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沁源】沁才回巢创佳业 筑梦崛起兴故土


【绿色沁源】沁才回巢创佳业 筑梦崛起兴故土

  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绿色立县建设美丽沁源”发展战略,出台一系列好政策、好机制,深入开展“双招双引”,积极推进“沁才回巢”工程,县域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一大批在外打拼、见多识广、抱负远大、情系家乡的沁源人纷纷返乡创业,帮助、带动广大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成为我县脱贫巩固、乡村振兴的一道靓丽风景。

  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资本、第一动力。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绿色沁源、英雄沁源崛起新局面,各行各业都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今日,绿色沁源日新月异,比任何时候都更能吸引人才、更能成就人才!

  为了鼓励更多优秀沁源籍人才关注家乡、支持家乡、积极投身家乡的建设和发展,我们特选登近年来涌现出来的10名“沁才回巢”优秀代表的先进事迹,希望更多的优秀人才返乡兴业,和我们一起筑梦未来!愿绿色沁源大地创新、创业、创造的活力和源泉充分涌流!


王海龙

【绿色沁源】沁才回巢创佳业 筑梦崛起兴故土

  建成全县第一座全封闭原煤储存气膜棚

  “人要落叶归根,业要回沁发展。”王海龙如是说。

  王海龙是我县王陶乡任家庄村人,16岁初中毕业后在任家庄村学艺,2001年只身一人前往首都北京,2004年回到家乡创业。2006年成立了沁源县第一家制作维修专业合作社,2008年又创办了“龙腾商贸有限公司”。但他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2010年又进军太原,创办了“世纪力龙商贸有限公司”,带领40余名员工开启了规模化生产,提供制作、安装、售后等一条龙服务。

  为了回馈父老乡亲,2016年9月在县委县政府、乡党委政府“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号召下,在任家庄村兴建了“鑫源昌选煤有限公司”,建成全县第一座全封闭原煤储存气膜棚8000平方米,创建了洗选、储存、装卸流水线全封闭、无粉尘污染的环保企业,成为洗选煤行业领域绿色环保化发展的典范之一。年可洗选原煤120万吨,实现利润4000余万元,上缴税费1000余万元。

  王海龙说:“沁源山好水好生态好,咱县的口号是建设绿色沁源,而且近年来,咱县确实也做了很多工作,沁源的知名度、美誉度也节节攀升,沁源也逐渐走出全省、走向全国。我们这个地方,如果能好好建设,必是另一番天地。”为此,王海龙把回馈社会作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历史使命,累计为周边村落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公司就业10余人,间接提供运输服务等就业岗位30余个。同时,他还积极支持任家庄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累计投入100余万元用于村庄排水改造、村庄绿化等工程。投入30余万元,用于村庄教育、医疗、养老和村民福利等。


程云伟

【绿色沁源】沁才回巢创佳业 筑梦崛起兴故土

 <strong> 退伍军人坚守本色写华章

  程云伟是我县法中乡董家村人。1992年应征入伍,于2003年转业到山西煤运集团工作,结束了11年的军旅生涯。他作为一名经过严格训练,有较高政治素养和纪律意识的退役军人,他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屡获殊荣。

  2013年,山西煤运集团应对市场需求进行转型升级,鼓励支持集团员工进行自主创业。经过外出考察和实地调研论证,他发现董家村的土壤特性和自然环境非常适合种植苗木,而且苗木种植市场前景广阔。于是成立了沁源县青源大地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法中乡马西村租赁老百姓耕地300亩,发展观赏性苗木种植,种植苗木有海棠、榆叶梅等品种。2017年至2018年,合作社运营状况良好,收入达20余万元,项目的实施不仅解决了当地百姓的就业,而且增加了群众的收入,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创业初见成效,程云伟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积极外出考察,寻找新的发展产业项目,于2019年又成立沁源县益农农林牧综合发展有限公司。在中药材种植上寻找新的突破,引进北京益堂医药集团落地法中。通过参加2019年乡村复兴论坛·沁源峰会,引进北京天赐玫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玫瑰山谷康养综合体项目,以药用玫瑰产业结合乡村振兴特点的玫瑰文化、玫瑰旅游、玫瑰民宿、玫瑰健康养生为一体的玫瑰三产融合田园综合体产业。该项目已经成功落地法中乡桑凹村,预计投资5000万元,一期工程已投资2000万元。

