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一个易忽略问题,人间妖怪很多,无恶不作,却没有神仙菩萨主动救人?为什么?

Celave


都说妖怪无恶不作,事实上是这样的吗?在《西游记》当中,杀人的妖怪是不少,但是也有更多的妖怪是生活在荒山野岭之中。甚至于像黄狮精,自己的吃得和用的都是靠劳作换来的,想吃酒肉啥的还会让小妖花钱去买。这样的妖怪算是无恶不作吗?他是偷了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兵器,但是这个罪名致死吗?孙悟空把他们杀了算是滥杀无辜吗?金翅大鹏鸟吃了一国的人,他算是无恶不作吗?为什么他能够逃过罪罚呢?所以我们也没必要把神佛想得太神圣,他们也是有所诉求的。

首先:他们出手必然是利益相关

像孙悟空出世的时候,大家也都知道,动静那么大,但是天庭也不会主动出手把孙悟空干掉,而是因为孙悟空大闹地府和龙宫,扰乱了秩序之后天庭才出手的。诸天神佛也不是闲着没事干(虽然他们好像的确没啥事情可以做的),不太可能说整天巡视天下拯救苍生,这个是一方面。

其次:神佛和凡人终究是两个阶级

神佛和妖魔都算是特权阶级。所以这个不会给你按照一命偿一命的说法去给你处置的。弱小的妖怪没有什么用处,除非是有关系户,不然就碰上就死了。强大的妖怪,如果肯归降的话,以往的罪孽也可以一笔勾销。而金翅大鹏鸟这种后台硬的,也就是如来出面说两句场面话,我带回去一定严加看管之类的。

最后:佛教的观念是众生平等

虽然他们不一定这么执行吗,但是这个是他们的理念,这就跟三国后曹魏政权开始以孝治天下,甭管高层是不是孝顺,但是我们大方向是这个,要把所有人的理念树立起来,让大家知道我们是这个大政策方针。佛教也是这样,我们的大政策方针就是众生平等,所以凡人也好,妖怪也好,在我们看来都是生灵,这个属于生灵内部斗争,我们不管。而等到有利益相关的时候,上天有好生之德~这个就是属于进可攻退可守的理念。


悠然布衣


因为人类本是妖怪的菜。

人常说:欠债还钱,杀人偿命。那么妖怪吃人天庭为什么不管呢?神仙犯错还要严惩,比如卷帘大将打碎个瓶子就被贬,还要受飞剑穿胸的酷刑,天蓬元帅撩下妹就被打了两千锤贬下凡,金蝉子只是没认真听课,就被罚下界,那妖怪咋就这么牛呢?

其实西游记中已经透露了其中天机。自从盘古开天地,又将自己的身体化为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飞鸟走兽后,又有女娲娘娘造出人类,天地之间就万物兴盛,也形成了完整的系统,生生不息。同时也形成了自然的法则。杠子打老虎,老虎吃鸡,鸡吃虫,虫蛀杠子。羊吃草,狼吃羊,人吃五谷杂粮。一环扣一环,相生相灭,相辅相成。妖怪吃人也是这其中的一环,就象羊吃草,狼吃羊一样。用现在的话说,叫作“食物链”。

其实如来佛祖也讲过相同的意思。西游记中,如来在盂兰盆会宣扬佛法,说要传三藏真经与人间,在解释为什么不传给北巨芦洲时说:北巨芦洲者,虽好杀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无多作贱。意思是他们杀生是为了维持生计,情有可原。如果人被妖怪吃了,那也是命中注定。所以,妖怪要吃我们,我们也不必生气,我们本来就是妖怪的盘中餐。就像我们吃鸡,鸡也从来 没怪过我们一样。


冬哥谱科


《西游记》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一直都是老百姓备受关注的对象。其中的情节,有很多难以揣摩的情节,就比如人间妖怪很多,无恶不作,却没有神仙菩萨主动救人?为什么?

