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死後,為什麼她的家族沒有被清算血洗?

一壺老酒敬人生


武則天是我國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位女性,是真正做到了巾幗不讓鬚眉的人,她曾經在封建社會里力壓一眾男性登上了皇帝之位執掌天下大權。在她去世之後其家族並沒有被清算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李唐皇族和武家經過多次聯姻,關係十分複雜

武則天去世後的繼任者是其親生兒子李顯和李旦,武家雖然是他們的母族但在歷史上皇帝殺死親舅舅的事例從不少見,他們之所以沒有對武氏動手,是因為他們的女兒和兒子們都先後嫁娶了多位出身武氏的男性和女性。兩家的關係錯綜複雜,血脈交纏,說是親如一家也不為過,所以李顯和李旦並沒有清算武氏家族而且,唐玄宗李隆基還有一位很寵愛的妃子——出身武氏的武惠妃。她是楊玉環進宮之前,李隆基最喜歡的女人,雖然她活著的時候受家族拖累沒有成為皇后,但去世後卻被李隆基追封為皇后。李顯、李旦及之後的李隆基並沒有清算武氏家族,以後的皇帝當然也不會這樣做。

第二,武則天臨終前的手段和謀算保護了武氏家族

武則天是一位很有才的女性,她自然也想過自己去世後武氏家族該何去何從,因此在她去世之前,她就廢除了自己皇帝的封號,宣佈和唐高宗李治合葬於乾陵,這樣會讓人相信她只是幫李家代管一段時間的天下,並不是真的想把他奪到武氏手中。同時在她去世之前,她曾經將侄子和兒子們宣到一起,讓他們發出誓言永遠不會互相傷害。在尊重誓言的古代,李氏皇族自然不會清算武氏家族。

第三,得益於武則天執政時期的政績

武則天在位時期,選用了很多賢能的人才,他們一起通力合作將國家治理的蒸蒸日上。即使武則天被逼退位,但仍然有許多大臣在盡力的擁護她,經營多年的武則天在朝中有很大的勢力,因此在皇帝們想清算武氏家族時就會遇到這些勢力的阻撓。

以上就是筆者認為武則天去世後武氏家族沒有被清算的原因。看完這些你有什麼高見?一起來討論一下吧。


漁經獵史小仙女


武則天的家族,難道不也是唐中宗李顯的母家嗎?

這個問題很好理解:

同樣是掌權日久的女性,呂后死後,繼承皇位的漢文帝和他沒有血緣關係,諸呂全部被清算。而武則天死了,李家和武家仍然保持著緊密的聯姻關係,當然不會被清洗。

當初,武則天為了當皇帝,可是誅殺了一大批李唐的宗室。

剩下的那些人,要麼是不敢挑戰她的權威,都是遠支宗室,要麼就是有她的血統,是她的後代如李顯、李旦和太平公主等人。

舉個例子:

載初元年(690),酷吏周興誣告唐高宗的第三子杞王李上金、第四子許王李素節謀逆,這兩位近支宗室以及他們的兒子,全都被武則天接機殺害了,此後“唐之宗室於是殆盡矣”,李唐家族再也不能對武則天構成挑戰。

