宁愿在上班时喝茶抠脚看电影,或者干脆出去见个老友寒暄半天,然后回来直接开会。

他倒是舒服了,可是Nick他们就不开心了,说好的约会、音乐节、话剧表演统统say bye,不但友谊大打折扣,自己的工作积极性都受影响。

白天什么事都没有,一到下班就开会,这是什么毛病?

他想去网上骂骂领导解气,后来发现网骂还真的能解气,因为。。。

这样的领导多如牛毛,随便一搜,网上到处都是吐槽:

Nick生气地说:“这哪是公司,明明就是夜总会(夜里总是开会)。你说领导咋想的,天天想着剥削我们的个人时间,有意思么?”

02

被尊重的领导

是细节见格局

谁都不傻,当然知道领导咋想的,还不是觉得上班时间开会自己亏了,才想到这个下策?

今年中秋,我听了这么个事儿,有一私企员工中秋前一周请了几天假,所以中层领导要少发一盒月饼,而那盒被扣下的月饼去了哪里呢?最后还是进了他自己的口袋。

无论是故意占用员工的个人时间,还是侵占员工的所有物品,说白了,这些都是领导格局的短板。

目之所及,眼光太局限,只想着短期不能吃亏,却没想到这样做最容易损害员工的积极性。

员工的心都不在你这里,你还谈什么公司利益、企业文化、发展愿景?此时员工想的是:你说的这一切与我何干?

好的领导格局是什么样的?

湖畔大学的一个同学和西贝创始人贾国龙争辩:“一名基层员工市场价月薪5千,你为什么非要给6千?”

贾国龙回应道:

“给他6千,首先他肯定高兴,再给他赋能,这样他就能干出7千的活来。人都是有良心的,如果设计待遇、福利时陷入精算逻辑,就算累死你,你能算过两万多名员工么?”

这就像谈恋爱。

谈恋爱时,细节可以迅速打动对方,别人哪怕说了1000遍喜欢你,都比不上细微处对你的种种体贴。

员工也一样,哪怕你说了一万遍“一家亲”,都不及为员工考虑一分钟来得实在。

格局短板的领导是怎么做的?

给员工发着5千的工资,却想得到8千的价值和1万的业绩。高标准和严要求自然没错,问题是他们觉得自己亏了,所以必须从员工身上时不时捞一点回来才合理。

这样做,最终得到好处的人是谁?

No one。

员工寒了心,领导失了心。

03

没有马云格局

就别模仿阿里加班开会

有人会反驳,谁不加班开会?你看阿里、华为、格力,不加班开会的公司不是好公司。

我们来看看阿里的加班模式:工作→开会→加班→开会,阿里的员工要么在工位上,要么在会议室的椅子上。

互联网公司一般采用996的加班模式,而阿里为了备战双十一,采用的是007模式。

解释一下007:就是从0点工作到0点,一天工作24小时,一周工作七天。累了就去帐篷里休息一会,睡醒之后继续干活。

按理说这是违反劳动法和生物钟的,为什么阿里人不但在微博晒帐篷的照片,还给自己加油打气呢?

马云说过:“员工第一,客户第二。只有他们开心了,我们的客户才会开心。”

于是他会给员工应有的报酬,而且对员工十分地尊重,甚至在员工离职之后,他还问大家需要什么帮助。

网络数据显示,阿里员工薪酬在20k-50k的比例超过85%,人均薪酬超过32000元。

有一位阿里员工感慨工作7年,买了3套房。

通用电气董事长杰克·韦尔奇曾经说过:“员工工资最高的时候,企业成本最低。”

阿里之所以会成为BAT龙头老大,主要原因就在于马云的领导格局。没有马云的格局,还是不要随便模仿人家加班开会了。

04

会议的目的在于复盘

不在于面子

我想起来之前关于阿里铁军的一篇报道。

阿里的销售人员对职业的责任感,简直到了陷入传销组织的程度。哪怕晚上和周末开会,他们也都是像打了鸡血一样,群情激昂。

他们的工作信条只有一个:不要怂,就是干!

销售人员白天都去拜访客户,晚上6点钟回到公司,大家一起开会,会议的内容就是:遇到了什么样的客户?客户的意见是什么?怎么处理可以达到最佳效果?

一般这会就开到晚上十点多了,他们还要把电脑带回家,躺在床上继续收集资料,争取第二天拜访的客户更多一些。

时不时高层和中层之间还要开个会,会议内容是:员工的销售额差额有点大,是不是情绪有什么问题?有没有调整好?有没有关怀到?

