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燕云十六州宋朝300年都收复不了,明朝一年就收复了?

汐宫栞


燕云十六州自五代后晋时期割让给契丹辽朝之后,一直是后世汉人王朝梦寐以求要收复的目标。尤其是结束五代乱世的北宋王朝一直希望能光复燕云十六州,可惜都以失败告终。直到四百多年后,朱元璋遣徐达等人北伐才将燕云十六州一举收复。为何四百多年来的汉族政权多次努力均以失败告终,而朱元璋的北伐则轻而易举的收复的燕云十六州呢?

汉人政权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多次努力

自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送给契丹政权并自称儿皇帝之后。汉族农耕文明与北方草原游牧文明之间的最大屏障就被草原游牧文明控制,本就机动性十足的游牧民族骑兵可以轻易的奔袭南下,汉族政权不仅丧失了燕山一带的天然屏障,而且失去了重要的战马放牧区域。从此汉人政权更加缺乏骑兵,在与游牧民族的战争中更加丧失主动权。由此后来的汉族政权但凡有一些进取心的帝王,都矢志收复燕云十六州,并为此作出了多次努力。

  • 对燕云十六州的收复最早的尝试者是五代时期后周世宗皇帝柴荣。北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已经取得西征后蜀和南征南唐胜利的柴荣开始对北方的契丹政权出手,志在收复燕云十六州。柴荣亲自率军北伐,结果兵不血刃连取两州三关十四县,沿途守将纷纷投降。仅仅四十几天就兵临幽州城下,可惜正准备收复幽州的柴荣在军中染病被迫班师。不久之后一代英主柴荣病逝,后周对契丹的北伐也就只得结束。

  • 此后后周王朝被赵匡胤取代,赵匡胤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一直致力于平定西南和南方的割据政权,但是终其一生赵匡胤都没有对契丹发起北伐,虽然他也将收复燕云十六州作为毕生的目标,且通过设立封桩库以期赎回复燕云十六州。

  • 由于在平定南唐后不久赵匡胤就去世了,所以北宋王朝收复燕云十六州的重任就交到了赵匡胤的弟弟北宋太宗皇帝赵光义的身上。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赵光义消灭一直盘踞晋阳的北汉政权,至此北宋政权消灭了所有其他割据政权,除了被契丹占据的燕云十六州之外基本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同年五月,刚刚灭亡北汉政权四个月之后,赵光义不顾群臣的反对出师北伐意图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结果高粱河之战大败,赵光义都中箭负伤只好乘驴车逃亡。

  • 在第一次北伐失败的七年之后,宋太宗再次派出三路大军北伐,结果又一次在岐沟关大败而溃,从此北宋王朝失去了北伐的主动权,开始从战略进攻转为被动防御。之后在赵光义之子宋真宗在位时期,契丹大举南侵,北宋王朝岌岌可危。最终在宰相寇准的极力坚持之下,宋真宗亲临前线北宋守军士气大振,重挫辽军。双方最终签订澶渊之盟,终结了宋辽两国之间的大规模战争。

  • 此后北宋和辽朝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状态。直到北宋末年的宋徽宗时期,新兴的女真人与北宋签订“海上之盟”,相约夹攻辽朝。并约定燕云十六州由北宋进攻,攻占后也归北宋所有。结果北宋几十万大军围攻燕京均被辽军击败。最终燕京等地还是由金军攻占,随后北宋以加付岁币的方式赎回了包括燕京在内的部分地盘。可是不久之后金太祖驾崩,金太宗等人开始垂涎北宋的富庶,开始入侵北宋,最终导致了北宋的灭亡,北宋王朝不仅未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反而将长江以北的国土丧失于金军的铁蹄之下。

  • 此后包括燕云十六州在内长江以北地区一直被北方游牧政权控制,期间忽必烈还灭亡南宋统一南北。直到1367年10月,统一南方的朱元璋开始北伐,以徐达为主帅、常遇春为副帅。已经被内乱弄得虚弱不堪的元朝政府不堪一击,1368年8月,明军进逼北京,元顺帝弃城仓皇逃窜。北方的元朝军阀纷纷逃跑,朱元璋仅仅一年不到的时间收复燕云十六州。

北宋北伐和明军北伐的异同

撇开后周柴荣的北伐和宋徽宗的北伐,真正有可比性的就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北伐和朱元璋的北伐,因为两者都是汉族新兴政权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行动。但是北宋为何多次失败,而朱元璋则一举收复失地呢?

