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什么没能控制西藏?

灰常不屑


谁说明朝没有控制西藏,只不过是统治的方式不同而已,元明清时期,对于西藏的控制其实是一步步加强的,没有明朝的贡献,西藏能在清朝成中国领土?

一天到晚说清朝领土贡献,真实够了!

道理很简单:吃顿饭,不能说最后一口吃饱了就说之前吃的不算数吧?

在古代社会条件下,如果非要说实质统治源自于下派官员,才是实际占有那就是诡辩,当时中原王朝对于边疆的统治都是基于封建贵族地方分权自治,这不仅是中国如此,世界各国都是如此!原因很简单统治的半径局限了统治力,清朝时候不也是如此吗?有什么区别!

只不过时代不同了而已,1648年的《威士特伐利亚条约》给了无数国家近代领土观念,要不清朝和明朝没多大区别。

那么明朝对西藏的统治到底如何,其实也是一种封建制度,明朝做法是封建分离,政教分离,将帝师地位贬低,增加三法王和五王,在西藏封建阶层内部人为制造制衡局面,一次增加中央干预力和影响力,限制宗教势力的发展!

最后结果就是,西藏在整个明朝时代几乎没有大的叛乱发生!

这种统治方式,可以理解为土司制度,即明朝并不完全参与西藏封建主之间的战争,反而乐见其成,在他们战斗中发挥自己影响力,联合弱小封建主,压迫打击强大封建主,达到看似没有发兵,却依旧达成战略意图,瓦解西藏强权的目标。

以下是这种手法的文献截图!

那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手段治理西藏咧!

无数人都说,西藏没有驻军只有册封,那有统治力,其实也是中误读,明朝对西藏的册封很有效果。特别是对于西藏的封建势力而言更是如此,获得册封的他们才有自立的实力,也是他们法理性存在的基础!

那么明朝对西藏的统治给后世清朝统治西藏带来的便利体现在哪里!

这算延伸阅读吧,明朝给清朝统治西藏带来了法理性!

因为明朝是对西藏拥有税收的,明朝于洪武十六年在西藏地区按户征马,征马分两种方式。

一:西藏番僧入贡。

二:直接征收至茶马司和卫所。

针对这些地区边缘,经济不发达的情况,明朝还袭承了元朝在西藏设立驿站的制度。驿站由西藏当地供应,以维持税收还有统治的稳定!

明朝除了在政治上经济上加强对藏地控制力外,还成功推动藏地噶玛噶举派发展,其教派独特的转世灵童制,在永乐时开始受到中央重视。

这也是后来清朝能通过转世灵童制稳定西藏的宗教源头!

此后的明朝诸帝,因西藏相对稳定,对西藏影响在于继续维持封建体制。

宣德九年封格鲁派的释迦也失为大慈法王后明廷在西藏地区就没有再封僧王一级的高级僧官(班丹扎释属于甘肃)。对于藏区本土内的法王、教王、西天佛子、大国师、国师等坚持在承袭时按明朝规定需要明廷重新册封的需要审核,即使在父子、叔侄、兄弟、师徒间承袭也从严掌握。

事实上,三世达赖不仅对黄教传入蒙古有巨大的功劳(恶意)。

而且他还作为明廷的使者负责缓和明朝和俺答汗之间的关系。需要注意的一点的是,明末时期格鲁派已经开始崛起,大有压服其他诸派的气象,明朝由于自身深陷周边战争泥潭而无力干预。

而到清朝时期,由于准噶尔势力和西藏势力合流,存在着一个更加具有威胁性政权诞生的可能,对西藏的强化控制便提上了日程。

而这就是清朝时代给予他的机会而已!


