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清代乾隆拍卖成交瓷器前十有哪些

第一件【清乾隆 料胎黄地画珐琅凤舞牡丹包袱瓶 】

2019年清代乾隆拍卖成交瓷器前十有哪些

玻璃为胎,形采包袱,束口皱褶,凸饰红带系结,丰腴饱满。沿边缀小花璎珞,随起伏曲褶而绘,摹拟锦布结集,妙不可言。巧施珐琅彩,黄地明亮,犹如晨光和煦,祥云中,天凤临,仪态雍容盈万方。飞凤顶红冠,翎毛柔密轻巧,多彩缤纷,描金添饰,细腻入微。曦照下,金翅展,牡丹雏菊丛上飞,翔舞颂升平。鞓红魏紫中,一蕾独含苞,内书「乾隆年制」四字款,左证御匠神技。

第二件、【清乾隆 御制洋彩加金镂雕团螭纹开光内绘「时时报喜」双龙耳转心瓶】

2019年清代乾隆拍卖成交瓷器前十有哪些

此转心瓶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其中配以内胆;外壁通体以洋彩绘制纹饰。转心瓶上部为口颈部,撇口,束颈,下外撇;口沿、颈部正中弦纹、及颈足处皆有加金,口沿下绘如意云一周,颈外饰以胭脂红料彩绘卷草纹为地,洋彩缠枝宝相花,两侧贴塑魑龙耳,雕琢细腻生动,施褐彩为地,上描金勾勒。转心瓶中部通体绘饰黄地洋彩缠枝西番莲花,中部饰四幅圆形开光褐彩加金镂雕团螭纹,施彩敷色妍丽华美。内胆中通景绘制十二只喜鹊,喜鹊象征“喜事临门”,因自古用十二时辰计时,喜鹊十二只则寓“时时报喜”,一年有十二月,亦可称“月月报喜”。所绘喜鹊身姿各异,飞鸣、行、止各自期间。六只在地,六只在树上及天空,亦有代表“欢天喜地”之寓意。除喜鹊之外,纹饰中尚有青松、佛手、灵芝,表祝寿延年,福寿吉祥之意。圈足外撇,以胭脂红料轧道纹为地,洋彩缠枝宝相花,近底以松石绿釉为地绘蓝料彩回纹一周。器底满施松石绿釉,中央以矾红书“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识。本品集洋黄、果绿、矾红、金彩,松石绿釉、胭脂红料彩、蓝料彩、镂雕,转心等多种工艺,画面繁复而不杂乱,弥漫着花香鸟语,又透露出皇室的威仪,可谓巧夺天工,美艳非常。该瓶制作于清王朝最为鼎盛的乾隆时期,极尽奢华、叹为观止,充分体现了乾隆时期官窑洋彩瓷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成就。

第三件、【清乾隆 粉青釉刻仿古夔龙纹罍式大尊】

2019年清代乾隆拍卖成交瓷器前十有哪些

此器造型仿自青铜器「罍」之形制。制艺造器一改雍朝的隽秀,造型融康朝的浑厚与雍朝的端雅,于浑雅之间,追求一种极具膨胀性的丰满。其时盛学青铜器,而模拟明清仿古青铜器者,又较直接效商周等古器多见,艺匠巧心精工,以不同的釉料或窑变效果模仿青铜器上的斑驳锈痕,饰银描金以营造错金银装饰。唯慕宋颜色釉者极罕。乾隆时期御窑豪华大气,颜色釉继承了宋代单色釉的高洁至清之美,且以粉青釉色饰之,并以仿古纹饰之器最为崇贵。此式尊造型,既承于上古器物,宋人之赏,亦弘扬于乾隆之创新窑法,方能造就此等上佳高器。本器釉面绝美,布色均匀,口沿圆润窈窕,通体线条流畅,饱满而鉴古高贵,极显宋代清高风貌,亦尽得乾隆盛世之气。其造型与工艺和胡惠春暂得楼藏品相类,见载于《暂得楼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香港中文大学博物馆,香港,2005年,编号31。台北故宫博物院亦藏有此式造型之洋彩作品,可资比较。

第四件、【清乾隆 青花矾红苍龙教子祥云海水纹梅瓶】

2019年清代乾隆拍卖成交瓷器前十有哪些

本品梅瓶,器形秀丽,造型比例恰宜,瓶身绘双龙,大小二龙穿云驾雾,张目咧嘴,戏逐烈焰宝珠,乃御制青花矾红彩瓷精品。双龙抢珠图案,常见于织品,尤其是满清朝服、吉服,并绣日、月、海水江崖等章纹。此类纹饰甚少见于梅瓶,本品为罕例。龙纹绘饰精巧,龙首面目栩栩如生,龙须随风飘扬、龙身鳞片起伏鲜明,傲翔祥云波涛之间,整体图案细致繁丽,乾隆御瓷之审美取向,由此亦可见一斑。本品纹饰之涵义及象征,有助了解此瓶价值。中国传统装饰图案中,以大小二龙为题材者,多呈对龙状,称为「苍龙教子」。