  • 对手的不同:虽然契丹辽朝在公元916年就已建国,在936年取得燕云十六州。到宋太宗开始北伐的979年契丹辽朝已建国六十多年。但是契丹辽朝真正的全盛时期恰好是此时的圣宗时期,当时的契丹虽有内患但依旧保有强大的国力。而朱元璋北伐的时期的蒙元朝廷虽然立国刚刚百年左右,但是统治的无序加上内耗不断,早已进入衰败期,且元顺帝时期全国各地爆发起义,北方虽然平定了红巾军的起义,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元朝内部军阀势力割据,导致蒙元朝廷根本无法集中兵力抵抗朱元璋的北伐。

  • 经济基础不同:北宋北伐时期,契丹王朝的核心区域是北方游牧区和燕云十六州的农耕、游牧混合区。当时契丹王朝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因此有充足的后勤保障与北宋较量。但是元末朱元璋北伐的时代,当时蒙元朝廷的经济重心已然是江南富庶之地,当南方农民起义不断的时候,北方又有蒙元朝廷的军阀割据混战,坐困大都城的元顺帝还要靠南方的方国珍等人通过海运输送粮食到大都维持蒙元朝廷。而朱元璋统一南方之后,蒙元朝廷已经没有足够的后勤保障资源来抵抗朱元璋的北伐。

  • 重文轻武政策的不同:虽然宋朝和明朝都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但是宋太宗北伐时期的北宋因为重文轻武政策导致先天不足。北宋建立在五代军阀割据混战的基础上,对军队和武人带有先天的防范,而且宋太祖赵匡胤时期就开始着手削弱武人的权力,到宋太宗赵光义时期北宋军队因为这一政策已经导致先天不足。而明朝当时刚刚兴起,朱元璋仍是志在一统天下的君王,他对武人和军队的建设是非常重视的,因此明军当时战斗力很强。而明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是在明仁宗和明宣宗两朝才逐步开始,自明英宗土木堡之变武勋集团覆灭才真正使明朝政府被控制在文官集团手中。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的多次主动北伐就证明当时的明朝政府仍是重视武将和军队的扩张型政府,实行的也是扩张型政策。

  • 主力兵种的不同:北宋王朝起于五代割据政权,当时的主力兵种仍为汉族步兵,而且因为燕云十六州等养马之地失去已经将近五十年,当时北宋军中的骑兵和战马都不是很多。虽然携扫灭其他割据政权的威势一度也使契丹不敢主动进攻,但是面对契丹的机动骑兵,北宋大军还是多次吃亏。而朱元璋北伐看似从南方的南京出发,而且南方本来普遍缺乏优质战马。但是因为蒙元朝廷曾经全国各地圈地牧马,导致南方也掌握了一定的战马资源,加上朱元璋非常重视骑兵和战马的收集和招募,导致明军中其实有不少的骑兵。直至后来徐达在漠北战败明军损失惨重之后,明军中骑兵数量才大幅度下降,因此朱元璋北伐时骑兵对决并不吃亏。

当然除了以上的几个因素之外,人的因素也有一定的作用。这些曾经试图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帝王中,毫无疑问宋徽宗能力最差,柴荣和朱元璋两人的能力最强。宋太宗赵光义虽然不能说是能力平庸之人,但是他的军事能力显然要比朱元璋差一个档次,平定全国割据政权时基本上是他大哥赵匡胤的功劳,他只是将残余势力肃清而已。此后他主持的对外战争基本都是以失败告终,不仅北伐辽朝两次失败,对西夏党项三战三败,进攻安南也以失败告终,足见他的军事能力并不出色。