阿斗不傻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1247年,蒙古宗王阔端代表蒙古汗廷与西藏萨迦派活佛萨迦·班智达在凉州举行会盟,拟定了《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标志着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版图。

忽必烈执政后,继承了蒙古汗国对西藏的统治政策,1264年,忽必烈建立总制院,管理吐蕃事务,八思巴喇嘛成了这个新机构的总领。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忽必烈委任吐蕃萨迦派八思巴喇嘛为“帝师”,密切了元朝和西藏的关系;

1288年,总制院改称宣政院,管理青藏高原全境;

另外,通过对藏传佛教的扶持,忽必烈开始接受佛教,元朝开始走向“政教合一”,忽必烈得到了西藏宗教界的衷心拥护,元朝对西藏的统治更加深入。

忽必烈时期,在青藏地区进行人口普查,建立站赤系统,为青藏地区设计了一个税收体系和兵役体系。并且在西藏驻军和派驻官员。

可以说元朝对西藏的统治是有效而深刻的!

但是,元朝灭亡后,明朝却没有能够有效控制西藏,这是为什么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汉家王朝领土扩张的局限性

和蒙古汗国以及元帝国不同,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是真正的汉家王朝。

明朝的建立使汉人扬眉吐气,但是在领土的扩张上,明朝和之前的元朝以及之后的清朝相比,则由很大的差距。

因为明朝是典型的以农业立国的国家,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废除了宋元以来的重商主义政策,重新推行“重农抑商”,农业成为帝国的支柱产业,这使得明朝对于中原之外的不适应耕种的土地天然地缺乏兴趣,所以明朝在中原之外的扩张非常有限,且不稳定。

在明朝建立,驱逐了元朝统治后,明朝不断向蒙古草原上的北元发起进攻,终于在1388年消灭北元,但是对于草原上残存的蒙古部落,明朝没有办法将其彻底肃清,而且明朝对于占领的漠北土地也缺乏有效的统治手段。

在长城以北,虽然明朝设置了开平、东胜、大宁等卫所,但是也只是巩固了长城以北的土地,对更远的漠北之地则无能为力。

而且,靖难之役后,明朝逐渐撤消了长城以北的卫所,长城成为国界,明朝疆域大幅度缩水。

作为汉家王朝,明朝始终没有找到有效统治少数民族地区的手段。这决定了明朝对西藏乃至青藏高原的统治始终不是稳固的。

相比于蒙古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更加不入明朝的法眼,因为这片土地的农业价值更小。如果在青藏高原驻军,意味着明朝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这对于明朝来说是一项沉重的负担。

最重要的是青藏高原相比于蒙古高原威胁更小,所以明朝更没有必要占领西藏。

2、天下共主的世界观

和蒙古汗国马不停蹄地跑马圈地不同,作为汉家王朝的皇帝,朱元璋更喜欢当天下之主。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周边的政权只要承认明朝的宗主国地位,定期向明朝朝贡就行。这和蒙元帝国每征服一地就进行直接的统治管理完全不同。

一直以来,汉家王朝都是这样的天下观,明朝继承了这一趋势。这意味着明朝对领土没有特别强的概念,将鸭绿江割让给李成桂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这样的条件下,明朝对于西藏的控制自然不如元朝。

明初,在西藏实行的是羁縻统治形式,朱元璋册封原地方世袭首领为卫所的官员进行管理,对于官员没有提名权,只有确认权,不设正式行政机构推行中央的政治经济政策,也不驻军。

因为没有在西藏设置流官,不能对当地进行直接的行政管理;没有驻军,没有能力维持中央在西藏的权威,所以明朝在西藏的实际统治是很脆弱的。

果然,到明朝中期后,和西藏地方形成朝贡关系,地方政权已经开始吞并其他羁縻单位,明显军令不通,同时有臣属架空地方首领,甚至操纵首领废立的情况,而中央政府对此束手无策,只能以册封的方式追认胜利者,明朝中央在西藏的遣使毫无地位,连名义上的宗主权都彻底失去。

明初,朱元璋设置了朵甘、乌斯藏都指挥使司、俄力思军民元帅府等羁縻机构。还册封了大宝法王(噶玛派)、大乘法王(萨迦派)、大慈法王(格鲁派)三个宗教领袖和阐化王、护教王、赞善王、辅教王、阐教王五个地方领袖。其中三法王没有定规,五王三年一贡。

这说明此时的西藏地位和朝鲜、交趾等藩属国的地位相类似,并不是明朝直接进行行政统治的区域!