  “今后,我将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家乡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程云伟说道。


张佳瑞

【绿色沁源】沁才回巢创佳业 筑梦崛起兴故土

  不忘初心砥砺行 医药连锁辉煌路

  张佳瑞是法中乡冯村人,瑞康平价大药房负责人,多年来一直在医药行业打拼。 2004年在长治昂生医药连锁有限公司任配送经理,经过多年的在外拼搏经验,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的信念,他回到家乡创立了瑞康平价大药房有限公司。

  “多年来,我们始终把消费者权益与安全用药视为立足之本,始终以‘药品质量为生命、大众身心健康为己任’,聘请老中医长期坐诊、24小时夜间售药、免费诊断病症、免费检测血糖、血压、免费煎药、免费帮顾客寻药、免费饮用菊花枸杞茶等等,为大家提供专业、优质的服务,深受消费者的信赖和支持。为了防止过期药品再次流入非法渠道,我们还无偿回收过期药品,鼓励民众自觉清理家庭过期药品,提高安全用药意识,消除随意丢弃家庭过期失效药品造成的安全用药隐患,将回收的过期药品由监管部门集中进行了无害化处理。2018年瑞康平价大药房被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市消费者协会评选为‘消费维权先进单位’。”张佳瑞说,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我们还启动了“爱心助学行动”公益活动,多次为乡下多所贫困学校进行捐助活动,并为法中乡冯村博爱学校的贫困学生捐助善款3万余元以及书包、保健品等物资。


王宏伟

【绿色沁源】沁才回巢创佳业 筑梦崛起兴故土

  特色种植助民富

  王宏伟是中峪乡龙头村人。他常年在外打工,艰苦的务工生活锻炼了他的意志,开阔了他的视野,也增长了才干。

  2012年,他选择了返乡创业,凭着自己的勤劳和激情,在村里承包了200多亩土地开始种大葱,一种就是三年,期间他积累了不少种植经验。2016年又尝试种植旱地西红柿,2017年种辣椒等等。2018年开始,在帮扶单位县公安局的大力支持下,他发动村民积极参与,成立沁源县神福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农户流转土地,公司负责经营。种植油菜1100亩,并建设可观光型小型榨油厂,农户获得每亩在册耕地每年700元和非在册耕地每年560元的地租收入。千亩油菜种植涉及农户84户,其中,贫困户就有41户占49%,土地流转到村集体企业,沉睡的资源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截止目前,神福湾公司吸纳当地群众就业80余人,直接带动群众增收30余万元,为当地群众脱贫奔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英雄壮举,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


杨玉亮

【绿色沁源】沁才回巢创佳业 筑梦崛起兴故土

  倾心专注农业 争做创业先锋

  “在外打拼多年的他虽然每天的生活过得很有规律,但是心里却始终惦记着家乡的发展。”杨玉亮是郭道镇龙门口村人,2017年在参加完我县召开的“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后,他毅然放弃在外经商年收入百万元的机会返乡创业。

  没有项目怎么办?他就从农业做起了文章,经过多次调研,成立了沁源县圣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龙门口村东修建占地10.29亩的养猪场,流转土地100余亩用于脱毒马铃薯和杂小粮种植,建设土鸡散养项目。在农产品加工精细化、特色化、功能化发展上下功夫,新建的马铃薯淀粉加工厂已经投产,面粉加工厂和小杂粮加工厂已开始运营,粉条加工厂主体工程基本完善。在创办公司的同时,他紧紧围绕“绿色”理念,以生态农业为基础,打造集生态、环保、健康、高产、高效、高质于一体绿色生态农业综合体项目,所有项目以养殖产生的有机肥进行绿色种植,种植作物经加工后的余料用于生态养殖,而且在养殖过程中重点推出了环保养殖。养猪场建设采用空气能供暖,种植无农药、无化肥玉米、马铃薯及小杂粮230余亩。如今,本村及周边村58人在圣农上班,全村建档立卡户实现人均增收2000余元。

  他动情地说:“我从小在龙门口村吃百家饭长大,是家乡父老的培育和影响才让我有了今天的成就。下一步,我还将投资1300万元建设育肥猪厂房、500亩绿色无农药小杂粮种植基地。”


李炎斌

【绿色沁源】沁才回巢创佳业 筑梦崛起兴故土

  返乡创业办起“农家乐”

