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為什麼不直接把貂蟬送給呂布賄賂呂布?

仙鶴牡丹


大家好,我是九井塘人,我來回答這個問題:中國古代有四大美人,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稱。其中,最使人津津樂道的就是貂蟬和呂布美人英雄的故事了。羅貫中有詩云:“司徒妙算託紅裙,不用幹戈不用兵。三戰,虎牢徒費力,凱歌卻奏鳳儀亭。”

貂蟬,是三國時期的米脂人,有閉月羞花、傾國傾城之美貌。她十三歲時逃難到洛陽,也有人說她是被徵北將軍帶到京城洛陽,司徒王允喜愛貂蟬的美貌和聰慧,於是把她養女。司徒王允是太原人,出生於名門望族,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勵志精忠報國。他見到太師董卓迎立少帝“挾天子以令諸侯”,擅權誤國,敗壞朝綱,縱火焚燒古都洛陽三百里境內。而且赤裸裸的表現出對權力的慾望,但是由於董卓手握重兵,王允只得曲意奉迎他。但是內心裡卻在密謀殺害董卓。

徵洛陽的計劃失敗後,王允一直不甘心放過董卓。他見董卓還沒有對他起疑心。於是王允把突破點放在了董卓身旁的勇將——呂布。

呂布原來是幷州刺史丁原的部下,勇猛而忠誠,很受丁原的信任。丁原帶兵到洛陽和何進共同誅殺宦官。但是何進計謀敗露,董卓進京後,誘騙呂布殺了丁原,擢升他為都騎尉。兩個人誓為父子。

其實,從這件事中,王允就看出來呂布這個人不厚道。董卓自知平素遭人嫉恨,擔心被謀害,所以他需要呂布作為他身邊最親近的人來保護他。

於是,他想出了一個連環計。他先將呂布約來府上,呂布一見到貂蟬,就立馬被她的美貌所吸引。王允見時機成熟,便將貂蟬許配給呂布。又將貂蟬獻給董卓。呂布知曉此事後,提刀便來王允府上,王允說貂蟬已經許給呂布了,是董卓硬搶去的。

呂布那個氣啊。貂蟬旋轉於兩人之間,送呂布以秋波,報董卓以嫵媚。貂蟬還經常說她雖身在董卓,但是心在呂布。時間一長,呂布對董卓越加怨恨。

而同時,董卓也聽到風言風語說呂布和貂蟬有曖昧關係。有一次,呂布和貂蟬在鳳儀亭卿卿我我,董卓便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刺了呂布。從此,兩人水火不容。不久,未央宮事變,呂布刺殺董卓,一戟插入董卓的咽喉,從此結束了董卓的性命。不得不說,王允利用呂布身上的弱點,巧施美人計,離間了原本親密的父子。

這比直接送給呂布效果好太多了!





九井塘人


呂布戲貂蟬完全是子虛烏有,但豹眼認為,這是演義中最接地氣的故事之一。

元末明初,天下大亂,羅貫中也是“有志圖王”的人,無奈追隨的張士誠沒有鬥得過朱元璋。朱元璋稱帝后,羅貫中放棄了出仕為官的打算,全部精力投入到小說的創作中。

羅貫中把一肚子智慧,全部用在了漢末三國的爭鬥上。

在演義第八回“王司徒巧使連環計,董太師大鬧鳳儀亭”中,講述了呂布戲貂蟬、聯手除掉董卓的故事。

如羅貫中所言,這是一套組合拳,是真正的連環計。

民間傳說,呂布生性好鬥,力大過人,同齡的孩子都不敢跟他玩,唯有同女孩在一起就溫順體貼,判若兩人。

如果王允直接把貂蟬送給呂布,就憑呂布這德行,恐怕對貂蟬會言聽計從。貂蟬枕邊風一吹,呂布恐怕也會把董卓給收拾了。

這樣一來,故事情節就過於簡單,也僅僅是一出美人計,自然體現不出作者的智慧。

羅貫中獨出心裁,先許諾把貂蟬嫁與呂布,然後再把她送給董太師,以此挑起董卓父子反目,最終導致董卓被殺。

這就比單純的美人計,複雜多了,更能體現出羅貫中而不是王允的智謀更高。

本來完全是另一個版本的故事,但由於羅貫中下手太狠,把一個本來完全可以很優美的故事,弄得過於血腥,作者的智慧體現得淋漓盡致,卻讓這個故事缺少了美感。

董卓入京之後,專權跋扈,為所欲為,天下有志之士,人人慾得而誅之。

呂布天下英雄,豪俠仗義,但一念之差,誤認賊作父,為此時有悔恨之意。

司徒王允一心匡扶漢室,但力量不足。又感於呂布天下義士,為虎作倀,甚為可惜。於是,極力結交呂布,以大義感化他,使其為國除害。

王允義女貂蟬,巾幗不讓鬚眉,忠義雙全,素有為國分憂、替父解愁的心願。

在王允的家宴上,貂蟬慕呂布之英雄,以身相許,為得是喚起呂布的英雄氣概,以國家社稷為重,大義滅親,為國剷除奸賊。

終因呂布念及父子之義,不忍背叛董卓。

此時,王允、貂蟬屢屢以忠義大道感化、勸諫呂布,最終呂布為了漢室,為了天下,大義滅親,替天下除害。

如果是這樣,那就是一段英雄美人相互愛慕,又舉案齊眉,聯袂演繹出一場為國為民、拯救天下的佳話美談。

起碼豹眼認為,這樣的話,更有美感,讀起來更加賞心悅目。為那個殘酷的時代,添加一點富有人性的東西。

可羅貫中為了展示自己的智慧,讓王允使用了連環計,把本該是一段非常美好的故事,變成了血淋淋的陰謀詭計。

先是貂蟬月夜啼哭,王允誤以為有了兒女私情。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女兒大了要嫁人,作為義父,義女有了心上人,也會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