可以说,正是由于汉家王朝天下共主的观念,导致明朝没有对西藏加强统治的动力。

另外,由于明朝是汉家王朝,不可能像元朝那样将佛教奉为国教,因此明朝中央始终和西藏地方无法建立宗教上的紧密联系,要知道,元朝统治西藏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政教合一。每个元朝皇帝都有佛教法号,并且西藏萨迦派活佛还被聘为元朝帝师,这保证了西藏和中央的紧密联系。

明朝对西藏“名义”上统治的弊端在中后期暴露出来,明朝中后期,国力衰落,对边疆的影响力微乎其微。

蒙古鞑靼部俺答汗晚年皈依藏传佛教的格鲁派,1578年,他赴青海修建了仰华寺,赠索南嘉措以达赖喇嘛的尊号,同时,索南嘉措,即三世达赖为俺答上尊号为“转千金法轮咱克喇瓦尔第彻辰汗”,承认他为成吉思汗的化身,为全蒙古的大汗;

1588年,三世达赖索南嘉措圆寂。藏传佛教达赖四世的转世灵童云丹嘉措诞生在土默特部。这是历史上唯一的蒙古族宗教领袖;

1639年,蒙古的顾实汗进军西藏,消灭了藏巴汗,建立了统治青藏高原的和硕特汗廷,对此明朝无力干涉!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一枚酷爱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静夜史


本来没兴趣回答这个问题,但是看到有人自嗨那我就没办法了。
阿斗先生上来就说明朝控制西藏,只不过是统治当时不同而已。那么问题来了,统治


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政府对其管辖范围内的地区和人口进行管理、支配。既然如此,那么我很想问一下,为何《大明一统志》把西蕃(西藏)列为外夷。

当然,不仅仅是《大明一统志
》,还有不少历史档案可以作为论据。
《皇明大一统地理之图》当中也很明显把西蕃(西藏)画在明朝之外。

不过阿斗先生认为,明朝是以册封土司的形式来统治西藏。那么问题来了,为何明朝中央没有派遣流官、驻军去干涉西藏地方事务?为了明朝不以统治者的身份去调停西藏的部矛盾?好了,《皇明经世

文编》以及交代了为何明朝要册封土司,不过因而命之空名虚秩,居其本土藉以抚化番众,使无扰我边境而已。说白了就是明朝没有能力去干预西藏,所以只能通过册封的形式,给与其一定的政治经济利益,让其不拿明朝当提款机而已。

统治的一个条件就是要实际控制,满足实际控制的标准就是中央政府派遣的官吏、驻军、发行货币、税收以及其他行政活动。那么羁縻、封贡算不算实际控制?我国著名边疆史学者谭其骧先生在《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一文中说的很明白。

我们知道,府、州的长官是流官,是中央政府可以随时调动的。府、州秉承中央政府的政令进行统治,向中央缴赋税,服徭役。但羁縻府、州只是给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一个都督或刺史的名义,实际上是当地基本上自主的统治者,他的地位是世袭的。王朝动不了它,它只是归附而已,你要动他他就会举兵叛乱。羁縻府州和正式府州完全是两回事。因为正式的找不出来,所以硬要把羁縻府州算正式府州。这在实际上是违反历史事实的。有些地区连羁縻府州也没有设置过,这些同志就去找称臣纳贡的关系,只要称过臣、纳过贡,就算是归入中原正朝的版图了。或者是曾经接受过中原王朝封赠的爵位,中原王朝曾经封过这一部族的首领什么王,什么侯,或者是曾经授予一点什么官衔,那就把它说成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纳入中国的版图了。搞来搞去无非就是要跟中原王朝拉上一点关系,好象只有跟中原正朝扯上关系以后才能算中国,否则就不能算中国。这是讲不通的。我们知道,朝鲜、越南是历代向中原正朝称臣纳贡,接受中原王朝的封爵的,但我们能把朝鲜、越南算作中国的一部分吗?不行。它们跟明朝和清朝的关系只是小国与大国的关系、藩属国和宗主国的关系,它们不是明朝的地方、清朝的地方。尤其明显的是日本有一颗被奉为国宝的印,叫做汉倭奴国王印,按照这些同志的说法,日本已接受了中国给他的这颗印,岂不是日本也要算中国的了吗?可见把有没有封爵纳贡这种关系看作在不在历史上的中国范围以内这种说法,是绝对讲不通的。

