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蓉歐+” 青白江區打造全省綠色農業標杆

巧用“蓉歐+” 青白江區打造全省綠色農業標杆

近日,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8部委聯合發佈《關於公佈第二批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名單的通知》,青白江區成為成都市唯一獲批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的區縣。

  

青白江區為什麼獲批?它有什麼獨特優勢?在此過程中又有哪些具體舉措?帶著一個個疑問,近日,四川農村日報記者走入青白江區尋找答案。


綠色

管控面源汙染堅守綠色發展

四川好果農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盧華松對記者說:“明年愛媛開始掛果,預計銷售額可以達50萬元。”

2017年,好果農公司落戶青白江區。建園時,在區農業農村局的牽頭下,盧華松與不遠處的四川新希望華西牧業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協議——架設入地管道,把沼液有機肥引入果園。免費的沼液,不僅節省了肥料成本、培肥了土壤,果子味道也更佳。

 

“對於農藥的使用,我們踐行的是‘預防為主,綜合防治’。”青白江區農業農村局農藝師吳剛撿起地上被剪掉的果樹枝說,“今年冬天溫度還不夠低,很多蟲卵沒凍死,利用冬季果樹修剪,提前將病蟲枝處理掉。”吳剛一週有大半時間都泡在地裡,向農戶普及農技知識、建立提前預防可以有效減少農藥使用量的意識。 

近年來,青白江區一直致力於農業產地環境恢復與農業循環經濟“攜手共進”。2019年,青白江區農藥、化肥使用實現負增長,農膜回收率85%,秸稈綜合利用率99.04%,水產健康養殖76%,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95%以上。


巧用“蓉歐+” 青白江區打造全省綠色農業標杆


科技

提高產品質量實現信息追溯

“我轄區裡的農產品賣出去前都得‘經過我的同意’。”丁開蓉跟記者開著玩笑,她是福洪鎮的村級監管員。  

丁開蓉的工作包括:查看農產品生產者投入品使用情況,動物防疫,蔬菜、水果等農產品農藥殘留監測等,最後還要將監管巡查和檢測信息上傳到成都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監管溯源平臺。  

每個月,她需要完成至少10個批次農產品的抽檢檢測。她向記者演示著樣品取樣後的檢測流程,一系列動作熟練流暢,半個小時後檢測結果就出來了——合格。  

2018年,青白江區組建36個村級農殘快檢室,建立了一支40人的專職村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隊伍。這支專業隊伍的建立,切實解決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最後一公里”的問題。2019年,青白江區省市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  

另外,青白江區不斷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目前,有110家農產品生產主體入駐國家、省、市追溯平臺,每件農產品都有一個專屬二維碼,消費者通過掃碼,就可以看到它“出生”後的每一步,讓人吃得明白、放心。


巧用“蓉歐+” 青白江區打造全省綠色農業標杆


開放

建立產品標準搭建輸出港口

去年10月19日,首列中歐班列(成都—盧森堡)從成都國際鐵路港啟程,裡面裝載的3萬餘斤獼猴桃全部來自成都歐茲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能夠把獼猴桃賣到國外,一方面是站上蓉歐班列這個風口;另一方面是獼猴桃質量過硬。歐盟對農產品要求非常嚴格,為此我們嚴格對標歐盟標準,準備了兩年。”公司負責人丁憲強對記者說。  

青白江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張傳金對記者說,此次獲得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是對青白江在農業生產發展、農業資源管控、農業環境保護、農業生態改善和農民生活水平提升等方面工作的肯定。

巧用“蓉歐+” 青白江區打造全省綠色農業標杆

下一步,青白江區將利用蓉歐班列“買全球、賣全球”平臺條件,加快建設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先試支撐體系,積極探索對外聯動、轉型升級與開放發展的“青白江模式”,形成“政府引導、科技支撐、生產加工主體執行”的良性“內循環”、優質農產品通江達海的良性“外循環”,實現青白江現代農業“國際接軌、國內一流、省內標杆”,把國內更多的優質農產品通過青白江銷售到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