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發現一封書信,揭開歷史的真相,專家:引清軍入關另有主謀

在明朝的最後十年,手握重兵的遼東總兵吳三桂在其中起著極端重要的作用,他的遼東勁旅是當時戰鬥力最強的軍隊之一。因此吳三桂的去向無疑決定了當時中國歷史的走向:他投向明朝,則崇禎皇帝可以苟延殘喘幾年;他投向李自成,則清兵沒法入關,後來的清朝也不會如此迅速地建立;然而,他最終卻投向了異族建立的清朝。那麼吳三桂為何放棄崇禎帝和李自成,選擇打開大門引清軍入關呢?

韓國發現一封書信,揭開歷史的真相,專家:引清軍入關另有主謀

時人為此下的註解是:“衝冠一怒為紅顏”。事情果真如此嗎?韓國發現了一封書信,推翻了明朝百年公案,對此專家稱:引清軍入關另有主謀!選擇清朝對於吳三桂的名譽來說是最不利的,他也因此揹負了六百多年的罵名。但從吳三桂個人來看,選擇清朝是最明智的,當然,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

明朝的滅亡

崇禎十七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年號永昌。不久之後他便統領大軍東渡黃河進攻北京,面對步步緊逼的農民軍,崇禎皇帝顯得驚慌失措,因為君臣意見不一,決策效率低下,最終他們錯失良機,但又不想坐視明朝滅亡,便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召吳三桂回京。

韓國發現一封書信,揭開歷史的真相,專家:引清軍入關另有主謀

很顯然,崇禎皇帝做出決定的時候已然遲緩,正月十七決議讓吳三桂回朝,可到了二月份都還沒有實施落實,一直到李自成的軍隊兵臨城下的時候才讓吳三桂帶兵回朝。而接到命令吳三桂卻進軍遲緩,從寧遠到山海關不到一百里的距離竟然走了五天,到了山海關後又修整了五天,最終遺誤了戰機讓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滅亡明朝。

一代梟雄成漢奸

吳三桂當時是遼東總兵,明朝也滅亡了,權勢極大的他不用顧忌君臣之禮了,按照常理,如果他想要傭兵稱王,勝算還是蠻大,他為何沒有選擇做“歷史的書寫者”呢?

韓國發現一封書信,揭開歷史的真相,專家:引清軍入關另有主謀

史料的記載是,吳三桂對於農民起義軍有一種幻想,他是希望自己能在新的政權中擁有一席之地,因而幾度想與李自成合作。其實,起義軍在吳三桂這種地主階級出身上層人士心目中,名聲本來就不太好,他們淫人妻女,掠人財貨,明朝宗室和各地大戶多死於李自成之手。但最最主要的是,看到自己家人的處境和陳圓圓被霸佔,吳三桂頓生兔死狐悲之感,因而李自成幾欲招攬吳三桂,但都被堅決地拒絕了。這也是後世解釋吳、李決裂是“衝冠一怒為紅顏”的憑據。

韓國發現一封書信,揭開歷史的真相,專家:引清軍入關另有主謀

就在這時候清朝的攝政王多爾袞向他拋出橄欖枝,希望他投降清朝。然而這時候的亡國之臣幻想著要和清廷平起平坐,寫信給多爾袞讓其從內蒙進攻協助自己奪取北京城,還承諾割讓土地給清朝。應該說此時的吳三桂並不想降清,而想要效法申包胥,藉助清朝的力量恢復明朝社稷,自己當明朝的“曹操”執掌大權。然而多爾袞並沒有上當,他決意要從山海關入關。就在雙方陷入爭執時,他的死敵李自成選擇幫助多爾袞。在這樣的情況下,吳三桂前後受敵,不得不狗急跳牆的投降清兵,引清兵入關保全自己的性命。

韓國發現一封書信,揭開歷史的真相,專家:引清軍入關另有主謀

韓國書信另有說法,揭開事實真相

來華朝拜的朝鮮使團人員撰寫了《燕行錄》專書,為研究明清時間的歷史有所助益。那封書信為《貝勒尚善寄吳三桂書》,其中記載:王在明時,不過一總兵官耳,國破不降,而能請兵滅賊,以復君仇者,可謂盡忠於明室矣。

在吳三桂起兵反清之後,他與清軍在湖南一帶僵持。而當時身為清朝的安遠靖寇大將軍的尚善,在嶽州前線給吳三桂寫了這一封信。尚善身為清軍大將,而吳三桂已反,因此貝勒尚善是無需為吳三桂隱瞞投降李自成的黑歷史的。因此,這一封信的可信度是非常高的,足以說明吳三桂並未投降李自成。

韓國發現一封書信,揭開歷史的真相,專家:引清軍入關另有主謀

​引清軍入關,吳三桂不過是執行者?

引清兵入關,一般都以為是吳三桂的所作所為。然而,歷史真相是,引清入關一事,是繞不開明薊遼總督王永吉的,他才是借清兵勤王的決策者。吳偉業在《綏寇紀略》中依史實說真話,而在《圓圓曲》中,卻是亦真亦幻地為王永吉掩飾,他將“衝冠一怒為紅顏”,定格在無數人的心中,似乎吳三桂正是因此才引“清”入關的。

吳三桂可以說是稀裡糊塗地,掌握了改寫歷史的機會,但同時也因替王永吉掩蓋了一段不可告人的歷史秘聞,成為了引清兵入關的“千古罪人”,說來是有些可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