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腺癌術後怎樣算恢復好?

手機用戶16115225673


腸癌病人在術後最擔心的事情就是復發轉移,如何避免不復發、或者無瘤狀態時間久一點就是術後恢復的重中之重。由於結直腸癌規範化治療的推行,腸癌生存時間有了明顯改善,我們國家一些頂級醫院腸癌5年生存率總體上達70%多,已經和歐美日韓發達國家的醫療水平不差上下。



Ⅰ期、Ⅱ期結腸癌手術應該問題不大,部分Ⅲ期可能原發灶浸潤範圍大、或侵犯了大的血管、組織不能行根治性手術切除,需要輔助治療後再評估是否手術。還有Ⅳ期病人也分為可切除、不可切除兩種治療方案,若就是肝臟轉移、或肺臟轉移,經相關科室評估,也有根治性手術的可能,或者聯合放療、消融,有些預後也不一定很差。就是腹膜轉移,有些腫瘤中心也評估是否手術治療。

術後面臨第一個大問題就是輔助化療,是不是都需要?不是,Ⅰ期結腸癌(腫瘤浸潤肌層以內,無淋巴、遠處轉移)術後不需要化療。Ⅲ期、Ⅳ期術後建議輔助化療,結合術前化療情況(大多術前不新輔助化療)圍手術總共化療半年,有兩週方案,有三週方案,所以不算次數,算化療時間總長。


Ⅱ期結腸癌術後化療選擇是比較複雜的,需要評估復發的危險性,從兩個方面去分析,一是病理檢查微衛星不穩定性表達,高還是低?二是是否具有低分化、T4、脈管/神經浸潤、淋巴結練出數目少於12枚、術前梗阻症狀等高危因素。若微衛星不穩定高表達、無高危因素術後不化療;若微衛星不穩定性低表達、無高危因素可單藥/聯合化療、或不化療;若微衛星不穩定性低表達、有高危因素須單藥/聯合化療;若微衛星不穩定性高表達、有高危因素術後要麼不化療,要麼聯合化療。

結腸癌病人術後第二個問題是飲食和生活方式。吃的事情對許多病人來說很在意,生怕吃的不對,各種說法都有,弄得病人無所適從,比如吃素、少吃等辦法餓死腫瘤,不能吃發物等錯誤認識,還有對保健品、抗癌食品的刻意追求。吃只要合理搭配、健康飲食,避免長期吃一些煎炸、燒烤、醃製、紅肉、加工肉等食物就好了,當然不要喝酒了。規律作息、適量運動是對所有癌症病人恢復提出的要求,每週運動鍛鍊五天以上,每次30分鐘,適合自己的方式,微微發汗就好,反對“靜養”。


術後第三個問題是複查,肝臟、肺臟、腹膜是監測的重點,臨床、影像以及腫瘤標誌物CEA的檢查,術後時間短複查頻率高,3年以後沒有復發跡象每年1次,不建議病人常規PET-CT、骨掃描檢查。複查時還需同主診醫生多溝通,還有哪些不舒服、或者新出現什麼問題等等。

結腸癌手術只是走了治療的前期階段,後面的路還很長,也險阻,須努力堅持!我是 ,感謝您的閱讀!


劉永毅醫生


結腸癌術後怎樣恢復算好?

結腸癌手術包括:右半結腸、橫結腸、左半結腸、乙狀結腸切除術,其中一般乙狀結腸恢復最快。

如果是做腹腔鏡微創手術,手術順利的話,理想情況:

術後1天就排氣排便,進食流質,無腹痛、腹脹,拔除尿管後無排尿困難,儘早下床活動

術後3天,無發熱、腹痛,進食少渣半流質無不適,引流管引流量減少轉清,退引流管,繼續觀察

術後5天,拔除引流管觀察,無不適辦理出院

術後1周左右,切口癒合良好,予換藥拆線

出院後,進食普食,無腹痛、腹脹等不適,大便次數及性狀較滿意,都可以說是術後恢復很好。

如果是做開腹手術的話,因為切口比較大,所以,患者術後會比微創的病人疼痛要厲害,因此,術後各方面恢復的時間相對比微創的要慢。

總而言之,如果術後的恢復過程,如上述所示,只要無術後發熱、出血、吻合口瘻、切口感染等併發症的發生,或者短暫的胃腸功能減弱或電解質失衡經過治療好轉,都可以說是術後恢復順利!

術後根據病理報告,需要行術後輔助化療的,則應予相應化療方案化療,並根據結直腸癌術後隨訪方案,定期隨訪,為健康保駕護航!

錯誤不足之處,敬請批評指正,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