第五件、【清乾隆 松石绿地洋彩苍龙教子祥云海水纹天球瓶】

2019年清代乾隆拍卖成交瓷器前十有哪些

本瓶造型硕大,洋彩艳丽,纹饰刻划五爪巨龙及幼龙,松石绿地上饰如意云纹。洋彩纹饰与松石绿地对比鲜明华丽。深红巨龙与粉红幼龙相对,威势尽显。瓶身巧绘瑞云,疏朗轻灵,衬托之下,双龙更为瞩目。色彩层迭,明暗有致,营造分明三维效果,云纹处尤为明显。乾隆帝(1735-1796年间在位)鼓励景德镇御窑艺匠用色大胆创新,如本瓶之松石绿地瓷器尤获青睐。

第六件、【清乾隆 粉彩描金松石绿地开光御制诗惠山煮泉观卷图茶壶】

2019年清代乾隆拍卖成交瓷器前十有哪些

本品壶即以茶为题,妙工精作,绮丽致美,华彩明艳,壶身开光,正面以松庵为题,绘一清洒高仕,案前赏卷,伴有童子二人,一人奉茶,一人烹茶。背面开光内题墨书辛未年(1751年)作〈汲惠泉烹竹垆歌〉御制诗一首,录于《清高宗御制诗文全集.御制诗二集》。壶身诗中惠泉,出于惠山,地处江苏无锡境内。唐陆羽撰《茶经》,定天下泉水二十等,惠泉独其二,后渐名重天下,引文人茶客四方而至。唐卫公李德裕置递取水,宋徽宗不劳致远汲泉入贡,元大家赵孟俯更挥笔亲题「天下第二泉」五字,保存至今。

第七件、【 清乾隆 茶叶末釉绶带如意耳葫芦尊】

2019年清代乾隆拍卖成交瓷器前十有哪些

本器敛口,葫芦形身,上部作蒜头状,腰间内收,束以凸棱一道,下部丰腹浑圆,浅圈足,两侧以如意形弯耳连接上下;通体及底施茶叶末釉,口沿及如意耳棱角、边沿等处泛褐色。底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如意耳尊是清雍正、乾隆时期官窑流行的尊式之一,因装有如意形耳而得名。本品造型甚为独特,此类如意耳葫芦尊本于乾隆一朝烧造甚少,馆藏与市场流通中之例不为多见。

第八件、【 清乾隆 粉彩百花不落地梅瓶 】

2019年清代乾隆拍卖成交瓷器前十有哪些


第九件、【清乾隆 粉彩过枝五福九桃福寿盘】

2019年清代乾隆拍卖成交瓷器前十有哪些

第十件、【 清乾隆 釉里红螭龙纹葫芦瓶 】

2019年清代乾隆拍卖成交瓷器前十有哪些

本瓶呈葫芦式样,外壁以釉里红作装饰,并以乾隆朝釉里红常见之线描法绘就,以釉里红勾勒纹饰后加点涂法而成,不使用平涂技法,该法可有效的使“花纹清真”。口沿环饰一周如意云头纹,束腰处以蕉叶纹及环带式回纹间隔,底足环饰一周仰莲纹。上下腹描绘四组团龙纹为主体纹样,间以缠枝灵芝瑞草纹相隔。细观之,则可发现上下腹之团龙纹略有不同,二龙的上下方位有所调换。圈足中央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此类器皿因其烧成难度较大,烧造资费不菲,数量稀少,因而多为督陶官进贡的贡瓷而非传办瓷器,如本品一直到乾隆晚年皆有烧制贡御,如乾隆六十年,八月五日《贡档进单》有:“(奴才)全德跪进……釉里红葫芦瓶成对。”且据贡档可知,此类葫芦瓶皆用于如宁寿宫、圆明园等处皇帝日常起居场所之陈设。釉里红创烧于元代,其制作工艺繁杂而苛刻,讲究物理变化之妙,故明永宣后少有成器者。直至康熙一朝,釉里红呈色渐趋稳定,但仍存在若是火候气氛掌握不准,色暗沉或是浅薄等现象,影响美观。而乾隆皇帝,对于御瓷的烧制不仅仅强调内廷恭造之风格,更将御瓷之烧造层面上升为彰显圣德之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