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句“千里江陵一日還”“江陵”,有人說不是現江陵縣,究竟在哪裡?

用戶4294741320758


唐肅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磷被流放夜郎,途徑四川,行至白帝城時,忽然收到被赦免的消息,心情激動萬分,手舞足蹈,說不出的暢快。就像被關在籠子裡的小鳥一樣,一遇到機會就展翅高飛。李白隨機乘船回到江陵,這首詩是李白回到江陵所作《下江陵》: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這首詩無不表現出李白的喜悅之情,和赦免的激動心情,彷彿江陵在不遠處,一瞬間就到了。那麼江陵是現在的江陵縣嗎?還是在哪裡?

對於這個問題,聽我細細道來,江陵是個知名度很高的地名,不僅有李白的《下江陵》,還有杜甫的《望江陵》。古代文人墨客無不在江陵留下墨寶,使江陵名揚中內外。

江陵的前身為楚國國都“郢”,據《史記·楚世家》記載,在公元前689年楚文王繼位後“始都郢”,建城於紀山之南,故名紀南;楚人習慣性稱都城為“郢”,故又名紀郢。經過300年的發展,楚國慢慢控制漢江平原,楚國一躍成為戰國七雄,江陵也發展成大的城市,成為南方的最大的都會城市。

江陵的第二次發展是東晉時期,終於南北朝。這時期有晉安帝、齊和帝和梁孝元帝短期移都於此,這幾個朝代領域廣大,江陵的發展也僅次於建康(今南京)的第二政治中心。

唐朝時期,設江陵為荊州治,是當時南方的重鎮,唐肅宗時曾兩度設為南都江陵府,是唐代五都之一。

江陵的最後一次建都是在五代時期,唐哀宗天佑三年,朱溫以高季興為荊南節度使,高氏從此佔有荊州。後來後梁曾封季興為渤海王,後唐封之為南平王。

江陵在古代有著重要的地位,是長江中下游政治的中心,是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1994年荊州地區和沙市市合併導致行政區劃的變更,江陵縣一分為三,西部以原縣城為中心的主體成立了荊沙市荊州區(後改名為荊州市荊州區),中部部分鄉鎮併入到原沙市市成立了荊沙市沙市區(後改名為荊州市沙市區),東部部分以郝穴鎮為中心成立荊沙市江陵區(後改名為荊州市江陵區,98年撤區設縣,成立新江陵縣)。


林紫樺


(一)

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簡而言之:

1.唐代江陵縣包括了現在的江陵縣,但是,比現在的江陵縣大得多,相當於現在的荊州市荊州區、沙市區、(新的)江陵縣及其附近。



2.唐代江陵縣城,並不在今天的江陵縣城,而是在今江陵縣城郝穴鎮以北數十里遠的荊州區的城區(即著名的荊州古城)。

3.李白這首詩裡的江陵,如果指的是當時江陵縣城,那麼,其位置就是今荊州城;如果是泛指當時江陵縣,那麼,指的就是今荊州區、沙市區、(新的)江陵縣及其附近。

(二)

如果時光退回到公元1994年之前,也就是二十多年前,那時回答這個問題,一點也不需要像以上這樣糾結,因為,從東漢末期直到1994年(包括其中間的唐朝時期),長達一千七百多年裡,江陵縣的位置與範圍、江陵縣城的地點保持了高度的穩定性與延續性。——李白詩裡的江陵縣,也就是這一千多年裡的江陵縣(以及後來出現的沙市市、1994年以來的沙市區);李白詩裡的江陵城,就是這一千七百多年裡的江陵縣城(也就是著名的荊州古城)。

1994年,荊州地區、江陵縣、沙市市行政區劃鉅變:1.荊州古城與地級市沙市市合併為荊州市中心城區;2.歷史悠久的江陵縣被“大卸三塊”——大部分面積被拆散為荊州區、新的江陵區(不久又改名為江陵縣),還有一小部分劃入沙市區;3.新的江陵縣只相當於原江陵縣的南半部,新的江陵縣城大搬家,從荊州古城搬到了古城以南數十里遠的郝穴鎮。

恕我冒昧說,作為相對比較平庸的一個鎮,新江陵縣城——郝穴鎮的歷史重要性、交通重要性與著名的老江陵城(即荊州古城)相差十萬八千里。

歷史上的江陵縣、歷史上的江陵城,其政治地位、交通地位、文化地位都非常重要,其重心在今荊州區(以及後來的沙市),古江陵縣、古江陵縣城基本上就是東晉以後的狹義荊州城及其周邊的代名詞。

可是,當1994年老江陵縣被拆分、新江陵縣(嚴重縮水版)成立、江陵城位置被強行“乾坤大挪移”之後,歷史上的老江陵縣、老江陵城(荊州城)的豐富人文景緻,就主要只與今荊州區、今沙市區掛鉤,而與今江陵縣基本上沒啥關係了。


曉帆輕舟


1、“千里江陵一日還”中“江陵”指的是今湖北江陵縣。

2、此詩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早發白帝城》,原文: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譯文】清晨告別白雲之間的白帝城,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能到達。

江兩岸的猿在不停地啼叫著,輕快的小舟已駛過萬重青山。

江陵:指今湖北江陵縣。從白帝城到江陵約一千二百里,其間包括七百里三峽。前人曾認為這首詩是李白青年出蜀時所作。然而根據“千里江陵一日還”的詩意,李白曾從江陵上三峽,因此,這首詩應當是他返還時所作。

古稱:江陵的城市前身為楚國國都“郢”,從春秋戰國到五代十國,先後有34代帝王在此建都,歷時515年。至漢朝起,江陵城長期作為荊州的治所而存在,故常以“荊州”專稱江陵。

江陵現名荊州市,位於湖北省中南部,地級市,全國曆史文化名城,江漢平原的中心城市。五代以來,中原王朝統治中心在豫陝之間,江陵西控巴蜀,北接襄漢,襟帶江湖,指臂吳粵,是中原溝通嶺南的要衝,號為“東南重鎮”,“亦都會也”。

歷代建都於長江中下游的政權多建都於此,有春秋迄五代共有十代政權建都,其中楚是大國強國,東晉和南朝都擁有中國南部半壁江河,故江陵的古都地位較高,僅次於“七大古都”,是荊楚名都。

江陵,是一個知名度很高的地名,無形資產豐富。唐朝詩仙李白一曲《下江陵》、詩聖杜甫一曲《望江陵》,使江陵美名載譽海內外,“千里江陵一日還”是海內外華人無人不曉的名句。至於其他騷人墨客題詠江陵的詩文,更是不勝枚舉。

1982年國家公佈江陵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競舟江上


李白的這首詩應該是小學課本里最早讀到的唐詩之一吧,朗朗上口 ,流傳甚廣。這麼多年過去了,還能一字不落地背出來,可見記憶之深刻了。有沒有注意到這首詩裡提到了二個地名呢?

白帝,是指現今的重慶奉節,江陵是指現今的湖北江寧。

讓我們再次領略一下李白的這首《早發白帝城》帶給我們的“鋒稜挺拔,一瀉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遠”的爽快。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美文美書美畫


這首詩是唐肅完二年(759),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從白帝城返回江陵時所作,江陵正是湖北省江陵縣。



李白憤怒於安史之亂卻無能為力,這時候永王李璘招募李白做他的幕府,李白以為永王李璘是要為平定安史之亂出力,於是就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永王李璘當時已有造反跡象,在李白加入永王李璘的幕府之後不久,永王李璘造反?李白被坑,受牽連被流放夜郎。





公元759年,天下大旱,也是在這一年立皇太子,按照自古以來天人合一的理論,再加上慶祝皇太子,於是大赦天下。李白也在這次大赦之中得到赦免,當時李白正在取道四川去夜郎的途中,剛剛好來到當年劉備託孤的白帝城,於是,李白從白帝城順江而下,前往江陵,在一路上就做了這一首朝發白帝城,又名下江陵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詩人從四川白帝城到湖北江陵(現荊州市)全程1200裡,中間要經過800里長江三峽。三峽自古有名句:巴東山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可這在詩人的感覺都是歡快的叫聲,不知不覺得,輕舟已過萬重山!全詩洋溢的是詩人經過艱難歲月之後突然迸發的歡喜,豪放,誇張的描寫手法,輕快的用詞,搭配上一日還的速度。將詩人歡快的心情表達的淋漓盡致。


詩與歷史






66662847755忠誠衛士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詩裡的江陵指今天的荊州巿,荊州是戰國時楚國的國都,稱郢城。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8年),秦將白起拔郢,分郢置南郡、江陵縣,始有江陵,江陵意為長江邊上的高地。三國時期江陵為荊州的治所,轄屬荊州刺史。1998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江陵縣遷往距離荊州古城東44公里的郝穴鎮,即現在的荊州巿江陵縣。現在的江陵縣不是唐朝時期的江陵,荊州才是。但荊州在明朝以前是一個地域概念,而不是一個城市。荊州作為一個城市的名稱是從明朝開始的,從明朝開始才將江陵稱荊州,江陵即是荊州,荊州即是江陵,一直到1998年將江陵縣治遷往郝穴鎮。


雲澹風輕66094460


江陵,又名荊州城。位於湖北省中部偏南。 有文字記載,西漢末年,公孫述割據四川,自稱蜀王,見一口井中常有白色煙霧升騰,酷是白龍,於是便自稱白帝,並在此立都,並將紫陽城名改為白帝城。著名詩人李白詩中的江陵就是荊州。


山野裡吹來的風


李白詩中的江陵是現在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


暖洋洋001001


“唐李白巜早發白帝城》詩句“千里江陵一日還”的“江陵”,有人說不是現在的江陵縣,究竟在哪裡?”

巜早發白帝城》(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天,李白因為受永王李璘之案的牽連,被放逐夜郎,從四川取道貶謫之地,行至白帝城(劉備兵敗託孤之地),遇赦書,驚喜交加,隨後放舟東下江陵,全詩充分展示了李白大喜過望十分愉快的心情。


全詩意境優美,詩句流暢,一氣呵成,真是詩中有畫 畫中有詩,美不勝收,讓人們隨著詩人的喜熱心情“千里江陵一日還,”那麼究竟是哪個江陵呢?這個江陵就是《三國演義》中的荊州古城,也是現在的荊州市江陵縣。江陵也即古荊州,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演繹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因此,李白的“千里江陵一日還”中的江陵就是現在的荊州市江陵縣,就是現在的荊州古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