围炉品茗人


因为元朝统治过后,江南留下了大量的马场。而且饲养的都是优质马种。最重明朝靠着元在江南留下的国家级马场中建立了骑兵,一打就打到北方了。

之前中原不产马的时候,或者只有南方劣质马的时候,中原每一次北伐都要准备很长时间。汉朝是用几十年时间专门囤积马匹。但就是这样的马,还是冲击力,耐力比不上优质北方马。所以汉马只用来机动,把兵全部驼到匈奴军附近,再用步兵阵法围剿匈奴。马镫发明以前。匈奴吃了科技原始的亏。冲冲不动,打打不过,只能跑。所以被汉赶跑了。

后来周边民族因与中原贸易。马镫,优质箭只等纷纷外传。步兵就开始占绝对劣势了。唐长安城几次被打穿就看得出来。但好在唐还有马,还能打一打

宋产马地全部丢失。是纯粹的步兵打骑兵。宋把步兵战术和装备发展到顶峰。但一旦涉及到北伐。大规模骑兵骚扰,补给线,还是太过脆弱。宋金战争,拐子马打掉之后就宋就和金拉锯了,所以金的威力全部是骑兵给的。

元不说了

明反攻成功,靠的元留在江南的马场。

民国时期,世界进入火气时代,你看北伐是不是一打一个准?为何?时代变了


师长366


这个问题可以说到历史上一个群体,就是燕云汉人。

燕云汉人的历史十分特殊,他们也并非完全汉人,有一部分胡汉混血的后代。而且,燕云汉人由于特殊原因,尚武不尚文,同时他们对于契丹的认同远多于两宋。

这得益于大辽的封建联盟制度,各个族群只要尊奉契丹皇帝的权威,就可以在本民族的聚居区按照本族的习惯法自治。同时,契丹皇帝的田赋也不重,后来还把北宋上贡的岁币用来底线燕云的田赋,而且契丹皇帝还禁止契丹贵族在燕云地区拥有封地,所以相比于北宋,燕云汉人更认同契丹而不是北宋。

同时,出于契丹皇帝鼓励习武以及保卫故乡的需要,燕云汉人普遍习武,他们当中的精英武士,武艺并不比契丹武士要差。

所以,燕云汉人在享受着轻徭薄赋以及充分自治的同时,还成为大辽的一支武装力量。他们既是大辽南大门的边防军,也是契丹皇帝南下的先锋军。

实际上,如果说认同感的话,燕云汉人早期确实认同北宋,而不是契丹。赵二第一次北伐时候,燕云汉人还给北宋带路,但是宋军在燕云烧杀抢掠,还把老百姓掳回北宋。所以燕云汉人选择站队契丹,把宋军给赶了出去。最后就是,燕云汉人彻底站到了契丹那边。所以北宋也非常歧视燕云汉人,称他们为汉儿。

宋军:老乡,我们来拯救你们啦!

燕云汉人:滚!

所以赵二高粱河一役屁股中箭,坐着驴车逃命。

而且,大金吞辽灭宋之时,燕云汉人也基于自身的利益,即保卫故乡、回到故乡的想法做出了选择,几乎全部投奔了大金,并成为大金南下的先锋和主力。

但是在大金时期,燕云汉人被边缘化。因为不同于采取封建联盟制度的大辽,大金基本上是全盘汉化,成了北宋的翻版。大金皇帝就曾经说过,燕云汉人十分狡猾,而宋降臣则更加耿直。与此同时,全盘汉化的大金日益崇儒,只会之乎者也臭老九们成了绝对的主流,再加上大金皇帝对燕云汉人的鄙夷和猜忌,尚武的燕云汉人只能被边缘化,绝大部分最终泯然众人。

只不过在大元时期,少数燕云汉人又回光返照了一番,因为部分人成为蒙古大汗的汉军侯,成为大元的跟脚贵族。只不过,随着大元有限的君主集权建设,这帮贵族除了部分经济特权之外,军权、行政权基本上都被蒙古大汗收回。只不过,他们作为跟脚可以跻身政治中心,享受蒙古贵族待遇。

而且元末,这帮人又是地主武装的主力,天下第一奇男子王保保就是这帮人的盟主。只不过由于他们毕竟是一个政治、军事联盟,搞不过朱重八这个玩君主集权的主,自然在朱重八淮西集团的冲击下崩溃,可能少数跟着元惠宗逃到漠北,剩下的基本上都在朱重八的冲击下溃散、覆灭,毕竟覆巢之下无完卵。至此,燕云汉人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如果燕云汉人还在,还能像在大辽时期那样自治、尚武以及保卫故乡,朱重八未必真能啃的动,可能唯一的手段就是继续让燕云汉人维持自治,换取燕云汉人的合作。

不过朱重八不会选择这一条的,因为朱重八信奉的是君主集权,而且是空前集权,他不会允许境内还有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存在,尤其是燕云汉人这种认同故乡胜过认同君主专制王朝的群体。而且,说不定燕云汉人还可能会为了保卫故乡,重新引元惠宗南下。

只不过,燕云汉人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了。有时候我也是感叹,只有少数民族统治汉人才有了武德。

全文完


北洋海军炮手


宋朝与朱元璋面对的敌人是不一样的。

北宋建立时,正是契丹王朝最为强盛的时期,宋辽对峙40余年,双方谁也奈何不了谁,北宋想要收复燕云地区,却奈何这一区域随着契丹王朝政治中心地南移,使得燕云地区成为了契丹游牧政权转向农耕帝国的重要经济区域,同时也是辽国军队的重要兵源地。

再观北宋的地缘政治,北伐辽国,只能直抵燕云地区,而没有可以迂回攻击的目标,而燕云早已经成为辽国的经济重地,往往都是集结重兵,最终的结果也只是打成个平手,所以北宋在1005年才会无奈签下澶渊之盟,放弃了收复燕云之地。

此后的半个世纪里,宋朝的主要敌人是西北的西夏,也没有余力去策划北伐辽国,等到辽国后院起火,金人崛起时,北宋王朝的政治局面已经不是100年前的局面了,联金灭辽,短暂收复了燕云,,却最终葬送了江山。

丧失了中原大片地区以后的南宋王朝,在江北也只据有两淮地区而已,金国虽然堕落腐化地也很快,但就实力而言,也并不是当时的南宋能够一口气吞下的,毕竟你要收复燕云,就要先光复河南,河北,关中之地,战线很长,没有机会。

等到蒙古兴起时,蒙古打算联宋灭金,本来南宋是不答应的,可奈何金人发了风,反而破罐破摔,在失去了关外大片土地后,还有胆量先图谋南宋的江淮地区,后又打四川的注意,所以南宋迫不得已只能与蒙古联合灭金,虽说是联合,但实际上南宋对蒙古还是十分警惕的。

纵观两宋三百年的历史,当然有其政治体制的问题,导致北宋军队指挥系统成为了军队战斗力最大的制约,但更大的问题在于,它所面对的燕云地区,一直都有一个比较强力的政权在经营,而且还是其经济腹心地带,加上地缘上的问题,以重步兵为主的北宋军队,很难在华北平原与拥有大规模骑兵的北方政权抗衡。

再来看朱元璋,朱元璋的时代,元王朝已经自己把自己玩崩溃了,南方从刘福通开始起义,几年之内完全处于独立状态,而这个时候,元廷内部还在不断分裂,矛盾日益尖锐,蒙古贵族们不是忙着南下镇压叛乱,而是忙着在北方大打出手,简直匪夷所思。

等到朱元璋从容收拾了张士诚、陈友谅,还种了好几年田,累积了经济基础后,元朝还是没有想着南下,因为这个时候,元朝已经乱了。

1367年,朱元璋准备北伐中原,当时的元朝,山东的王宣反复无常、河南的扩廓帖木儿(王保保)割据状态,关陇的李思齐,张思道互相猜忌,这几方势力都与燕云大都的元廷有冲突。

在这种局面下,朱元璋制定了主力进取山东,河南,邓愈偏师进南阳牵制元军的策略,在发起北伐的情形下,老朱还同时南征两广,解决北伐的后顾之忧。

而北伐为什么会成功,很大原因时因为此时的北方虽然名义上还是元朝的地盘,但元廷中央与地方已经分裂,最能打的王保保也因为元廷残酷的政治斗争,不得已据河南而自保。所以,朱元璋可以从容地北伐,三个月克山东,三个月平河南,之后越打越强,三路大军直捣大都,元顺帝仓皇出逃上都开平。

元军怎么败的?败就败在内部各方势力坐看成败,眼睁睁看着山东被推,王保保独战河南,最后退守山西,河南收复以后,关中就等于被割裂,此后从山东、河南两地直驱燕云,等明军抵达沧州的时候,元军早就没有多少实力了。

元朝之败,主要还是败在这个朝廷从忽必烈死后,就没有正常过,皇帝走马观花一般的换,政变接连上演,蒙古人争权夺利却从来没有团结过。


江畔初见月


我的观点是宋朝和明朝自身的条件和所面临的的条件都不同,即天时地利与人和都不同。

想要真正了解其中原因,先要清楚燕云十六州的前世今生。

燕云十六州:包括燕(幽)、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大概的位置就是河北的北部、山西的北部、北京、以及天津全境。燕云十六州作为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的缓冲地带,燕云十六州实际上就是阻隔游牧民族入侵的“小长城”。一旦燕云十六州失去后,整个中原就暴露在外敌面前。中原将无障可依,无险可守,游牧民族就可长驱直入中原腹地,如入无人之境。

那燕云十六州是如何落入辽人手里的呢?

公元936年,石敬瑭宣布反唐自立,为了寻求契丹的帮助,石敬瑭大手一挥将燕云十六州送给了契丹,并建立了后晋王朝。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就这样燕云十六州离开中原王朝,成为威胁中原大地的一根巨刺达300年之久。

公元960年,大宋立国,宋太祖赵匡胤不忘收复燕云,曾在内府库专置"封桩库",打算用金钱赎回失地。宋朝还在河北南部兴建"北京"大名府和辽国对峙。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移师幽州,试图一举收复燕云地区,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展开激战,宋军大败,宋太宗中箭,乘驴车逃走。之后北宋与辽进行了长期的战争,一直未能占领此地。






宋太宗亲征都未能收复燕云十六州,这是为什么呢?

其一,契丹经过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努力,迅速发展并建立辽国,势力进入到了历史的巅峰。还有西夏,蒙古,金国,经过五代十国的乱局,实力都在不同程度的增长。经过后期金灭辽,蒙古灭金,三个国家的势力都是先后达到历史的顶峰,而反观宋朝则是停滞不前。实力悬殊,谈何收复。

其二,宋朝是赵匡胤陈桥兵变而建立的政权。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别的将领也"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高阶军官们交出手中兵权。在外患如此强烈的背景下,削夺大将兵权也削弱了部队的作战能力,皇帝直接执掌兵权,不懂军事的文官控制着军队,武将频繁被调动,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的一种局面。将官再也不能同士兵结合,在士兵中建立自己的声望,作战能力大打折扣。致使宋朝与辽、西夏、金的战争连连败北,无力解决边患。军事积弱,还使两宋亡于社会制度落后于自己的游牧民族。这就是因为大宋不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中的任何一个方面。

那明朝只用一年就收复了燕云十六州,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一,在元朝的统治下,中原汉族百姓受到了空前绝后的压榨,为维护蒙古贵族利益,竭力推行民族隔离和歧视政策。蒙古贵族无需劳动就可以享有汉人和其他民族的所有财产;杀一个南人只需罚交一头毛驴价钱;平民甚至连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辈分为名(朱重八就是例子)。经过长期的腐化,蒙古的贵族们也开始丢下战刀开始纸醉金迷,甚至连战马都骑不了,皇族内部更是内讧不断。

其二,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是在民族矛盾以及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的档口,再加上天灾频繁,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纷纷铤而走险。都不愿意再受元朝的统治,响应者纷纷揭竿而起。后朱元璋领导的队伍经过不断的拼杀,先破陈友谅,再破张士诚,后征方国珍。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里大将能征善战,有勇有谋,将士,敢打敢拼,十足的虎狼之师。反观元朝,墙倒众人推。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甲子日,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为口号,以感召北方人民起来反元。共率军25万,北进中原。其势如破竹,离开300多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轻而易举的收回了。

