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為什麼那麼快的滅亡了?

數字六


元朝的壽命確實比較短,從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開始算起,到明軍大將徐達攻佔元大都為止,元朝前後共經歷了97年,國祚尚且不足百年。

對於元朝的滅亡,蒙古貴族的壓迫,吏治的腐敗是躲不開的問題。但仔細想想,元朝並非中國最短命的王朝。對比一下,秦朝的國祚是14年(大一統時期),西晉的國祚是50年,隋朝的國祚僅為38年,相比之下元朝的國祚還算是說得過去。

作為中國歷史上首個異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元朝的建立並非依賴賢德之名,而是完全通過武力征服天下。(元朝版圖)

在元朝建立後,蒙古貴族制定了許多不公平的法律。例如蒙古人毆打漢人,漢人不得還手,只能報官,但官府都是由蒙古人控制的,漢人自然處於劣勢。而蒙古貴族如果打死漢人也不用償命,只需出一些喪葬費即可。這種赤裸裸地歧視,就連清朝也不敢這樣。

清代的法律雖然同樣是偏袒滿族統治者,遵循著“同罪不同罰”理念,旗人犯罪受到的處罰要比民人輕,但罪名起碼是一樣的。而元朝直接就是對漢人單獨執行一套帶有嚴重壓迫性質的法律,這更加容易激化民族矛盾。

除此以外,元朝貴族也不善於治理國家,他們似乎並沒有拿關內當做自己的家,元朝貴族的生活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對人民是極力地壓榨和搜刮,大有過了這村就沒有這店的架勢。

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元朝對漢人建立了極為嚴苛的控制,像是地方官員的正職一般都是首選蒙古貴族出任。如果蒙古人數不夠,則優先考慮色目人,最後才是漢人。而軍隊中,漢人通常也只能出任副職,很少有漢人擔任軍隊中的一把手。即便是有特例,這種特例也是很少見的,否則就不叫特例了。

並且相比於之後的清朝,元朝統治者也不熱衷於漢化。元代所有的皇帝都沒有漢名,元朝皇帝的漢學造詣也普遍不深。元朝政府同樣不太在乎漢族知識分子,元代開科取士的次數屈指可數,這導致大量的知識分子無法通過科舉制度出人頭地,因此對於元朝的歸屬感也不強,這一點比起清朝差遠了。(忽必烈是元朝漢學最好的兩個皇帝之一,另一個皇帝則是最後一個皇帝元順帝)

清朝是非常重視拉攏讀書人的,對漢人的洗腦戰略也是非常成功的。在清朝晚期,面對著太平天國和西方的入侵,有許多漢人毅然決然地站了出來,保護清帝國,例如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董福祥之流。如果沒有這些漢人,清朝肯定堅持不到1911年,早在太平天國時期就歇了。而反觀元朝,在元末天下大亂之時又有幾個漢人為了大元挺身而出呢?

當然,凡事無絕對,元末也是有一些漢人願意為元廷而戰的。例如平定福建亦思巴奚兵亂的陳友定,他就是一個元朝的忠臣,陳友定與柏帖木兒、迭裡彌實並稱”閩三忠“。最後他是不敵朱元璋,被明軍擒獲處死。

說道元朝的忠臣,肯定還有人提到元末第一奇男子王保保。正是由於這個人的存在,徹底覆滅了朱元璋征服蒙古高原的希望,他曾在漠北多次擊敗明軍,成功地保住了北元。

對於王保保的民族身份,歷來爭論不斷。早在元末,民間就一直流傳王保保是河南沈丘的漢人,因為他忠心護元,所以元順帝賜名擴廓帖木兒 。而朱元璋在《諭中原檄》中也曾以“忘中國祖宗之姓,反就胡虜禽獸之名”來諷刺王保保。

但在1990年,河南洛陽出土王保保的父親賽因赤答忽的墓葬,根據賽因赤答忽的墓誌銘記載,王保保家族並非漢人,他們是蒙古伯也臺部人,擴廓帖木兒是王保保的本名,不是賜名,其家族的先祖是跟隨忽必烈平定河南時留在這裡的。

作為元朝最後的頂樑柱,原先人們還曾以為王保保是一個效忠於元朝的漢人,但最後綜合所有的證據才發現,王保保就是個蒙古人。元末為了朝廷奮戰的漢人真的很少很少,起碼比清末少多了。

正是由於以上種種的伏筆,才導致一場大水就“挑動黃河天下反”,一時之間海內大亂,整個關內都反了。(紅巾軍起義形勢圖)

在紅巾軍起義爆發後,元廷不思全力鎮壓農民軍,反而在內部搞起來勾心鬥角,不團結,導致元軍錯過了鎮壓起義的最好時機。雖然在王保保等人的努力下,元軍消滅了中原地區的紅巾軍。但此時朱元璋已經基本統一了南方,實力已經超越元廷。最後明軍只花了不到一年時間就攻克了元大都,北伐成功,元順帝北逃蒙古高原,元朝在關內的統治宣告結束。


千佛山車神


這個問題本來我沒啥資格回答的,正好最近有部電視劇,叫那年花開月正圓,其實我覺得正巧能回答這個問題。吳家因為分家,變成了吳家東院,中院和西園。所以在布生意上打不過胡杏兒他們家,在藥材茶葉上打不過沈家,都成不了第一。後來嬛嬛把他們整合起來了,他們就都成了各行業第一了。這個道理和元一樣。不分家,就牛逼,分了家,一家家都慢慢亡了唄。因為他們沒有出一個嬛嬛可以把他們整合成一家人啊~~


龍里格龍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這是毛主席在《沁園春·雪》中對成吉思汗的描寫,而這個養育出如成吉思汗般的英雄的民族所建立的國家,何以僅傳五世十一帝,歷時九十八年,便被朱元璋所建立的明朝取代呢?且聽筆者娓娓道來。




元朝(1271—1368),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其前身是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大蒙古國。元朝的正式國號叫大元,取自於《易經·乾篇》的“大哉乾元,萬物資始”這句話。其實關於“大元”這一名稱,有一種說法是在漢人眼中,它是國號,而在蒙古人看來,大元不過是他們蒙古帝國中國部分的名號罷了。僅從這一點,就可窺見一些觀念的差異與碰撞。

要了解蒙古建立的元朝為何短命,咱們還得從蒙古族的對外侵略特點講起。作為善戰的遊牧民族,蒙古軍隊的對外戰爭具有野蠻掠奪性質,在戰爭期間對敵人採取了殘酷鎮壓的政策。例如“漢地屠城”即向蒙古軍隊投降的地區遭受的破壞相對較小,而敢於英勇反抗的地區,待元軍破城之後就大量屠殺和奴役反抗者,無數財產被掠奪損毀。這一舉措使蒙古征服區的漢人數量銳減,僥倖活下來的,自然也不會誠心誠意的歸順。再如滅亡南宋的“崖山之戰”,被後世史家評論為“崖山一站後,再無中國”。十萬軍民投水殉國而亡,這是何等慷慨的氣節,又是何等的悲壯!那些留在蒙古統治地區的漢人,其心情也可想而知了,所以從一開始,民族之間的矛盾就是存在的。



蒙古的軍事實力之強悍,註定其侵略野心也是極大的。滅宋後,忽必烈對鄰近諸國如占城、爪哇和日本等發動了一系列的侵略戰爭,但事實證明,這些對外作戰大都是無功而返的。連年的對外戰爭,對人力和物力都是極大的損耗,人民生活日苦,負擔沉重,這也是激化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的誘因。

再一方面,雖然蒙古入主中原建立了元朝,但其漢化程度並沒有預想的那麼高,蒙漢文化認同和融合並不強。如元英宗時,朝廷中的蒙古保守勢力對其以儒治國的施政不滿,導致鐵木迭兒的義子鐵失在至治三年(1323)夏天趁格堅汗去上都避暑之機,在上都以南15公里一個名叫南坡的地方,刺殺了元英宗等人,史稱南坡之變。

朝廷內部,也有一定程度的腐化,內部爭權奪利的鬥爭未曾停息。如泰定五年(1328),元泰定帝去世。丞相倒剌沙在上都奉泰定帝之子阿速吉八為帝,是為元天順帝。而與此同時,元武宗的舊部重臣燕鐵木爾與河南行省丞相伯顏則分別秘密向漠北和江南遣使,同時迎接周王和世㻋與其弟圖帖睦爾。結果,圖貼睦爾先至大都,在同年(1328)自立為帝,是為元文宗。而和世㻋抵達和林後,也宣佈即位,是為元明宗。元文宗表面上表示願意退位,奉兄為帝,兩人遂相會於上都之南,元文宗毒死元明宗後稱帝。兄弟之間尚且如此,其他割據勢力的叛亂便無需多論了。

政治經濟方面,元朝時期,蒙古統治者向漢人收取各種名目繁雜的賦稅,民族壓迫十分嚴重,漢人被掠奪更為常見。他們還實行民族歧視,將各民族分為不同等級,殘酷剝削漢族群眾,人民為了生存,常常揭竿而起,如在泰定二年(1325)就發生了河南趙醜廝、郭菩薩領導的起義。蒙古統治階級內部卻還在為爭權奪利而互相征戰,沒有很好的處理尖銳的社會矛盾,因此加速了元朝的衰落。終於,元末爆發的紅巾起義徹底擊潰了元朝的統治。洪武元年(1368)明朝立。元朝滅亡。


由此,我們可以粗略的概括元朝很快滅亡的原因是:對外征戰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尖銳的民族和階級矛盾,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和腐敗。這看上去和歷代王朝滅亡的原因十分相似,但也許是因為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在當時的文化背景和觀念下,其分裂的種子播下的更早些。爆發的也會更加激烈。

以上是筆者個人看法,歡迎讀者留言交流。


文蹤旅跡


元朝的快速滅亡,是一個十分值得研究的課題。我這裡說幾個理由。


第一,元朝統治者內部自身的爭鬥。成吉思汗是一個威望非常高的超級霸主。但是成吉思汗去世以後,他的四個兒子就開始了汗位的爭奪。成吉思汗在身前就知道他的兒子會為了汗位進行爭奪。所以才會四處爭霸,打下更多的地盤,分封給四個兒子。這個目標實現了,但是蒙古最總領的那一個大汗,卻依然在爭奪之中。權柄在他孫子輩的時候,由三兒子後代轉移到四兒子的後代蒙哥身上。然後蒙哥的權柄又轉移到弟弟忽必烈身上。可以說從這時候開始,蒙古皇室就開了一個爭權奪利的壞頭。元朝建立以後,皇室之間為爭權更是進行了許多非常殘酷的鬥爭,這個鬥爭讓內部產生了巨大的消耗。

第二,蒙古人沒有處理好民族矛盾。蒙古人在統一南宋的過程中,遭到了漢人的劇烈反抗,他們也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屠殺。但是當他們統一全國以後,卻依然把漢人當成它們的敵人來對待。他們之所以有這樣的認識,一來,在五胡亂中華的時候就已經這樣做過。二來,也是南方漢民族與北方遊牧民族上千年的對抗所致。三來,也是作為北方遊牧的蒙古人,缺乏一種自信和包容。民族矛盾沒有處理好,直接導致了漢民族民間力量的聚集壯大,最後如決堤一樣衝湧起來,勢不可擋。


第三,蒙古人對於漢民族文化的排斥。漢民族文化以三綱五常、忠孝節悌這些東西,作為規範社會的秩序,上千年來一直行之有效。但是突然之間這些東西都不起作用,而只是依靠武力來進行控制,這樣,社會勢必進入無序混亂,動盪不安,這種動盪不安的結果就是矛盾更加突出,暴力事件頻發,最後釀成元末農民大起義,一介農民最後當到了皇帝。

第四,蒙古人尚武精神的缺乏。蒙古人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異軍突起,源於他們當初生存環境的險惡,在馬上練就了彪悍的尚武精神。但是經過了幾十年,當這個馬上民族來到富庶之鄉以後,優裕的生活條件,讓他們的身體體格嚴重退化,尚武精神嚴重缺乏。一個本來依靠馬上來統治世界的民族,再加上它沒有更多的統治手段,而尚武精神又缺乏,其滅亡基本上就是在旦夕之間。


張生全精彩歷史


1.元朝是蒙古人的天下,蒙古出自遊牧民族,進入中原後思想還停滯在狩獵經濟時期,缺乏先進的經濟理念。

試看元太宗以前,侵入大宋的每場攻堅戰爭,幾乎都有屠城的惡舉,但凡拒降,城池攻破之日就是生靈塗碳之時,殺人放火便開始了.城池被毀滅,稍有抵抗能力的人被殺掉,社會生產力遭受嚴重的破壞,而且生產力的三要素之主體----人都給滅光了,生產根本無法恢復與發展.


2.元朝帝國的開拓者----- 成吉思汗頒佈的分封制度為後世埋下了禍根.


領土分封在兩千多年前就證明是一套弊大於利的制度,受封者在自己的王國為所欲為,操控政治,軍事,財政大權,不聽中央指令,往往形成勢力割據,而且時常有相互吞併的大戲上演,到了成吉思汗的孫輩,忽必烈與他的弟弟爭奪汗位,導致蒙古直接分裂成兩大陣營,四個汗國相互傾軋,你撕我咬,打得熱火朝天,儲存的一點能量全部內耗掉了,很容易讓外敵對症下藥,各個擊破。


3.元朝的缺乏雄才大略的皇帝.

不可否認,忽必烈是一位有抱負,有作為的皇帝.往後都是和尚生禿子-------一代不如一代.享受成了嗜好,治國卻沒有能力,直接導致朝廷腐敗,軍備松馳,行政不暢,民不聊生.任何一個朝代,一旦百姓沒有了活路,離滅亡之日也就為期不遠了


4. 戰爭頻仍,自取滅亡.

據史料記載,在整個元朝歷史中,沒有戰爭記錄的年份總和是22年,其中連續沒有發生戰爭的時間最長都沒超過3年。僅1280年統一中國後,有記錄的元朝戰爭就已達近200多場。元朝統一中國後,元朝並沒有象其他初立朝代那樣施行“休養生息”政策。還於1280-1284年間,對日本、安南、緬甸征戰,另外耗費大量精力對付國內此起彼伏的“抗元復宋”起義,

戰爭機器成全了元帝國,而元帝國始終擺脫不了戰爭機器的性質與桎梏,終至外強中乾,不可一世的元帝國在不到一個世紀的短時期內就壽終正寢,退出了歷史舞臺.


希望星晨58298869


自古以來,一個王朝滅亡,往往是因為不得民心,失道寡助,怨聲載道,哀鴻遍野。

如若改朝換代,百姓受益,管這天下姓什麼?只要統治者重視百姓,使人們安居樂業,開明的人士是不會舉起大旗推翻他的。否則,再正統又怎麼樣,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傑;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後呢,威武大秦還不是短暫而亡,隋朝也是這樣。



山西刀削麵,大家肯定都知道吧,你知道是怎麼來的嗎?相傳元朝時,為了防止漢人造反,便效仿秦始皇,將家家戶戶的金屬全部沒收,就連做飯用的菜刀也收到嚴格的限制,10戶人家共用一把,用完還得上交,別提多麻煩了。一次,實在是等不急了,怎麼辦?就用撿來的薄鐵皮切面,就是左手拿麵糰,右手握鐵片,站在開水鍋旁,一片一片地將面削到鍋裡去煮。於是,刀削麵就這樣誕生了,並且成為了一道流傳已久的特色美食。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蒙古族勇猛善戰,即使建立了王朝,仍然馬不停蹄地連年征戰,稱霸於歐亞大陸。看元朝的疆域圖就知道,難怪戰神拿破崙那麼佩服成吉思汗呢!



那麼問題來了,支撐東征西討的軍餉經費、鑄造作戰工具的人員以及聽從指揮的士兵,從何而來?能有什麼來源,還不是增加賦稅和徭役,剝削和壓迫百姓,而且對待漢族尤為苛刻,民族矛盾十分嚴重。



元朝統治者沒有效仿北魏孝文帝進行漢化改革,緩解民族隔閡,反而變本加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人民忍受不了,就起義抗爭嘍。所有的不滿都如火山般爆發,各地揭竿之勢如同洪水般席捲而來,元朝就這樣被民眾推翻了。


一抒己見


元朝,由蒙古族創立,從忽必烈定元為國號到亡國統治時間為98年,蒙古族的傳奇人物就是成吉思汗,到現在我們有時候還會調侃,成吉思汗多活幾十年整個歐亞大陸都是我們的了,但是現實是由於蒙古族是一個遊牧民族,註定它的統治不會長久,一個馬背上的民族,則水草茂盛之地遷徙,思想裡就沒有長期發展的打算,所以把好好的王朝經營的破敗不堪,後期各地百姓紛紛站起來反抗元廷,也成就了洪武大帝朱元璋的傳奇一生。

那麼這個元朝為什麼會滅亡,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 疆域太大,蒙古人不善管理

成吉思汗鐵木真,率領蒙古族,橫跨歐亞大陸,戰無不勝,有點要拿下全世界的意思,他死後其子阿里不哥與忽必烈展開了激烈的王位之爭,在忽必烈戰勝阿里不哥後,推行的是”行漢法”導致一些蒙古貴族的不滿,極其遼闊的疆域分裂出去了一部分,雖沒有成吉思汗在的時候的輝煌,但是還是比清朝的時候還要遼闊,加上蒙古人不善管理,導致各地貪汙腐敗叢生,百姓苦不堪言。

  • 蒙古人對種族的等級劃分制度

蒙古人地位是最高的漢人的等級最低

其中蒙古人的等級最高,一個蒙古人和漢人打架,漢人不得還手,並且打死漢人只需要賠點錢了事,蒙古人所以導致蒙古人越加的飛揚跋僱,導致其他百姓怨聲載道,積怨已久。

  • 朝廷爭權奪利內部不穩,不懂養民安民只知壓榨害民

元朝中期,20多年換了30多個皇帝,多半都被權臣挾持。導致朝廷內部,貪腐叢生,皇帝只知道吃喝淫樂,不理朝政,只知道取之於民,不知道用之於民。

元朝時期,蒙古統治者會想漢人收取各種項目的稅,繁雜的賦稅 壓迫的漢族百姓喘不了氣。

那個時候蒙古人對漢人的掠奪也是常見的,強搶民女,掠奪民財,朝廷視諾無睹。

百姓們實在是被壓迫的活不下去了,不得已站出來對抗元廷,各地紛紛起兵反元,最知名的幾個人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

最後朱元璋統一全國,解放百姓,建立大明。


落枔


首先一點,元朝只是蒙古帝國一部分,元朝滅亡只是蒙古帝國失去了在中國的領土,而蒙古帝國依然存在,外界因素是連年征戰殺伐,以戰養戰的用兵,使得中華大地民不聊生,起義四起,最後農民起義將元順帝趕回北方,所以元朝也並不是真正滅亡,只是結束了對中原的統治。

圖為元順帝妥懽帖睦爾畫像。

當然元朝滅亡主要是內在原因,對漢文化的排斥,愚昧的統治中華大地,壓根就沒想好好經營這片土地,後來蒙古人自己窩裡鬥,分裂,奪汗位,導致從內部開始分崩離析,面對烽煙四起的農民軍,蒙古人騎著馬回到草原從此過上了快樂的生活。

圖為元朝最後一個都城應昌城的遺址,位於今天內蒙古赤峰境內。

但是元順帝妥懽帖睦爾在元朝皇帝裡,是比較能接受漢文化的,他任用的丞相脫脫也比較有作為,他在位時出臺一些改革措施起到一些效果,稱為“至正新政”,但是不久,不該出現的人和事都出現了,那就是宮鬥女人和弄權太監。元皇宮裡有個宮女叫奇洛,有個太監叫樸不花,兩人都來自高麗,所以關係非常好,奇洛長得漂亮被皇太子看上,就是元順帝,後來寵信奇洛,成為第三任皇后,奇洛的得勢也使得同鄉太監樸不花水漲船高,奇洛生的兒子愛猷識理達臘也封為了皇太子,一時間高麗勢力在元朝廷打壓各方勢力,逼死脫脫,趕走良臣陳祖仁等,權侵朝野。

奇皇后一生傳奇,從一個進貢高麗女子成為正宮皇后,她的兩兒子先後繼北元皇帝位。

那時的奇洛皇后和皇太子兒子愛猷識理達臘聯合太監樸不花玩弄朝廷,要奪取順帝的皇位,搞得宮廷內鬥,幾方勢力火拼,元朝一度出現了2個朝廷,而支持皇太子的悍將王保保又非常能打,搞得元順帝偷偷跑到高麗建宮殿準備出路,而此時的朱元璋在南方已集結力量,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北伐已經開始,元順帝跑路了。


圖文繪歷史


且說元朝歷史的起始與衰落那可謂是快起快落,我們一起來到元朝歷史階段,來看一下元朝的起始與衰落,元朝的歷史階段,可以有以下階段:
  1. 太祖稱汗到世祖滅宋,不過是七十四年時間,可謂是造就了一個盛世繁華的大帝國。
  2. 世祖自立的時候,這個大帝國就開始衰落了,這時候距太祖稱汗也就是五十五年而已。

  3. 在1368年,元朝就在中國的歷史上顛覆了,此時,距離太祖稱汗也就一百七十一年,距離世祖滅宋也就九十年。
元朝以如此快的速度衰落的原因主要是:

管理制度的問題

管理制度可謂是治國治家治公司的根本,就如同現在的一個公司一樣,管理是根本,公司要想發展的好,管理層是首要的,領頭羊領好路,後羊才不可能走歪路。
元朝的首要問題就是元首不懂管理之道,不懂治國之法,蒙古人自身也有弱點。蒙古人的汗是由部落推薦的,元太祖成吉思汗便是由部落眾人推舉產生的。太祖之後,奇渥溫氏一族聲勢顯赫,還是受到太祖的影響,沒有產生捨棄太祖之後的想法。

太宗的上位,由於有太祖的遺言,沒有產生異議。太宗之後,就出現了太宗的後人與託雷的後人競爭的關係,定宗得以選舉,可是三年後就去世了,之後的競爭就愈演愈烈,這可謂是在管理方面雪上加霜,相互的競爭各自為戰,根本沒有大統一的思想,戰爭必然損傷國力,民不聊生。因此,加速了滅亡的腳步。

種族之間的不平等問題

  1. 官職不平等,各機關的官員都是要用蒙古人的,漢人和南人只能作為副職,而且實際重用的還很少。
  2. 科舉制度不平等,在科舉制度中,蒙古人享受的權利最高,漢人和南人要低人一等。
  3. 兵制最不公平,元朝時,出於本族的兵,稱為蒙古兵,出於其它部族的,稱為探馬赤軍。到達中原之後,漢族人的兵,稱為漢兵,攻打宋朝所得的,稱為新附軍。
  4. 法律也不平等,蒙古人作奸犯科後和漢人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受到的制裁比後者輕多了。

這樣就使人產生逆反的想法,也是加速元朝滅亡的原因。

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

若有其他正見,請留言


穆清聊歷史


元朝是一個非常強大的朝代,曾經也將國家的版圖擴充到史無前例的地步,沒什麼會這麼快就滅亡了呢?主要有以下幾點。

1.瘋狂擴張

在成吉思汗時期蒙古人口只有100萬左右,打下宋朝之後蒙古人還不滿足,還要去進攻歐洲,一直打到多瑙河流域(現德國境內),在史書中瞭解到還有日本這麼個國家,就迫不及待的發兵攻打日本,結果艦隊出了海還沒見到日本人就遇到了風暴,結果十萬人都餵了魚。經過常年的征戰,元朝的統治階級好像已經習慣了打打殺殺,對於治理國家方面不太有很大的興趣。可以想象一下,一個國家僅僅重視軍隊方面的發展,每次發動戰爭都要橫徵暴斂,這樣怎麼能不亡呢?

2.統治階級腐敗

由於打仗的物資需要從國家徵繳,因此底下的官員開始想起壞點子,想著從徵繳中獲得一些利潤。因此加大徵繳的力度,然後將多餘的放在自己的口袋,雖然官員們得到了不少的好處,可是對於本來生活困難的百姓來說更是雪上加霜。著名的《竇娥冤》就出自元朝,從側面反應了這個國家大部分官員都已經腐敗到骨子裡去了。常年的戰爭,沉重的賦稅,連身在社會上層的蒙古人都受不了。這樣的朝代不亡才不正常。

3.內亂叢生

元朝在歷史上的時間不長,可在位的皇帝卻不少,元朝共有11位皇帝,皇權更換頻繁,又加上當時貴族們為了爭奪皇位,勾心鬥角,內鬥不斷。因此使得元朝的統治階層猶如一盤散。舉個例子,元末農民起義前期,元朝派丞相脫脫帶領五十萬軍隊南下鎮壓,把起義軍逼入絕境。奈何元朝發生內亂丞相脫脫被罷官,起義軍得以大敗元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