在了解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西游记》的中心思想究竟是什么?究竟褒佛贬道,还是褒道贬佛,显然这些都不是。

西游真正的内容写得就是造化,就像《西游记》开篇写道:

原是造化混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说道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西游记》的中心思想显而易见,虽说表面上写的是佛与道之间的争斗,但争斗的背后体现给大家的就是造化。

但造化对于这个问题又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关系大了去了。因为西游既然立场并不在任何宗教的身上,所以也就是不能写任何势力对于凡间的造福。下面我们看一下几个例子。

一、通天河鲤鱼精

就像鲤鱼精一样,乃是观音菩萨的宠物,在通天河危害多年不曾有任何的势力出面干涉。那么为什么在此期间就没有任何的,神仙出面干涉与降服呢?就是因为它是有任务的,因此无论是天庭还是道教,都不可能去与鲤鱼精发生冲突,故此就是导致他在下界兴风作浪。

鲤鱼精所谓的任务就是,帮助佛教收服下界的一方百姓,因为无论他怎么兴风作浪,最终的结局都是唐僧师徒代表佛教进行收服,最终百姓爱戴的都是佛教。而在唐僧入过通天河之后的百姓,由于鲤鱼精被收服,因此不用上供也只能说是他们的“造化”要比上供的百姓高一些。

那么在老唐同志来到此地之前,它的任务并没有达到,只能一直去祸害人。甚至来说在此期间,外界势力一旦干涉,也很有可能佛教都会出面制止。

二、大鹏鸟的事迹

在鲤鱼精之后,还出现了也个大鹏鸟,他的所做所为更让人背后发凉。要说鲤鱼精口刁就吃小孩,大鹏可就不一样,无论男女老少将狮驼国洗劫一空不留活口,并且还让自己的兄弟们一起吃。

这样的做法罪过就更大了,甚至来说都可以与当年的侵略者互相媲美了,可为是可恶至极。但最后大鹏的下场确是留在佛祖身边做护法,并没有任何的惩罚。

但说道这可能大家会有一个疑问,鲤鱼精是为了收服百姓的民心,而大鹏是干啥的,他把人都吃光了还去收服个球呀!

但我的分析就是,大鹏其实也是有任务在身的,在三国演义里曹操有句话说的好,“宁可我负天下人,也允许天人负我”。《西游记》中的佛教也是这样的,我们可以做出一个设想,如果西牛贺洲狮驼国国民,宁死也信奉道教那么结局就是毒瘤的存在。

因为这种信奉会在西牛贺州曼然开来,与其这样还不如就让他们消失要来的好一些。

两者合并分析

无论是鲤鱼精还是大鹏鸟亦或者是其他的妖精,他们的都有一个共性就是身复任务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所有的势力都不可能去参与和干涉。

但不不干涉的前提之下,受害的都是凡间的百姓,至于幸存下来的人,都是造化要高一些。

总结

其实《西游记》 写的就是“造化”,无论是妖精也好凡人也罢。都是大势力的眼里的蝼蚁,在社会也是这样只不过都是大鱼吃小鱼罢了。

也正因如此,在我们的眼中会看到,西游世界很多妖精精下凡祸害人,那些菩萨和神仙都不管,就是因为他们有任务。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了,喜欢的朋友请点个关注!我是小胖,希望与您有更多的交流。


小胖品西游




一、

《西游记》中有许多的妖怪都是如来和观音所设置的障碍,他们都是冲着唐三藏来的。真正大恶的妖怪如大鹏金翅雕,一口气吃了整个狮驼国的老百姓,算是真正的罪孽深重。天庭知道吗?肯定知道,但为何一直没有派神仙下去收伏?