  “现在看来,回村里创业的选择是对的,我家的农家乐一天比一天好……”灵空山镇黑峪村李炎斌兄妹格外忙碌。提起李炎斌,村里的男女老少无不竖起大拇指赞叹。

  李炎斌长期在外打工,2015年,怀着对家乡的依恋与牵挂,与兄妹几人共同出资120多万元在原宅基地修建起了全镇唯一的一座集住宿、餐饮于一体高标准农家乐小院。2016年夏季由李炎斌负责经营管理的农家乐一开业,便异常火爆。每到假日,李炎斌的姐姐李晓卿,都会带领身边的亲朋好友从太原回家乡避暑消夏,一传十,十传百,从省城、外省来农家乐消夏避暑的人越来越多。游客走时,在大包小袋购买走一些村民在山上采的木耳、猪苓、蕨菜等山货和西葫芦、豆角等高山露地蔬菜让大家看到了商机。于是,开始有本村村民和他们兄妹打听农家乐的事情,慢慢的周边五龙川、第一川村的村民也来打听。每逢村民来时,兄妹们总是不厌其烦的给大家讲外面的农家乐有多火,应该如何建如何搞农家乐等等。2018年,在县委、县政府建设绿色沁源的号召下,黑峪村及周边村已有30多户村民开始利用自家房子改造农家乐。

   “每一个在外的游子,心里都有一个梦想,就是能够离家近点,能够实实在在为家乡做点事,在家乡创业就是幸福……”李炎斌充满感恩。


武娟娟

【绿色沁源】沁才回巢创佳业 筑梦崛起兴故土

  致富不忘家乡人 速生杨带富乡亲

  他乡纵有千般好,也敌不过浓浓乡愁。

  武娟娟是我县官滩乡红源村人,现为太阳花中医药科技公司联合创始人、舟山市我想艺联文化创意中心合伙人、中商华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山西负责人。四年前,一直从事金融、中药材种植与贸易、文化创意业的武娟娟毅然回到家乡,创办了沁源县爱山水农林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11月创办了太阳花中医药科技公司沁源分公司。

  如今,武娟娟在当地小有名气,成为红源村村民致富的“带头一姐”。

  “官滩乡年平均气温低,土地土质一般,利用‘爱山水’速生杨适应性广的特点,能耐-30℃以下的严寒及40℃以上的高温,在沙土、粘土、中度盐碱地上都能健壮生长。”基于对自己产品的信心和对家乡的了解,武娟娟说干就干,选择红源村作为育苗基地,在官滩乡红源村从事无絮、抗虫、新型速生杨的种植。目前,“爱山水”已投资300万元,苗木基地占地300余亩,每亩育苗4500-5000株,春季种植秋季出售种苗,预计每亩收入15000元。自种植基地建成以来,带动当地乡村劳动力450余人,为农民增加务工收入80万元,而且其中包括全村贫困户20户63人。

  武娟娟介绍说:“‘太阳花’主要在官滩乡红源村从事中药材种植、贸易、培育与技术推广。现已种植了1000亩的金银花。同时还在红源村开展1000亩特色水果种植,并同时林下种植了千层芍药花,是集观光旅游、水果采摘、药材加工贸易于一体的优质项目。”

  “下一步计划与村、乡、县联合打造万亩田园综合体,在千亩金银花、千亩特色观光采摘水果园的基础上,利用荒废、闲散河滩资源,打造千亩湿地公园和千亩优质荷花观赏长廊。”武娟娟说,自己还有两项任务,将村里的“好声音”传出去,把村外的“金点子”带回来。


孙海峰

【绿色沁源】沁才回巢创佳业 筑梦崛起兴故土

  返乡种植中药材 带动乡亲富起来

  孙海峰从大学毕业后就应聘到山西振东药业集团从事药品销售,后在石家庄创立恒兴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后来,带着一颗回报家乡的心,他毅然回到家乡种起了中药材,通过自己种植中药材致富的成功案例,带领家乡父老一同致富,齐奔小康。

  孙海峰告诉记者:“2015年初,我回到家乡后就种植了500亩的苦参。赤石桥乡的气候特殊,非常适合党参、苦参、黄芩、黄芪、柴胡等药材,而且种出来的药材的品质会高于其它地区。”2016年,注册成立了沁源县林溪种植有限公司,公司以中药材种植、中药加工、中药苗圃、中药开发为主,目前主要种植党参、苦参、黄芩、柴胡、黑枸杞五种中药材。截至目前,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主要分布于赤石桥乡、韩洪乡、王和镇等地,每年可以带动周边乡村100余名劳动力前来务工,多年来累计为群众带来100余万元的劳务收入。