儘管時代不同,不似今天,大齡剩女把父母搞得焦頭爛額,但子女的終身大事,也是父母重點考慮的心事。

不僅王允誤會了貂蟬,還搞得後人懷疑,王允是不是想自己留著受用。儘管誤會消除,但接下里的事,還是把王司徒一生的人設給毀掉啦。

王允把貂蟬先許呂布再送董卓,赤裸裸地將貂蟬視為一個工具,絲毫不念及養父女之情。

既然王司徒孝敬,董卓自然笑納,何錯之有?英雄愛美人,作為一代猛男,董卓好美女也並沒有大過。起碼納貂蟬一事,是如此,董卓並無過錯。

呂布為此翻臉,也是人之常情,但“衝冠一怒為紅顏”,就顯得小氣了很多。

呂布斬殺董卓,為得就是一個女人,完全不是出於國家大義。這就又把呂布的人設給毀了。

貂蟬為了大義甘願獻出自己的一生,雖然可敬,但卻失去了一個妙齡女子對於愛情的嚮往,顯得過於殘酷,缺少了人性,遠不如魚與熊掌二者兼得來得更賞心悅目。

史上的呂布,儘管是反覆無常,但也絕非是小說中說得那麼不堪。

關鍵是王允,在正史中,人設很不錯,人品、聲望都是有史可查的。他的確是利用呂布與董卓的矛盾,以大義勸導呂布,成功聯手誅殺董卓,但絕沒有采用如此下三流的手段。

因此,在豹眼看來,這個橋段,羅貫中如此安排,儘管是虛構的故事,但很符合漢末三國諸侯爭霸不擇手段的社會狀況,可謂很接地氣。讀起來讓人感覺,整個故事充滿智慧。

但豹眼還是覺得血腥味太足,不如豹眼自己設想的故事情節更好。


豹眼看歷史


如果王允直接把貂蟬送給呂布,呂布得到的太容易了,就不一定能殺董卓了;王允把貂蟬送給董卓是吊呂布的胃口,貂蟬和呂布是眉目傳情,董卓和呂布為了貂蟬是互生殺心反目成仇,才有最後的呂布刺殺董卓。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董卓在大殿上和漢獻帝討論國事,回頭看見呂布不在,心裡就起了疑心,連忙辭別了漢獻帝,是乘車回府。看見呂布的馬在府前拴著,就問守門的士兵,士兵說:‘溫侯到後堂去了。’董卓是急急忙忙跑到後堂,卻沒有看見。便喊貂蟬,她也沒在。就問侍女,侍女說:‘貂蟬在後園看花。’董卓找到了後花園,看見呂布和董卓在鳳儀亭下耳鬢廝磨,方天畫戟放在一邊。董卓大怒,大喝一聲。呂布看見董卓到了,是轉身就跑。董卓搶到了方天畫戟,在後邊緊追不捨。呂布跑的快,董卓太胖是追不上,就把方天畫戟投向呂布,呂布一回身把方天畫戟的杆給擋住,方天畫戟掉在地上。董卓是拿起方天畫戟再追,被迎面而來的一個人撞倒了。

撞倒董卓的人是李儒,他把董卓扶起來,是連忙的賠罪。董卓問:"你為什麼事來的?’李儒說:‘我剛到門口,聽說太師大怒,正遇呂布,他說:‘太師殺我!’我匆忙來勸解,沒想到撞倒恩師。死罪!死罪!"。董卓說:"可恨的呂布,調戲我的小妾"。李儒說:"春秋時,楚莊王夜宴群臣,蠟燭被風吹滅了,一人趁機扯王后衣袍,王后把他的帽纓揪下,但是楚莊王沒有追究此人。後來在一次戰鬥中,此武將救了楚莊王的命,立下了大功。今貂蟬不過一女子,呂布時恩師的心腹猛將。如果恩師把貂蟬賜於呂布,呂布必以死相報。請太師三思。"董卓問貂蟬是怎麼回事?貂蟬說:"我在後花園賞花,呂布來到後就動手動腳的,我不從,這時太師就到了。"董卓說:"我把你賜於呂將軍如何?"貂蟬大驚,哭著說:"妾身以事太師,今天卻想把我賜於家奴,我是寧死不從。"於是從董卓身上抽出寶劍想自殺,董卓慌忙中抱住貂蟬,說:"我是在開玩笑!"貂蟬是一哭二鬧三上吊,董卓把李儒說的話給全忘了,又捨不得貂蟬了。

後來,呂布在侍郎王允和貂蟬的竄掇下,終於在朝廷上把董卓刺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