二、

不管天庭、人间或者妖界,都有其一套的运行法则。这好比自然界中的狼吃羊,我们不能为了保护羊而把所有的狼杀掉。

对于玉帝来说,只要不扰乱了天庭的秩序,或者说,只要妖怪吃人不导致怨气冲天,或者破坏三界的平衡,天庭一般是不会出手的。当然这不包括一些路见不平或者好管闲事的神仙。



三、

西天路上的一些妖怪,后台硬,不是神仙们随便可以碰的。如青牛精的后台是太上老君,黄眉老祖的后台是弥勒佛,大鹏金翅雕的后台是如来。所谓的“打狗看主人”,这些妖怪哪路神仙敢去碰?碰了岂又能打赢?

在西游世界中,没有所谓的一命偿一命的说法,例如修行浅薄的小妖怪,被打死就被打死,就像踩死一只蚂蚁。有后台的妖魔,即使无恶不作,只要主人出面,带回去训几句就行了。

坚持原创,我是烟斗的传说,欢迎交流关注。


烟斗的传说


《西游记》表面上看,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的神话小说,但《西游记》更是一部教化世人的《真经》;《西游记》中处处在展现着大乘辩证佛法的精髓思想,是一部描写我们“真心本来面目”的经典之作。

《西游记》中的“妖”与“怪”就是我们“心”中的“无明”,就是我们“心”中的“贪、嗔、痴、慢、疑。”。其实“真善美”与“假恶丑”都是一体的,都是“心”!“心”本无自性,随缘而用,“迷”时恶用,“悟”后善用。

《西游记》中的佛菩萨,清净自在,智慧庄严,正知正见……;是表我们的“真心”,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大雄大力,理智战胜无明,光明照破黑暗。

智慧虽然是本有的,但是你不去“用”,也不会得到“妙用”,只有历经“魔难”,才能显示出智慧的珍贵性,稀有性,难得性。佛菩萨就在那里,如果孙悟空不去“请”,不去“求”,佛菩萨是不会来降妖伏魔的。“妖怪”被收服,而不是被“打死”,是表“转”烦恼成菩提,而不是“断”烦恼成菩提。

《西游记》里一路向“西”,是表“歇”即菩提;师徒四人,实则是走了一条“明心”之路,“见性”之路。由其是“大师兄”孙悟空,与如来斗法,逃不出如来手掌心,被压在“五指山”500年;是表孙悟空虽然能量大,法力高,变化多,但是没有“明心见性”,不知道“万法一体”,被“境”所转,被“相”所迷。

实则孙悟空与如来是一个人,一颗心,逃不出手掌,就是逃不出“心”。“自身是无法超越自身”的。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500年进行反思,是表孙悟空不明白“真心”即五蕴,即色、受、想、行、识;而“五蕴”当体即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孙悟空实则未“空”,被自己“困”住了,被“心”迷住了,被“空”压了500年,说是500年,其实时间也是虚妄的,只是弹指间。但是孙悟空感应是500年,说明不“明心见性”,所受的苦都是白受了,是自己苦自己。

就像我们做梦一样,梦境中,自己很累、很苦、很恐惧、很无奈、很多年,可是突然梦醒,一切皆是虚幻!

《西游记》就是为了世人指点迷津,让世人受到启发,放下“我执”,学习正法,尊重真理,感受正法的魅力。





今令我见


人间妖怪很多,无恶不做,但神仙菩萨却不管拿妖之事,整个仙界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菩萨,是佛界队伍,负责宏扬佛法,普渡众生,擒妖捉怪属于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神仙是文职官员,各受一方香火,只负责为人们上天言好事,擒妖之事不归他们管。

天宫自有公安部门负责人间治安,并且配备了十万天兵天将,专门负责擒妖捉怪,然而人间的妖实在是太多了,而且妖界的水很深,你根本分不清那是妖,那个是领导派下来搞创收的?一但拿错了就惹人了,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尽量装聋做哑,少管下界之事,孙悟空在下边闹腾的厉害了,哄上天来封你个弼马温了事,所以才逼的保唐僧西天取经的猴子一路的降妖除怪。


jianchi


《西游记》这部书,是说大道修行的最重要的秘法。其中就以师徒四个人去西天取经为故事线索来贯穿全部文学作品情节。既然是探索无上大道的,就会说到沿途许多妖魔鬼怪的事例在所难免。

取经,就是求法,求无上真经,就是求得无上大乘秘法之意。妖魔鬼怪本来就是会害人的,西游记这部书中就记载了九九八十一难,师徒四个人历尽艰险、不怕困难而最后求得真法真经的动人故事。

法由心生,教由魔住。不是菩萨不肯救人,而是众生业重难以度醒。不是神明菩萨不来主动救人,而是我们众生罪业实在繁重,而难以度化。

度人,就是教导、开示、化导别人心中的问题、烦恼、罪苦和一切他迷惑、不明白的道理,让一个三观不正的人在你的教示、开导之下变得豁然开朗、心地通透,让他得到真实的智慧和利人利己的正知见,正确的人生观。从此让他走上光明、幸福和快乐的人生大道之意。

因此,度人,教示别人、度化、开导他人破迷开智,是个很难的事情,一个人学坏很容易,但是学好就很难,就是这个原因。

为了生存,为了求得生活和利益,我们人世间每个人都从无始以来就多生多劫中累积了无边无尽的烦恼、恶业和罪苦,从来就没有忏悔、化解这些罪苦。所以,我们的生命中就处处受灾,处处烦恼,处处是苦恼和罪业。而一切魔障、妖魔、鬼怪这些看似很恶劣、很毒辣的障碍、毒害,其来源,其实就是从我们每一个人本性、欲望、人的动物性、贪婪性、毒害心、愚痴心、嫉妒心和傲慢心等等这些卑劣的人性中萌生出来的,一切妖魔鬼怪都是从我们这些烦恼、罪业、困苦业障当中化显出来的。

所以,如果没有魔法,也就没有佛法。教由魔住之意,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要抛弃邪见,抛弃罪恶,断恶修善,艰苦修法,得到智慧,就得经历无数个对自身罪恶、过错和失误的深心忏悔和改变,才能养成一个个的生活中容易运用的智慧。才能求得真法、取得回真经。以此来消除自己过去一切生活中的邪见、愚痴和无知,得到智慧,获得快乐、幸福、光明的人生。

因此,那些取经途中的妖魔鬼怪与其说是我们的障碍、我们的烦恼、我们的毒害和罪苦,是我们避之不及的毒魔,还不如说,这些东西,其实就是我们自己心中永远需要我们跨越过去、永远需要我们战胜它之后就可以得到智慧的一个个必须要经历的成长的阶梯。

化除自己本性中我们一直没有认清楚的妖魔鬼怪的本性,确认到妖魔鬼怪它们就是我们自己豢养的一个个无知、野性、蛮荒又愚痴的生命本源之性,这样,就会觉悟到真正度化自己的人,就是我们自己本人,真正能够最有效地教示、开导、化除烦恼和罪苦本质的人,就是我们自己的正觉和良知。只有真心忏悔和反思的人,才有救。

所以,直到我们真正的领域了这些心灵与妖魔鬼怪的本质,我们才会真正懂得了佛法的本性,就是三界众生的本性,相由心生,教由魔住。

迷则佛度,悟则己度,痴则佛救,慧则魔性变化为智慧之性。人性、魔性、妖性、魔性和鬼怪之性,全都是一个个的由人的本心、本所累积的因果业力来变化、来生出的,是本性变化了的异性、异形、异心现象。

所以,度不度,怎么度,救不救,怎么救,全在我们自己的本心,而不是由外来的力量来救度我们,来拯救我们。救化的本性、本质就是如此。

妖魔鬼怪者,罪苦烦恼愚痴之心念和心态,悟则断恶,迷则生恶。仅此而已。

所以,其实,就因为这个原因,不到时机,神明菩萨绝不会救度没有善知识、没有善正见的人。那种人,就没办法救读,消除业障,消除罪苦,是我们每个人自己应该去做的事,而不是菩萨来管这些。


普天禅光


仙佛都一样的,

你不信我,为何怜你。

你不敬我,为何助你。

你不奉我,为何渡你。

这里的神仙佛陀可不是什么不吃人间香火的圣人,、

他们吃的是人间供奉,并且又高人一等,你若敬了还罢,若是稍有不敬,便会降下天灾。(西游记中凤仙郡的玉帝可就是个小心眼)

一路妖魔,更有不少便是仙家化身,又或者是仙佛坐骑。人间为恶,对于他们并无什么关系。对于仙佛来讲,只要能够享受香火供奉便可,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西游记中佛法同样有争斗,取经取的是什么,取的是大乘佛法。

 在《西游记》第12回“玄奘秉诚建大会观音显像化金蝉”中描写,观音菩萨奉如来佛旨,来到东土大唐,得知唐太宗宣扬善果,选举高僧,开建水陆大会,便化作一僧人,卖袈裟和锡仗。后来唐太宗将袈裟送与玄奘,神采奕奕的玄奘穿上袈裟正讲谈佛法,观音菩萨来到经堂,说道,你那法师讲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王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当唐太宗兴奋地问大乘佛法在何处时,观音菩萨说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然后飞上高台,踏着祥云,直至九霄云上。

由此可见,原本唐僧讲的是什么?小乘佛法。而观音奉命来让唐僧去西天取大乘佛法。

唐僧是如来坐下金蝉子转世,为什么偏偏是他转世,那自然是因为金蝉子的小乘佛法和如来的大乘佛法有冲突。

这里说一下小乘佛法与大乘佛法区别,

小乘佛法讲究的是渡己,众生自救。

大乘佛法讲究的是渡人,众生我救。

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区别,大乘佛法就是依靠仙佛来拯救众生, 要供奉仙佛。如果人人学习小乘佛法,人人都自我救赎,那谁还会供奉仙佛。

所以为了香火供奉,就有了西游这一取大乘佛法的行为。

当然,以上都不太重要,主要的原因就是一点,

仙佛都是高高在上,并且享受香火供奉的,你不供我,就不会救你,你供了我,我看心情救你。


龍沧月


其实西游记是一本想像的作品,艺术很高,语言生动而美,情节紧凑。是上品之作,四大名著之一。并非现实性作品。

世界上也没那么多的妖怪。只是吳承恩塑造的。神佛也少。

为什么有很多无神论的人,就是人见不到鬼,见不到神佛,见不到妖怪,世界上的事都是以常人状态出现。人的眼晴是看不到神佛妖怪的,所以人不信神。神要和人来往,必先转成人,成为一类,生存于同一空间,神才能和人共事。

神是救人的,妖是害人的,所以吳承恩编写书时,得给师徒四人设八十一难,必须编上妖怪在路上阻拦。什么黑风怪,白骨精等等。因为只有八十难,所以还得添上一难,老乌龟,把他们淹入水中,经卷湿透丢失,还得反迴再取一次。


夕阳无限好126669730


第一,妖魔鬼怪是什么?小说里有那么多的妖魔鬼怪,这些妖魔鬼怪本质上到底是什么?其实,它们代表的是苦、是难、是折磨,是让人的身体和灵魂遭受痛苦和折磨的万事万物。这些东西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始终伴随在人们的身边,只不过,为了把它们形象化、生动化、艺术化,小说才把这些“苦难”刻画成了妖魔鬼怪的模样,让人们能够深刻的记住它们。所以,一句话,所有的妖魔鬼怪,其实都是“苦”、都是“难”。

第二,人世间那么多的妖魔鬼怪,都是从哪来的?为什么消灭不干净?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在佛家的观点看来,人世间一切的苦难,其实绝大部分还是根源于人,确切地说就是人心。因为人心中尚有“恶意”、有“贪念”、有“欲望”等等东西的存在,所谓念由心生,这些恶念的产生就会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带来苦、带来难、带来不幸,好似带来妖魔鬼怪一般。所以所谓心魔、心魔,就是魔由心生,正是人心中的邪念产生了魔鬼。所以,佛教所谓的修炼,基本的要求也就是明心见性、历练心魔,心魔被控制住了,很多烦恼和苦难自然就没了。所以,纵观西游记整部小说,本质上其实也就是唐僧历练心魔的过程。