而此时大明朝成功收回燕云十六州就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全都拥有,这就是为什么宋朝百年收不回的燕云十六州,为什么大明朝一年就收回来的原因。

本人自己的观点,欢迎评论留言。


黎顾百年


燕云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地区、山西北部地区。失岭北(王维诗中“都护在燕然”的燕然都护府)则必祸燕云,丢燕云则必祸中原。燕云十六州又称“幽蓟十六州”,“燕云”一名最早见于《宋史·地理志》。

古代所谓的“燕云十六州”,指的便是燕(幽)、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共十六州。

那么为啥明初和宋初在军队都是精锐的情况下,宋军雍熙北伐失败,明军却势如破竹收复燕云,究其原因就是领导层面的问题,本朝太祖曾说:“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足以证明朱元璋的战略思想非常高明。

明军在北伐中原,收复燕云十六州等疆域的过程中,朱元璋这位开国皇帝采取先山东、次河洛、后秦陇的作战方针,如愿以偿地达到了他的战略目的。不仅战略得当,用人也非常考究。比如针对徐达和李文忠的特点,朱元璋这位皇帝就选择了合适的用人方案。在需要攻坚相持的河西战场上,选择了谋略型的战将徐达挂帅,而在追亡逐北的漠南战场上,则是由擅长高速骑兵战的李文忠一马当先。于是西北的定西血战,面对王保保的龟缩相持,徐达以虚虚实实的应对,一场奇袭战活捉八万元朝精锐。漠南的草原野战,面对元朝的轻兵游击,李文忠却以更快的速度快打旋风,一气拿下元朝上都,气的元顺帝在逃跑路上含恨而死。

反观微操达人宋太宗就是坑害宋军的罪人啊!拥有强大战斗素质的宋军绝不能背锅!宋军和明军,开国时都是清一色的名将荟萃。而在986年,北宋再度发起收复燕云的“雍熙北伐”时,参战部队更是明星阵容。而且当时辽国皇帝新丧,政局正是不稳,赵光义也搬出了三路进军的合理战术,东中西三大主力齐发,稳打稳扎前进。如此强大攻势,开战就叫辽国招架不住,西路军田重进部一气狠打,陆续击溃多路辽国精锐,接连拿下灵丘和蔚州。西路军潘美和杨业更给力,以强大骑兵快刀狠斩,一举拿下大同。

可就是这关键时刻,微操达人再次上线。宋军最精锐的东路军主帅,却是宋太宗无比信任,但毫无北方作战经验的曹彬。关键时刻更是私心作祟,为抢攻擅自更改作战计划,一头扎进了辽国名将耶律休哥的埋伏圈,等于是辽军最困难时送肉上门,结果被辽国骑兵一顿追打,数万精锐浴血殉国,大好战局瞬间反转,只得全线含恨撤军。人强马壮的宋军,也在这场瞎指挥中伤亡惨重,从此对辽战争由攻转守。曾经近在咫尺的燕云十六州,从此可望不可及。此后太宗正式转入研究阵法这个伟大的行业。宋军每次作战必须配备皇帝的阵图,战场局势瞬息万变,一板一眼的打法只能防守反击,宋军也无力染指燕云!


Sylar弈


为什么在宋朝手上丢掉的燕云十六州,宋朝在300年的时间都没有收回来,这个问题的出现是因为整个宋朝所处的环境和中央皇权集团的决策所决定的。

1. 宋朝的政治文化环境

在五代十国期间各国连连征战,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从后周柴氏手中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再此之前后周已经统一了三分之二的天下宋朝建立之后在宋太祖赵匡胤的领导下短短数年就实现了几百年来都未曾有过的天下大一统!自从宋太祖赵匡胤对开国功臣使用计谋杯酒释兵权后整个宋朝此后几百年都形成了重文轻武的政治格局。

整个宋朝期间所造就了“北宋无将 南宋无相”

北宋有名相 王安石 寇准 赵普等,却无一名将

南宋有名将 精忠岳飞等,却奈何奸相秦桧 当道。

宋朝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当之无愧世界第一,但是军队的战斗力奈何相当低下,所以面对北方的少数游牧民族的 辽 金基本没有多大的抵抗力,多数是通过进贡等方式花钱买安宁。