  除此之外,药材种植所需的种苗、有机肥料、田间基础设施,都由公司统一购买、投入,免费提供给村民。药材成熟时,再由公司进行统一收购,既降低了村民的种植成本又帮助大伙解决了销售的难题。

  2019年,他又建设800吨仓储库一座,仓储加工设备建设基地5000多平方米,其中3000平方米的晾晒场地,2000平方米的仓储加工场地。仓储建设投资200万元,每年可产生效益100万元,可解决约3000吨的中药材粗加工处理,可提供200人定时务工,人均每年可增收5000元。孙海峰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不忘回馈社会,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扶贫政策,特别优待贫困户,共带动贫困户24户45人。


李高峰

【绿色沁源】沁才回巢创佳业 筑梦崛起兴故土

  山沟里的领头雁

  李高峰赤石桥乡姚壁村人,是山西兆丰源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县政协第九届政协委员,姚壁村创业致富带头人。

  姚壁村种植的80亩夏季草莓是李高峰引进的示范基地,他原来和村里的青年一起南下打工,当时工厂效益挺好,但离家太远,家里有老小需要照顾,他寻思着一直打工也不是出路,于是2010年他结束了打工生涯。一年后返乡创业,恰逢县、乡大力发展规模化农业,支村两委号召村民以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发展规模化蔬菜大棚,李高峰第一个踊跃报名。在村干部的组织下,李高峰开着自家的车免费拉着村民去外地考察,回来后,大家积极报名,表示愿意发展。刚开始合作社只种蔬菜,利润微薄,后来,他大胆尝试种草莓,四处求学,掌握了草莓种植技术,他种出来的草莓又红又香又甜,很快姚壁草莓声名远扬,家喻户晓。随着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草莓供不应求,一个胆大的想法在他的心中萌生——做大做强草莓产业,实现一年四季不断链,弥补国内草莓产业空白。

  说干就干,2014年,他的想法得到了支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以租赁的方式为其新建大棚提供土地支撑,采取向信用社贷款和朋友合资等形式,筹资500余万,新建草莓大棚110个,建成200立方冷库1座,程控滴灌系统110套,并成立了山西兆丰源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带动赤石桥乡7个村120余人参与务工,务工人员每年平均能获得1.5万元左右的劳动收入。

  李高峰还为贫困户及其上学子女捐钱捐物,优先保障姚壁村及周边四个村15户贫困户34人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人员到公司务工,赚取劳务收入。与此同时,公司每年保底拿出总注资额的8%进行分红,其中70%分给贫困户,30%分给村集体,有效保障贫困户如期彻底脱贫摘帽。


张 洁

【绿色沁源】沁才回巢创佳业 筑梦崛起兴故土

  用音乐赢得百姓好评

  张洁现任中国艺术教育专家协会会员,市音乐家协会会员、市现代音乐协会常务理事,县音乐协会主席。曾就读长治市文化艺术学校学习音乐专业、北京迷笛音乐学校。

  “多年的漂泊与学习,虽然让自己创造了财富与名誉,却让自己无法得到心里的安慰和精神上的满足。”由于家乡音乐人才的断层,音乐教育机构以及音乐师资的缺乏,导致我县音乐发展停滞不前。为了推动我县音乐发展,2011年带着对家乡的热爱和音乐的执着,张洁毅然离开熟悉舒适的环境,回到了自己热爱的家乡开始着手筹备音乐人才培养计划。2012年正式创办“九点音乐基地”,决心为沁源青少年提供最前沿的艺术专业知识。随着学员的不断增多,2017年“九点音乐基地”更名“九点艺校”,每年培养学员260余人。2019年3月份,我县突遇火灾,带领教职工及时参与火灾救援工作,并协同刘老师呕心沥血共同创作了励志歌曲《绿色沁源温暖家园》。2019年8月,为助力第二届青年运动会三人篮球赛,组织沁源本土音乐人才,举办了摇滚音乐会,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制作|张书琪

  审核|李晓丹 监制|程广


分享到:


相關文章: