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值空腹6.7算高吗?

cyd123


糖尿病专科医生为大家解答。

血中葡萄糖是人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正常血糖在3.9-6.1这个狭小的范围内波动,血糖如果低于这个数值,称之为低血糖症。超过这个数值为血糖空腹血糖异常,如果超过了7.0mmol/L,则有得糖尿病的可能。

对于第一次检测血糖发现为6.7mmol/L的朋友来说,这个血糖称之为空腹血糖异常(IFG),这种状态我们称之为糖尿病的预备役、后备军,非正常血糖,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非常容易发展为糖尿病,据统计糖尿病前期人群每年约有7-11%的人会转变为糖尿病,10年内有40%的人为糖尿病患者。

空腹血糖6.7mmol/L在普通糖尿病人来说,真的是不算太高的血糖,因为对于大部分糖尿病人来说,我们空腹控制标准为

7.0mmol/L

以下,但通常对于发病年龄比较短、年轻人来说,要求相对要控制的严格一些,能在6.1mmol/L以下最好。对于孕妇空腹血糖的控制标准为3.3-5.1mmol/L,要更为严格一些。

但对于预期寿命较短,有多种严重并发症状态,精神或意识状态异常的人来说,血糖建议控制在6-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在8.5%左右相对更为安全。因为比较窄的血糖控制范围,患者非常容易发生不易察觉的低血糖而导致严重后果。

血糖的控制情况一定要根据病情来确定。


孙医生讲糖


营养师小糖来为大家解答。空腹血糖的正常值是3.9~6.1毫摩尔/升,空腹血糖6.7偏高,但并没有达到7.0,也就是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在6.1~7.0之间,即是空腹血糖异常,它代表你很可能已经进入糖前期,成为了糖尿病的后备大军的一员。

有数据显示,在我国成年人中,有一半都是糖尿病的后备军,也就是血糖值高于正常值,但又没有达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这个状态一般会持续几年,如果及时悬崖勒马,改变坏的生活方式,就能够避免发展为糖尿病。但事实上,大多数糖前期人群都没有发现自己的血糖异常,而继续的抽烟、酗酒、熬夜、应酬、久坐,结果不出几年就被扣上了糖尿病的帽子,终身都无法取下来。

糖前期人群怎么办?

1.控制每日摄入总热量,减重至正常的BMI范围内。

2.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多加运动,劳逸结合。

3.均衡搭配饮食,少细多粗,少荤多素,少吃重口食物。

4.学会调节精神压力,及时行乐,笑口常开。

5.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如有异常及时干预。

希望小糖的回答对大家有所启发,记得点赞哦~想咨询更多糖前期、糖尿病相关问题,可以进入小糖的主页,私信关键字“血糖”,找我们的营养师或医生进行咨询哦!


糖人健康网


在空腹8-10小时以后,血糖的正常范围为3.9-6.1mmol/L,因此,空腹血糖6.7mmol/L高于正常范围。那么,空腹血糖6.7mmol/L是否应诊断为糖尿病呢?该如何治疗呢?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虽然空腹血糖6.7mmol/L已超出正常范围,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根据血糖的高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随机血糖任一指标达到相应标准时,皆可诊断为糖尿病。其中,若静脉血所测空腹血糖达到7.0mmol/L,同时伴随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简称糖尿病的“三多一少”,即可诊断为糖尿病;如果没有“三多一少”症状,需隔日再次测量空腹血糖,若依然达到7.0mmol/L,才能诊断为糖尿病。可能部分朋友会问:既然空腹血糖6.7mmol/L不能诊断为糖尿病,是不是就无需治疗了呢?当然不是。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①虽然部分患者空腹血糖升高幅度不大,但餐后2血糖却可显著升高,达到11.1mmol/L时也应诊断为糖尿病。而健康人群通常以监测空腹血糖为主,很少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以致部分患者不了解餐后血糖的高低。因此,建议空腹血糖升高患者同时测量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7.8mmol/L时建议完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明确诊断,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②若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仅空腹血糖位于6.1-7.0mmol/L之间,此为空腹血糖受损,虽然不能诊断为糖尿病,但却属于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的后备军,若未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将来发展为糖尿病的几率将大幅增加。治疗以改变生活方式为主,包括:


  • 少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尤其晚餐适当减量,以减少血糖的直接来源;
  • 晚餐后坚持半小时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消耗葡萄糖的同时可改善胰岛素抵抗;
  • 体重减轻至少7%或将BMI控制在24kg/㎡以内,以改善胰岛素抵抗;
  • 少吃肥肉、猪大油等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减少夜间转换为葡萄糖。

综上,空腹血糖6.7mmol/L虽然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但却不能排除糖尿病,需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以明确有无糖尿病。若仅为空腹血糖升高,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降低血糖,预防发展为糖尿病。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医学莘