第三,佛和菩萨又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可以有两个答案,不过没关系,不论采信哪一种答案,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是殊途同归的。直观的答案是,佛和菩萨是一种超自然的力量,类似于更高层次的主宰者一样,他们主宰着世界的运行,其中就包括妖魔鬼怪的产生和消灭。这是一种可能很多人都相信的说法,暂且不去评论他。深层的答案是,佛和菩萨其实不在天上、不在远方,也不虚无缥缈,他们其实就是人心,就在人的心中。所谓佛在心头坐,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明心见性,这些说的都是佛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就是人心中的正念、善念。只不过,当人的恶念过大的时候,所谓的就是心被蒙尘了,所以看不到正念的佛了。明心见性,就是历练心魔,心魔被控制了,佛就自然显出了本相了,此时你的心就是佛心。

第四,佛和菩萨为什么不管妖怪?这得从上面的两种理解分别回答。如果佛和菩萨是超自然的主宰力量,那你就得理解他们主宰世界运行的依据、或者说世界运行的规律是什么了。按照佛家的说法,这个规律叫做“因果报应”。也就是说,一个人今生、来生遭遇的果,都是前世、今生种下的因。一个人为什么总是遇到妖魔鬼怪,那是他的因果报应,这些妖魔鬼怪本来就都是佛和菩萨派来的,何谈让佛和菩萨再去管他们呢?你看小说里,真假唐僧那一回,青狮精就是如来佛祖派去惩罚乌鸡国国王的,乌鸡国国王把文殊菩萨泡在河里三天,如来佛祖就把国王泡在井里三年,这就是佛祖给他的报应。后面凤仙郡求雨,也是玉皇大帝对凤仙郡候的报应。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小说里的妖怪基本上很多都是佛祖、菩萨、神仙的坐骑,都是肩负使命去当妖怪的,还让神仙们去抓妖怪,怎么可能呢?如果按照第二种理解,佛和魔都是心,一个人自己放纵心中的恶念,却想靠自己的正念去捉拿恶念,这有点双手互博的意味,其实是很难实现的。本质是,一个人使劲的培养自己心中的负能量,却自己不指挥和运用内心的正能量去打倒负能量,反而想让正能量自己去打倒负能量,这是很难的,除非你已修炼到很高的境界,心中正念很强,恶念一生出来立刻就能觉察并消灭,那就没问题了。孔子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到了七十岁的时候不论怎么做事随心所欲的做事都不会做出有违理法、有违儒家行为规范的事,说明他已经彻底的明心见性、修炼成功了,他可以很好的控制心魔、不让它闹事了。所以,人们常说世上的各种哲学发展到终极都是殊途同归的。孔子虽然不知佛为何物,但是他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状态,其实就是佛家所说的灭苦、无我、明心见性的状态。孔子到七十方才修成,可想一般人还是有难度的。所以,一般人的修炼,必须要时刻注意培养心中的正念,觉察并摒除心中的恶念,久而久之,你心中的善念也就是佛性立起来了,妖魔鬼怪自然就少了,这就是中医所谓的扶正祛邪,看来真是万法归一呀。所以,还是那句话,佛即是心、心即是佛,捉住那些妖魔鬼怪,最终还是要靠自己,靠修心,靠扶正祛邪,靠正念和正能量。

最后,需要说明,这篇文字绝无半点想要宣扬什么因果报应、神佛妖魔之类的虚无玄幻的内容,只是借着问题就事论事的探讨小说西游记的作者在构思这个故事的时候可能隐含指出的一些有用的道理。希望大家都能够多多培养正能量,多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社会的好事善事,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