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孩子,千万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1.


身为父母,累并重要着


有一句话,可以排进“小时候父母最爱说的十大经典名言”前三:


“你再不听话,爸爸妈妈就不要你了!”


在孩子要玩具,要糖吃,不听话,哭闹不止甚至躺地上耍赖的时候,父母常常会这么说。


不少成年人“控诉”过这句话对自己的伤害,我自己也曾经想起这句话就要声泪俱下。


为何父母们,特别钟爱这句话?哪怕到了现在,很多父母在学了一些育儿和心理学之后,心中明明觉得说这句话对孩子不好,却仍然难免在情急之下脱口而出。


因为父母太想用这句话控制当时孩子的行为。

接下去追问会更有意思:

凭什么父母觉得这句话可以控制孩子?


他们相信自己对孩子有生杀予夺的重大权力和重要地位。

简称“离了我你还能活?”


养孩子,千万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从现实角度,这的确是一个事实:弱小的孩子确实要依仗父母才能存活下来。然而这样的“事实”却很容易让父母形成一种错觉:因为我重要,所以我必须且能够掌控你成长的全局。


怀着这样的心,又怎么会不累呢?


2.

奖惩孩子,太拿自己当回事


奖励和惩罚,是父母用以“管理”“教育”孩子最常用的办法之一。


做得好,奖励一朵小红花,一颗星星,更实际一点的,一颗糖,一个小玩具。还有擅长绩效考评的家长采用积分兑换方法,制度严谨,算法复杂。


有的家长采用更原始的奖惩,特别是惩罚:那句“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足以激起孩子最原始的恐惧,在生命最初的几年里仿佛特别管用。


管用之外,最重要的是,奖惩可以让父母感觉到自己是重要的。然而,风险也在这里:如果你真的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迟早有一天会感觉到自己并没有那么重要。


奖惩,把自己放在了主宰的位置上,在享受控制的同时,也不得不因为自己的“重要”而必须掌控全局。


养孩子,千万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有一次,在餐馆听一个小男孩在跟妈妈说:“那我吃了这盘青菜可以加多少分?”妈妈一时语塞:“呃,这个,我想想,你先吃了再说。”显然,之前的奖励制度可能并没有这条,但孩子却会因为奖励的动机把所有父母希望他做的事都变成奖励的资本,此时父母可能不得不去把孩子所有的事都纳入管理体系。


是的,你很重要了,但同时,你也会很累。


更何况,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能你会越来越发现,在孩子的生命大戏当中,你也只是角色之一,而且只是一个早期的配角。


3.

完美育儿,太拿自己当回事儿


也有一批父母,不屑于传统的打一巴掌给颗枣,不满足于学习传承父母辈的“简单粗暴”,于是开始学习各种育儿理论和流派技术,立志要成为一个“完美父母”。


“完美”的字眼不一定出现在意识中,但如果有以下期望中的任何一组,则很有可能在潜意识中已经忍不住想要完美。


希望在自己的养育下,孩子既活泼又有礼,既大方又规矩,既懂很多知识又富有创造力,最重要的一点,他们还会处理自己的情绪,每当抓狂恐惧伤心时,会一个人迅速地处理好,又回到阳光的状态……


养孩子,千万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我学了这么多,为什么孩子还是会大吼大叫发脾气?我全心全意陪伴孩子几年,为什么还是胆小内向拘谨?”


有一位朋友,刚刚得知“60分妈妈”这个概念时,欣喜不已,觉得自己总算得解放,没想到过了一阵子以后,她发现这个“60分妈妈”比“100分”妈妈还要难。


因为不知不觉中,她已经把“60分妈妈”的标准给搞成了“100分妈妈”,不允许自己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处理失败的地方,希望自己每一个处理都是“恰到好处”的。只是这个“好”的标准是所谓“符合心理学理论”的。


看上去,是希望孩子获得最好的养育,而实际潜意识中,还是希望自己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甚至是唯一重要的人。


否则,你做得完不完美,好不好,对孩子来说,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4.

父母自恋的“爽”与“痛”


做父母的“累”与“痛”,有一大半来自于这种为了要证明自己很重要的自恋。


这些特别累的父母,虽然经常跟别人吐槽苦不堪言,但实际上他们潜意识也许甘之如饴。


因为这种自恋的感觉,是有很大的“爽”的成分:


一个老母亲,辅导孩子作业气到吐血,仍然孜孜不倦地谆谆教诲,其内心多少有一点“你离开我的帮助成绩可就完了”的担(得)忧(意)。


养孩子,千万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这种“担忧”的实质,是在成全“我很重要”的爽感,这也是为何老母亲们殚精竭虑,各种埋怨,但仍然乐此不疲的原因。


也许要感谢那个“不成器”的孩子,也许是TA配合到位,才让你有了是他的电和光的机会,感谢TA让你越发感觉自己如此重要,需要独力扛起TA整个未来,“累”并且爽着。


5.

做一个“有空隙”的父母


有人说,可是,精神分析理论不就是在告诉大家,原生家庭有多么重要,父母有多么重要吗?


这里有一个微妙的矛盾是:正因为你太重要,所以你别太拿自己当回事儿。


说到底,父母影响孩子是在人格层面的,所以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格状态,才是真正会留给孩子的精神财产。


试想,一个太把自己当回事儿的父母,会给孩子留下什么呢?


养孩子,千万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也许是无处不在的阴影笼罩,也许是焦虑紧张的情绪传递,也许是时时担心被惩罚的担心。


他们觉得自己是孩子的“天”,与孩子之间没有空隙和距离,同时也会把自恋的感觉传递给孩子,让孩子很容易有愧疚和自责的感觉,认为很多事情做不好,都是自己的错。


而一个不那么把自己当回事儿的家长是松弛的,是眼界宽广的,是和孩子有空间距离的,因为他们让出的距离,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到这个世界上其他人的影响,这样一来,看上去父母“没那么重要”,而实际上,他们在给孩子传递一种无比重要的人生的体验。


天地之间如此广阔,容得下一个没那么重要的人,坦然而有滋有味地活着。


养孩子,千万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