血糖6.7的全面评价。

第一,空腹血糖6.7,说明糖耐量受损,机体基础血糖升高,已经脱离正常标准。

第二,这不是糖尿病。

糖尿病必须是血糖升高,同时伴有三多一少的症状和并发症进展。

第三,血糖升高超过标准,证明至少近几年以来一个相当长时间内,你曾经反复遭遇某种或某几种应激刺激伤害。

比如最常见的大量饮酒,暴饮暴食。

正是这样的刺激伤害让你基础血糖慢慢升高到现在的水平。

第四,如果你开始认识到伤害所在,然后彻底清除,你的血糖也不会轻易逆转回到正常。

但是,它可以不再升高,保持稳定。

第五,如果血糖能保持稳定,长期不变,这不会有任何问题——并发症不会进展,新的并发症不会出现,人可以安享长寿。

这就是糖尿病的一种治愈方式。

第六,能够做到与高血糖共处,没有并发症,是最好的糖尿病归宿。

尤其6.7这样的不是非常高的血糖,完全可以不必理会,调整好生活方式,远离各种应激刺激,就一切无忧。

第七,血糖在6.7以及7/8/9,甚至更高,都还是血糖,它的性质性能丝毫不会改变,它不会有任何毒性。

酮症酸中毒是血糖相对不足带来的。只有血糖升高的高渗状态是血糖直接带来的结果。这要血糖高到超过肾糖阈才有。6.7这样的血糖水平,不会有那些并发症。

第八,血糖升高后,吃饭不要考虑减糖。只要吃得少吃得健康就好。

回答如上。


春雷滚滚2


空腹血糖是指我们在禁饮食八小时后检测到的血糖,正常情况下,空腹血糖应小于6.1mmol/L,当超过此范围,即为血糖升高。所以,对于题主6.7mmol/L的血糖水平,已经超过正常范围,需进一步诊治。

对于血糖升高的人群,建议大家检查静脉血浆血糖,而不是指尖血糖。当空腹血糖超过6.1mmol/L,但低于7.0mmol/L,考虑为糖尿病前期,而当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即应警惕糖尿病可能。

血糖是人体重要的功能物质,也是维持机体健康的主要物质,当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或餐后两小时血糖超过11.1mmol/L或随机血糖超过11.1mmol/L,都应警惕糖尿病。糖尿病作为常见的慢性疾病,需要进行长期综合性治疗,注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规律服药和监测血糖水平变化。

如您有任何疑问,欢迎文末留言,共同探讨。关注作者,每日持续性更新健康知识。


银杏叶的守望


你好,三诺讲糖很高兴为你解答!

正常成人空腹血糖6.7毫摩尔/升不正常,正常成人血糖应该维持在3.89~6.11毫摩尔/升之间才算正常。

如果您还未确诊糖尿病,但是血糖为6.7毫摩尔/升:

1、这个血糖值属于糖尿病的前期阶段,也就是属于空腹血糖受损,虽然还没达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但是也应该按照糖尿病人的饮食标准,严格控制饮食,不吃含糖量高的食物或高热量的食物,而且记得定期检查血糖,同时还应该坚持运动,使血糖降下来。

2、可能是由于应激性血糖升高所引起的,与进食甜食或者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有一定的关系,建议患者应去医院做一下详细的全面检查。

如果您已经确诊糖尿病,那么空腹血糖6.7,属于偏高的情况,要注意调整饮食,控制好每天的总热量,同时尽量少吃含糖量高或升糖指数高的食物,并且坚持运动,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定期测一下血糖,如果血糖还是偏高,那么应该咨询医生,看是否要调整药物用量。


纯手打,码字不易。若您赞同文中观点,就赏个赞、点个关注呗,如有疑问可留言或邀请“三诺讲糖”回答!


三诺讲糖


血糖值空腹6.7算高吗?如果是空腹血糖那就有点高了,正常的空腹血糖应该是小于6.1,空腹血糖> =7被诊断为糖尿病。而空腹血糖在6.8是属于糖尿病的前期,也指空腹血糖受损,需要引起重视,但是不用过于担心。因为这个阶段的血糖是可以逆转为正常的。

逆转血糖为正常,需要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方式才行,比如:控制总能量的摄入,控制一个合理的体重。饮食上注意升糖指数,比如粗细搭配以及荤素搭配对于平稳餐后血糖都有很好的效果。另外要注意每天可以用一部分绿茶的淡茶水代替白开水,也有助于帮助降低血糖。


除了饮食以外,最好每天进行不少于1小时的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运动不仅仅可以帮助控制体重,同时对于降糖也有很好的效果。只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式都要养成习惯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心理营养师程伟华


空腹血糖到了6.7mmol/L的水平,到底高不高呢?虽然还没有达到超过7.1mmol/L,确诊糖尿病的数值,但这个值其实并不低,也值得引起充分的重视了,对于空腹血糖6.7这这样的情况,还是要建议您,早干预,早控制,这样才能够使身体早获益,同时也有助于减缓血糖代谢紊乱的进程,减少新发糖尿病风险。

空腹血糖检查的标准是3.9~6.1mmol/L,因此空腹血糖6.7是超出正常范围的,对于这种超出正常范围,还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空腹血糖水平,我们称之为“空腹血糖受损”的情况,这种情况不属于糖尿病,但也表示血糖代谢已经开始出现了问题,血糖开始出现升高的趋势,属于糖尿病前期的一种状态,对于这种状态,虽然不算严重,但一定要积极的进行重视和调理。

来看两种不同的情况,如果发现了空腹血糖6.7,通过检查糖耐量,发现也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由于血糖已经出现偏高趋势,于是能够积极的予以重视,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加强运动锻炼,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多个方面的生活调理来改善身体状态,加强血糖代谢能力,改善胰岛素抵抗问题,通过积极的生活干预,空腹血糖逐渐控制到6.1以下的正常水平,餐后血糖也恢复了正常,如果能够长期的坚持这样的一种良好的生活状态,这种血糖不超标的状态甚至可以维持很久,有的可以长达十几年保持血糖的正常达标,这种情况,身体不会受到高血糖的健康影响,同时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带来了身体全方位的健康获益。

发现了空腹血糖6.7,反正没超标嘛,身体更是没什么感觉,该吃吃,该喝喝,该久坐久坐,该不运动还是不运动,体重仍然在增长,血糖却也没落下,第二年体检再次去查空腹血糖情况,血糖已经超过了7.1,这下属于确诊的糖尿病了吧,可还是没感觉啊,等有感觉的时候再说吧,于是还是继续坚持原来的坏生活习惯,也不监测血糖,也不控制血糖,任其发展,长期的高血糖影响,最终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大血管并发症,还引起的肾脏问题、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多个方面的微血管并发症,直到有了感觉,确诊出现了糖尿病的并发症才想起来治疗和干预糖尿病,或者知道有一天做手术,发现伤口不容易愈合了,才发现血糖已经高到了一定的程度,再去干预和控制血糖,出现这些情况时,到了不得不干预血糖的时候才去控制血糖,是不是太晚了点呢?

这两种情况,获得的是完全不同的预后结果,哪个是正确的做法,相信大家也是一目了然的。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对于糖尿病的前期的,国内外也都进行了一些相关的研究和调查,这些研究和调查都涉及人数众多,持续时间也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对于糖尿病前期的控制,这些研究都表明,糖尿病前期积极的加强生活调理干预,加强血糖控制,不但可以减缓血糖代谢异常的发展进程,减少新发糖尿病几率,对于积极进行生活干预的人群,即使后期发展成了糖尿病问题,糖尿病的病程进展,已经并发症的发病风险,也会因为糖尿病前期进行了严格的良好的生活干预,而大大的减少发生几率,这种血糖代谢的“记忆效应”,已经被多项研究数据证明,因此,对于血糖升高的问题,一定要早做干预和控制。

空腹血糖到了6.7了,早干预,早控制,并不一定是要服用药物治疗,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不用降糖药的前提下,通过健康的饮食调理,合理的运动锻炼,通过饮食调理控制能量的摄入,通过运动锻炼加强能量的消耗,做好血糖的平衡控制,这些生活方式上的健康改善,其对血糖的调节作用,往往不亚于降糖药的调节效果,而且不管是糖尿病前期,还是真正的糖尿病人,饮食调理和运动控糖都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值得一直坚持下去,


李药师谈健康


您好,测量血糖有不同的标准,血糖主要是指测量血浆中葡萄糖的含量,不同的血糖水平有专门的分类。

测量血糖的空腹状态是指至少8h未进食热量的状态。如果在8h及以上未进食热量的状态下,测量血糖,如果空腹静脉血浆血糖大于7.0此外,服糖后2小时测量静脉血浆血糖大于11.0,是血糖偏高,属于糖尿病;如果空腹静脉血浆血糖小于7.0,服糖后2小时测量静脉血浆血糖在7.8和11.1之间,这类患者属于属于糖耐量受损;如果空腹静脉血浆血糖在6.1~7之间,服糖后2小时测量静脉血浆血糖小于7.8,则属于空腹血糖受损。

血糖值空腹6.7算高吗?

这要充分考虑患者测量时,空腹时间是否满足要求,如果符合空腹时间的话,那么血糖水平是偏高的,患者应到正规的医院进行专业的检查,医生结合患者的症状会做出合理的判断


健康之初消化一科


我是小眼睛医生

专注于心脑血管疾病

致力于公众健康

热爱于健身的心内科医生


什么是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的正常值是3.9-6.1mmol/L。

根据你目前的血糖情况,小眼睛医生认为你的血糖是不正常的。

你应该完善糖耐量检查,明确自己是不是糖尿病。

我们认为,空腹血檀大于11.1mmol/L的时候,就可以直接诊断为糖尿病了。因为,你目前胰岛素功能是受到损伤或者胰岛素分泌是减少的。

你可以不用接受糖耐量检查,直接诊断糖尿病了。


小眼睛医生认为,根据你目前的血糖,不需要直接服用药物治疗,你可以调节自己的生活方式。

糖耐量受损患者,需要如何生活方式呢。

第一,你应该减轻自己的体重,肥胖对于血糖、血压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保持正常体重,避免体重增加。第二,坚持运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最有利于减少血糖,对于调整糖耐量受损最有帮助。

我是小眼睛医生

觉得我的回答欠佳,可以回复告诉我

觉得我的回答有道理,可以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