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農村創業商機無限遠比外出打工強,為什麼有能力的年輕人怕苦不幹呢?

都勻貓頭鷹


是啊,農村創業商機無限;城鎮工作也並不輕鬆,商機無限的環境下,難道就不考慮風險與資源?難道就不考慮資金來源與業務擴展?凡事不能只看表面,當生存都成了問題時,誰還有閒工夫去創業?去考慮商機或是去冒風險創業?

(這就是我當年的寫照)

溫飽都解決不了的情況下,談創業就是個美麗的扯

我就是土生土長的農民,還是個80後,在農村生活了10年,因為農忙需要用錢,家裡最困難的時候只有3毛,當年的物價一根紅蠟燭是2毛5分錢。可能說到這,對於現代生活的90後、00後來說就像故事一樣,但當年的農村生活真的就能達到那種程度。所謂的商機還重要麼?連生存都成了問題,還有資格談夢想麼?

說個我知道的例子,還是那個貧瘠的農村,我家是移民戶,當年到達那裡後因為自己家的房子沒有蓋好,借住在一個山東人家裡,他們家有三個男孩子,老大早早的就輟學了。輟學的原因就像電視裡演的一樣,因為家裡窮,需要勞動力幹活,本來老大可以在家幫忙種地的,但是種地的收入也僅夠家裡生活,攢不下錢。老大也曾想過自己創業乾點什麼,他平時也是鑽研好學之輩,農用車什麼的都會修,但村太小了,也沒有那麼多機械與機會讓他去學。

於是他萌生了走出去的想法,他想創業但沒錢,家裡兩個弟弟上學的開銷已經壓的父母喘不過氣來,他想去學維修家裡也沒有錢。就這樣他外出打工了,每個月定期給父母匯錢,最後的結局是怎樣我不清楚,但他外出打工的原因就是為了生存,而不是夢想。

有些資源在懂的人眼裡是商機,在普通人眼裡什麼都不是

雖然國家大力扶持農業,但對於普通人來講,他們根本看不到這些商機,在他們眼裡就是春耕秋收,他們不懂糧食精加工、綠色食品、有機食品、養殖、種植等技術,這些雖然在改革開放之後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科普,但相較於傳統刀耕火種的生活,老百姓更認為種地靠譜些。只要是自己的土地,不管年頭好壞他們都會得到收成,而創業就不一樣了, 它是有風險的,一旦失敗就像那句廣告詞一樣:“農民辛苦大半年,一丟回到解放前”。

不知道還沒有人記得當年的那些農村創業項目,養土元、蠍子、蚯蚓等,很多人都覺得這些項目適合農村,於是聽信了那些人的忽悠開始養殖,但最後的結局不是全部死亡就是氾濫成災無人收購。雖然也有一部分人通過養殖這些賺到了錢,但大多數都虧本了。

農民從來不怕吃苦,但有能力的人為什麼要吃苦?

在農村,靠天吃飯、靠地打糧的生活條件下,家家戶戶的男勞力都是頂天立地的漢子,還真沒聽說農村人怕吃苦的。雖然這是咱農民的命,因為咱知道咱的能力不行、文化不深、思想境界不高,咱們賺錢的方式僅限於“力氣”。

但有能力的年輕人就不一樣了,有能力走出去改變命運,又為什麼要留在農村?外面的世界不一定精彩,但的確能讓我們從根本上改變自己對農村、對世界、對自己的看法。回農村創業不是不可以,但不一定要在農村發展,打一輩子工也好,創業一輩子也罷,最終成功與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選擇了一條“自認為能接受”的路。


實體店老王


不是農村年輕人怕苦,而是很多事情都需要人生第一桶金,農村種養殖什麼都需要錢,一個大棚最少成本也需要兩萬元,一隻小雞仔市場成本價都在十元以上。

農村年輕人大部分都是剛從學校畢業,家裡在他們上學已經傾盡所有把家裡的錢都給他們,如果年輕人從學校出來就創業,沒有那麼資金也沒有技術,在農村種養殖都需要技術,沒有技術摸著石頭過河需要的成本比有經驗以後在做花費很大。

村子裡有個大學生去年剛畢業,借了貸款十萬元養豬,今年又遇見非洲豬瘟,一下子債務在身,只有打工了,家裡他母親又是寡母,辛辛苦苦供他大學,現在學費剛還完,又要還貸款。

我覺得大學生和年輕人,如果沒有人生第一桶金不要亂下海創業,這樣給家庭和自己造成不必要的負擔,如果家裡面寬裕一點還好,其實人生第一次創業就像賭博,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也不是所有人第一次創業就會成功。

見過很多人本來生活已經很安逸,但家人創業把整個家庭帶入困境,創業就是為了家庭獲得更好的生活,而不是把家帶入深淵,農村年輕人,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身背家庭重擔的他們不容自己有半分過失,為了求穩一般年輕人都不會選擇創業而是選擇打工,安安穩穩的養家餬口。





說事鄉村


不是怕苦,是因為怕虧,花了幾年的時間才賺到了那麼十幾萬塊錢,如果打了水漂的話會覺得特別的可惜,不敢冒這麼大的風險!而且最重要的是就算年輕人敢冒這麼大的風險,他們的父母也不會允許的!

因為畢竟年輕人的父母都還健在,以他們多年的經驗來看覺得做這些事風險很大,所以就算很多人勸也不同意!我們家鄉真實的發生過這種案例,一個年輕人初中沒有畢業就出去打工了,他花了三年的時間賺到了九萬塊錢!

每一年回來交給媽媽三萬塊,讓她存著!三年之後他想用這幾萬塊錢來養豪豬,因為豪豬一頭就能上萬,如果養的好的話利潤會很大!而且連養豬場的位置都已經選好了,但是他媽不同意,說他想養的話就先養先買兩隻小豬仔,她幫兒子先養著,等以後能養再說,反正就是不同意他自己養,所以這個年輕人創業的這條路就被堵死了!


葉子菌


我是阿金。

回農村已經有三四年了,我是屬於那種非常有決心的人,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所以這麼幾年走下來,到今天才穩住腳步。當然這幾年可以說是幾乎沒有收入,這麼幾年的準備與投入還有付出才換來一個基礎。

農村的確是商機無限,這是按最高標準來設計的一句話。我可以大膽的這樣說:我們絕大多數的農村都已經沒有商機了。

①首先是因為絕大多數農村人口減少,甚至有些農村已經消失了。沒有人,商機就變得很少了。

②電商是個好東西,現在的電商競爭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開始打持久戰了。就連曾經統治一時的淘寶也開始有些落寞。但是農村的小商店幾乎被洗劫了,取而代之的是快遞包裹。那些昔日的小賣部,都落滿了灰層,賣著最簡單的日用品維持著。

③多數在農村的村民年紀都很大了,就我們村平均年齡絕對超過50歲,要是不算留守兒童,平均年齡超過60歲。年紀大的人普遍不願意加大投入,不願意花很多錢搞建設搞開發。反倒是那些有錢人或外地來的願意搞投入,搞擴建。所以整體的消費意願弱,很多店都倒閉了,我連農藥都在網上買。

再說說年輕人為什麼不回農村?

①年輕人就算是想回農村誰允許他回來?如果不是家裡出了極特殊的情況,幾乎是不可能回農村的。你所有的親戚朋友都會反對你回農村。除非你家是大地主有很多很多土地,或者你家根本不缺錢。

②年輕人回來能幹什麼?搶老爸老媽的地來種嗎?人均的土地一才一畝多,就算你家地多,有10畝20畝,每畝的純利潤能超過2000嗎?種地是體力活,要麼就是技術活。

③年輕人 看慣了外面的熱鬧繁華,回農村,你們整個村就你一個人回來,每天跟村裡的爺爺奶奶伯伯嬸嬸有共同語言沒?回到農村就像一年四季都在上班一樣,連個同事都沒有,最重要的是上班兩個月的工資頂你在農村幹一年。現在的年輕人是需要有自己的生活與夢想的,如果沒有結婚,回農村可能女朋友都找不到,不,是年輕的女孩都見不到!

最後總結一下:天下到處都有商機,而城市裡的商機更多更多。年輕人都想實現自己的夢想,回家種地,回家找事做,可能根本不是他們的夢想。農村的商機只適合長期在農村打拼的年輕人,或者是有足夠的資產與見識,耐得住寂寞,回農村創業,也還是有希望的,但這個希望是很渺茫的。但願若干年以後,所有人都搶著回農村………


橙主阿金


有能力又什麼樣,說白了就是沒錢,

打個比喻,王思聰他爸給了他5億,他創辦一個直播平臺賺到40億,翻了8倍!你爸給了你5塊,你買了雙手套去工地,一天200塊,翻了40倍!其實能力你還是有的,但是你缺少了資金和機遇。你拼的是體力,人玩的是資本,拼體力永遠幹不過玩資本。這也說明了為什麼窮人很難逆襲。

吃著上頓沒下頓的,家裡就你一個勞動力,你還有閒功夫去折騰這折騰那的,很多家庭都是沒什麼存款,加上現在消費又高,沒收入來源,幹一天活有一天收入,活著都費力氣,哪裡還有什麼閒錢去搞這些,就好比如致富經裡一樣,妻離子散,一而再再而三的創業,等到六親不認,你或許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可是有幾個人可以幹成這樣。

你身無分文,沒有退路,你來跟我談創業,父母不用生活,小孩不用上學,一出門就要花個錢,我哪有什麼功夫跟你談論這種心靈雞湯,我幹一天我就知道我有一天的收入,不是膽小不膽小的問題,家裡實力不允許,有些東西壓的你都喘不過氣了,還有心情搞這種,我可沒有致富經那種心態。

如果有錢很多人都會選著創業的,因為沒有退路,家裡的小孩老人,哪樣不用花現錢,所以還是打工錢來的快。


山村額赫


不是怕苦不幹,說說我的心聲,深圳打工十年,今年回老家農村;

我們的現狀:目前市裡一套房,有車,有一個娃娃;手裡有小几十萬存款。

1:找不到合適的項目:我們回來也想在家鄉發展,發現養殖、種植政府沒有扶持(資金沒有就算了、技術也沒有),屬於高風險,盲目投入只有虧損。

2:不能盲目投資:在外面打工,收入還可以,也是這麼多年存下來的不容易,不能輕易盲目投資。

3:人脈圈子不一樣:外出打工,用的是職場上的技能和打工那邊的人脈,回老家發現之前的圈子都用不上了。

說商機無限,只是看到了表面;更深層次的瞭解就會知道並不是我們看到的那樣。

所以在農村創業,不要輕易盲目投資,聽人說,你要自己用心去看,去了解,在決定要不要做;

農村出來的孩子,吃苦是問題麼?


鄂西小柱子


農村創業確實有很大的商機,但是為什麼有很多的年輕人不願意在農村創業?有選擇出來打工呢。我認為在農村創業主要有很多困難,比如農村創業,資金是個問題。其次農村創業需要對個人能力提升。打工的話收入穩定,雖然辛苦但是對個人能力沒有多大要求,且沒有資金方面的要求。



1、農村創業,資金是個問題。在我們農村,現在創業的人都需要很多的資金,而這些資金的來源大部分都是靠自己的積蓄,我們現在農村的年輕人一般都沒有多大積蓄。打個比方說,我們在農村做養殖業,比如養豬的話,沒有個二十幾萬是不敢做的,比如養牛的話,那麼資金的需求就更大了。現在農村大部分都是80 90後的年輕人。而這些年輕人在外打工,一年剩不了多少錢。所以說創業的話,資金是永遠繞不開的話題。



2、創業的話需要個人綜合能力提升,對個人的各方面能力都是一種考驗。創業是對每個人的各種素質,都有著很高的要求。我們比如說創業,首先創業的話,口才方便,肯定是需要有要求的,你肯定要需要,通過各種方法去銷售你的產品,那麼,最方便了,肯定就需要口才的要求。再其次,在農村創業,我們需要對農村的政策法規有一定的瞭解。比如我們養豬養牛,那麼農村對這方面有一定的扶持,如果我們不瞭解政策,那麼我們就拿不到這些扶持。



總的來說,農村創業和打工相比。打工穩定且對個人能力要求不高,雖然打工很辛苦,但是相對於做創業來說,創業對一個人的身心都是一種考驗,一種煎熬,尤其是在前期沒有收入的情況下。所以說在農村很多年輕的人都選擇外出打工。而很少有選擇在家裡面創業的。


80後農村人小丁


其實在農村創業商機無限遠比外出打工強,為什麼有能力的年輕人怕苦不幹呢?說實話,我覺得農村確實孕育著不少的商機,而且我也是其中一員,但並不是因為怕苦,作為一名80後,吃過的苦也並不少。下面就來說說我的看法。

首先,創業並不容易,而且成功率並不高。

創業,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現在很多的人都是隻看到某某做什麼發財了,賺大錢了等等,但往往看不到人家賺錢、發財所付出的艱辛和努力。這就給人一種錯覺,感覺賺錢很容易一樣。

當今社會,要創業要成功,天時地利人和都不能少。雖然說沒有付出就沒有回報,但卻不能說付出了就有回報。

現實中,人的眼光往往集中在少數成功人士身上,卻沒有看到未成功的又有多少?失敗的後果又是什麼?

股市中有個二八定律,就是十個人中有兩個是賺錢的,有八個是虧錢的。我認為這一定律也適合用在這裡,就是說十個人創業,有兩個是成功的,有八個是失敗的。

其次,家庭抗風險能力低。

農村家庭可以說大部分都不富裕。確實,感覺上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那也是相比於之前來說。按目前的社會發展階段來講,也過的比較艱難。

有些人靠外出打工也確實打下了很堅實的經濟基礎,然而大部分人也就稍稍有些餘錢。更多的可能還揹負著幾十年的房貸。而且,生活中還有各種各樣的開銷,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壓力本身就很大。

創業,不僅要把老本給掏出來投資,而且在創業期間還沒有收入來源。成功了,可以說苦盡甘來,那失敗了呢?那一家人都將跟著受累,到那時候,可能就變得舉步維艱了。

還是那句話,沒有付出就沒有回報,但是付出了不一定就有回報,這就是當今社會的現實。

總的來說,創業,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不付出、不努力沒有回報,但不是說努力了、付出了就一定有回報。最主要的就是,大部分人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壓力,上有老下有小,生活本身不是很富裕,如果創業,不僅要掏空老本,還會失去收入來源。成功了,苦盡甘來,失敗了,跌入深淵。真到那時候,整個家庭都將舉步維艱。所以說,並不是怕吃苦,而且不能承擔失敗的風險。

雖然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哪裡跌倒哪裡爬起,很勵志的話語,但現實中,有多少農村家庭能經的起反覆折騰呢?

你們怎麼看?歡迎大家評論!


打工仔的農村生活


可以考慮一下亞馬遜跨境電商無貨源模式,平均每個店鋪月銷量2-7萬,利潤40%-70%


AAA亞馬遜店鋪孵化者


情況不是這樣的,目前在農村創業幾乎沒有什麼商機可尋,更不用說無限了。

近些年來。由於農民外出打工,經濟收入比在家幹可觀,很少有人願意在家創業了,尤其是一些有能力的年輕人。

原因很簡單,現在農村幾乎村村的年輕人和中年人平常都外出打工了。他們都消費在外地了,只剩下一些老年人和留守兒童,他們的消費極低。沒有什麼事兒幾乎都不花錢了。

創業的目的不是 為了創業而創業,只有銷售給消費者獲得效益才是目的,然而平常在極少人群的鄉下能消費給誰。

其實年輕人不是怕吃苦。而外出打工才更辛苦,主要的原因是怕賠,農村人本身就不太富裕,手裡有幾個錢也不容易,創業可以,但能償起陪不起呀!

另外,環保的又比較嚴格。已經延伸到農村的各個角落。環保不達標的又不允許幹,而想達標要付出高昂的代價,極不划算。

所以,在農村人們一般都選擇外出打工,最起碼沒有風險,即使有一些有能力的年輕人想創業也都是選擇去城市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