在這種情況下,將來繼承武則天皇位的,要麼是武家子孫,要麼就是李顯、李旦。

除此以外,武則天還利用婚姻策略,將李家和武家綁在了一起。

例如,太平公主的第二次婚姻對象就是武攸暨,他是武則天的堂侄。

再有,唐中宗李顯的女兒安樂公主,她的兩任丈夫分別是武崇訓、武延秀,其中前者就是武三思的兒子。

武則天在臨終前的一個階段,全力撮合李家和武家的關係。最後的神龍政變,其實是李家和武家共同謀劃的結果。

總之,這個問題是很明顯。李家和武家不可分割,已經在武則天晚年成為了現實。


HuiNanHistory


武則天可以說是李氏家族,也可以說是武氏家族,說她是李氏家族,是因為她嫁給了李世民和李治。

說她是武氏家族,是由於她逐漸將武氏一族的人培養為自己所用,更是殘害了李氏宗族。

我想題主是指代武則天死後,為何武氏一族基本沒有被清算。

權高位重,有武則天鋪下後路

武則天晚年的時候,大臣們發動了“神龍政變”,目的就是為了讓大唐的江山重新回到李氏宗族的手中,武則天病重在身,無論她願不願意,都得妥協。

這才造成了李顯重新成為皇帝。不過武則天很早就鋪下了後路,武氏一族沒有在她死後,立刻被人消滅,是有原因的。

武則天管理朝政期間,她為了安排武氏一族的人進入朝政,最有效的辦法是通過聯姻。雖然武則天殺害了很多的李氏宗族,但她也讓太平公主和李顯女兒永樂公主同武家人聯姻。

本來武家人在朝中就已經有很大的權力了,再加上武家人同李顯已經綁在一起了,李顯又怎麼會殺害他們?還得依靠他們的權力來平衡朝中的各方勢力。

該來的還是會來,清算是遲早的事情

實際上,武氏一族後來也被清算了,這個清算是發生在“唐龍政變”的時候。

那時候李顯已經死了,實際的掌權人是韋皇后,不過她掌權,李隆基和太平公主都不滿意。

在他們兩人的聯手下,清除了韋后的勢力,同時也清除了武氏一族。因為當時的武氏一族已經沒有武則天那時候那麼強大了,不過以武三思為首的武氏一族想依附在韋后的身邊,重新回到過去的輝煌。

既然武家人同韋后已經綁在一起,“唐龍政變”中被清除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了。

太平公主雖然也同武家人有一定的來往,但在權力面前,她根本不在乎這些情誼。

而李隆基對武家人可謂是恨之入骨,大唐的江山本來就是他李家的,武家人卻來蹭一腳,而且李隆基的母親據說就是武則天殺死的,因而李隆基在處死武家人的時候,一般都是用酷刑。

武家人基本都沒什麼才能,幾乎都是靠在武則天面前阿諛奉承才獲得權力,自然引起人神共憤,清算只是時間的問題。

武家人擾亂朝政已經很長一段時間,這一切的根源都在於武則天,只不過她即使武家人,也是李家人,她即使死後,人們因為她是皇后而尊敬,武家人只能落得奸臣的罵名。


小吳閱歷史


武則天是古往今來一奇女子,她通過高壓血腥的手段,把大唐變成大周,到最後又把大周還給李唐。不僅讓自己的名聲定格,還讓武氏一族成功繞開了血腥,衝這一點,就不得不配服她。

一,把天下還給李唐。

武則天經過一段時問立儲悖論的煎熬,終於,走了出來。不過,下一步該如何走,她顯然經過一番深思熟慮。這一步,不僅關係到她的生前身後名,也關係到武氏家族的未來。

立儲是關健,她有兩個選擇,李顯和李旦都是她的嫡子,都具備被立為太子的條件。李顯本身就是一個名份上的皇帝,李旦是皇儲。

李顯懦弱,李旦恬淡,無論那一個成為特來的皇帝,由於親生母親這一環節的制約,都不應該有太大的波動。

不過,武則天所擔心的是武氏家族將來的命運。

李旦久在宮中,因爭奪太子一事,被武氏家族拆騰的死去活來,即便,李旦成了皇帝后能夠一笑眠恩仇,就怕他架不住朝堂之上的雜音。

李顯被貶在外十幾年,和朝堂上的糾纏基本上少之又少。

所以,把李顯立為太子,至少從理論上講安全係數最高。

聖曆元年九月,李顯被冊立為皇太子。

二,看似紛亂,其實卻是有條不紊的組合拳。


聖歷二年四月,武則天命李顯,李旦,太平公主與武氏共同寫下盟誓,保證互不侵犯,然後祭告天地,又將誓文鐫刻在鐵券上,並交付史館收藏。

武則天又親自做主,把李顯的女兒嫁給武氏子弟:安樂郡主嫁給武三思之子武崇訓,永泰郡主嫁給武承嗣之子武延基,新都郡主嫁給武承業之子武延暉。

武則天希望通過立誓,,消弭武李之間的宿怨和利益分歧,通過聯姻,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既成事實,即便將來有所舉動也會有投鼠忌器的顧忌。

三,消除朝朝野的怨氣。


702年,平民蘇安恆上書,公然勸武則天儘早還政於李唐,措詞激烈,而且非常露骨。武則天看完以後,淡然一笑,不採納,但也不加罪。這種事情,要是在以前,立刻就是喧然大波,一場血雨腥風,無數人頭落地。

稍後,武則天又宣佈:各級官府,從此不在追究參與徐敬業和李唐諸王叛亂之人的罪責。又給來俊臣等酷史造成的冤假錯案平分昭雪。

705年,武則天臨終前又留下一道詔書:去帝寫,稱則天大聖皇后,與高宗合葬。並將王皇后,萬淑妃,褚遂良,韓瑗,柳大奭的親族子孫全部赦免。

也就是說,武則天對人性的瞭解非常透徹,她知道,人們大都有一種選擇性記憶的習慣。對於過往之事,美好的東西會積澱下來。所以,她把美好又還給了人間,以期抵消他們心中的怨氣。

四,任用賢臣。


武則天后期任用了一批品德高尚,且理政能力極強的賢臣。像狄仁傑,婁師德,魏元忠,張柬之等。這些人能被重用,固然有武則天愛才惜才等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她知道這些正人君子,雖然,疾惡如仇,但卻決不會去做惡事。所以,張柬之等人雖然在她有心有步驟的還政於李唐時發動了政變,但卻並沒大開殺戒清除武氏一族。

這也是,政變成功後,姚崇作為武則天一手提拔起來的宰相得知武則天被軟禁在上陽宮時,不禁潸然淚下。

由其是武則天和狄仁傑的關係,己經超越了君臣關係。對狄仁傑武則天不稱其其名,而稱國老。甚至因重大問題而發生廷爭時,武則天也總能屈意從之。當武則天驚聞狄仁傑去世的消息時,忍不住潸然淚下,嘆道:朝堂空也,老天為何這麼早就奪走我的國老啊!

這不是政治作秀,而是發自真心的感情流露。反之,這些朝臣對武則天也會是如此,姚崇的淚水也一定是真情流露。

綜上所述,武則天是用她高超的處政手腕,加上她的個人魅力,給武氏一族留下了生機。


一葉小舟168521774


公元705年,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不可一世的女皇武則天被軟禁了起來,同時唐中宗李顯復辟繼位,天下再度回到李唐的手中。但令人奇怪的是,武氏家族的人依然逍遙快活,並沒有遭到清算血洗,這又是為何呢?

自古以來,但凡干政的外戚集團都沒有什麼好下場。就如西漢時期的呂后,呂后死後,呂氏家族立馬就被陳平屠殺殆盡;西晉的賈南風倒臺後,賈氏家族也遭到了大規模的血洗。

而武則天之所以能保住武氏家族,是因為她的手段實在是太高明瞭。

李武一家

武則天在位期間,為了緩和李武兩家的仇恨,可謂是花了大功夫。武則天先是召集自己的兒女以及武氏家族(武三思等人),苦口婆心地勸說,並讓他們發了毒誓,永遠不得互相傷害。

其次,武則天讓李武兩家進行了全方位的聯姻,李顯、李旦的女兒們很多都嫁到了武家,關係錯綜複雜。所謂血濃於水,此時的李武已是一家,唐中宗又怎麼忍心下得了狠手呢?

放低姿勢

武則天在臨死之前就自廢帝號,改稱皇后,要求與高宗合葬,這些舉措都贏得了當時人們的好感。

百姓們都相信,武則天只是幫李家暫時保管天下,並不是真的篡位。因此,李顯也沒有理由要血洗武氏。

廣施恩德

雖然武則天在早年的統治中重用酷吏、大開殺戒,但這都是為了清除妨礙她的人而已。到了晚年,武則天也有所懺悔,於是廣施恩德,扶持親信。

在神龍政變中,一代名臣姚崇甚至還阻止張柬之,處處維護武則天的權威。此外還有後來服侍玄宗的太監高力士,也是武則天一手提拔的,這些人都對武則天感恩戴德。可見,武則天在朝中已經深得人心。

而且武氏家族執掌朝政多年,朝中多是武家的勢力,唐中宗哪怕想血洗武氏,也很難執行。

制衡李旦

唐中宗李顯被武則天流放在外長達十多年,在朝中毫無根基,武則天覺得他是個政治小白,比較好控制,因此才決定立李顯為太子。

但是李顯的弟弟李旦卻不同,李旦長期居住在長安,多次擔任重要職位(名義上)。李顯上位後,李旦手中還有一支禁軍,實在不得不防,更何況太平公主還在旁邊虎視眈眈。

在這種情況下,李顯能依靠的只有武氏一族了,殺掉武氏,這個權力三角就會被破壞,自己也很可能被趕下臺了。所以,李顯無論如何都要保住武氏。

武則天憑藉她高深的智慧,成功地保住了武氏一脈。除了武三思謀逆被殺之外,武氏一族的其他人基本安然無恙,甚至在玄宗朝,武則天的侄女還當上了惠妃(武惠妃),這都是後話了。


逍遙侃歷史


武則天培養了一大批像姚崇和高力士這樣的人物,這些人都感念武氏恩德,自然會護著武家。武則天除了樹恩之外,還著手化仇。舉幾個例子,武則天臨死之前,還特別下令赦免王皇后和蕭淑妃的族人,以及褚遂良等人的後代,讓他們回來當官。武則天晚年曾經把宰相魏元忠貶為縣尉,武則天臨死前,還特別下詔,賜給魏元忠一百戶食邑。魏元忠接到武媚孃的詔書之後,感動得是痛哭流涕。

     武則天採取得第四大舉措,就是去帝號。武則天臨死之前,留下了遺詔,特別交代李顯:“我死之後,去掉皇帝稱號,改稱則天大聖皇后。”  武則天這一步,實在是太重要了。如果武則天不放棄帝號,李家的皇帝就會如鯁在喉。如果武則天不放棄帝號,李唐皇室的忠臣就會源源不斷的上書,要求廢掉武則天的帝號。如此一來,武氏家族就會成為眾矢之的。武則天放棄帝號,改稱皇后,這就是向天下臣民們表明:“我是李家的媳婦,我當皇帝,不過是替李家暫時保管江山而已。”     

武則天採取的第五大舉措,就是要求與唐高宗李治合葬。武則天這麼做,主要有兩個目的。第一個目的,就是以李家媳婦的身份示人。第二個目的,就是防備有人掘她的墳墓。武則天早年的時候,特別喜歡刨人祖墳。李震等人的墳墓,就是讓武則天刨了。武則天和李治合葬,別人要刨她的墳墓,就必須連李治的墳墓一起刨了。只要唐朝的江山還在,就沒人敢刨李治的陵墓,武則天就不怕別人敢刨她的墳。

  熟悉唐朝歷史的人都知道,武則天是在神龍政變中被迫退位的。歷史上被政變搞掉的皇后家族,基本上沒有好下場。漢朝的呂后家族就是明證。由於武則天生前採取了“聯姻,樹恩,化仇,稱後,合葬”這五大措施,使得武氏家族避免了遭遇清洗的命運。武氏家族再在武則天死後,依然富貴通天一百多年,成了大唐的高門令族。  

寫到這裡,我又想起了長孫皇后家族。長孫皇后家族本來是富貴通天,只可惜被長孫無忌給禍害了。長孫無忌身為大唐元舅,卻殺了李世民的兒子李恪,還逼死了江夏王李道宗。長孫無忌欺人太甚,引起了李治的強烈不滿。李治利用廢王立武的機會,把長孫無忌拉下來了。長孫無忌下來之後,長孫家族遭受到了大清洗。長孫祥和長孫詮等厲害後生,都被殺死了。  長孫家族遭到這次打擊之後,就一蹶不振,再也沒有出過宰相級別的人物。把武氏家族的遭遇和長孫家族的遭遇一對比,就會覺得武媚娘不簡單啊。

武媚娘在失去權力之後,依然保全了家族,讓家族富貴連綿不絕,實在是太厲害了。







草莓駱駝影視


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兒子怎麼會殺自己的親人呢


時逐月


這個問題分主觀和客觀兩個層面。主觀上,武則天雖然獨斷專權,但是除了這一點以外做的其餘的事都是大快人心的好事: 她打破貴族政治,讓庶民階層有機會參與到國家的治理,庶民利益得到照顧,國家政治結構更加合理。對於貴族階層,她除了大義滅親有點問題,但她還是保住了李家的根基,李隆基上位甚至有太平公主鼎力支持,李家人對她們並無太大怨恨。;另外,客觀上來說,可以去查武則天開始的那些年氣候可以說是老天尚恩,風調雨順,年年豐收,農民安居樂業。相較於南宋康靖之恥時的連年低溫,武則天可謂人品爆發。所以貴族和貧民都對武則天並無實際怨恨,她可以得以免於清算。



秋刀魚的心願


眾所周知,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六十七歲做皇帝,八十二歲去世,壽命僅次於梁武帝蕭衍、清高宗(乾隆)愛新覺羅·弘曆,與呂后並稱為“呂武”。

  武則天,今山西文水縣人,是唐朝開國功臣武士彠的二女兒,母親楊氏是隋朝皇室。十四歲那年,唐太宗聽聞武則天,不僅長得漂亮,舉止還很文雅,就召她入宮做了才人。才人一做就是十二年,地位卻沒有任何的變化。在唐太宗病重期間,武則天就與太子李治建立起了感情。

  後來,隨著唐太宗的逝世,武則天就與其他沒有子嗣的妃嬪一樣,到感業寺做了尼姑。但是,即使武則天做了尼姑,她還是與新皇帝李治有著聯繫。永徽元年,李治到感業寺進香的時候,又遇到了武則天,兩人就互相訴說著分別之後的思念之情。

  當時,王皇后因為沒有子嗣而失寵,於是,她就想著讓武則天進宮幫助自己爭寵。再加上,皇上李治的一些小心思,王皇后就主動向李治請求召武則天入宮,順水人情誰不會做。李治本來就有這樣的打算,於是,就很爽快的答應了王皇后的請求。

  到了永徽二年,隨著李治守孝期的結束,武則天得以再次進入後宮。並且,入宮前的武則天也已經懷孕,不久後,就生下了兒子李弘。果然,武則天在回宮之後,就迅速打壓了受寵的妃子,得到了李治的專寵。武則天不僅是一個很有心機之人,還是一個心狠手辣之人。

  為了讓自己獲得更高的地位,成為一朝的皇后,武則天開始剷除阻礙自己上位的各種勢力。永徽五年,武則天生下了自己的長女,但是,不幸的是,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武則天竟親手殺害了自己的女兒,並誣陷給了王皇后。

  面對武則天的誣陷,王皇后是有理也說不清,更何況,李治早已對她有了厭惡之心。最終,王皇后被廢,武則天成功上位,成為了高高在上的一朝皇后。

  公元660年,李治突發疾病,經常頭痛,沒有心思處理朝政。於是,武則天就代替李治,處理國家政事。

  正是如此,武則天開始對朝廷之事,有了更深的認識,這對她以後接管朝廷大權,有著很大的幫助。武則天的野心,不是在後宮做一個最尊貴的女人,而是想謀奪整個唐朝的江山,成為一朝的皇帝。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武則天開始找藉口,剷除唐朝皇室的人,讓李唐分崩瓦解。

  武則天的這一舉動,讓唐朝皇室深感不安,為了保住性命,他們紛紛起兵反抗。但不幸的是,反抗的唐朝皇室都被武則天派兵給擊敗了。

  公元690年,武則天宣佈改“唐”為“周”,定都洛陽,開始了自己的統治生涯。

  雖然,武則天的這種做法,違背了倫理道德,也有人對她進行批判。但是,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武則天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好皇帝。

  在她執政期間,改革了許多制度,不僅重視人才的選用,推行了科舉制度,還重視了法制的建設。雖然,她在執法上十分嚴苛,甚至,一度任用酷吏,但是,對於敢直言進諫的大臣,卻很寬容,在武則天統治時期,很少有人因為直言進諫而獲罪。