2. 宋朝时期邻国环境

宋朝西边有大理 土蕃 北边有 西夏 辽 蒙古 金

周边邻国的环境也决定了宋朝不会太平,军事实力不够就只能求自保,稳固疆土。

3. 宋朝政治集团的决策

在宋朝所有的皇帝中除了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之外无一皇帝尚武,在历代皇帝与朝廷的决策中基本也都是求和派占据上风。

有人会问了就算宋朝长期军事战斗力底下,那为什么出现了岳飞这种将领的时候,并且都打到金朝大本营了有这种军队有这么强的战斗力为什么皇帝还是不敢打。这还是因为太宗皇帝不想打,具体宋太宗为什么不想打可以关注我,后面我会针对这个问题单独给大家分析。在靖康之耻二帝被掳,皇帝的决策依然是先保护现有的疆土,所以连北方大片国土都收复不了 何谈燕云十六州。

宋朝300年来无法收复燕云十六州以及丢掉了北方大片土地都是因为这几个因素综合到一起所导致的。

当然在两宋期间也有很多小骚操作,全都是心有抱负的忠义爱国之士,哪怕是集家族之力也要誓死捍卫疆土。其实宋朝不缺有志之士缺乏的是明智的君主和忠良之臣。

读历史看人性,关于宋朝历史人物背后不为人知的一面,关注我为你讲述历史人物背后的多面人性。


历史人性


首先,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北宋享国167年,南宋享国152年。宋朝最大的特点就是有钱,非常的有钱,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人口也上亿了。

宋朝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北宋的敌人是辽国,辽国的骑兵战斗力非常强大。宋太宗赵光义灭了北汉后,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就去打辽国。先开始打赢了几仗,但之后宋军在高粱河大败,死伤数万,赵光义自己也大腿上中了两箭,慌忙中找了辆驴车才逃回去。然后宋辽之间就打了25年的战争,一直这么打下去也不是办法,打仗就是在烧钱,不停地消耗人力物力,所以就到了宋辽签订澶渊之盟的时候。



两国议和,北宋答应每年给辽国三十万,宋辽两国为兄弟之国。然后北宋就用自己九牛一毛的钱就买到了一百多年的和平,直到女真人崛起,灭辽灭北宋。对于北宋来说这是一笔非常值的买卖,但也导致了宋人花钱买和平的思想。到了南宋的时候,收复燕云十六州就更远了,北方金国的军事实力也很强大,北方草原上的蒙古人也崛起了,蒙古更强大。




明朝收复燕云十六州就容易多了,因为元朝末年,元廷早已腐朽不堪,民不聊生,内部纷争不休,政权腐败,全国农民起义,所以元朝的北方根本就打不过朱元璋,不堪一击。所以明朝一年就收复了宋朝300年也收复不了的燕云十六州。


扬杨刘


1.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腐朽的政权,官商不分,大肆兼并土地官员们,只要自己的实力不受到伤害,他们不会去考虑国家的利益的。2.随着儒学的教条化,培养出来的人大多数是伪君子,或者是书呆子这些人是不可能担当起恢复故土的责任的。3.对于军官是有过不罚或者是轻罚,有功必惩,军功大于天时,命就难保了。因此,宋朝是不可能收复故土的。


平静如水30797


但凡柴荣晚死几年,燕云就不是问题。

另外,宋初的精兵强将也不该为赵光义背锅,不说杯酒释兵权的石,韩,慕容等,潘美杨业曹彬等,也都是超一流猛将,一路扫荡后蜀,南汗,南唐,北汉。契丹固然强大,但历史上汉族大一统王朝刚开始时,基本上就没吃过外族什么亏,都是热刀入牛油。比如匈奴,比如突厥。最主要的是,赵匡胤知兵,赵光义,有病。

赵匡胤50岁时是有想过迁都洛阳的,但那不是因为惧怕契丹,更多是为了朝堂之争和子孙后代的福祉。

至于明朝,一方面是朱元璋的能力,一方面是元朝政府的助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