只要一个问题被问住,那么高层就会往死里问,问到中层如坐针毡。

这些会议,比领导坐在办公室喝茶、大家面对面尴尬更有意义。人家的会议叫复盘,你这会议只能叫无效。

浪费时间听这种无效的会议,员工们的心也是很累的好么?有这会时间的话我宁愿加个班。

当员工觉得自己的个人时间被故意剥夺的时候,心里就开始不平衡了,对工资的期望值就更高了,然后陷入无止境的恶性循环,最后两败俱伤。

所以你觉得,剥夺员工那么一点点个人时间,领导能占到什么便宜?

无非是面子得到了满足。

说了很多,回归本质,遇到这样的领导我们也是挺郁闷的。

但是有什么办法呢?经济寒冬的大形势下,连饭碗都要不保了,哪里还由得自己选择领导?

那难道就要忍气吞声地忍受下去?好像又出不了这口气。

看待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自己。

有的人选择忍耐,有的人选择离开。

跟着格局短板的领导,自己到底是学到的多还是失去的多?这个问题,留给我们自己。


劲秋


这个我算是有发言权的(被坑过)。

有一种郁闷,叫做领导总是下班开会



有人也叫"夜总会"夜里总开会。

上班有时间,就不开会,等快下班说要开会,我想这个情景,基本工作过的人都遇到过吧?

领导/老板 到底怎么想的?

① 压榨你们(职工)呗,能多干活就多干活,还不用给加班费

我不知道所有的老板情况咋样,我是见过很多直接说要压榨职工劳动力的老板。

上班你们好好干活,下班再开个会,为公司多付出点,才对得起给你们的工资。不然你们上班我都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好好干活。

② 不开会,我领导的威风哪里显示得出来

总有一些领导吧,又不是老板。天天老板跟前跑,老板吩咐点小事情,就要召集大家开个会,什么人呐,开会的时候,就不断否认别人,最后变成自己的一言堂。无非是面子得到了满足。

你们遇到过吗?


开会,按照道理来说,肯定是算加班的,但是几乎所有的公司,要求加班到很晚才有打车回去的报销,或者有的只有晚餐20快的补贴。

扣得不像话。

又要加班,又不给钱。

不是阿里的命,又有阿里的病。

通用电气董事长杰克·韦尔奇曾经说过:“员工工资最高的时候,企业成本最低。” 可惜,咱们国内老板可能都不知道这个人吧。

说了这么多,但是有什么办法呢?经济寒冬的大形势下,连饭碗都要不保了,哪里还由得自己选择领导?

那难道就要忍气吞声地忍受下去?好像又出不了这口气。

PS-你们遇到过下班开会的公司吗?你们又是怎么处理的?


PPT精选


每个班工作十二个小时,下班时已经快累成狗了。本想早早回家吃口热乎饭,洗个热水澡,可是黑心烂肺的领导偏偏喜欢下班开会,我估计很多人都是背地里诅咒的。



领导这是出于什么心理呢?这个要看领导是什么身份,是老板?还是打工者?这两者心理和出发点是截然不同的!

如果是老板,道理很简单,必须要榨干员工的剩余价值!好比是一个贪婪抠门的人,喝完老酸奶以后,还得把封口盖子上沾的奶舔干净一样!每个老板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总感觉给员工开的工资高,恨不得往回找补找补,要么是经常罚款,要么就是经常开会!归根结底就是一个目的,不能让员工轻轻松松把应得的工资拿到手!

如果你的领导也是个打工者,道理也很简单,他这是做给老板看的!通过牺牲员工,来换取自己向上爬或者是献媚老板的资本。天天下班组织员工开会,就是给老板传给一个信号:老板,你看啊,我多么敬业啊,每天以厂为家,下班以后还在殚精竭虑想着工作!这样的人一般都是小人,他们眼里只有自己的利益,不会考虑下属的感受!

温馨提示:1.阅后如果喜欢,不妨关注、点赞和转发。

2.每天掰开了揉碎了给你讲讲职场和管理那点事,如果感兴趣,可以阅读本头条号的文章。


管理那点事


开会也是一种工作形式,开会时间也是工作时间。所以,下班的时候开会,等于延长了大家的工作时间。这种现象在好多公司都存在,他们例行日会、周会、月会的会议工作理念,寄希望与一个短短的会议实现工作的思路梳理和效率扭转。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会议不能成为常态”。

形形色色的会议工作方式

在不少公司,从老板到普通管理者都奉行会议即工作的理念,认为除了日常必须处理的工作以外,其他时间就要开会。希望通过开会这把钥匙开启企业所有的问题解决之道。

1.例会

早上起来站着或者坐着开会,领导做一些激励性的发言,然后顺便做一下工作安排,然后大家各自做个简短的汇报,下班之后来个总结会议,说一下一天的工作,提交当天的工作总结甚至第二天的工作计划。

每周要在周末或者周一开周会,例行一样的套路,讨论问题,做出决定和安排。每月还是这样的套路。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会议就这么开下去。但是没有人反思为什么要这么做,也很少有人能够客观理性的分析,这样做的效率在哪里。

因为这是规定,就应该这么做。这种“机器”逻辑占据着支配地位。

2.分析会

除了例会以外,还有不少公司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召开各种工作分析会。部门分析、公司分析,各级领导和员工奔波于不同的会议室,忙碌于各种分析。但是这种所谓的分析,缺少主线,没有效率。大家疲于应付,从心底里抗拒,时间拖得越长越没有意义。

我见过一些公司,30天有半个月在开会;一场会议从早上8点30 一直开到晚上10点。大家开始争的面红耳赤,慢慢的疲于应付,到最后就心不在焉了。

3.对接会

不同的项目之间,不同的部门之间,不同的员工之间,在工作上的沟通统统搬到会议室,一场本来几分钟就可以搞定的面谈,在仪式化的流程下,两个小时也没有完成。频繁的对接带来工作的低效和各种扯皮推诿。

会议是一种工作方式不假,但是必须加以合理设计和管理,使之成为有效的工作方式,而不是沦为一种人见人烦的形式。

管理者的心态

会议作为工作的形式,召开的目的和效率都与管理者有直接关系。

1.对会议的依赖感

经常开会的管理者对会议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平时要解决的问题,要说的话都压着,攒着,留到会议上解决;平时应该进行及时指导和干预的工作也留到会议上一并讨论。管理者把自己工作效率和效果的宝压在会议上,希望在会议这种规范和严肃的场合里,一锤定音。

2.能力不足的表现

平时不梳理等到会议梳理,平时不知道具体情况等到会议再了解,平时不沟通等到会议沟通。很多管理者没有把会议的高效放在眼里,俨然把会议室当成了集体办公的地方。在会议室上鸡毛蒜皮、张三李四各种大问题、小问题,统统拿出来讨论。

自己事先没有准备,也不知道到底如何准备,在会议上一边沟通、一边了解,一边解决。一天的工作压缩到一个小时。这种对会议片面理解和错误利用的方法体现出了管理者 的无能。

会议是要开,但必须是必要的,必须是高效的。

3.展示权威

一些领导或者管理者威信不足,对于领导力的塑造或者领导方式的技能不熟练,没有办法在日常工作中很好的树立自己的形象,或者觉得自己的权威不足,需要不断的展示。于是企图借助会议提升自己的形象和号召力,树立自己的权威。

管理者把会议当作加强自己领导能力的工具,当作一把对付员工或者有“瑕疵”员工的武器。这显然是把会议重新定义,本来解决公司问题的形式,成了个人耀武扬威的工具。

扭曲会议定义,错误利用会议处理问题和本身对于会议的依赖,是管理者或者公司管理习惯任性的表现,是基于人而不是基于“事”来处理问题,很多时候无果而终,大家怨声载道也就难免了。

不良风气的根源在哪里?

马拉松式的开会是一种不良的风气。现在连党和国家都在精简会议的时候,不少企业却会议连篇,搞得乌烟瘴气。

1.大企业病的表现

大企业病不是说大企业才出现的“毛病”,而是指企业管理与工作的官僚化和形式化。很多本来能够高效解决的问题因为领导者的原因一拖再拖,很多本来三言两语就可以说完的话,在会议上没完没了。

官本位和极度的功利思维是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2.管理者无能

如果一个公司都长期沉浸于会议之中,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公司一直面临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另一种是公司核心管理层没有高效工作的办法与策略,只能通过会议这种集体的方式来解决。

企图通过所谓的“头脑风暴”来增强自己的思维,企图在会议上把所有问题都解决掉。那么,非会议时间呢,管理者的管理工作基本都是没有真正结果的,管理的方式和措施是不恰当的。毕其功于一场会议,企业这种奇葩的理念充分体现了管理队伍的庸俗与无能,也是对工作时间和成本的巨大浪费。

3.片面模仿

现在不少企业的管理者或者不少企业的决策层到处去学习一些“成功学”的东西,错误理解成功者和成功企业的管理方式,没有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照搬照用他人的东西。

在时间上,在形式上进行毫无意义的模仿,希望借助那些“成功”的经验能够走捷径,快速成功。岂不知这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问题,也没有完全相同的而两个公司或者部门,不从实际出发,不尊重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员工感受,一厢情愿的组织太多的会议,适得其反。

好的管理一定是实事求是的,成功的管理需要权变的力量,成功的企业也需要真正激发起自己员工的归属意识和担当精神,这需要起码的尊重。

一个不尊重员工劳动时间,不尊重员工底层意见,不尊重基本的管理规律的企业如何能够走的健康,走得长远?102年的企业我们看不到,但是大量折戟沉沙的现实告诉我们,管理从尊重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