  在武則天的統治之下,國家文化復興,百姓生活富裕,政治策略嚴明。她所做的貢獻,不僅為之後的開元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還為歷史的進步,起到了積極作用。公元705年,武則天去世,她的兒子李旦當上了皇帝,恢復了“唐”的國號。

  在李旦統治期間,武則天的家人,生活得還算不錯。但是,隨著唐玄宗李隆基上位之後,武家的人就開始一一遭到了清算。其實,剛開始的時候,也不是這個樣子,只是因為武家人仗著自己的權勢為非作歹、擾亂朝政,最終,引起了許多臣民的不滿。

  雖然,武家的大多數人都沒有好的下場,但是,卻有這麼一個女人,她不但沒有死,還受到了唐玄宗的封賞,就連她的家人都沒有出現任何不好的事,她就是:武惠妃。

  武惠妃是武則天的侄孫女,在她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按照慣例,武則天就把她接到了宮中生活,而她就是在武則天的庇護下順利長大的。在唐玄宗繼位之後,她已經成了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從而引起了唐玄宗的注意。

  性情乖巧的她,很快就受到了唐玄宗的寵愛,但是,她也是一個非常有心機的人。不過,武惠妃雖然得到了唐玄宗的專寵,但當時的朝廷正在一致反武,而武惠妃身為武則天的侄孫女,肯定會受到牽連。甚至,唐玄宗想封她為皇后,都遭到了大臣的反對。

  世人都說:武惠妃的遠方叔公和叔父都是擾亂朝綱的人,而且,太子也不是她所生,她還有自己的兒子,如果,立武惠妃為皇后的話,恐怕對太子不利。不得已之下,唐玄宗只好聽取了大臣們的意見,並沒有把她納為皇后,只賜給了她一個妃子的名份。

  即使是這樣,武惠妃在宮中的地位也是非常顯赫的,後宮之人對她的禮節等同皇后。

  後來,武惠妃設計陷害了太子等人,唐玄宗知道後,就把這些人給處死了。但是,在這些人死了之後,武惠妃就得了疑心病,常常說自己看到了那幾個人的鬼魂,從此一病不起。請巫師在夜裡作法、為他們改葬,甚至,用處死的人來陪葬,無論用什麼辦法,都沒有效果。

  最後,武惠妃還是被自己嚇死了,而她死的時候,只有三十八歲。在武惠妃去世之後,唐玄宗非常傷心,就把她追封為了皇后,並修建廟堂來祭祀她。然而,她謀害太子之事人盡皆知,到了乾元年間,被唐肅宗廢去一切皇后祠享,到唐代宗即位後,廢除了其貞順皇后諡號。




家有加菲貓sanhua


張柬之、敬暉等人發動神龍政變,扶持李顯登基稱帝,是為唐中宗,同年十一月,武則也去世了。按照中國歷史的經驗來看,在武則天時代地位顯赫的武氏家族,此時應該受到嚴厲的清算,但實際武氏家族依然享有富貴。

歷史上敬暉對唐中宗說:“事不兩大,武家諸王宜皆免。”意思是說,不應該有兩姓皇室宗親,唐朝是李氏江山,武姓的親王全部應該免去王爵。敬暉參與了推翻武則天的神龍政變,為了自身的安全,當然希望肅清武家的勢力,所以由他提出這樣的建議非常正常。

唐中宗沒有完全接受敬暉的建議,回覆說武攸暨、武三思等人也為誅殺張易之兄弟出過力,所以不應該徹底免去爵位,只是各降一等而已。

唐中宗之所以依然厚待武氏家族,有著複雜的原因。

首先,是唐中宗李顯的性格使然,他一向“柔昏不斷”,不喜歡多事。而且多年生活在母親權力的陰影之下,膽小怕事。

其次,李顯雖然曾經被武則天奪去皇位,打發到外地,備受冷落。但武則天最終還是把他放到皇太子的位置上。從這個意義上說,他也是武周政權的核心成員,如果徹底否定武則天,其實也是否定了自己的合法地位。所以他不可能完全割斷自己與武氏家族的關係。

再次,唐中宗也是為了保持朝廷中權力的平衡,防止張柬之、敬暉等人獨攬大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