紧接着,阿斗先生又祭出了另一个大招,就是所谓的征马,说这是收税。
那么问题
来了,税收从来都具备强制性以及无偿性,那么这个征马为何会得到经济补偿,所以这根本不是征收的不是实物税,而是朝贡贸易。另外这个征马只存在于明朝控制的甘青藏区,根本不是整个藏区,也不是西藏。《从“西番诸卫”看明朝对甘青藏区的统治措施》

阿斗先生还质疑清朝对西藏的统治,说是和明朝差不多,还说是明朝留下的便利。

好吧,那么清朝在西藏核查人口、发行货币、征税、驻军、成立噶厦、派遣驻藏大臣指导行政活动,这也是明朝留下的便利?

总结,明朝只是控制了部分藏区,并没有控制全部藏区,也没有控制西藏。

全文完


北洋海军炮手


这要从三个个方面来说明明朝失去对西藏的控制

民族性

明朝是整个中国历代王朝里非常特别的朝代,第一个以南方为根据地统一全国,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的朝代,明朝也是汉族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强大帝国。

明朝以南方汉族人为主体建立的朝代,在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控制和包容上不如其他所有的朝代,这不但是民族特征的表现,更是因为大明地处南方,他们的意识形态和民族意识要弱与北方人。

西藏在元朝时期就彻底的归属于大元中央政权的官署,明朝朱元璋起兵反元后,一直针对蒙古族人的大元作战,其实更深层次的是民族之战,中原汉族对北方游牧政权的民族之争。

明朝对少数民族的政策与元是有很大的区别的,特别是针对西藏更是如此,元对西藏的控制不但从宗教上,更是从政治上进行了严密的掌控。明朝由于民族的排他性,而且由于地域原因,始终缺乏对西藏的强势影响力。


宗教性

大明的建立是以中原汉人为基础的,而中原汉族的宗教其实以道教为主,佛教又以禅宗为主,西藏地区是藏传佛教为主,他们在宗教形式和信仰基础上有很大的区别。

大元能统治西藏,甚至并西藏入大元版图,有个重要因素就是政、教合一,在西藏统治上利用西藏的高层宗教人士、活佛喇嘛等,比忽必烈使用帝师八思巴喇嘛在西藏地区进行宗教、政治改革,推行大元的政治管理,加强了中央政权对西藏的有效管理。

明朝的上层建筑及民族宗教形态更推崇汉文化建立起来的道家宗教形态,而统治者们无意用宗教融合的形式来施加对西藏的影响。

宗教的差异性以及明朝对宗教的态度决定了西藏与明朝发生了思想和信仰的隔阂,这也是不利于明对西藏的统治的。

文化性

明朝是一个非常标准的农耕文明王朝,这和朱元璋出身农民有莫大的关系,明朝初建江南,地处土地肥沃,易于耕种的地区,统一全国后,更是非常注重农业发展。

明对领土的扩张其实更多的是建立在土地是否适合耕种的基础上的,比如大元王朝建立起来漠北领地,都被明朝直接放弃,因为那些都是不利于农民定居耕种的地区。

那么针对青藏高原的西藏地区,明朝同样是不怎么感兴趣的,西藏海拔高,可耕土地面积少,语言不通,气候恶劣等等条件,都让明朝有了放弃的念头。

最重要的是明朝统治继承了汉族文明的天下共主的统治精髓,也就是只要四周藩地能承认中原王朝天下之主的地位,对中原政权进贡称臣,中央统治者们是可以接受以附属国和藩国来存在的。西藏地区的政教合一体制非常乐意接纳这种体制,于是明和西藏都乐于改原来的统治关系为从属关系。

明朝对西藏的影响有限,根源的原因在于中原王朝统治者的小农意识强烈,无论从民族、宗教、文化性上都缺乏对少数民族的控制力。


沉墨I方之城


明朝对西藏的管理被形容为“多封众建、因俗而治”。明朝对于西藏的治理主要是明太祖洪武时代设立了羁縻州府性质的卫所、都司,册封当地的僧侣、俗众担任相关官职。从洪武五年到崇祯三年,不断有西藏僧侣入京朝贡,历时200多年。


然而西藏地区,由元朝蒙古人扶持的萨迦政权不断衰弱、帕竹地方政权不断壮大、后期格鲁派在固始汗的支持下不断发展起来,而西藏内部势力的明争暗斗此消彼长,都极少有明朝介入。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次年派遣使臣前往西藏让各部族首领率众臣服;1372年,故元帝师喃加吧藏布率众前去应天府南京朝觐明太祖,被明太祖敕封为国师。

明朝与后来的清朝不同,对于西藏采取的态度更多的还是温和宽松,如同唐朝的羁縻制度一样,虽然在西藏大规模册封,但是当地僧俗拥有极大的自治权力。明朝后期内忧外患,国力衰微,自然也就丧失了对青藏的控制。



澹奕


就连明朝自己,对是不是能控制住西藏也不十分在意,后人想要替明朝找补,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做法。

我们就看《大明一统志》中的记载,这是明朝官方修编的地理总志,记述了明朝的行政情况。其中,西蕃(吐蕃)出现在外夷卷,与朝鲜、日本等朝贡国并列而论。

《大明一统志》还明确提到洪武六年(1373年),明朝册封故元乌斯藏萨迦派帝师喃加巴藏卜为“炽盛佛宝国师”,以及其他诸如灌顶国师、赞善王、阐化王、正觉大乘法王、如来大宝王等事迹。

这说明在当时明朝官方的眼中,对西藏地区宗教领袖的册封活动,与他们册封朝鲜国王没有本质区别。那么,请问有人觉得明朝对朝鲜有实质意义的控制吗?

明朝很显然并不在意自己能不能实际控制西藏,他们只在意西藏与明朝的封贡活动。

因此,当17世纪明末和硕特汗国占领青藏高原后,明朝没有采取什么军事行动。对比清朝乾隆年间的廓尔喀战争,廓尔喀派兵洗劫扎什伦布寺后,乾隆当即派兵攻打廓尔喀,直至兵临其首都加德满都。这种行为上的区别已经说明了一切。

替明朝委屈前,要先问问明朝自己的想法。


HuiNanHistory


这要看怎么定义明朝之于西藏的影响。

如果是现代意义上的统治,即新中国建立的民族区域自治,那是西藏社会改革以后的事,也才几十年。

如果是有效控制,那是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之后,乾隆时期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标志清朝对西藏的管控达到最高水准,但也不强,驻军少,只是个威慑,清朝灭亡后,西藏轻而易举就进入到半独立状态,直到解放军入藏。

如果是羁縻统治,毫无疑问从元朝开始西藏就被纳入中央政府管辖,明朝继承了这一地位,继续实行羁縻统治。

那么,羁縻统治算不上控制?我认为,还是算的。

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实行了数千年的政治制度,直到现在仍然在用,但不能说没有在中央集权制下的领地就不是中央领土,并非只有流官统治才是真正的统治,就是如云贵,明朝也沿用了两百来年的土司制度,即便改土归流,也是到清朝时期才完成的,但没有人会质疑明朝没有控制云贵。

当然,相比云贵,明朝对西藏的控制要弱得多,原因很明显,西藏的海拔太高,交通非常不便,而且不适宜农耕,对以农业为根基的明朝并无多大吸引力,如果没有元朝开个头,明朝估计也是把西藏当属国,而不是进一步的羁縻统治。

元朝从蒙古汗国窝阔台时期就把手伸进了青藏高原,萨迦派教主萨迦班智达号召吐蕃各部归顺蒙古。到了忽必烈时期,更是尊萨迦派教主八思巴为帝师大宝法王,在西藏户口普查,设十三万户,作为灌顶的供奉献给了八思巴。

随后元朝设立了宣政院,《元史·百官志》记载:“宣政院,秩从一品,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至元)二十五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

元朝由于游牧民族出身,很是喜欢跑马圈地,一圈就把历代农耕民族看不上的西藏圈了进来,并且元朝君主对宗教非常宽容,承认藏传佛教的地位,以宗教纽带拉住西藏,比起单独的羁縻统治要强得多。

农耕民族虽然对青藏高原兴趣不大,但圈都圈进来了,怎能让你出去,明朝以元朝继承者自居,自然获得元朝所有领地。

明朝对西藏的统治基本上继承元朝,但是比元朝要弱很多,毕竟没有帝师身份加成,西藏的地位要弱很多。

明朝前期在西藏册封了大宝法王(噶玛派)、大乘法王(萨迦派)、大慈法王(格鲁派)三个宗教领袖和阐化王(帕竹政权)、护教王、赞善王、辅教王、阐教王五个地方领袖。

三法王没有定规,五王三年一贡,明朝上贡往往是赚钱买卖,所以即便危险重重,贡使的人数还是经常超标,一路上吃喝招待,地方上不堪重负,还不时有各种假货骗吃骗喝。

不过明朝只管收贡品给赏赐,对西藏的事务基本不插手,西藏内部五王明争暗斗,明朝根本不管。

到了嘉靖年间,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出兵青海,占领了青海草原和柴达木盆地一带。晚年的俺答汗尊奉格鲁派,与格鲁派领袖索南嘉措互赠封号,俺答汗尊索南嘉措为三世达赖喇嘛(一世、二世为追赠),索南嘉措为俺答上尊号为"转千金法轮咱克喇瓦尔第彻辰汗",承认他为成吉思汗的化身,为全蒙古的大汗。

后来,俺答汗的曾孙云丹嘉措成为转世的四世达赖喇嘛,蒙古接受藏传佛教。

基本上打这起西藏和明朝的羁縻统治也结束了,因为西藏有好长时间没去进贡了,明朝自顾不暇,也没空管它。到1642年以后,固始汗建立了和硕特汗国,赠与罗桑却吉坚赞四世班禅尊号(前三世为追赠),并向远在沈阳的皇太极称臣纳贡,和明朝彻底没关系了


平沙趣说历史


公元1247年蒙古大汗窝阔台之子阔端邀请西藏萨迦派活佛萨迦·班智达在凉州同自己会盟,这次会盟最重要的产物就是《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正是这一文件向历史宣告、向世界宣告:西藏从此正式划入蒙元版图,西藏属于中国。公元1260年十二月蒙古忽必烈可汗册封吐蕃萨迦派的八思巴为“国师”并命其率吐蕃语言文学者重新创制蒙古文字。1269年二月由八思巴创制的蒙古新字制成,由忽必烈正式颁行,同时忽必烈为奖励八思巴的功绩加封八思巴为“帝师”、“大宝法王”,统领全国佛教。与此同时忽必烈设总制院管领佛教僧徒及吐蕃境内事务,由“帝师”八思巴统领。1271年忽必烈在自己的汉族幕僚建议下仿照中原汉制建元称帝,与此同时忽必烈对全国各地的行政区划进行了重大调整:包括今天河北、山东、山西,以及河南和内蒙古的一部分由中书省直辖,在地方上设置有辽阳、岭北、甘肃、陕西、四川、云南、湖广、江西、江浙和河南江北十个行省,与此同时吐蕃旧地由宣政院管辖,同行省平级。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徐达、常遇春等人率军北伐并成功攻克元大都(今北京),元顺帝逃回漠北草原。此后明朝和北元政权长期对峙,这使明朝的疆域版图比起元朝少了蒙古草原和西伯利亚,然而相比传统的中原汉族王朝而言:明朝的版图是有所扩张的,这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是继承了元朝的版图的——云贵高原自唐代起就脱离中原版图,成为独立的南诏政权,后为大理政权取代,唐、五代、两宋皆不曾管辖此地,然而1381年12月明军攻入云南并最终使这一地区永远保留在了华夏版图之中;燕云地区在此之前已有四百余年的胡化历史,然而明王朝收复了这一地区并于洪武二十年迫使辽东元将纳哈出降明,永乐年间又遣亦失哈巡视黑龙江下游,设辽东都司和奴儿干都司两大行政机构管辖东北地区。至于题主所说的西藏实际上也在明王朝的控制之下:

公元1370年明军攻取洮州、岷州并进克元朝的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脱思麻宣慰司)的治所河州,吐蕃宣慰使何锁南普遂降明。元顺帝病殁后原先忠于元朝的西北藏族首领陆续归附明朝。1371年西藏的世袭封主镇西武靖王卜纳剌(元世祖忽必烈第七子西平王奥鲁赤的五世孙)携带元朝颁发的印信,率吐蕃诸部首领到南京向明朝纳款,表示归顺。明朝收缴了元朝授予他们的印信,分别授予他们为河州卫指挥同知、靖南卫指挥同知,并准予其子孙世袭。属下官吏也授千户、所镇抚等职。1372年元朝册封的帝师喃加巴藏卜降明并接受明太祖朱元璋的册封。1374年明朝正式在藏区设置乌思藏都司和朵甘都司两大地方行政机构。

明朝在确定藏区的都指挥使司、卫、所的行政体制后陆续委任藏族首领担任都指挥使司和卫所的官职。最初明朝是封蔡巴、羊卓、止贡、嘉玛等故元万户府首领为乌思藏的行都指挥使或都指挥佥事等职,然而元朝扶持的萨迦政权已不可逆转地走上衰败之路,而噶举派的帕木竹家族的势力却日渐发展壮大。在对帕木竹政权的情况有较为充分的了解后明朝就开始任命帕木竹政权的主要宗本为乌思藏行都指挥使司的官员,并且进一步在内邬宗和仁蚌宗这两个最大的宗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明朝在藏族地区封授的指挥使、都指挥使佥事、千户、百户等官职都准予世袭,但是重要官职的袭职要经过皇帝的批准,并换发敕书和印信。崇祯三年(1630年)乌思藏僧人三旦多只等十五人入朝班贡,这是藏区领袖最后一次入贡明朝。

据《明史·志第十六》记载:“计明初封略,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越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文中“西据吐番”的“吐番”是宋、元、明等时期的史籍中对青藏高原及当地土著的惯称。明朝先后在西北藏区设立洮、河、岷、西宁四卫,在今甘、青、川部分藏区以及卫、藏地区设置“朵甘卫”和“乌思藏卫”。藏区各部族首领均被明朝委任为同中原官职相同的指挥使、都指挥使佥事、千户、百户等职,所不同的是内地官员是通过科举选拔,而藏区官吏则允许世袭,但新任官吏承袭官爵时必须经北京的大明朝廷批准并换发敕书和印信。

鉴于藏区政教合一的格局,明朝除了在当地设立卫所、封以官爵之外,也加强了对藏传佛教各派首领的管控——明朝在藏区建立一套僧官制度:僧官分教王、西天佛子、大国师、国师、禅师、都纲、喇嘛等,每级依受封者的身份、地位进行分封。各级僧官按明王朝制定的规则定期入京朝贡,各级僧官的承袭同地方卫所官吏的承袭一样必须获得朝廷的认可。明朝对西藏的管理因此被形容为“多封众建、因俗而治”。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这个问题问的别有阴谋,对于西藏,明朝是控制的,采取的方法是汉人朝代的通用方式,羁靡统治,明朝把西藏划分成几个区域,分别授予各个区域首领为指挥使,归四川(好象是),后来将西藏首领提拔为都指挥使级别。西藏各个首领由明朝册封,下辖各千户等级别。这就是典型的羁靡统治。明朝对西藏的统治是继承元朝的,西藏首领来明朝纳土归降是有明确记载的。也许有人会说羁靡统治和番属国有什么不同,第一,番属过有明确的国号政府,第二番属于国的国王受宗主国册封,但是宗主国不干预番属国的内政。打个比方吧,比如朝鲜,作为明朝的番属国,如何才能把朝鲜便为明朝的呢,首先朝鲜国王受封于明朝,第二,朝鲜的各个行政区采取和明朝相同的方式,并且只能是卫和所,各个卫所的指挥使可以是当地人,但是必须由明朝册封,并且卫所下边的千户百户都由明朝册封。看到差距了吗?一个有主权,一个完全没有主权,这就是羁靡统治和番属国的区别。西藏被明朝划分成各个区域,各地受明朝册封,没有国号,如何能说不是明朝的呢?当然羁靡统治的统治力度不强。但是这种统治形式在领土认可上强于汉朝的西域都护府,毕竟都护府下边是各个独立的王国。最后,再打个比方,如果吉林省的省长继承是省长的儿子,如果吉林省的军队都是师级,而司令部在辽宁,并且军队的师长都是儿子继承,并且各个市长也是儿子继承,请问吉林是不是中国的?当然是了啊,因为你继承了必须中央承认啊。一个地区是不是这个国家的,不在于这个地方的领导是不是当地人,而在于他受到谁的指派,比如韩国总统,如果韩国把总统改名为州长,并且上任的州长必须美国下任命书,而且市长也是美国任命,那韩国不就是美国领土吗,至于这个州长以及下边的市长是民主选举出来的,还是继承的有关系吗?当然如果州长自行任命下边的市长那就是番属国,如果市长也的美国下任命书那就是羁靡统治,一个是不完整的主权,一个是没有主权。对于没有主权的地方,其军队的司令部在美国还是在韩国有区别吗?你只能说美国对这个地区的统治力比较薄弱,你不能说这个地方不是美国的。


Man139876657


有一个很有趣的历史现象,那就是能对各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有效统治和管理的,往往都是少数民族政权。

元朝是这样,清朝也是这样。

西藏地区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元朝时期,西藏第一次被纳入到中央王朝的管辖之内,元朝设立宣政院,管辖全国的佛教事物及西藏的军政事物。除丞相担任的主管官员以外,副使一般由帝师推荐的僧人担任。


元朝政府在西藏清查民户、设置驿站、征收赋税、驻扎军队、任命官员,并将元朝刑法、历法在西藏颁行,实现了对西藏真正意义上的统治。

清朝时期,清政府制定了金瓶掣签制度,此后历世达赖、班禅须经中央政府册封遂成定制。1727年,雍正皇帝正式设立驻藏大臣处理西藏事务,在元朝的基础上,清朝对西藏的统治更加彻底。

而明朝时期,虽然继承了元朝对西藏的国家主权,也规定了西藏官员受中央政府任命,但其各级军政机构的官员,均是封委当地的僧俗首领出任,中央政府并没有派驻官员到西藏地方。


相比元清,明朝对西藏的统治,其实就是后来说的羁糜统治,只要你承认我这个中央政府,那么我就封你做官,自行管理域内一切军政要务。

因此,明朝对西藏地区的统治力,其实更多的是存在于名义上的统治,并没有做到向西藏派遣官吏,并进行有效管理。

这就很像是东汉皇帝赐给日本的“汉倭奴国王印”是一样,难道日本就真的成为东汉的国土了吗?

严格来说,并不算。


那么明朝为何没能有效控制西藏呢?其实答案大家比谁都熟悉,那就是大家天天都在喊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不错,这就是明朝,大家仔细理解一下,是否可以这样解读:明朝的国力并不足以开疆拓土,因此只能被动地防守,守住国门就很不错了。

拿西北来说,新疆就不说了,原本吐鲁番等地都是明王朝的疆土,可是后来明朝也最终退回了嘉峪关,嘉峪关以外的领土都丢给了别人。

这就是明朝很尴尬的地方,国力并不是很强盛,唯一强盛的时候,却把国力用到下西洋去了,全世界炫耀了一番,貌似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好处。

因此,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国力的问题,我并不是说下西洋不好,个人只是觉得,如果把国力用到其他地方,或许对明朝的意义更大一些。

大家觉得呢?


喜欢的朋友请多多点赞评论,期待您的关注与支持,十分感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